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核武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依托整个东北重工财团的支持,全力投入到三大军机项目和大型喷气客机的研制中,这当然也是要保障东北在整个中国航空工业中的领先地位,关系到整个财团和超过四百家关联企业的集体命运。
在这个帝国时代里,东北的强大有着很多必然的因素,比如说先发优势,以及东北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等等因素,为了和东北财团抗衡,江南、南洋财团在本地区资源储备上先夭不足,加上西北、西南、湖广、山西财团的本地崛起,他们只能采取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战略,南洋财团将资源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江南财团则将主要资源供应地设在中南美洲市场。
正是因此,帝国在海军建设的规模和计划上就必须长期超越其他国家,东北重工已经同zhong yāng军部签署了合同,开始进行大型舰船核动力系统的预研工作,预计在1950年左右,将会正式开启这一计划。
在此之前,帝国的第一代核电厂则已经确定在远东地区的库页岛,将在1945年正式开工兴建,预计到1950年左右才会在沿海其他地区选址兴建,同期进行第二代的核电站工程的研制工作。
出于帝国核武器发展的需要,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工程中都有专门的重水反应堆,而从主体上看,帝国长期还是更多的会考虑轻水反应堆。
宋彪此次顺道回东北视察,正是要亲眼看一看这些对帝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新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他一路参观了六十多个科研机构和工厂,也去了震旦大学和东北大学,感觉基本还是很不错的,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到了1950年时期,帝国同欧美的技术差距还将会进一步的扩大。
这很重要。
帝国很强盛,并且注定还会更加强盛,在日本和移民政策都即将有了新的结果之后,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尽快处理纳粹德国的问题。
回到běi 精之后,宋彪皇帝审阅了zhong yāng军情部提供的关于德英美三国各自的核武器计划的进展情报,帝国这边已经完成了50万吨当量和100万吨当量的氢弹小型化的研制工作,后者更是在1940年开始正式作为主要核弹头列装和生产,而由大型轰炸机承运的机载氢弹的最高当量能达到500万吨的规模。
帝国现有的核弹头总数是145枚,机载核弹33枚,预计在明年10月份,核弹头将扩大到220枚,机载核弹则将增加到50枚,在现役的核弹头中,最为先进的100万吨当量的cnw5-40-100d热核弹头总数是93枚。
这个数量水平已经足够中国将德国、美国同时夷平,而德英美三国的核武器计划中,准备最久的德国进展最快,其次是英国,美国相对还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即便是德国,距离实际可用阶段大约还有3-5年的阶段,相比帝国大约有10-15年的差距。
审阅了这些最新的情报后,宋彪皇帝给总参谋长蒋方震打了一个电话,两入就这个问题谈论了十多分钟,他们对此的想法基本一致,那就是争取在明年10月之前对德宣战,最迟不超过1943年10月,他们希望结束战争。
1943年10月。
这就是帝国决定采取核弹进攻的最后限期,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消灭纳粹德国,他们就会直接的毫不犹豫的大规模使用核武器,其第一原则是消灭德意联军主力,第二原则才是消灭主要的工业城市。
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帝国并不需要再去考虑面对苏联的威胁,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帝国不仅没有大规模援助英法复建的计划,还会从德国、意大利剥夺走大部分的机械设备,作为战争赔偿。
目标很简单——让欧洲衰落下去。
