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东东一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一位要好的扬州籍朋友,近来多次来电说开了家小酒店,相邀我去扬州作客看看。那一次去北京出差办事,乘坐的是从扬州始发的晚上卧铺火车,看看离发车时间还有四个多小时,便打了电话给他。不一会儿,他便急匆匆地打的赶来,拉过我的行李,说就去他开张不久的那家酒店吃饭叙话。
我俩大约有近十年不见,他今年不足五十吧,两鬓已生了不少华发,显得苍老了许多,但还是那个高嗓音,精气十足。他领着我七拐八转,来到了扬州城里一繁华地段那个叫“四望亭”的地方,他的那家酒店就在这街道上,店名就叫“成都麻辣烫”路上,他告知我,早已从原来那个不景气的单位彻底脱了出来,先后跑过运输,做过中介,后来跟人去了数趟成都,于是试着办起这行当。
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钱钟书先生那句非常幽默的话“对中国人要讲外国文化,对外国人要讲中国文化。”在这烟花如梦的扬州,淮扬菜肴早已一统天下,这既麻又辣还烫的四川菜能站得住脚吗?我当时有点疑惑不解,欲问还休。
在店中落座后,不一会儿酒菜上桌,我见到的还是摆的扬州风味菜,便问他怎没有“麻辣烫”呢?他呵呵笑道反问我说:“你真的是要成都风味?我怕你吃不来呢!”我说:“那当然,否则‘名不符实’啦。”
于是,便换了包间,桌中央有一脸盆大的孔洞,端坐着一只已上足底料的火锅。接下来,他不停地劝酒,我不停地吃被这涮过麻辣佐料的鸡鸭鱼肉菜。这顿令我“自讨辣吃”的火锅宴,这红艳艳的麻辣一锅汤,令我这个苏北人所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从不怎会吃辣的我,有史以来舌头全都被辣得麻木了,浑身大汗淋漓,只得连连告饶作罢。
饭后小憩片刻,他趁离晚上开张还有一段时间,便与我聊起天来。他说你别看在扬州开这“麻辣烫”没生意,那就大错特错了。扬州人好象应当只有吃扬州菜合乎情理,实际上并不亦然,其实什么菜都会容易吃腻的。可是,麻辣烫这新玩艺儿就是神奇,却是越吃越想吃,它不但省事,又能确保新鲜。他自从在成都吃过几次火锅后,就从一位老板那儿设法弄了一张火锅配料方子。
于是,他将那张配方从收银台的柜中的抽屉里拿出来给我看,上面写着各种作料的配量:植物油一斤,牛油二两,花椒二两,辣椒四两,生姜半斤,大蒜六两,冰糖两块他说这是基本配方,还有一些其它的配方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所用的作料还要根据顾客自己的选择,随时可以增减的。
我说你打算永远在扬州搞成都麻辣烫?他又从柜架上取出几本书递给我。我草草翻了翻,全是菜谱,有中国台湾的,香港的,日本的,泰国的,越南的。我以为他要开国际饭店,他说扬州这个地方,现在是国家级最佳的宜居环境区,流动人口多,口味总不能太单一吧,那就要多了解一些境外文化,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帮助。但目前,他觉得眼下还是先把“麻辣烫”办得红火起来,不图“快”先图“好”他笑盈盈地说:“有不少人象你一样,第一次吃过后,发誓说以后再也不吃了,可过一段时间,不知怎的又会想起来,其实麻辣烫这东东却是越吃越鲜越想吃。因为不吃正宗的麻辣烫,就干脆不要吃火锅了。”望着他津津乐道的模样,我倒觉得吃麻辣的扬州人真的越来越多,便与结下不解之缘,这可是也是他循循善诱的结果。
我将家乡的特色菜介绍给他,把拆烩甲鱼、鳜鱼烧羊肉、刀鱼馄饨、蟹黄粉皮、蟹黄汤包等一系列的特色名吃向他推荐。他说这些菜确实不错,但特色菜肴在此地登陆,也需要培养当地人的新口味才行。任何事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办这“麻辣烫”起初不少人担忧,尤其是家人反对。可是看准了的事情,绝不能犹豫不决,否则会错失商机。只要吃过了两次的扬州人,他们回过味时就来专点“成都麻辣烫”说吃起来才够味。这麻辣烫,无论是三星级的酒店,还是街边的麻辣烫小摊,有不少扬州人其实是很喜欢的。
不知不觉,我去车站的时间快到了,可朋友仍说得眉飞色舞,对他开办眼前的这个不大不小的麻辣烫酒店充满了信心。他说这“成都麻辣烫”最吃香的地方,其实不仅成都,而是在西欧。原来他的有个侄儿在荷兰留学,回国时吃过了他的麻辣烫,便时常来信向他讨火锅底料。说那儿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叔叔家的“麻辣烫”每年,他都分几次要给侄儿寄去一大包固体火锅底料,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都喜欢,说这是最具诱惑的餐饮,最体现中国特色,这种味道赛过了所有的菜肴。
临别时,我紧握他那显得粗糙的手,不得不信服他的具有扬州特色的“成都麻辣烫”我从心里头真诚地祝愿他将生意越做越“辣”越红火,因为下次到扬州还一定会来找他的“麻辣烫”
