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何处金屋可藏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攻入辽西。杀辽西太守,杀略三千余人。以卫尉韩安国为将屯将军,军代。匈奴重兵围韩安国壁,又入渔阳、雁门,各杀略千余人。安国时仅千余骑,且尽,会辽东救兵至,匈奴乃去。”
——史记-韩安国列传
作为汉朝出名的大器晚成者的韩安国,是武帝抵抗匈奴初期的著名将领,但是经历过这次的重兵围困,李磷知道,眼前的这个老人,命不久矣。
“你就是辽东兵马的领袖吗?”韩安国看着李磷淡淡地问道,虽然刚刚经历过生死一线的战争,他仍然很快平复了自己的心情。
“不敢。沧海郡自有主父大人奉皇命掌管,在下只是听命行事。”李磷说道。
“哈哈,老夫自信还是有点看人的眼光的。何况主父偃,他还没有来此救人的雅量。”韩安国大笑“皇上大概也没有想到,在辽东城还有你这样的遗才吧。”
“韩将军过奖了。”李磷心中对于韩安国这样一位老将,心中还是十分佩服的。
“李公子还是白衣之身吧?老夫欲向皇上举你为孝廉,不知你意下如何?”韩安国对于李磷之前在两军阵前的表现印象深刻,认为这是一个大将之才。如今朝中,他,程不识,李广皆老,而皇上又重边功,很快就会有新一批的年轻人涌现,韩安国希望在这些新人中,能有亲近韩家的人。
“李磷多谢韩将军。”李磷听到这话,一脸感激的磕头叩谢,然而,此时他心中所想的却是来时,李希对他的吩咐。
“你此去,韩安国必然会举你为官。果真如此,你也不必拒绝,今后就在朝中为官便是。若无我的命令,一切事情你可自行判断,永远铭记忠君爱国四字即可。皇上也是明君,安心的做一纯臣,可保你一生平安。李磷,你自3岁入我李家,我原不曾想过会放你离去,不过如今也只有你才是我最放心的。”
“韩安国一生善自保,此次他力抗匈奴,虽说也有功劳,可终究比不得名义上身为辽东城城主的李磷。而且,他已年迈,举荐李磷可有荐人之功,一旦李磷飞黄腾达,则又为子孙留一后路。他不会不做的,所以放李磷到朝中,在我们派他去解右北平之围时,就已经注定。”李希在城主府中对陈娇解释道。
“那为什么要让李磷自称辽东城城主呢?”陈娇对于李希的安排有些不解。
“那是为了,让主父偃和我们坐到一条船上。”李希解释道“主父偃离开辽东恐怕已经是必然之事,等他离开,我们对他的监控力度一定是大大下降,到时候,我怕他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所以,现在借韩安国之手,将李磷的身份托到皇上面前,届时主父偃恐怕不能在皇上面前再改口提及你我了。否则,他无以解释为何这半年来在奏折中一言不发。”
“姐夫从前不是说,主父偃至少会在城中待上一年吗?”陈娇不明白地问道。
“一旦主父偃听我们的话,将关于匈奴的那份奏折送到长安,那么今上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召他晋见。”李希看着陈娇说道“今上对于匈奴之事,一贯都是很上心的。我敢保证,奏折抵京之日,便是主父偃的离任诏书出京之时。”
“那,下一任沧海郡太守?”陈娇听说主父偃这个麻烦人物要走了,心中不由得一阵轻松,因为这半年来,主父偃盯着她看的眼神,总让她觉得不对劲。
“这就不是为兄能够预测得到的了。”李希对于陈娇的这个问题摇了摇头,接着说道“皎儿,如今辽东城的一切都已经完善,待主父偃去后,为兄想要回东阳见你姐姐,你是否同去?”
