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丢失的手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霍飞的写作姿态并不激烈,但他的诗作沉稳有力,有着一种坚忍的穿透力量。他的声音持续而清晰,在嘈杂的诗歌创作环境中,不时奉献出一些让人回味、引人沉思的作品。
动物园是霍飞的近作。他的出发点是对于童年的记忆,复活的是对成长、对生存、对自我的认识与审视。诗歌是一种远离人们当下的能指,它凭借当下的经验和人们自以为熟悉的话语,不过当它构成一首诗时,它的确切含义已经难以用当下来评价,它已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读霍飞的诗歌,我们会感受到那种直抵生活本质的力度。
光阴已逝,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成年了
也许在铁栏杆里面,也许在铁栏杆外面
又有谁能分得清铁栏杆在哪里?风一阵一阵地吹过
所有的树叶都在朝一个方向剧烈地摆动
读完动物园的最后两节,会不自禁地陷入沉重的思索中去,一种铺天盖地的苍茫感会油然而生。
通过对动物园的阅读,可以窥见霍飞近作的一些特质,他抛弃了过多的技巧、装饰及其他一些东西,不给读者制造朦胧与障碍,而是以朴素、平实、淡净的诗语和舒缓、沉稳、优雅的节奏,承载着富有深意的思索、体察,在悠然却又厚重的表达中缓缓而行。近乎直白的诗歌中,既有丰富、琐细、质朴、深厚的日常性,又有沉浑、雄逸、深远的博大律动。这些富有深意和价值含量的诗,体现出了诗人的努力,也因之更加接近他的诗观:
诗歌就是头顶璀璨的星空,我仰望它们,以便审视自己。
诗歌也应该是一把把锋利的弯刀,刺入读者的灵魂。
三十余行的动物园自始至终弥漫着诗人特有的沉重思索与挥之不去的感伤。诗中,诗人用富有意味的语言穿梭于童年、成年两个迥异的时空,并将这两个时空交错于物是人非的动物园。
三十余行的动物园可以看作是对成长的感慨与思考。但是,80后生人的霍飞在诗中书写的决不是对成长的叛逆的、另类的绝叫,而是有着对人类生存困境与成长模式的的深刻审视与观照,有着一种洞彻天地的悲悯情怀。
细读动物园会发现,诗中有两个让人铭记的主角,一个是“坐在假山的角落,背对着我”“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的猴子;一个是在这个具有隐喻意味的“动物园”中陷入思索的诗人。二者在这个时空交错的“镜”中得到角色的互相映照。可以说那只“头上那撮白毛已经被染成了时间的灰色”的猴子,恰恰是对诗人自我镜像的一种确认。但诗人没有止步于自我情怀的抒写,而是将这一角色赋予了深度的意蕴与浓郁的诗意,使之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
谁又能坚信自己比那只沉默的猴子更具有思想深度,在生存、成长方面拥有更为自由的时空呢?在这个“会相互对视,但并不能理解对方”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存活与无形的狭隘的牢笼中,正如诗中所言:“又有谁能分得清铁栏杆在哪里呢?”
童年时,妈妈告诉对世界充满新奇的“我”:
我们都是儿童(充满好奇的孩子与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只是有些在铁栏杆里面,有些在铁栏杆外面
当儿童终于变为成人,在天色黯然的秋天的午后“作为一个成年人”远远地注视那个始终坐在假山的一个角落、象大人一样沉默冷静、背对着我、始终没有看我一眼的成年动物时,会发现,彼此的生存状态与成长模式竟是如此的逼似。
在铺天盖地的苍茫感、沧桑感的包围之中,在这个漠然的,谁也不能理解谁的世界里,谁又能清醒地辨认出自己到底是在“铁栏杆里面”还是在“铁栏杆外面”呢?
