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重生之宋武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复仇火焰
砰的一声响,李隽重重把手里的战报砸在桌子上,双眉一轩,英俊的脸上变紫酱色,沉喝一声:“鞑子残暴,惨无人道!”眼中射出精光,额头上青筋突出,好象老树的盘根,头发都竖起来了,真的是当得起“怒发冲冠”四字了。
李隽是那种冷静过人的人,要他生一点小气都很难,更别说发这么大的火,正在喝茶的清风子万万想不到李隽会如此大动肝火,这个万事不萦于怀的世外高人吃了一惊,不自然地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好奇地看着李隽,问道:“发什么事情了,皇上龙颜震怒?”
“你看看,你看看。”李隽怒气冲冲地拿起战报,递给清风子,恨恨地道:“函谷关五万多老百姓惨遭屠杀,幸存者不到五千。两国交兵尚不斩来使,何况无辜的老百姓,他们有什么错?却遭了鞑子的毒手。”
历史上,蒙古人屠城成性,特别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更是占一城屠一城,蒙古大军所过之处难以幸存者,这在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李隽也没有少看这方面的史料,应该说对于这种屠城行动不会惊讶,更不会发火。但是,这种惨无人道之事,任谁知道了都会怒发冲冠,要是没有这种反应的话,只能说明神经可能有点麻木。
清风子把战报看了一遍,白眉一轩,连连摇摇头,道:“无量天尊!无量天尊!鞑子嗜血成性,竟然把屠刀对准了老百姓!惨事!惨事!惨不忍闻!”一脸的悲愤之色。
李隽一脸的怒气,双手背在背后,在屋里来回踱着,一个劲地道:“柳河子做得对,这个兀哈烈给扒了皮,活该!”虽只短短一句话,却把他满腔的怒火表露无遗。
清风子深表赞同,点头道:“扒人皮虽是惨事,对于这种灭绝人性的畜牲,也不必对他客气,要处以极刑,才对得起罹难的百姓。”
他虽是避世出家,心却是滚烫,深深地爱着老百姓,要不然他完全可以象郭侃他们一样向忽必烈卖好,以他之才,要是去了元廷,绝对会给重用。数万老百姓无辜遇难,激起了他的怒火,才如此言语。
“不行,这事我们一定要阻止。”李隽猛地一下停下来,看着清风子道:“要是不阻止鞑子,中原之地的百姓无辜遇害的不知道有多少。”
李隽这话深谋远虑,现在的情况非常明白,关中已经收复,函关已经拿下来了,南宋从关中进军中原的战略通道已经彻底洞开。只要等到张珏他们回师关中,山东战事平息,北伐中原的条件就完全成熟了。
等到朝廷北伐中原时,李隽必然要策划中原百姓回归,这点李隽已经埋下了伏笔,到时只需轻轻一拨就行了。老百姓驱逐蒙古人,迎接王师之事不知道会有多少,要是不阻止蒙古人屠城,他们狗急跳墙的话,对老百姓下毒手,不知道会有多少老百姓无辜罹难,这事不得不预先防止。
清风子才思极其敏捷之人,哪会不明白李隽意图的道理,点头称赞道:“皇上仁德,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之幸!请问皇上,要怎样做?”
“我想,朝廷找一个蒙古人聚居的地方下手,把这些蒙古人收拾了,以此来警告蒙古人,他们要是不善待老百姓,绝不会有好下场。”李隽双眼中闪着精光,坚决地说。
李隽的意思非常明显,也就是找一个蒙古人多的地方进行报复行动,以此来警告蒙古人,蒙古人敢于对老百姓下毒手的话,南宋也有可以以牙还牙,以此来达到震慑目的。
这种事情很血腥,要不是兀哈烈的作为让人发指,让一向不发火的李隽天威震怒,也不会做出这种决定。
顿了顿,李隽接着道:“最好这地方是蒙古贵族将领们聚居的地方,这样的话既可以达到震慑目的,又不会伤及无辜。”
蒙古贵族聚集的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蒙古高层聚居的地方,这些高层有几个双手没有沾满汗人的鲜血?找他们开刀再好不过,既有除奸之效,又有震慑作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这一计划成功的话,蒙古人会非常顾虑。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贫道既感且佩!”清风子赞不绝口,道:“皇上,贫道知道一个地方有大量的蒙古贵族。这些人大多是蒙古的将领,他们都沾满了华夏百姓的鲜血,杀了他们正该!”这位出家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李隽很是期待地道:“哦,有这种地方?请问道长,是什么地方?”
