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大禹治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是一年春节拜年时,手机短信铺天盖地。今年忙着伺候月子,除了三五亲朋领导,没有主动去群发短信。初二开始就冷清了下来,刚才翻阅了一下,收到了不到三百条。感受温馨之余,仍想老生常谈几句短信。
我最早使用手机是在2000年,当时捡了个哥哥淘汰的philips,肚子(电池)突出来一块,细细的可伸缩的天线,在当时板砖(nokia)雄霸天下的时候,这款手机算是造型时尚点的了。那会用手机的人还不算普及,加之屏幕普遍较小和单一键盘输入的原因,短信功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事实上很多人也并没有把短信当做手机的一个主要功能来使用。好像过了两三年以后,我个人的分析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在80后人群中的广泛应用,短信一下子普遍起来,当时非常流行上网下载各类短信,有一阵我就乐此不疲。时至今日,短信可能和qq、微信并列语音之外的三大通讯方式了。
以我为例,手机通话量算是很少的了,白天在办公室联系工作有固话,也没什么人可以煲电话粥,有时候一两天都没个电话。但短信不一样了,先不说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和诈骗信息,好像现在办个什么银行业务、注册个网站账号,甚至接收个邮件都有提醒短信。人际交往方面,短信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话可能不好意思去说,有的事需要确认提醒,发个言简意赅的短信就搞定了,而且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大家可能都深有感触。我知道一些领导,对短信的依赖也是很大,很多下属联系工作、汇报事情都是通过短信敲定的。
短信的书写大有不同,这几年不写标点符号的少了,错别字的少了,可以说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提高了大家的普通话水平、拼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逢年过节,互相抄袭的少了,不管文字是否华丽,很多人都用自己的话去送祝福了(这个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和表达水平)。
短信内容暂不赘言,仅说说署名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自知位卑言轻,在短信交往时,除了非常熟悉的亲朋,我基本都保持着适当署名的习惯,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署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字,如刘德华,可以分情况署刘德华、德华、小刘、刘等。
人和人的交往十分微妙,我有时候就很自觉,要先意识到自己能不能出现在对方的电话本上,这是个大问题。我经常会隔三差五的翻阅手机电话本,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一些记忆迷糊、甚至完全陌生的名字,还有一些仅仅存在于手机电话本上的名字。我不是搞传销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脉。我会经常清理自己的手机,删掉一些莫名其妙或无关痛痒的名字(当然也有一些名字号码,虽然久未触动,但我仍会留一个位置在那里)。长久以来,我的手机存储量一直控制在500以内(这是2个电话卡的存储上限,为了换手机方便),还包括一些商铺和固话。
人在江湖,难免会遇到一些江湖过客。有的三杯五盏就拿出电话索要号码,不给当然不好,给了又没什么交往。还有很多人的名字实在大众的不能再大众了。我手机里王刚、王丽就有好多位,就要分别在后面标上单位以分辨。
以前说,郁闷的是这条短信不知道谁发来的。现在说,更郁闷的是知道是谁发来的,不知道这人是谁。有的短信署名了,不是你不认识,而是你无从判断对方是谁,例如小王小李、张姐刘哥。有的短信确实能看出是发给自己的,但就是猜不出何人。
根据经验,年节的祝福短信长篇累牍实属多此一举。我问过好几个人,基本上不看内容,短信来了,一看署名就哦了。我的方法是字数控制在一条基本短信内(很多长信息是按多条短信发送的),控制在能完全显示在手机的屏幕上而不要麻烦对方去翻页,最好是对方一眼就看到你的名字。我收到一些短信,很麻烦,很长很长;有的名字隐藏在其中,找好久才看到。
我想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些情况,那么我们给别人发短信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避免这个问题呢?少给别人添点麻烦,也让自己与人沟通交往更顺利些不好吗?
想起两个尴尬的事。一是有次参加个婚礼,有个人喊着我的名字让我过去坐,我一看不认识就支支吾吾的没过去,结果他还跑过来敬酒说,过年给你发短信也不回,我连忙解释说群发可能发丢了。到最后我也没明白他是谁,估计也就是在哪个酒桌上坐过而已,而已。还有一次,同事领着一个人去我办公室办事,那人认识我,但同事也没介绍他,我十分尴尬,后来问同事那人谁啊,同事很惊奇的说,他说你们吃过饭啊。靠,我天天都在吃饭。
这是小事吗?自己想吧,祝大家新年快乐!
