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方的管束干涉之后,地方的治安却没有多少恶化的现象,甚至比过去更好。
简单的说,沈世明的简政理念,其实就是属于传统商业性的开源节流方法,他是通过减少地方官吏数目,减少官员对地方的管束,从而达到减少行政开支的目的。
不过,虽然简政是为了节流。但他却很有分寸,只是减少地方官,尤其是吏员的数目,通过减员的方法来减轻薪水开支。但对国防军的投入却一点也没减少。
因为沈世明很明白,能被国务院指挥的国防军,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更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万万不可轻易动摇的,所以什么都可以动。唯有军队不能动!
在节流的同时,沈世明也很注重开源,比如说他把土地税挪用,不再兴建大规模的教育设施,而是以这笔钱当本金,再联合一批徽商,搞了一个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专门给一批大地主、旧官僚还有人脉广的知识分子放贷,鼓励他们兴办实业。
为了让那批人接受他的好意,他不但通过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放贷,还找人尽心尽力的牵线搭桥,给借款人开办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一路绿灯,能够尽快的回本赚钱。
由于这时期的中国境内正是战乱刚平的恢复期,又有新技术当推动力,对外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飞腾阶段,可以说随便做什么都赚钱。
在这种氛围下,尤其是当官之路狭窄的情况下,这批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志的旧官僚跟守旧的知识分子,干脆借着沈世明搞出来的这个东西下台阶,以实业兴邦的口号投入到下海经商的大潮。
资本的魅力是无穷的,当他们放下身段投入商海之后,他们很快就被这种新的刺激所征服,什么仁义谦让之类的全部都扔掉了,对利润的渴求成了第一位的。
虽然因为时间还短,加上中国太大,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过低,还没有让全国人民进入全民经商的大潮,但至少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经商赚钱却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大大的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其实,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知识分子放下成见经商,进而形成一股经商下海的风潮,也是多种合力使然。
首先,自然是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当李永吉成立中华帝国,进而统一全国之后,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是所谓的自治省,但由于中央朝廷拥有绝对强势的武装力量,又取消了所有的国内关卡,整体环境是和平的,这为商业兴盛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
其次,就是开放国门的经济政策。
中华帝国成立之后,经济方面实行的是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等于主动向外打开了国门。这样一来,国外商人就能更加方便的来到中国淘金。而外商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等于是给中国增加了资金,顺便拓展了市场,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经营。
这其中,结合了部分现代技术,拥有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功不可没,尤其是那些疗效显著的中国药,更是国际贸易的宠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东西,为国家带来了大量利润的同时,也顺便带火了周边市场。
再加上这时期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都在经历战争,导致新大陆的市场萎缩,而印度则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暴乱,也是元气大伤,所以欧洲各国干脆把贸易重心都投入到中国,加强了与中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可以这么说,到了1864年,欧洲超过一半的对外贸易都是走的中国市场,等于是把大半个欧洲都变成中国货的倾销市场,而与此同时呢,大半个欧洲的黄金白银也随着中国货的输入,大量的流入了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环境。
大环境如此,再加上帝国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马鞍山钢铁的强势崛起,都为中国的工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面临这种大势所趋,中国那点鄙视经商的传统根本不值一提,轻轻松松就让中国商人这个阶层趁势崛起,一下子就从原先的被压迫阶级变成了上层统治阶级,成了真正的体面人。
因此,这种风潮的出现,李永吉本身的举措是功不可没的,是他一手缔造了这种现象的基础,包括兴办重工业,进行技术改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等。
总起来说,李永吉是这一切的开创者跟奠基人,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爆发,只不过是时间太短,属于前期投入阶段,所以才不显眼。
而沈世明接过国家权柄后,整体的工商业发展环境已经相当不错,他又通过一系列的简政改良,极大的缓和了社会矛盾,并引导中国的上层精英把资本跟精力都投入在工商业方面,这才加速了这个过程,让民间工商业借此蓬勃的发展起来。
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民间经商的风潮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这又给国务院带来了大量工商税收,顺便贸易税收也大量增加,大大缓解了国库的赤字。
虽然目前的国库依然处于赤字状态,毕竟前期欠债太多,但形势在慢慢变好,国家信用也越来越强,体现在民间之中,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对朝廷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这样,沈世明才觉得自己的施政方针大获成功,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简政改良才造成了这一切,这都给他提供了空前的自信心。
有了这份漂亮的成绩跟自信,沈世明这才敢瞒着李永吉继续深入改革下去,直到发觉李永吉即将回国,几经思量,觉得等皇帝回国再说似乎有些被动,这才主动把这一切告诉了李永吉。
当然了,沈世明很聪明,他的汇报是先说国家最近取得的成绩,然后再说是因为自己推行简政人治之策,这才如此这般,请求陛下惩处他擅自做主之类的罪责。
这下子,连社交能力偏弱的李永吉也听出来了,对方明着是在请罪,其实话外音却是在请功讨爵。
他就是要通过不停的请功炫耀,让李永吉觉得他不可或缺,觉得他治国有方,觉得他安全没野心,让皇帝能够用的放心,舒心,继续信任他,重用他,最好再给点奖励。
以沈世明如今的地位,加官是不可能了,他也不敢奢望,但进个爵之类的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沈世明这次主动请罪邀功的重要目的之一。(未完待续。)
地方的管束干涉之后,地方的治安却没有多少恶化的现象,甚至比过去更好。
简单的说,沈世明的简政理念,其实就是属于传统商业性的开源节流方法,他是通过减少地方官吏数目,减少官员对地方的管束,从而达到减少行政开支的目的。
不过,虽然简政是为了节流。但他却很有分寸,只是减少地方官,尤其是吏员的数目,通过减员的方法来减轻薪水开支。但对国防军的投入却一点也没减少。
因为沈世明很明白,能被国务院指挥的国防军,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更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万万不可轻易动摇的,所以什么都可以动。唯有军队不能动!