“周公负成王会诸侯。”清风子没有直接回答李隽的问题,说了一个历史典故。周公负成王会诸侯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故事,说的是周公把未成年的周成王背在背上去洛阳会诸侯,接受诸侯朝觐。
“洛阳!”李隽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双手一拍道:“妙妙妙!”
一连说了三个妙字,什么话也没有说,清风子当然明白这三个妙字的份量有多重,点头道出李隽之意,道:“这是一石数鸟之计。皇上,贫道认为,善攻者善谋,朝廷可以趁此机会伐谋。”
洛阳号称东都,是中原的重地,要是南宋在洛阳动手的话,无异于在蒙古人的心脏上捅了一刀,对蒙古人的震憾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再者,函关谷已经收复,进军中原在即,这无异于北伐的先兆,还可以鼓舞中原百姓的斗志,要他们知道朝廷会保护他们,蒙古人要是敢对他们下毒手,绝不会有好下场。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老百姓知道这事后会有多高兴,他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自会揭竿而起,响应王师北伐,好处有多大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伐谋固然是好,请问道长要如何行动?”李隽深表赞同。
清风子摸摸白胡子,道:“皇上,贫道以为洛阳一行完成之后,可以遣一介之使去大都,向忽必烈申明朝廷之意:不善待老百姓者,必然没有好下场!”
“好是好,要是忽必烈一怒,我们的使者岂不危险?这可是危地,不可不防。”李隽不无顾虑地道。
杀了蒙古大量贵族,再派人去向忽必烈申明南宋的意图,对于忽必烈来说无异于示威,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心气极高,哪里会接受这种示威,说不定会一怒之下杀了使者。
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为使者的安危担心,的确难得,清风子非常钦佩,道:“皇上体恤臣子,待臣子如手足,贫道钦佩!皇上请放心,贫道昔年曾游于大都,和忽必烈有过一面之缘,贫道以为他不会杀使者。”
忽必烈这个人,历史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与忽必烈交手,真正体会到“盛名之下无虚士”一语的份量。平心而论,忽必烈是个极其可怕的对手,当得起历史的评价:雄材大略!
李隽早就对忽必烈本人感兴趣,清风子这话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趣,问道:“道长以为忽必烈何如主?”
“雄材大略,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之明君。”清风子如实答道:“虽然...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复仇火焰
砰的一声响,李隽重重把手里的战报砸在桌子上,双眉一轩,英俊的脸上变紫酱色,沉喝一声:“鞑子残暴,惨无人道!”眼中射出精光,额头上青筋突出,好象老树的盘根,头发都竖起来了,真的是当得起“怒发冲冠”四字了。
李隽是那种冷静过人的人,要他生一点小气都很难,更别说发这么大的火,正在喝茶的清风子万万想不到李隽会如此大动肝火,这个万事不萦于怀的世外高人吃了一惊,不自然地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好奇地看着李隽,问道:“发什么事情了,皇上龙颜震怒?”
“你看看,你看看。”李隽怒气冲冲地拿起战报,递给清风子,恨恨地道:“函谷关五万多老百姓惨遭屠杀,幸存者不到五千。两国交兵尚不斩来使,何况无辜的老百姓,他们有什么错?却遭了鞑子的毒手。”
历史上,蒙古人屠城成性,特别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更是占一城屠一城,蒙古大军所过之处难以幸存者,这在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李隽也没有少看这方面的史料,应该说对于这种屠城行动不会惊讶,更不会发火。但是,这种惨无人道之事,任谁知道了都会怒发冲冠,要是没有这种反应的话,只能说明神经可能有点麻木。
清风子把战报看了一遍,白眉一轩,连连摇摇头,道:“无量天尊!无量天尊!鞑子嗜血成性,竟然把屠刀对准了老百姓!惨事!惨事!惨不忍闻!”一脸的悲愤之色。
李隽一脸的怒气,双手背在背后,在屋里来回踱着,一个劲地道:“柳河子做得对,这个兀哈烈给扒了皮,活该!”虽只短短一句话,却把他满腔的怒火表露无遗。
清风子深表赞同,点头道:“扒人皮虽是惨事,对于这种灭绝人性的畜牲,也不必对他客气,要处以极刑,才对得起罹难的百姓。”
他虽是避世出家,心却是滚烫,深深地爱着老百姓,要不然他完全可以象郭侃他们一样向忽必烈卖好,以他之才,要是去了元廷,绝对会给重用。数万老百姓无辜遇难,激起了他的怒火,才如此言语。
“不行,这事我们一定要阻止。”李隽猛地一下停下来,看着清风子道:“要是不阻止鞑子,中原之地的百姓无辜遇害的不知道有多少。”
李隽这话深谋远虑,现在的情况非常明白,关中已经收复,函关已经拿下来了,南宋从关中进军中原的战略通道已经彻底洞开。只要等到张珏他们回师关中,山东战事平息,北伐中原的条件就完全成熟了。
等到朝廷北伐中原时,李隽必然要策划中原百姓回归,这点李隽已经埋下了伏笔,到时只需轻轻一拨就行了。老百姓驱逐蒙古人,迎接王师之事不知道会有多少,要是不阻止蒙古人屠城,他们狗急跳墙的话,对老百姓下毒手,不知道会有多少老百姓无辜罹难,这事不得不预先防止。
清风子才思极其敏捷之人,哪会不明白李隽意图的道理,点头称赞道:“皇上仁德,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之幸!请问皇上,要怎样做?”
