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记得笔者小学语文老师在讲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时,举出下面的例子。主人想赶走客人,在他住房的门上写出下列留言: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按照他的本意“标点”出来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客人将他的留言“标点”成: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这个例子有点风格不高,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的这种实例。下面以红楼梦,举起一些例子来说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例1,王熙凤有几个女儿?
1)第27回上,写道是: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
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丙子本(庚)、甲辰本、舒序本、列藏本、蒙府本的第29回上写道:
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
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上面两段文字,在目前出版的所有红楼梦点校版本中,都是作出如上的标点。许多人因而得出:王熙凤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大姐儿,另外一个叫巧姐。但是,在第42回,清清楚楚写着,王熙凤只生了一个女儿,请刘姥姥把她取名为“巧姐”在这以前,都叫“大姐儿”因为她是老大,按照辈分,未正式取名前,暂时称作“大姐儿”因此,把上面的标点符号改成如下,就没有矛盾了。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
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
奶子抱着大姐——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第一句本来是“巧姐大姐”前面是名字,后面是她的辈分称呼。怎么可以将“宝玉二哥”点校成“宝玉、二哥”两个人呢?
第二句属于重复的加强句,不应该用“逗号”而应使用破折号“——”
例2,曹雪芹的逝世年代。
胡适将甲戌本第一回一个眉批作出如下断句,因而得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即壬午年(1762年)。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
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
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壬午派”因为它同敦诚写的诗句矛盾,曹雪芹下葬时,敦诚写了两首悼念的诗:挽曹雪芹,落款是“甲申年春”;从而出现另外两派:“甲申派”和“癸未派”
对这条眉批,笔者可以提出另外两种断句标点的方法:
第二种断句法是: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第三种断句法是: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这两种断句法把上面的眉批看成是两条不同落款的批语。一条落款是“壬午”或者“壬午除夕”另一条是甲午八日。
第二种断句法则指明:曹雪芹死于“除夕”并没指出是哪年的除夕;因而“癸未派”可以成立。由于曹雪芹在“癸未年”(1763年)除夕过世,第二年(甲申年)正月出殡,同敦诚在“甲申年春”写出挽曹雪芹正好一致。
假如采用第三种方法断句,由于从眉批上看不出曹雪芹死亡的时间,他的死亡时代便不能按照这条眉批来确定,因此只能根据敦诚写的诗句来确定死亡的年代;即曹雪芹死于“甲申年春”(1764年)。从图1的眉批照片可以看出,第二种断句法最合理:
图1甲戌本第一回的眉批
“壬午”和“除夕”并没有连在一起,而是分属两行;而且,两者字体的大小也不同。明显的表示出:“壬午”的字小,表示它是一条眉批末尾的落款;“除夕”的字大,说明它是新句的开始。
对同一条眉批,因采用标点符号断句有三种方法,对曹雪芹逝世年代问题,在我国红学界便产生了上述的三个派别:即“壬午派”、“癸未派”和“甲申派”笔墨官司打了快一个世纪,仍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导致这场无休无止争论的根源是胡适为了提高他收藏的版本甲戌本的价值,故意搞出一种“不合理”标点符号断句,造成红学界的混乱;其他人居然都对胡适的“标点符号”不怀疑,可见红学界人士对权威何等的盲从!
例3,红楼梦的点校
由于红楼梦原著没有标点断句,近代出版的各种红楼梦版本(达几十种之多)的断句,往往存在差别。这方面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下面仅略举几个例子,以窥视一般。
1)第28回:
丙子本(庚)(电子版)是:宝玉又道:"太太想,这不过是将就呢。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
程乙本(电子版)则是:宝玉又道:“太太打量怎么着?这不过也是将就罢例。正经按方子,这珍珠宝石是要在古坟里找,有那古时富贵人家儿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使得。”
**:上面方括号表示两者不同的地方。同样一句话,丙子本(庚)使用“逗号”;而程乙本则采用“问号”
2)第63回:
丙子本(庚):
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戚序本:
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破孝开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程乙本:
寿木早年已经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破孝开吊,一面且做起道场来。
**:三个版本,同样一句话,出现三种断句方式。特别是丙子本(庚)和戚序本,文字完全相同,但断句则差别很大。足见,我国没有标点断句的文言文,所造成的语意混乱,是何等的巨大!至今,居然还认为“文言文”是完美的表达工具。
3)第一... -->>
记得笔者小学语文老师在讲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时,举出下面的例子。主人想赶走客人,在他住房的门上写出下列留言: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按照他的本意“标点”出来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客人将他的留言“标点”成: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这个例子有点风格不高,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就有不少的这种实例。下面以红楼梦,举起一些例子来说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例1,王熙凤有几个女儿?