在节流的同时,沈世明也很注重开源,比如说他把土地税挪用,不再兴建大规模的教育设施,而是以这笔钱当本金,再联合一批徽商,搞了一个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专门给一批大地主、旧官僚还有人脉广的知识分子放贷,鼓励他们兴办实业。
为了让那批人接受他的好意,他不但通过国务院控股的兴业银行放贷,还找人尽心尽力的牵线搭桥,给借款人开办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能一路绿灯,能够尽快的回本赚钱。
由于这时期的中国境内正是战乱刚平的恢复期,又有新技术当推动力,对外贸易更是如火如荼,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飞腾阶段,可以说随便做什么都赚钱。
在这种氛围下,尤其是当官之路狭窄的情况下,这批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志的旧官僚跟守旧的知识分子,干脆借着沈世明搞出来的这个东西下台阶,以实业兴邦的口号投入到下海经商的大潮。
资本的魅力是无穷的,当他们放下身段投入商海之后,他们很快就被这种新的刺激所征服,什么仁义谦让之类的全部都扔掉了,对利润的渴求成了第一位的。
虽然因为时间还短,加上中国太大,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过低,还没有让全国人民进入全民经商的大潮,但至少在一些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经商赚钱却已经成了一股风潮,大大的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秩序。
其实,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知识分子放下成见经商,进而形成一股经商下海的风潮,也是多种合力使然。
首先,自然是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当李永吉成立中华帝国,进而统一全国之后,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是所谓的自治省,但由于中央朝廷拥有绝对强势的武装力量,又取消了所有的国内关卡,整体环境是和平的,这为商业兴盛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
其次,就是开放国门的经济政策。
中华帝国成立之后,经济方面实行的是全面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等于主动向外打开了国门。这样一来,国外商人就能更加方便的来到中国淘金。而外商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也带来了大量的订单,等于是给中国增加了资金,顺便拓展了市场,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经营。
这其中,结合了部分现代技术,拥有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功不可没,尤其是那些疗效显著的中国药,更是国际贸易的宠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东西,为国家带来了大量利润的同时,也顺便带火了周边市场。
再加上这时期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都在经历战争,导致新大陆的市场萎缩,而印度则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暴乱,也是元气大伤,所以欧洲各国干脆把贸易重心都投入到中国,加强了与中国之间的商贸往来。
可以这么说,到了1864年,欧洲超过一半的对外贸易都是走的中国市场,等于是把大半个欧洲都变成中国货的倾销市场,而与此同时呢,大半个欧洲的黄金白银也随着中国货的输入,大量的流入了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商业环境。
大环境如此,再加上帝国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马鞍山钢铁的强势崛起,都为中国的工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面临这种大势所趋,中国那点鄙视经商的传统根本不值一提,轻轻松松就让中国商人这个阶层趁势崛起,一下子就从原先的被压迫阶级变成了上层统治阶级,成了真正的体面人。
因此,这种风潮的出现,李永吉本身的举措是功不可没的,是他一手缔造了这种现象的基础,包括兴办重工业,进行技术改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等。
总起来说,李永吉是这一切的开创者跟奠基人,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爆发,只不过是时间太短,属于前期投入阶段,所以才不显眼。
而沈世明接过国家权柄后,整体的工商业发展环境已经相当不错,他又通过一系列的简政改良,极大的缓和了社会矛盾,并引导中国的上层精英把资本跟精力都投入在工商业方面,这才加速了这个过程,让民间工商业借此蓬勃的发展起来。
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民间经商的风潮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这又给国务院带来了大量工商税收,顺便贸易税收也大量增加,大大缓解了国库的赤字。
虽然目前的国库依然处于赤字状态,毕竟前期欠债太多,但形势在慢慢变好,国家信用也越来越强,体现在民间之中,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对朝廷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这样,沈世明才觉得自己的施政方针大获成功,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简政改良才造成了这一切,这都给他提供了空前的自信心。
有了这份漂亮的成绩跟自信,沈世明这才敢瞒着李永吉继续深入改革下去,直到发觉李永吉即将回国,几经思量,觉得等皇帝回国再说似乎有些被动,这才主动把这一切告诉了李永吉。
当然了,沈世明很聪明,他的汇报是先说国家最近取得的成绩,然后再说是因为自己推行简政人治之策,这才如此这般,请求陛下惩处他擅自做主之类的罪责。
这下子,连社交能力偏弱的李永吉也听出来了,对方明着是在请罪,其实话外音却是在请功讨爵。
他就是要通过不停的请功炫耀,让李永吉觉得他不可或缺,觉得他治国有方,觉得他安全没野心,让皇帝能够用的放心,舒心,继续信任他,重用他,最好再给点奖励。
以沈世明如今的地位,加官是不可能了,他也不敢奢望,但进个爵之类的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沈世明这次主动请罪邀功的重要目的之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