“我想,朝廷找一个蒙古人聚居的地方下手,把这些蒙古人收拾了,以此来警告蒙古人,他们要是不善待老百姓,绝不会有好下场。”李隽双眼中闪着精光,坚决地说。
李隽的意思非常明显,也就是找一个蒙古人多的地方进行报复行动,以此来警告蒙古人,蒙古人敢于对老百姓下毒手的话,南宋也有可以以牙还牙,以此来达到震慑目的。
这种事情很血腥,要不是兀哈烈的作为让人发指,让一向不发火的李隽天威震怒,也不会做出这种决定。
顿了顿,李隽接着道:“最好这地方是蒙古贵族将领们聚居的地方,这样的话既可以达到震慑目的,又不会伤及无辜。”
蒙古贵族聚集的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蒙古高层聚居的地方,这些高层有几个双手没有沾满汗人的鲜血?找他们开刀再好不过,既有除奸之效,又有震慑作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这一计划成功的话,蒙古人会非常顾虑。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贫道既感且佩!”清风子赞不绝口,道:“皇上,贫道知道一个地方有大量的蒙古贵族。这些人大多是蒙古的将领,他们都沾满了华夏百姓的鲜血,杀了他们正该!”这位出家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李隽很是期待地道:“哦,有这种地方?请问道长,是什么地方?”
“周公负成王会诸侯。”清风子没有直接回答李隽的问题,说了一个历史典故。周公负成王会诸侯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故事,说的是周公把未成年的周成王背在背上去洛阳会诸侯,接受诸侯朝觐。
“洛阳!”李隽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双手一拍道:“妙妙妙!”
一连说了三个妙字,什么话也没有说,清风子当然明白这三个妙字的份量有多重,点头道出李隽之意,道:“这是一石数鸟之计。皇上,贫道认为,善攻者善谋,朝廷可以趁此机会伐谋。”
洛阳号称东都,是中原的重地,要是南宋在洛阳动手的话,无异于在蒙古人的心脏上捅了一刀,对蒙古人的震憾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再者,函关谷已经收复,进军中原在即,这无异于北伐的先兆,还可以鼓舞中原百姓的斗志,要他们知道朝廷会保护他们,蒙古人要是敢对他们下毒手,绝不会有好下场。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老百姓知道这事后会有多高兴,他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自会揭竿而起,响应王师北伐,好处有多大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伐谋固然是好,请问道长要如何行动?”李隽深表赞同。
清风子摸摸白胡子,道:“皇上,贫道以为洛阳一行完成之后,可以遣一介之使去大都,向忽必烈申明朝廷之意:不善待老百姓者,必然没有好下场!”
“好是好,要是忽必烈一怒,我们的使者岂不危险?这可是危地,不可不防。”李隽不无顾虑地道。
杀了蒙古大量贵族,再派人去向忽必烈申明南宋的意图,对于忽必烈来说无异于示威,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心气极高,哪里会接受这种示威,说不定会一怒之下杀了使者。
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为使者的安危担心,的确难得,清风子非常钦佩,道:“皇上体恤臣子,待臣子如手足,贫道钦佩!皇上请放心,贫道昔年曾游于大都,和忽必烈有过一面之缘,贫道以为他不会杀使者。”
忽必烈这个人,历史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与忽必烈交手,真正体会到“盛名之下无虚士”一语的份量。平心而论,忽必烈是个极其可怕的对手,当得起历史的评价:雄材大略!
李隽早就对忽必烈本人感兴趣,清风子这话一下子勾起了他的兴趣,问道:“道长以为忽必烈何如主?”
“雄材大略,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之明君。”清风子如实答道:“虽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