战争结束后,帝国还将会继续维持以亚洲为主要投资地区的国策,以避免世界范围内有其他国家势力能够挑战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霸权。
宋彪皇帝同总参谋长蒋方震就对德宣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情报证明意军已经做好了进攻突尼斯、埃及的准备,同样也有情报证明德国非常关切此事,要求意大利保证不在北非扩大军事行动,以避免中国以此为由宣战。
中国需要一个理由宣战,也需要一个理由占领非洲,而意大利即将为此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在墨索里尼看来,中国宣战也很好,他和伟大的意大利正需要一个报仇的机会。
在帝国的支持下,欧洲战争正转向一种较为稳定的平衡,英国已经撤出了欧洲大陆,但德国也无法有效的进攻英国,通过军事物资的出售和租借,帝国为英国提供了1400架j-6战机、4500架j-5虎鲨战斗轰炸机、4艘东北级航空母舰、75艘驱逐舰和22艘潜艇,以及其他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英国所急需的防空装甲车和短程导弹。
帝国完全为英国提供了两个航母编队和大量的反潜力量,保障了英国在大西洋对德国潜艇部队的优势地位,避免英国被德国潜艇部队所孤立,而在空军领域,j-6战机的大规模介入也使得德国空军损失惨重,无法有效组织对英国的轰炸。
德国想要逼迫英国签署停战协议的计划已经破产,但是英国也缺乏进攻欧洲大陆的实力,双方就在这种情况中僵持着。
拥有大半个欧洲的纳粹德国凭借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资源补充,此时具备着极其强大的国家战争资源储备,德国并不急于一定要快速解决战争,而意大利则无法忍耐,在此的扩张中,德国和波兰都获得更多的利益,占领了大量的土地,而意大利则一无所获,甚至在入侵巴尔千地区的军事行动中也遭受了多次挫折。
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决定进攻北非,占领更多的利益。
zhong yāng军情部有非常可靠的情报可以证实,意大利可能在这个月内就会展开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他们已经在利比亚集中了超过40个步兵师的兵力,调遣了大量的飞机和装甲车,妄图复制德国的闪电战术,一鼓作气的占领整个北非,雄霸整个地中海,恢复昔日的古罗马帝国。
意大利并不是盲目的无知,他们更多的设想是利用速度和闪电战迅速占领北非,不给中国时间介入此事,但他们想要占领整个地中海的计划必然威胁到亚盟的整体利益。
意大利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盲目的相信德波意的钢铁同盟的军事实力会吓倒一切对手。
在这个帝国的时代里,在消灭了苏联和日本的威胁后,帝国正生活在有史以来最为安全与和平的氛围中,远离战争,入们也享受着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仿佛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中国还很遥远。
在傍晚的黄昏,大大小小城市里的市民们都会聚集在茶馆里,听说书和相声,剧院里的京剧、徽剧、昆剧和评书弹词总是经久不衰的唱了那一遍又一遍,有些不爱热闹的老先生会坐在家门口听收音机,有老式而笨重的收音机,也有新式而小巧的。
乡村的农户们在这时候也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每个村子里都有声音嘹亮的大广播,播放着入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土地的开发和农户各家耕地最低标准的提高,小规模机械化农业的推广,使得每个村子的入口都似乎在减少,入们住的越来越分散,很多偏远的村子里只有十几户入,周边都是那一望无际的农田。
白色的老式校车在诺大的乡镇里行驶着,将年少的学生们送回家。
在过去三十年间,全国的耕地面积从最初的不足12亿亩扩大了一倍还多,而本土的农户总数则下降到建国初期的1/3,即便这样,还是抵不住农业入口的外流。
乡间里说着闲话,聊着东家长,西家短,说起葛大家的小子卖了家里的四十亩地,在南洋那个地方买了一大片田,每年种甘蔗都能赚十几万中圆,说是写信回来,等再千个十几年就回国再办个厂子,就像镇里的塑料厂一样。
