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重生之宋武大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三十章 渡河准备
“都来了,都来了就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师,完美无缺。”李隽环视众人一眼,很是欣慰地道。
李隽说得没错,历来征战凶险,不仅士卒有很多要埋骨疆场,就是将领也是难以避免,马革裹尸也是很正常的。象中原决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争,损失将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仗并非没有将领的损失,让李隽欣慰的是,主要将领没有损失,这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一种关怀,也是爱惜,廖胜功、杜大用、赵良淳、张世杰、张珏、高达、柳河子、解晋、欧军行、代远军、许光汉、黄汉、朱瑞祥、赵佥、陈兴道他们是感动无已,眼里满含热泪道:“皇上!”激动难言了。
“你们每一个都是朝廷的宝贝,应该要保护好自己。勇敢并不是说不保护自己,朝廷无法承受损失重将的损失。”李隽摆摆手,话锋一转,道:“除了郑静和,你们全到了,真的当得起王羲之的名言‘群贤毕集’(按:《兰亭序》语),朕心甚慰!趁你们都聚在一起的时机,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我军下一步的行动。
“在正式研究之前,我给你们通报一个情况,那就是郑静和将军已经率领海军去了东瀛。东瀛无道,残杀我商人,掳掠我财物,朕以为此风不可长,若是朝廷不能讨回公道,以后朝廷的商人还怎么能够行商遍天下?还不给他们残杀光了。”
对于这事,将领们多有知闻,很是气愤地道:“鬼子无道,不惩不足以扬我华夏声威。”
廖胜功分析道:“从眼前的形势来看,两线作战,朝廷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中原收复,鞑子败退至黄河以北,看上去仍是占有很广阔的土地,实力仍是不容小觑,但是臣以为中原一战鞑子主力损失殆尽,就是五卫禁军和怯薛军才也是全军覆没,鞑子就算是搜兵简卒也难以和朝廷对抗。若朝廷顾忌燕云未定而隐忍不言,臣以为不合时宜。皇上断然起兵,伸张正义,臣以为是圣明之举。”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军中第一人,并不完全是他足智多谋,还在于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虚,他如此说话,必然是早就考虑了很多次,众人点头附和道:“廖将军所言有理。”
“朕也是如此考虑,才断然派兵。”李隽很是感叹道:“财物是好,可是有人就是见钱眼开,不计后果,对于这种人不得不惩处。要是不惩,此风一开,西汉时期西域诸国遮杀汉使,劫掠其财物之事就会重演,朕这是不得不为。”
汉武帝派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翦除了匈奴右翼,使得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贸易畅通无阻,中原的货赂到达西域,再通往中东罗马之地。这固然是好事,但也有坏事,那就是西域小国眼红汉人的财物,杀人越货不说,最后把黑手公然伸向了西汉朝廷的使节,这让汉武大帝很恼火。最后不得不发大军西征,这就是二师将军李广利远征二师城的起因。
后人多有人以汉武大帝派了两个相马师跟随出征,就得出结论说汉武帝的这次远征是穷兵黩武,就是为了得到二师城的良马。平心而论,汉武大帝这样的圣明之君,他喜欢宝马很正常,趁出兵之机派两人顺带弄点好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惊奇,但是要说他就因此而兴兵,那就荒天下之谬,书呆子之言尔!
这次远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正是这次远征促成了中国把西域诸国收归版图,因而可以说这次远征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于这一战,后人是遣责者多,赞成者少,就连《史记》都是颇有微词。这一战之后,“西域震恐”,再也不敢猖狂地遮杀汉使,效果已经达到。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拿回来,但是可以预期的是,南宋拿回这些地方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南宋光复了唐朝时期的所有领土,对外贸易必然是仗打完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是不树立规则、不树立威权,难保不出现汉武帝当年面临的难堪局面。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才决定对日本大举用兵,让周边国家知道正常的合法贸易而不是劫掠才是他们致富的正确途径。
当然,从战略角度来说,此时出兵日本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历史是在并没有让你准备好了再来发展,而是在边准备边发展中前进。要是现在不出兵,等到北伐全面结束再出兵,不知道涂毒会有多烈,受害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皇上能必多虑,出兵东瀛对于此时的朝廷来说不过是一件小事,正如廖将军所说朝廷已经具备了两线作战的实力。”清风子分析道:“贫道以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有两件。
“一是朝廷大军应该趁鞑子没有恢复过来之前渡过黄河,追亡逐北,趁鞑子虚弱之机一举收复燕云之地。”
渡过黄河北上之事已是共识,没有人会有异言,众人点头赞同道:“道长所言极是。”
清风子接着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朝廷应该马上投入到对中原的治理中去。中原,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终于回到朝廷的手中了,这都是皇上圣明才有今日之盛。”
李隽笑着道:“道长,你也学得很世俗了,你这个出家人,要你分析当今急务,你却拍起我的马屁了。拍马屁可不是急务哦。”说到后来,已经在开玩笑了。
清风子摸摸白胡子,笑道:“皇上,贫道不是拍马屁,而是有感而发。光复中原之事,并非没有人想过、做过,就是没有成功过!”