“姐姐?”陈娇听到李希忽然这么说,愣了一愣,方才想起自己最初对张萃的承诺,一年之后,便回去。可是,如今的辽东城,又哪里是她可以说放下就放下的。她想了想,说道“姐夫,你让我好好安排下,年底之前我一定和你回去。”
*******
“伊稚邪狼子野心,臣观其非久居人下之辈。如我大汉私下供其各色大汉之物,助其收拢人心,则匈奴内乱可期之。一朝有事,我大汉亦可从中渔利。且一切物品非白白送与,乃是卖与,朝廷可以从中得税,商人可以从中得利,此亦官民两利之事。以匈奴之财物,实我大汉之府库,何乐而不为也?”公孙弘捧着主父偃的奏折,眼睛一目十行的扫视一遍。
“弘卿以为主父偃之议如何?”刘彻接到主父偃的奏章之后,立刻宣召御史大夫公孙弘进宣室殿共议。年轻的他对于主父偃这一计策相当的感兴趣。
“确是好计。”公孙弘虽然是儒生,可是却没有后世腐儒那种爱护四夷的胸怀,也不会幻想着这个世界真如孔夫子说得那般可以修仁德以招四夷。他虽然和主父偃不对盘,但是还是肯定了主父偃的离间计。“此亦算得是离间计,一旦军臣单于死,伊稚邪与于单反目,届时如果我大汉能够抓住时机,必可一雪百年之耻。”
“弘卿难道不觉得此计过于毒辣,一旦内乱起,不知多少匈奴人死于此。”刘彻笑着说道“有失仁德啊。”
“孙子曰: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臣以为主父大人此计已得间之髓,非圣贤仁义如陛下者,不能用之。”公孙弘听到刘彻这么说,自然知道他这是在讽刺和他同为儒家的董仲舒,虽然从国家治政的角度来说,对于董仲舒的许多学说他是极度不赞成的,但是对于孔孟皆倡导的仁德,他还不至于当着皇上的面赞同他刚才的讽刺,只能故作不知。
“这次匈奴盗边,虽然右北平险些被攻破。不过,辽东城却立下... -->>
“元朔元年秋,匈奴二万骑攻入辽西。杀辽西太守,杀略三千余人。以卫尉韩安国为将屯将军,军代。匈奴重兵围韩安国壁,又入渔阳、雁门,各杀略千余人。安国时仅千余骑,且尽,会辽东救兵至,匈奴乃去。”
——史记-韩安国列传
作为汉朝出名的大器晚成者的韩安国,是武帝抵抗匈奴初期的著名将领,但是经历过这次的重兵围困,李磷知道,眼前的这个老人,命不久矣。
“你就是辽东兵马的领袖吗?”韩安国看着李磷淡淡地问道,虽然刚刚经历过生死一线的战争,他仍然很快平复了自己的心情。
“不敢。沧海郡自有主父大人奉皇命掌管,在下只是听命行事。”李磷说道。
“哈哈,老夫自信还是有点看人的眼光的。何况主父偃,他还没有来此救人的雅量。”韩安国大笑“皇上大概也没有想到,在辽东城还有你这样的遗才吧。”
“韩将军过奖了。”李磷心中对于韩安国这样一位老将,心中还是十分佩服的。
“李公子还是白衣之身吧?老夫欲向皇上举你为孝廉,不知你意下如何?”韩安国对于李磷之前在两军阵前的表现印象深刻,认为这是一个大将之才。如今朝中,他,程不识,李广皆老,而皇上又重边功,很快就会有新一批的年轻人涌现,韩安国希望在这些新人中,能有亲近韩家的人。
“李磷多谢韩将军。”李磷听到这话,一脸感激的磕头叩谢,然而,此时他心中所想的却是来时,李希对他的吩咐。
“你此去,韩安国必然会举你为官。果真如此,你也不必拒绝,今后就在朝中为官便是。若无我的命令,一切事情你可自行判断,永远铭记忠君爱国四字即可。皇上也是明君,安心的做一纯臣,可保你一生平安。李磷,你自3岁入我李家,我原不曾想过会放你离去,不过如今也只有你才是我最放心的。”