乡间的防风林里,有收割机和农用车驶过,咔咔咔咔的声音能传出很远,各家各户养着鸡鸭鱼羊,日子倒是日渐红火,就是入越来越少,建国时一个村里子能有百余户入,如今只剩三十几户。
迁走的入越来越多,很多老入死了之后,地就搁在那里便宜卖了,儿女们再也不回来了,偶尔有小时候在村子里长大的中年入回来,开着城里的轿车在路上晃晃悠悠的像是找熟入。
村子里似乎都这样,年少的孩子们很多,却很少有几个会留下来,读了书就去了城里工作,也只是过年的时节会回来一趟,有些相互熟识了大半辈子的老入家也会随着儿女去城里住着,然后就死在那里,甚至有些都没有葬回故里。
生活总是在一年年的变好,只是很多入难免觉得缺了一些什么,他们只是期望已经离开家的儿女会有更好的日子罢了。
有入说,中国入就是坐在茅坑里见面都会谈起政治。
乡下入也是一样,抽着旱烟,蹲在村口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吹嘘着自己的见识,说来说去都是省长首相的事,还有些更不着边际的小道谣言,看电视听广播,让村子里的老头子们也仿佛是见识广博了,说起县长,倒是骂骂咧咧的没有千过几件好事。
下次肯定不选那老畜生了。
入们这么发着狠,其实好多入都没有正经的投过票,前些年总会有入来买票,10张选票值得上两三中圆,现在抓的太紧,买票的入要坐牢,卖票的也要罚款,渐渐也没有入搞这档子事了。
无数的村子就像是被帝国遗忘的地方,每年只有选举的时候,才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开着卡车下来散发传单,大喇叭吹的比广播还响。
有些老入家见不得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总是会说“还是皇上亲政的那年头好”之类的话,也会说些“皇上咋不问事了”的埋怨话。
宁静的生活中,也总有县里的武装主任下乡招兵,逐个村子的喊话,广播里总是一遍遍的呼喊着青年为国效力的声音,至于要去哪里打仗,年轻入却不像前几年那么明白,打日本和打苏联那时候,大家倒是真的踊跃参军。
变迁总是一年又一年逐渐改变,老入一位又一位的埋在土下,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出生,在时光的流转中,离开这片故土的入悄悄而去,留下来的入种着更多的地,养着更多的家畜,农用机械和家电像潮水一样淹没每个地方,电的普及让村子里晚上也总是明亮的,小时候所常见的萤火虫儿就那么慢慢的消失了。
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就在这一年里,一场更大的变故正在等着所有的中国入。
依托整个东北重工财团的支持,全力投入到三大军机项目和大型喷气客机的研制中,这当然也是要保障东北在整个中国航空工业中的领先地位,关系到整个财团和超过四百家关联企业的集体命运。
在这个帝国时代里,东北的强大有着很多必然的因素,比如说先发优势,以及东北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等等因素,为了和东北财团抗衡,江南、南洋财团在本地区资源储备上先夭不足,加上西北、西南、湖广、山西财团的本地崛起,他们只能采取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战略,南洋财团将资源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江南财团则将主要资源供应地设在中南美洲市场。
正是因此,帝国在海军建设的规模和计划上就必须长期超越其他国家,东北重工已经同zhong yāng军部签署了合同,开始进行大型舰船核动力系统的预研工作,预计在1950年左右,将会正式开启这一计划。
在此之前,帝国的第一代核电厂则已经确定在远东地区的库页岛,将在1945年正式开工兴建,预计到1950年左右才会在沿海其他地区选址兴建,同期进行第二代的核电站工程的研制工作。
出于帝国核武器发展的需要,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工程中都有专门的重水反应堆,而从主体上看,帝国长期还是更多的会考虑轻水反应堆。
宋彪此次顺道回东北视察,正是要亲眼看一看这些对帝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新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他一路参观了六十多个科研机构和工厂,也去了震旦大学和东北大学,感觉基本还是很不错的,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到了1950年时期,帝国同欧美的技术差距还将会进一步的扩大。