他的话马上就得到众人赞同,道:“是啊,皇上。”
“打住,打住。”李隽挥手道:“道长,还是说急务吧。”
清风子接着道:“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朝廷光复中原固然是喜事,不过贫道以为这才是千里之行迈出第一步,要把中原治理好,让中原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中原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隽抚掌称妙道:“道长之言,深谋远虑之言,朕之得道长,犹如文王之得太公。光复国土仅仅是第一步,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帝王之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富兵强。”
清风子那句“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堪称千古至理。在这点上做得很成功的可能要推战国时的秦国。一开始,秦国很弱小,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越来越强大,最后统一了中国。
人们认为商鞅变法仅仅是推行了新法,那就大谬特谬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也仅仅是说商鞅变法秦国就强大了,实在是让人无语。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法制,这点没错。更重要的是,商鞅还给秦国制订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这才是秦国真正变强的原因。
商鞅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向东防御,向西发展,兼并西方那边为数众多的小国,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秦国的实力在短时间急剧增强,很快就具备了与山东六国争夺霸权的实力。
现代社会一个有名的举措“以战养战”与秦国的做法比起来,只能是下下之策。
“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李隽感叹道:“不仅仅中原,所有的国土光复之后都要治理好,使其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摆设。道长的两点看法,朕完全同意。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处理这两点。”
也许是气氛热烈,一向最后发言的杜大用忍不住了,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道长说的渡河为急... -->>
第二百三十章 渡河准备
“都来了,都来了就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师,完美无缺。”李隽环视众人一眼,很是欣慰地道。
李隽说得没错,历来征战凶险,不仅士卒有很多要埋骨疆场,就是将领也是难以避免,马革裹尸也是很正常的。象中原决战这样规模宏大的战争,损失将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仗并非没有将领的损失,让李隽欣慰的是,主要将领没有损失,这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一种关怀,也是爱惜,廖胜功、杜大用、赵良淳、张世杰、张珏、高达、柳河子、解晋、欧军行、代远军、许光汉、黄汉、朱瑞祥、赵佥、陈兴道他们是感动无已,眼里满含热泪道:“皇上!”激动难言了。
“你们每一个都是朝廷的宝贝,应该要保护好自己。勇敢并不是说不保护自己,朝廷无法承受损失重将的损失。”李隽摆摆手,话锋一转,道:“除了郑静和,你们全到了,真的当得起王羲之的名言‘群贤毕集’(按:《兰亭序》语),朕心甚慰!趁你们都聚在一起的时机,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我军下一步的行动。
“在正式研究之前,我给你们通报一个情况,那就是郑静和将军已经率领海军去了东瀛。东瀛无道,残杀我商人,掳掠我财物,朕以为此风不可长,若是朝廷不能讨回公道,以后朝廷的商人还怎么能够行商遍天下?还不给他们残杀光了。”
对于这事,将领们多有知闻,很是气愤地道:“鬼子无道,不惩不足以扬我华夏声威。”
廖胜功分析道:“从眼前的形势来看,两线作战,朝廷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中原收复,鞑子败退至黄河以北,看上去仍是占有很广阔的土地,实力仍是不容小觑,但是臣以为中原一战鞑子主力损失殆尽,就是五卫禁军和怯薛军才也是全军覆没,鞑子就算是搜兵简卒也难以和朝廷对抗。若朝廷顾忌燕云未定而隐忍不言,臣以为不合时宜。皇上断然起兵,伸张正义,臣以为是圣明之举。”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军中第一人,并不完全是他足智多谋,还在于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虚,他如此说话,必然是早就考虑了很多次,众人点头附和道:“廖将军所言有理。”
“朕也是如此考虑,才断然派兵。”李隽很是感叹道:“财物是好,可是有人就是见钱眼开,不计后果,对于这种人不得不惩处。要是不惩,此风一开,西汉时期西域诸国遮杀汉使,劫掠其财物之事就会重演,朕这是不得不为。”
汉武帝派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翦除了匈奴右翼,使得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贸易畅通无阻,中原的货赂到达西域,再通往中东罗马之地。这固然是好事,但也有坏事,那就是西域小国眼红汉人的财物,杀人越货不说,最后把黑手公然伸向了西汉朝廷的使节,这让汉武大帝很恼火。最后不得不发大军西征,这就是二师将军李广利远征二师城的起因。
后人多有人以汉武大帝派了两个相马师跟随出征,就得出结论说汉武帝的这次远征是穷兵黩武,就是为了得到二师城的良马。平心而论,汉武大帝这样的圣明之君,他喜欢宝马很正常,趁出兵之机派两人顺带弄点好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惊奇,但是要说他就因此而兴兵,那就荒天下之谬,书呆子之言尔!
