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我的三国我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墉不解道:“元龙兄说的两年之约是何意?”
陈登道:“诸葛孔明给崇如所献对策言道,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业,方成鼎足之势。孔明还道荆州乃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可是如此?”
“是啊。”刘墉不解地道。
陈登点点头道:“曹公如今远征柳城,期年难返,此崇如取荆州立足之良机也。陈登愿与崇如击掌为誓,若你两年内取下荆州,我便辞去广陵太守之职,前往荆州助你。”
“元龙兄误解小弟之意了。”刘墉脸上一红,急忙辩解道,“小弟来广陵只是因为心中多有疑虑、踌躇难定,我知兄才智过人,见识不凡,故前来讨教。小弟虽愚钝,也有自知之明,何德何能,竟敢劳烦元龙兄折节相助。”
这话并非是刘墉的谦词,他深知陈登不像诸葛亮那样有沉重的大汉正统情结,而是个现实主义和机会主义者,又任着广陵太守、伏波将军等要职;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只有一城之地,能否取下荆州三分天下还是个前途难测、虚无缥缈的事,就这样给他开张空头支票既不道德,也于心不忍,因而刘墉此次来的确没有打算请陈登前往雒原相助的,当然将来却是一定的。
陈登微笑道:“为兄说一不二。今后陈登会在哪里,就看崇如你的了。”
刘墉自是求之不得,站起身走到陈登的面前,抱拳拱手深施一礼道:“元龙如此看重小弟,小弟多谢了。”
陈登双手一伸扶住刘墉,笑道:“那咱们就一言为定。来,我们击掌为誓。”说着,与刘墉击了三掌,两人相视不禁哈哈大笑。
陈登又提醒道:“崇如以为刘表真乃无用之人?”
“这可不能简单而看。”刘墉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刘景升本非等闲之辈。初平元年,刘景升继任荆州刺史,然江南宗贼甚盛,各地豪强拥兵自重,不遵上命。刘景升不惧艰险,单骑入荆,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共谋大计。施小利诱杀宗贼五十五人,尽收其众;巧言利口劝降张虎、陈生,收复襄阳。此雷霆之势令荆州各郡县官长心生畏惧,大多解印而逃。短短一年,刘表便平定荆州七郡,理兵襄阳,静观时变。此后,刘表威怀兼洽,招诱有方,荆州从此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刘表又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安抚赈赡,关西、兖州、豫州前来投靠者有千人之多。至建安三年,刘表又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令人侧目。”
陈登附和道:“此时的刘景升,意气风发、威风八面,何人敢小觑?”
刘墉颔首又道:“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荆州多年来政治清明,民心安定,生活富足,刘景升耽于享乐,渐渐变得畏首畏尾,疑心重重。当时袁、曹对峙于官渡,刘景升坐拥十万之众,却只知安坐观望,自以为两家都不得罪,岂料结果却是两家都怨恨于他。从事中郎韩嵩就谏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若是想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趁天下大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选择一能独霸天下之人而相从。韩嵩又道,曹公位居丞相之位,威德并立,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最终必能灭袁绍而一统河北。若北方安定,曹公又定会挥师南征,到时恐将军难以抵御,不如早做打算,举州投效曹公。曹公在危急之中得将军倾囊相助,必感恩图报,善待将军,可保长享福祚,子孙晏然。别驾刘先、谋臣蒯越深以为然,也以此相劝。只是刘荆州虽遣韩嵩往见,却狐疑不决,错失良机。”
“此一时,彼一时也。”陈登感叹了一声,也道,“前次曹公远征并州,崇如施巧计营救圣上脱困,若刘景升奉迎陛下,一面诏告天下诸侯保驾,一面勤修战备、枕戈待旦,未尝不能与曹公抗衡。只可惜刘景升目光短视,自作聪明,以为曹公定会信守承诺,遵行盟誓,可守土自保,闭门而不纳,如此千载难逢之机竟弃之不用,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为兄真想看看,等曹公擒下袁氏兄弟,南征荆州,刘景升是何脸色?”