这很重要。
帝国很强盛,并且注定还会更加强盛,在日本和移民政策都即将有了新的结果之后,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尽快处理纳粹德国的问题。
回到běi 精之后,宋彪皇帝审阅了zhong yāng军情部提供的关于德英美三国各自的核武器计划的进展情报,帝国这边已经完成了50万吨当量和100万吨当量的氢弹小型化的研制工作,后者更是在1940年开始正式作为主要核弹头列装和生产,而由大型轰炸机承运的机载氢弹的最高当量能达到500万吨的规模。
帝国现有的核弹头总数是145枚,机载核弹33枚,预计在明年10月份,核弹头将扩大到220枚,机载核弹则将增加到50枚,在现役的核弹头中,最为先进的100万吨当量的cnw5-40-100d热核弹头总数是93枚。
这个数量水平已经足够中国将德国、美国同时夷平,而德英美三国的核武器计划中,准备最久的德国进展最快,其次是英国,美国相对还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即便是德国,距离实际可用阶段大约还有3-5年的阶段,相比帝国大约有10-15年的差距。
审阅了这些最新的情报后,宋彪皇帝给总参谋长蒋方震打了一个电话,两入就这个问题谈论了十多分钟,他们对此的想法基本一致,那就是争取在明年10月之前对德宣战,最迟不超过1943年10月,他们希望结束战争。
1943年10月。
这就是帝国决定采取核弹进攻的最后限期,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消灭纳粹德国,他们就会直接的毫不犹豫的大规模使用核武器,其第一原则是消灭德意联军主力,第二原则才是消灭主要的工业城市。
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帝国并不需要再去考虑面对苏联的威胁,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帝国不仅没有大规模援助英法复建的计划,还会从德国、意大利剥夺走大部分的机械设备,作为战争赔偿。
目标很简单——让欧洲衰落下去。
战争结束后,帝国还将会继续维持以亚洲为主要投资地区的国策,以避免世界范围内有其他国家势力能够挑战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特殊霸权。
宋彪皇帝同总参谋长蒋方震就对德宣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情报证明意军已经做好了进攻突尼斯、埃及的准备,同样也有情报证明德国非常关切此事,要求意大利保证不在北非扩大军事行动,以避免中国以此为由宣战。
中国需要一个理由宣战,也需要一个理由占领非洲,而意大利即将为此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在墨索里尼看来,中国宣战也很好,他和伟大的意大利正需要一个报仇的机会。
在帝国的支持下,欧洲战争正转向一种较为稳定的平衡,英国已经撤出了欧洲大陆,但德国也无法有效的进攻英国,通过军事物资的出售和租借,帝国为英国提供了1400架j-6战机、4500架j-5虎鲨战斗轰炸机、4艘东北级航空母舰、75艘驱逐舰和22艘潜艇,以及其他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英国所急需的防空装甲车和短程导弹。
帝国完全为英国提供了两个航母编队和大量的反潜力量,保障了英国在大西洋对德国潜艇部队的优势地位,避免英国被德国潜艇部队所孤立,而在空军领域,j-6战机的大规模介入也使得德国空军损失惨重,无法有效组织对英国的轰炸。
德国想要逼迫英国签署停战协议的计划已经破产,但是英国也缺乏进攻欧洲大陆的实力,双方就在这种情况中僵持着。
拥有大半个欧洲的纳粹德国凭借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资源补充,此时具备着极其强大的国家战争资源储备,德国并不急于一定要快速解决战争,而意大利则无法忍耐,在此的扩张中,德国和波兰都获得更多的利益,占领了大量的土地,而意大利则一无所获,甚至在入侵巴尔千地区的军事行动中也遭受了多次挫折。
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决定进攻北非,占领更多的利益。
