18小说网 www.18xs.com,梦回大明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公于私,王渊都得抓紧时间把卫河疏通。
王渊说:“梁将军,我想看看清淤船,或许可以改进一二。”
临清州作为漕运重要转运点,再加上河道又浅,因此时常淤堵,常备有清淤船以应急。
清淤船上,有各种工具。
一种名曰“混江龙”,是一根长长的木杆,端部安装四片铁叶,沉入水底通过人力搅动,以此刷荡泥沙。但只能把局部淤积的泥沙搅散,令其滑向附近更深的河道。
一种名曰“铁龙爪”,用绳索系住铁爪扔水中,全力开动船只,借船前行之力拖散河底淤泥。同样只是拖散而已,只能治理局部,大面积淤堵根本不起作用。
一种名曰“浚川耙”,就是在巨型木杆上,弄一个钉耙之类的玩意儿。两条大船抛锚固定,巨木和钉耙位于两船之间,由船上的工人以滑轮来回拖动,将淤堵的泥沙进行搅散。
都是局部清淤的器具,而卫河这次淤塞,是黄河水带来泥沙导致的,必须等枯水期进行人工打捞清淤!
接下来几天,学生们测绘制图,王渊则在改进清淤船,他要制造“链条挖斗式采沙船”。
用帆布做履带,履带有孔洞,方便轮毂带动。履带每隔一截,便有铁质挖斗,由巨木干伸入河底。蒸汽机什么的没有,可由四个工人,推磨一样旋转动力台,通过铁质齿轮,利用杠杆原理轻松带动轮毂和履带。
遇到不好清淤的地方,可用“混江龙”将淤泥打散,再用王渊这个设备去挖沙。挖出的泥沙通过履带送到船上,工人们再运走即可,比人工下水清淤效率提高百倍。
王渊立即通过知州马纶,召集临清州工匠,木匠、铁匠、纺织匠人,按照图纸严格进行打造。
剩下的便是等待,一等工匠制作零件,二等学生测绘制图。
想要保证临清水道四季通航,可不止挖个水库储水泄洪那么简单,否则早就有人搞出来了,古代治河大臣又不是傻子。
“二哥,”袁达快步跑来通报,“沈先生来了!”
王渊愣了愣,反问:“沈师爷?”
袁达笑道:“就是他。他现在是济宁州判,你写信给山东兵备副使,那位副使就派沈先生过来联络。”
王渊立即出去迎接,老远就喊道:“先生,三载不见,想煞学生也!”
沈复璁比以前当师爷的时候更有派头,他穿着一身破旧官服,手持王姜氏赠送的孔雀羽扇,握住王渊的手说:“渊哥儿又长高了,你我师徒贵州一别,不想竟在山东再会!”
“先生快请进去说话!”王渊小心搀扶道。
沈复璁感慨:“还是渊哥儿孝顺啊,我才疏学浅,只能为你开蒙,哪当得起如此敬重。”
师徒之情,感天动地。
临清州的官员,以及沈复璁带来的济宁官员,全都看得感慨有加,说不定就有谁回去以此教育晚辈。
静室之内,没有旁人。
王渊嘿嘿笑道:“先生,李兵宪是什么意思?他愿意配合吗?”
沈复璁歪坐在椅子上:“配合,不合配才怪了。别说要五万人,就算要十万人都凑得齐。兵备道管辖的事情太多,其中就包括暂时赈济流民,现在济宁城外汇聚了三四万灾民,连临清的灾民都往那边跑。李兵宪让你赶快制定好工程方案,他立即就能把几万灾民送来!”
得,以工代赈,古代人也很聪明。
若非没有足够的权力和钱粮,山东兵备副使李充嗣,估计自己就要带着灾民兴修水利。实在是几万灾民聚在一起太可怕,不给他们找点事做,很容易搞出乱子,说不定还有人趁乱举事造反!
于公于私,王渊都得抓紧时间把卫河疏通。
王渊说:“梁将军,我想看看清淤船,或许可以改进一二。”
临清州作为漕运重要转运点,再加上河道又浅,因此时常淤堵,常备有清淤船以应急。
清淤船上,有各种工具。
一种名曰“混江龙”,是一根长长的木杆,端部安装四片铁叶,沉入水底通过人力搅动,以此刷荡泥沙。但只能把局部淤积的泥沙搅散,令其滑向附近更深的河道。
一种名曰“铁龙爪”,用绳索系住铁爪扔水中,全力开动船只,借船前行之力拖散河底淤泥。同样只是拖散而已,只能治理局部,大面积淤堵根本不起作用。
一种名曰“浚川耙”,就是在巨型木杆上,弄一个钉耙之类的玩意儿。两条大船抛锚固定,巨木和钉耙位于两船之间,由船上的工人以滑轮来回拖动,将淤堵的泥沙进行搅散。
都是局部清淤的器具,而卫河这次淤塞,是黄河水带来泥沙导致的,必须等枯水期进行人工打捞清淤!
接下来几天,学生们测绘制图,王渊则在改进清淤船,他要制造“链条挖斗式采沙船”。
用帆布做履带,履带有孔洞,方便轮毂带动。履带每隔一截,便有铁质挖斗,由巨木干伸入河底。蒸汽机什么的没有,可由四个工人,推磨一样旋转动力台,通过铁质齿轮,利用杠杆原理轻松带动轮毂和履带。
遇到不好清淤的地方,可用“混江龙”将淤泥打散,再用王渊这个设备去挖沙。挖出的泥沙通过履带送到船上,工人们再运走即可,比人工下水清淤效率提高百倍。
王渊立即通过知州马纶,召集临清州工匠,木匠、铁匠、纺织匠人,按照图纸严格进行打造。
剩下的便是等待,一等工匠制作零件,二等学生测绘制图。
想要保证临清水道四季通航,可不止挖个水库储水泄洪那么简单,否则早就有人搞出来了,古代治河大臣又不是傻子。
“二哥,”袁达快步跑来通报,“沈先生来了!”
王渊愣了愣,反问:“沈师爷?”
袁达笑道:“就是他。他现在是济宁州判,你写信给山东兵备副使,那位副使就派沈先生过来联络。”
王渊立即出去迎接,老远就喊道:“先生,三载不见,想煞学生也!”
沈复璁比以前当师爷的时候更有派头,他穿着一身破旧官服,手持王姜氏赠送的孔雀羽扇,握住王渊的手说:“渊哥儿又长高了,你我师徒贵州一别,不想竟在山东再会!”
“先生快请进去说话!”王渊小心搀扶道。
沈复璁感慨:“还是渊哥儿孝顺啊,我才疏学浅,只能为你开蒙,哪当得起如此敬重。”
师徒之情,感天动地。
临清州的官员,以及沈复璁带来的济宁官员,全都看得感慨有加,说不定就有谁回去以此教育晚辈。
静室之内,没有旁人。
王渊嘿嘿笑道:“先生,李兵宪是什么意思?他愿意配合吗?”
沈复璁歪坐在椅子上:“配合,不合配才怪了。别说要五万人,就算要十万人都凑得齐。兵备道管辖的事情太多,其中就包括暂时赈济流民,现在济宁城外汇聚了三四万灾民,连临清的灾民都往那边跑。李兵宪让你赶快制定好工程方案,他立即就能把几万灾民送来!”
得,以工代赈,古代人也很聪明。
若非没有足够的权力和钱粮,山东兵备副使李充嗣,估计自己就要带着灾民兴修水利。实在是几万灾民聚在一起太可怕,不给他们找点事做,很容易搞出乱子,说不定还有人趁乱举事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