“定然是捶胸顿足,追悔莫及啊!”刘墉恨恨说道,稍顿了一会儿,又道,“徐庶曾道:刘表长于政事,而非戡乱。曹操挟天子、擅威福,将夺汉室,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却不能兴勤王问罪之师,建功与朝廷;官渡之争,刘表占据荆州要地,可左右天下局势,刘表却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势无适胜,徒立学校、修礼乐等不急之务,示间暇无争而消人之忌,屡失良机,可惜之至。徐庶又道,都说刘景升善善恶恶,及至相见,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徒有虚名也。”
陈登愕然道:“徐庶又是何人?其评价刘表却又如此适当。”
刘墉不好意思道:“徐庶是诸葛亮之友,如今在雒原任右军师之职。”
“为兄真是孤陋寡闻,当真是乱世出英才啊。”陈登摇了摇头,感叹道,“崇如既有孔明、徐庶等奇才扶佐,又何需为兄相助。”
刘墉道:“元龙兄何必如此谦逊。若非兄长慧眼,小弟又怎会知晓孔明之策的瑕疵呢。”
陈登口中谦虚了一阵,又问道:“如何取下荆州崇如可有打算?”
“只有个初步的想法。小弟与孔明、徐庶商议了个一举两得之策,既能示好孙权,又能化解与刘表之罅隙,得其信赖,然后可伺机再图荆州。”刘墉将自己的想法略略说了一说。
“此策甚妙。”陈登赞赏了一番,又提醒道,“崇如,凡事需见机而为,果断行事,切不可犹豫不决,需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是。刘墉谨记兄长告诫。”
陈登又问道:“若崇如取下荆州,以后又是如何考虑的?”
“那时不是按照孔明之策来规划的嘛。”刘墉挠挠头,尴尬一笑,又道,“不仅要荆州、益州同时出兵,更要有一不可或缺之条件,就是天下有变。小... -->>
刘墉不解道:“元龙兄说的两年之约是何意?”
陈登道:“诸葛孔明给崇如所献对策言道,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业,方成鼎足之势。孔明还道荆州乃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可是如此?”
“是啊。”刘墉不解地道。
陈登点点头道:“曹公如今远征柳城,期年难返,此崇如取荆州立足之良机也。陈登愿与崇如击掌为誓,若你两年内取下荆州,我便辞去广陵太守之职,前往荆州助你。”
“元龙兄误解小弟之意了。”刘墉脸上一红,急忙辩解道,“小弟来广陵只是因为心中多有疑虑、踌躇难定,我知兄才智过人,见识不凡,故前来讨教。小弟虽愚钝,也有自知之明,何德何能,竟敢劳烦元龙兄折节相助。”
这话并非是刘墉的谦词,他深知陈登不像诸葛亮那样有沉重的大汉正统情结,而是个现实主义和机会主义者,又任着广陵太守、伏波将军等要职;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只有一城之地,能否取下荆州三分天下还是个前途难测、虚无缥缈的事,就这样给他开张空头支票既不道德,也于心不忍,因而刘墉此次来的确没有打算请陈登前往雒原相助的,当然将来却是一定的。
陈登微笑道:“为兄说一不二。今后陈登会在哪里,就看崇如你的了。”
刘墉自是求之不得,站起身走到陈登的面前,抱拳拱手深施一礼道:“元龙如此看重小弟,小弟多谢了。”
陈登双手一伸扶住刘墉,笑道:“那咱们就一言为定。来,我们击掌为誓。”说着,与刘墉击了三掌,两人相视不禁哈哈大笑。
陈登又提醒道:“崇如以为刘表真乃无用之人?”