这次远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正是这次远征促成了中国把西域诸国收归版图,因而可以说这次远征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于这一战,后人是遣责者多,赞成者少,就连《史记》都是颇有微词。这一战之后,“西域震恐”,再也不敢猖狂地遮杀汉使,效果已经达到。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拿回来,但是可以预期的是,南宋拿回这些地方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南宋光复了唐朝时期的所有领土,对外贸易必然是仗打完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是不树立规则、不树立威权,难保不出现汉武帝当年面临的难堪局面。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才决定对日本大举用兵,让周边国家知道正常的合法贸易而不是劫掠才是他们致富的正确途径。
当然,从战略角度来说,此时出兵日本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历史是在并没有让你准备好了再来发展,而是在边准备边发展中前进。要是现在不出兵,等到北伐全面结束再出兵,不知道涂毒会有多烈,受害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皇上能必多虑,出兵东瀛对于此时的朝廷来说不过是一件小事,正如廖将军所说朝廷已经具备了两线作战的实力。”清风子分析道:“贫道以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有两件。
“一是朝廷大军应该趁鞑子没有恢复过来之前渡过黄河,追亡逐北,趁鞑子虚弱之机一举收复燕云之地。”
渡过黄河北上之事已是共识,没有人会有异言,众人点头赞同道:“道长所言极是。”
清风子接着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朝廷应该马上投入到对中原的治理中去。中原,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终于回到朝廷的手中了,这都是皇上圣明才有今日之盛。”
李隽笑着道:“道长,你也学得很世俗了,你这个出家人,要你分析当今急务,你却拍起我的马屁了。拍马屁可不是急务哦。”说到后来,已经在开玩笑了。
清风子摸摸白胡子,笑道:“皇上,贫道不是拍马屁,而是有感而发。光复中原之事,并非没有人想过、做过,就是没有成功过!”
他的话马上就得到众人赞同,道:“是啊,皇上。”
“打住,打住。”李隽挥手道:“道长,还是说急务吧。”
清风子接着道:“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朝廷光复中原固然是喜事,不过贫道以为这才是千里之行迈出第一步,要把中原治理好,让中原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中原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隽抚掌称妙道:“道长之言,深谋远虑之言,朕之得道长,犹如文王之得太公。光复国土仅仅是第一步,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帝王之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富兵强。”
清风子那句“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堪称千古至理。在这点上做得很成功的可能要推战国时的秦国。一开始,秦国很弱小,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越来越强大,最后统一了中国。
人们认为商鞅变法仅仅是推行了新法,那就大谬特谬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也仅仅是说商鞅变法秦国就强大了,实在是让人无语。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法制,这点没错。更重要的是,商鞅还给秦国制订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这才是秦国真正变强的原因。
商鞅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向东防御,向西发展,兼并西方那边为数众多的小国,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秦国的实力在短时间急剧增强,很快就具备了与山东六国争夺霸权的实力。
现代社会一个有名的举措“以战养战”与秦国的做法比起来,只能是下下之策。
“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李隽感叹道:“不仅仅中原,所有的国土光复之后都要治理好,使其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摆设。道长的两点看法,朕完全同意。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处理这两点。”
也许是气氛热烈,一向最后发言的杜大用忍不住了,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道长说的渡河为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