“韩安国一生善自保,此次他力抗匈奴,虽说也有功劳,可终究比不得名义上身为辽东城城主的李磷。而且,他已年迈,举荐李磷可有荐人之功,一旦李磷飞黄腾达,则又为子孙留一后路。他不会不做的,所以放李磷到朝中,在我们派他去解右北平之围时,就已经注定。”李希在城主府中对陈娇解释道。
“那为什么要让李磷自称辽东城城主呢?”陈娇对于李希的安排有些不解。
“那是为了,让主父偃和我们坐到一条船上。”李希解释道“主父偃离开辽东恐怕已经是必然之事,等他离开,我们对他的监控力度一定是大大下降,到时候,我怕他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所以,现在借韩安国之手,将李磷的身份托到皇上面前,届时主父偃恐怕不能在皇上面前再改口提及你我了。否则,他无以解释为何这半年来在奏折中一言不发。”
“姐夫从前不是说,主父偃至少会在城中待上一年吗?”陈娇不明白地问道。
“一旦主父偃听我们的话,将关于匈奴的那份奏折送到长安,那么今上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召他晋见。”李希看着陈娇说道“今上对于匈奴之事,一贯都是很上心的。我敢保证,奏折抵京之日,便是主父偃的离任诏书出京之时。”
“那,下一任沧海郡太守?”陈娇听说主父偃这个麻烦人物要走了,心中不由得一阵轻松,因为这半年来,主父偃盯着她看的眼神,总让她觉得不对劲。
“这就不是为兄能够预测得到的了。”李希对于陈娇的这个问题摇了摇头,接着说道“皎儿,如今辽东城的一切都已经完善,待主父偃去后,为兄想要回东阳见你姐姐,你是否同去?”
“姐姐?”陈娇听到李希忽然这么说,愣了一愣,方才想起自己最初对张萃的承诺,一年之后,便回去。可是,如今的辽东城,又哪里是她可以说放下就放下的。她想了想,说道“姐夫,你让我好好安排下,年底之前我一定和你回去。”
*******
“伊稚邪狼子野心,臣观其非久居人下之辈。如我大汉私下供其各色大汉之物,助其收拢人心,则匈奴内乱可期之。一朝有事,我大汉亦可从中渔利。且一切物品非白白送与,乃是卖与,朝廷可以从中得税,商人可以从中得利,此亦官民两利之事。以匈奴之财物,实我大汉之府库,何乐而不为也?”公孙弘捧着主父偃的奏折,眼睛一目十行的扫视一遍。
“弘卿以为主父偃之议如何?”刘彻接到主父偃的奏章之后,立刻宣召御史大夫公孙弘进宣室殿共议。年轻的他对于主父偃这一计策相当的感兴趣。
“确是好计。”公孙弘虽然是儒生,可是却没有后世腐儒那种爱护四夷的胸怀,也不会幻想着这个世界真如孔夫子说得那般可以修仁德以招四夷。他虽然和主父偃不对盘,但是还是肯定了主父偃的离间计。“此亦算得是离间计,一旦军臣单于死,伊稚邪与于单反目,届时如果我大汉能够抓住时机,必可一雪百年之耻。”
“弘卿难道不觉得此计过于毒辣,一旦内乱起,不知多少匈奴人死于此。”刘彻笑着说道“有失仁德啊。”
“孙子曰: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臣以为主父大人此计已得间之髓,非圣贤仁义如陛下者,不能用之。”公孙弘听到刘彻这么说,自然知道他这是在讽刺和他同为儒家的董仲舒,虽然从国家治政的角度来说,对于董仲舒的许多学说他是极度不赞成的,但是对于孔孟皆倡导的仁德,他还不至于当着皇上的面赞同他刚才的讽刺,只能故作不知。
“这次匈奴盗边,虽然右北平险些被攻破。不过,辽东城却立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