“这可不能简单而看。”刘墉摇摇头,叹了口气道,“刘景升本非等闲之辈。初平元年,刘景升继任荆州刺史,然江南宗贼甚盛,各地豪强拥兵自重,不遵上命。刘景升不惧艰险,单骑入荆,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共谋大计。施小利诱杀宗贼五十五人,尽收其众;巧言利口劝降张虎、陈生,收复襄阳。此雷霆之势令荆州各郡县官长心生畏惧,大多解印而逃。短短一年,刘表便平定荆州七郡,理兵襄阳,静观时变。此后,刘表威怀兼洽,招诱有方,荆州从此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刘表又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安抚赈赡,关西、兖州、豫州前来投靠者有千人之多。至建安三年,刘表又攻下张怿,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令人侧目。”
陈登附和道:“此时的刘景升,意气风发、威风八面,何人敢小觑?”
刘墉颔首又道:“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荆州多年来政治清明,民心安定,生活富足,刘景升耽于享乐,渐渐变得畏首畏尾,疑心重重。当时袁、曹对峙于官渡,刘景升坐拥十万之众,却只知安坐观望,自以为两家都不得罪,岂料结果却是两家都怨恨于他。从事中郎韩嵩就谏道: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于将军。将军若是想于乱世有所作为,便应趁天下大乱而起事;如若不然,则应选择一能独霸天下之人而相从。韩嵩又道,曹公位居丞相之位,威德并立,天下贤俊皆向而归之,最终必能灭袁绍而一统河北。若北方安定,曹公又定会挥师南征,到时恐将军难以抵御,不如早做打算,举州投效曹公。曹公在危急之中得将军倾囊相助,必感恩图报,善待将军,可保长享福祚,子孙晏然。别驾刘先、谋臣蒯越深以为然,也以此相劝。只是刘荆州虽遣韩嵩往见,却狐疑不决,错失良机。”
“此一时,彼一时也。”陈登感叹了一声,也道,“前次曹公远征并州,崇如施巧计营救圣上脱困,若刘景升奉迎陛下,一面诏告天下诸侯保驾,一面勤修战备、枕戈待旦,未尝不能与曹公抗衡。只可惜刘景升目光短视,自作聪明,以为曹公定会信守承诺,遵行盟誓,可守土自保,闭门而不纳,如此千载难逢之机竟弃之不用,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为兄真想看看,等曹公擒下袁氏兄弟,南征荆州,刘景升是何脸色?”
“定然是捶胸顿足,追悔莫及啊!”刘墉恨恨说道,稍顿了一会儿,又道,“徐庶曾道:刘表长于政事,而非戡乱。曹操挟天子、擅威福,将夺汉室,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却不能兴勤王问罪之师,建功与朝廷;官渡之争,刘表占据荆州要地,可左右天下局势,刘表却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势无适胜,徒立学校、修礼乐等不急之务,示间暇无争而消人之忌,屡失良机,可惜之至。徐庶又道,都说刘景升善善恶恶,及至相见,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徒有虚名也。”
陈登愕然道:“徐庶又是何人?其评价刘表却又如此适当。”
刘墉不好意思道:“徐庶是诸葛亮之友,如今在雒原任右军师之职。”
“为兄真是孤陋寡闻,当真是乱世出英才啊。”陈登摇了摇头,感叹道,“崇如既有孔明、徐庶等奇才扶佐,又何需为兄相助。”
刘墉道:“元龙兄何必如此谦逊。若非兄长慧眼,小弟又怎会知晓孔明之策的瑕疵呢。”
陈登口中谦虚了一阵,又问道:“如何取下荆州崇如可有打算?”
“只有个初步的想法。小弟与孔明、徐庶商议了个一举两得之策,既能示好孙权,又能化解与刘表之罅隙,得其信赖,然后可伺机再图荆州。”刘墉将自己的想法略略说了一说。
“此策甚妙。”陈登赞赏了一番,又提醒道,“崇如,凡事需见机而为,果断行事,切不可犹豫不决,需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是。刘墉谨记兄长告诫。”
陈登又问道:“若崇如取下荆州,以后又是如何考虑的?”
“那时不是按照孔明之策来规划的嘛。”刘墉挠挠头,尴尬一笑,又道,“不仅要荆州、益州同时出兵,更要有一不可或缺之条件,就是天下有变。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