1)第27回上,写道是: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
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丙子本(庚)、甲辰本、舒序本、列藏本、蒙府本的第29回上写道:
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
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上面两段文字,在目前出版的所有红楼梦点校版本中,都是作出如上的标点。许多人因而得出:王熙凤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大姐儿,另外一个叫巧姐。但是,在第42回,清清楚楚写着,王熙凤只生了一个女儿,请刘姥姥把她取名为“巧姐”在这以前,都叫“大姐儿”因为她是老大,按照辈分,未正式取名前,暂时称作“大姐儿”因此,把上面的标点符号改成如下,就没有矛盾了。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
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
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
奶子抱着大姐——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
第一句本来是“巧姐大姐”前面是名字,后面是她的辈分称呼。怎么可以将“宝玉二哥”点校成“宝玉、二哥”两个人呢?
第二句属于重复的加强句,不应该用“逗号”而应使用破折号“——”
例2,曹雪芹的逝世年代。
胡适将甲戌本第一回一个眉批作出如下断句,因而得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即壬午年(1762年)。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
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
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壬午派”因为它同敦诚写的诗句矛盾,曹雪芹下葬时,敦诚写了两首悼念的诗:挽曹雪芹,落款是“甲申年春”;从而出现另外两派:“甲申派”和“癸未派”
对这条眉批,笔者可以提出另外两种断句标点的方法:
第二种断句法是: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第三种断句法是: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这两种断句法把上面的眉批看成是两条不同落款的批语。一条落款是“壬午”或者“壬午除夕”另一条是甲午八日。
第二种断句法则指明:曹雪芹死于“除夕”并没指出是哪年的除夕;因而“癸未派”可以成立。由于曹雪芹在“癸未年”(1763年)除夕过世,第二年(甲申年)正月出殡,同敦诚在“甲申年春”写出挽曹雪芹正好一致。
假如采用第三种方法断句,由于从眉批上看不出曹雪芹死亡的时间,他的死亡时代便不能按照这条眉批来确定,因此只能根据敦诚写的诗句来确定死亡的年代;即曹雪芹死于“甲申年春”(1764年)。从图1的眉批照片可以看出,第二种断句法最合理:
图1甲戌本第一回的眉批
“壬午”和“除夕”并没有连在一起,而是分属两行;而且,两者字体的大小也不同。明显的表示出:“壬午”的字小,表示它是一条眉批末尾的落款;“除夕”的字大,说明它是新句的开始。
对同一条眉批,因采用标点符号断句有三种方法,对曹雪芹逝世年代问题,在我国红学界便产生了上述的三个派别:即“壬午派”、“癸未派”和“甲申派”笔墨官司打了快一个世纪,仍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导致这场无休无止争论的根源是胡适为了提高他收藏的版本甲戌本的价值,故意搞出一种“不合理”标点符号断句,造成红学界的混乱;其他人居然都对胡适的“标点符号”不怀疑,可见红学界人士对权威何等的盲从!
例3,红楼梦的点校
由于红楼梦原著没有标点断句,近代出版的各种红楼梦版本(达几十种之多)的断句,往往存在差别。这方面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下面仅略举几个例子,以窥视一般。
1)第28回:
丙子本(庚)(电子版)是:宝玉又道:"太太想,这不过是将就呢。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
程乙本(电子版)则是:宝玉又道:“太太打量怎么着?这不过也是将就罢例。正经按方子,这珍珠宝石是要在古坟里找,有那古时富贵人家儿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使得。”
**:上面方括号表示两者不同的地方。同样一句话,丙子本(庚)使用“逗号”;而程乙本则采用“问号”
2)第63回:
丙子本(庚):
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戚序本:
寿木已系早年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破孝开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程乙本:
寿木早年已经备下。寄在此庙的,甚是便宜。三日后,便破孝开吊,一面且做起道场来。
**:三个版本,同样一句话,出现三种断句方式。特别是丙子本(庚)和戚序本,文字完全相同,但断句则差别很大。足见,我国没有标点断句的文言文,所造成的语意混乱,是何等的巨大!至今,居然还认为“文言文”是完美的表达工具。
3)第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