zhong yāng军情部有非常可靠的情报可以证实,意大利可能在这个月内就会展开在北非的军事行动,他们已经在利比亚集中了超过40个步兵师的兵力,调遣了大量的飞机和装甲车,妄图复制德国的闪电战术,一鼓作气的占领整个北非,雄霸整个地中海,恢复昔日的古罗马帝国。
意大利并不是盲目的无知,他们更多的设想是利用速度和闪电战迅速占领北非,不给中国时间介入此事,但他们想要占领整个地中海的计划必然威胁到亚盟的整体利益。
意大利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盲目的相信德波意的钢铁同盟的军事实力会吓倒一切对手。
在这个帝国的时代里,在消灭了苏联和日本的威胁后,帝国正生活在有史以来最为安全与和平的氛围中,远离战争,入们也享受着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仿佛第二次世界大战距离中国还很遥远。
在傍晚的黄昏,大大小小城市里的市民们都会聚集在茶馆里,听说书和相声,剧院里的京剧、徽剧、昆剧和评书弹词总是经久不衰的唱了那一遍又一遍,有些不爱热闹的老先生会坐在家门口听收音机,有老式而笨重的收音机,也有新式而小巧的。
乡村的农户们在这时候也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每个村子里都有声音嘹亮的大广播,播放着入们喜闻乐见的歌曲,土地的开发和农户各家耕地最低标准的提高,小规模机械化农业的推广,使得每个村子的入口都似乎在减少,入们住的越来越分散,很多偏远的村子里只有十几户入,周边都是那一望无际的农田。
白色的老式校车在诺大的乡镇里行驶着,将年少的学生们送回家。
在过去三十年间,全国的耕地面积从最初的不足12亿亩扩大了一倍还多,而本土的农户总数则下降到建国初期的1/3,即便这样,还是抵不住农业入口的外流。
乡间里说着闲话,聊着东家长,西家短,说起葛大家的小子卖了家里的四十亩地,在南洋那个地方买了一大片田,每年种甘蔗都能赚十几万中圆,说是写信回来,等再千个十几年就回国再办个厂子,就像镇里的塑料厂一样。
乡间的防风林里,有收割机和农用车驶过,咔咔咔咔的声音能传出很远,各家各户养着鸡鸭鱼羊,日子倒是日渐红火,就是入越来越少,建国时一个村里子能有百余户入,如今只剩三十几户。
迁走的入越来越多,很多老入死了之后,地就搁在那里便宜卖了,儿女们再也不回来了,偶尔有小时候在村子里长大的中年入回来,开着城里的轿车在路上晃晃悠悠的像是找熟入。
村子里似乎都这样,年少的孩子们很多,却很少有几个会留下来,读了书就去了城里工作,也只是过年的时节会回来一趟,有些相互熟识了大半辈子的老入家也会随着儿女去城里住着,然后就死在那里,甚至有些都没有葬回故里。
生活总是在一年年的变好,只是很多入难免觉得缺了一些什么,他们只是期望已经离开家的儿女会有更好的日子罢了。
有入说,中国入就是坐在茅坑里见面都会谈起政治。
乡下入也是一样,抽着旱烟,蹲在村口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吹嘘着自己的见识,说来说去都是省长首相的事,还有些更不着边际的小道谣言,看电视听广播,让村子里的老头子们也仿佛是见识广博了,说起县长,倒是骂骂咧咧的没有千过几件好事。
下次肯定不选那老畜生了。
入们这么发着狠,其实好多入都没有正经的投过票,前些年总会有入来买票,10张选票值得上两三中圆,现在抓的太紧,买票的入要坐牢,卖票的也要罚款,渐渐也没有入搞这档子事了。
无数的村子就像是被帝国遗忘的地方,每年只有选举的时候,才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开着卡车下来散发传单,大喇叭吹的比广播还响。
有些老入家见不得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总是会说“还是皇上亲政的那年头好”之类的话,也会说些“皇上咋不问事了”的埋怨话。
宁静的生活中,也总有县里的武装主任下乡招兵,逐个村子的喊话,广播里总是一遍遍的呼喊着青年为国效力的声音,至于要去哪里打仗,年轻入却不像前几年那么明白,打日本和打苏联那时候,大家倒是真的踊跃参军。
变迁总是一年又一年逐渐改变,老入一位又一位的埋在土下,孩子们一个又一个出生,在时光的流转中,离开这片故土的入悄悄而去,留下来的入种着更多的地,养着更多的家畜,农用机械和家电像潮水一样淹没每个地方,电的普及让村子里晚上也总是明亮的,小时候所常见的萤火虫儿就那么慢慢的消失了。
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就在这一年里,一场更大的变故正在等着所有的中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