又是一年春节拜年时,手机短信铺天盖地。今年忙着伺候月子,除了三五亲朋领导,没有主动去群发短信。初二开始就冷清了下来,刚才翻阅了一下,收到了不到三百条。感受温馨之余,仍想老生常谈几句短信。
我最早使用手机是在2000年,当时捡了个哥哥淘汰的philips,肚子(电池)突出来一块,细细的可伸缩的天线,在当时板砖(nokia)雄霸天下的时候,这款手机算是造型时尚点的了。那会用手机的人还不算普及,加之屏幕普遍较小和单一键盘输入的原因,短信功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事实上很多人也并没有把短信当做手机的一个主要功能来使用。好像过了两三年以后,我个人的分析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在80后人群中的广泛应用,短信一下子普遍起来,当时非常流行上网下载各类短信,有一阵我就乐此不疲。时至今日,短信可能和qq、微信并列语音之外的三大通讯方式了。
以我为例,手机通话量算是很少的了,白天在办公室联系工作有固话,也没什么人可以煲电话粥,有时候一两天都没个电话。但短信不一样了,先不说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和诈骗信息,好像现在办个什么银行业务、注册个网站账号,甚至接收个邮件都有提醒短信。人际交往方面,短信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话可能不好意思去说,有的事需要确认提醒,发个言简意赅的短信就搞定了,而且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大家可能都深有感触。我知道一些领导,对短信的依赖也是很大,很多下属联系工作、汇报事情都是通过短信敲定的。
短信的书写大有不同,这几年不写标点符号的少了,错别字的少了,可以说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提高了大家的普通话水平、拼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逢年过节,互相抄袭的少了,不管文字是否华丽,很多人都用自己的话去送祝福了(这个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和表达水平)。
短信内容暂不赘言,仅说说署名的问题。
长久以来,我自知位卑言轻,在短信交往时,除了非常熟悉的亲朋,我基本都保持着适当署名的习惯,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署不同表达方式的名字,如刘德华,可以分情况署刘德华、德华、小刘、刘等。
人和人的交往十分微妙,我有时候就很自觉,要先意识到自己能不能出现在对方的电话本上,这是个大问题。我经常会隔三差五的翻阅手机电话本,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一些记忆迷糊、甚至完全陌生的名字,还有一些仅仅存在于手机电话本上的名字。我不是搞传销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脉。我会经常清理自己的手机,删掉一些莫名其妙或无关痛痒的名字(当然也有一些名字号码,虽然久未触动,但我仍会留一个位置在那里)。长久以来,我的手机存储量一直控制在500以内(这是2个电话卡的存储上限,为了换手机方便),还包括一些商铺和固话。
人在江湖,难免会遇到一些江湖过客。有的三杯五盏就拿出电话索要号码,不给当然不好,给了又没什么交往。还有很多人的名字实在大众的不能再大众了。我手机里王刚、王丽就有好多位,就要分别在后面标上单位以分辨。
以前说,郁闷的是这条短信不知道谁发来的。现在说,更郁闷的是知道是谁发来的,不知道这人是谁。有的短信署名了,不是你不认识,而是你无从判断对方是谁,例如小王小李、张姐刘哥。有的短信确实能看出是发给自己的,但就是猜不出何人。
根据经验,年节的祝福短信长篇累牍实属多此一举。我问过好几个人,基本上不看内容,短信来了,一看署名就哦了。我的方法是字数控制在一条基本短信内(很多长信息是按多条短信发送的),控制在能完全显示在手机的屏幕上而不要麻烦对方去翻页,最好是对方一眼就看到你的名字。我收到一些短信,很麻烦,很长很长;有的名字隐藏在其中,找好久才看到。
我想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些情况,那么我们给别人发短信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避免这个问题呢?少给别人添点麻烦,也让自己与人沟通交往更顺利些不好吗?
想起两个尴尬的事。一是有次参加个婚礼,有个人喊着我的名字让我过去坐,我一看不认识就支支吾吾的没过去,结果他还跑过来敬酒说,过年给你发短信也不回,我连忙解释说群发可能发丢了。到最后我也没明白他是谁,估计也就是在哪个酒桌上坐过而已,而已。还有一次,同事领着一个人去我办公室办事,那人认识我,但同事也没介绍他,我十分尴尬,后来问同事那人谁啊,同事很惊奇的说,他说你们吃过饭啊。靠,我天天都在吃饭。
这是小事吗?自己想吧,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