我有一位要好的扬州籍朋友,近来多次来电说开了家小酒店,相邀我去扬州作客看看。那一次去北京出差办事,乘坐的是从扬州始发的晚上卧铺火车,看看离发车时间还有四个多小时,便打了电话给他。不一会儿,他便急匆匆地打的赶来,拉过我的行李,说就去他开张不久的那家酒店吃饭叙话。
我俩大约有近十年不见,他今年不足五十吧,两鬓已生了不少华发,显得苍老了许多,但还是那个高嗓音,精气十足。他领着我七拐八转,来到了扬州城里一繁华地段那个叫“四望亭”的地方,他的那家酒店就在这街道上,店名就叫“成都麻辣烫”路上,他告知我,早已从原来那个不景气的单位彻底脱了出来,先后跑过运输,做过中介,后来跟人去了数趟成都,于是试着办起这行当。
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钱钟书先生那句非常幽默的话“对中国人要讲外国文化,对外国人要讲中国文化。”在这烟花如梦的扬州,淮扬菜肴早已一统天下,这既麻又辣还烫的四川菜能站得住脚吗?我当时有点疑惑不解,欲问还休。
在店中落座后,不一会儿酒菜上桌,我见到的还是摆的扬州风味菜,便问他怎没有“麻辣烫”呢?他呵呵笑道反问我说:“你真的是要成都风味?我怕你吃不来呢!”我说:“那当然,否则‘名不符实’啦。”
于是,便换了包间,桌中央有一脸盆大的孔洞,端坐着一只已上足底料的火锅。接下来,他不停地劝酒,我不停地吃被这涮过麻辣佐料的鸡鸭鱼肉菜。这顿令我“自讨辣吃”的火锅宴,这红艳艳的麻辣一锅汤,令我这个苏北人所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从不怎会吃辣的我,有史以来舌头全都被辣得麻木了,浑身大汗淋漓,只得连连告饶作罢。
饭后小憩片刻,他趁离晚上开张还有一段时间,便与我聊起天来。他说你别看在扬州开这“麻辣烫”没生意,那就大错特错了。扬州人好象应当只有吃扬州菜合乎情理,实际上并不亦然,其实什么菜都会容易吃腻的。可是,麻辣烫这新玩艺儿就是神奇,却是越吃越想吃,它不但省事,又能确保新鲜。他自从在成都吃过几次火锅后,就从一位老板那儿设法弄了一张火锅配料方子。
于是,他将那张配方从收银台的柜中的抽屉里拿出来给我看,上面写着各种作料的配量:植物油一斤,牛油二两,花椒二两,辣椒四两,生姜半斤,大蒜六两,冰糖两块他说这是基本配方,还有一些其它的配方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所用的作料还要根据顾客自己的选择,随时可以增减的。
我说你打算永远在扬州搞成都麻辣烫?他又从柜架上取出几本书递给我。我草草翻了翻,全是菜谱,有中国台湾的,香港的,日本的,泰国的,越南的。我以为他要开国际饭店,他说扬州这个地方,现在是国家级最佳的宜居环境区,流动人口多,口味总不能太单一吧,那就要多了解一些境外文化,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帮助。但目前,他觉得眼下还是先把“麻辣烫”办得红火起来,不图“快”先图“好”他笑盈盈地说:“有不少人象你一样,第一次吃过后,发誓说以后再也不吃了,可过一段时间,不知怎的又会想起来,其实麻辣烫这东东却是越吃越鲜越想吃。因为不吃正宗的麻辣烫,就干脆不要吃火锅了。”望着他津津乐道的模样,我倒觉得吃麻辣的扬州人真的越来越多,便与结下不解之缘,这可是也是他循循善诱的结果。
我将家乡的特色菜介绍给他,把拆烩甲鱼、鳜鱼烧羊肉、刀鱼馄饨、蟹黄粉皮、蟹黄汤包等一系列的特色名吃向他推荐。他说这些菜确实不错,但特色菜肴在此地登陆,也需要培养当地人的新口味才行。任何事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办这“麻辣烫”起初不少人担忧,尤其是家人反对。可是看准了的事情,绝不能犹豫不决,否则会错失商机。只要吃过了两次的扬州人,他们回过味时就来专点“成都麻辣烫”说吃起来才够味。这麻辣烫,无论是三星级的酒店,还是街边的麻辣烫小摊,有不少扬州人其实是很喜欢的。
不知不觉,我去车站的时间快到了,可朋友仍说得眉飞色舞,对他开办眼前的这个不大不小的麻辣烫酒店充满了信心。他说这“成都麻辣烫”最吃香的地方,其实不仅成都,而是在西欧。原来他的有个侄儿在荷兰留学,回国时吃过了他的麻辣烫,便时常来信向他讨火锅底料。说那儿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叔叔家的“麻辣烫”每年,他都分几次要给侄儿寄去一大包固体火锅底料,因为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都喜欢,说这是最具诱惑的餐饮,最体现中国特色,这种味道赛过了所有的菜肴。
临别时,我紧握他那显得粗糙的手,不得不信服他的具有扬州特色的“成都麻辣烫”我从心里头真诚地祝愿他将生意越做越“辣”越红火,因为下次到扬州还一定会来找他的“麻辣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