许多年过去了,动物园一片冷清
当我又来到了曾经的童年乐园,发现它是那么小
很多动物失去了踪影,那只猴子还在
坐在假山的一个角落,他背对着我
&nb... -->>
霍飞的写作姿态并不激烈,但他的诗作沉稳有力,有着一种坚忍的穿透力量。他的声音持续而清晰,在嘈杂的诗歌创作环境中,不时奉献出一些让人回味、引人沉思的作品。
动物园是霍飞的近作。他的出发点是对于童年的记忆,复活的是对成长、对生存、对自我的认识与审视。诗歌是一种远离人们当下的能指,它凭借当下的经验和人们自以为熟悉的话语,不过当它构成一首诗时,它的确切含义已经难以用当下来评价,它已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读霍飞的诗歌,我们会感受到那种直抵生活本质的力度。
光阴已逝,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成年了
也许在铁栏杆里面,也许在铁栏杆外面
又有谁能分得清铁栏杆在哪里?风一阵一阵地吹过
所有的树叶都在朝一个方向剧烈地摆动
读完动物园的最后两节,会不自禁地陷入沉重的思索中去,一种铺天盖地的苍茫感会油然而生。
通过对动物园的阅读,可以窥见霍飞近作的一些特质,他抛弃了过多的技巧、装饰及其他一些东西,不给读者制造朦胧与障碍,而是以朴素、平实、淡净的诗语和舒缓、沉稳、优雅的节奏,承载着富有深意的思索、体察,在悠然却又厚重的表达中缓缓而行。近乎直白的诗歌中,既有丰富、琐细、质朴、深厚的日常性,又有沉浑、雄逸、深远的博大律动。这些富有深意和价值含量的诗,体现出了诗人的努力,也因之更加接近他的诗观:
诗歌就是头顶璀璨的星空,我仰望它们,以便审视自己。
诗歌也应该是一把把锋利的弯刀,刺入读者的灵魂。
三十余行的动物园自始至终弥漫着诗人特有的沉重思索与挥之不去的感伤。诗中,诗人用富有意味的语言穿梭于童年、成年两个迥异的时空,并将这两个时空交错于物是人非的动物园。
三十余行的动物园可以看作是对成长的感慨与思考。但是,80后生人的霍飞在诗中书写的决不是对成长的叛逆的、另类的绝叫,而是有着对人类生存困境与成长模式的的深刻审视与观照,有着一种洞彻天地的悲悯情怀。
细读动物园会发现,诗中有两个让人铭记的主角,一个是“坐在假山的角落,背对着我”“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的猴子;一个是在这个具有隐喻意味的“动物园”中陷入思索的诗人。二者在这个时空交错的“镜”中得到角色的互相映照。可以说那只“头上那撮白毛已经被染成了时间的灰色”的猴子,恰恰是对诗人自我镜像的一种确认。但诗人没有止步于自我情怀的抒写,而是将这一角色赋予了深度的意蕴与浓郁的诗意,使之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
谁又能坚信自己比那只沉默的猴子更具有思想深度,在生存、成长方面拥有更为自由的时空呢?在这个“会相互对视,但并不能理解对方”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存活与无形的狭隘的牢笼中,正如诗中所言:“又有谁能分得清铁栏杆在哪里呢?”
童年时,妈妈告诉对世界充满新奇的“我”:
我们都是儿童(充满好奇的孩子与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只是有些在铁栏杆里面,有些在铁栏杆外面
当儿童终于变为成人,在天色黯然的秋天的午后“作为一个成年人”远远地注视那个始终坐在假山的一个角落、象大人一样沉默冷静、背对着我、始终没有看我一眼的成年动物时,会发现,彼此的生存状态与成长模式竟是如此的逼似。
在铺天盖地的苍茫感、沧桑感的包围之中,在这个漠然的,谁也不能理解谁的世界里,谁又能清醒地辨认出自己到底是在“铁栏杆里面”还是在“铁栏杆外面”呢?
许多年过去了,动物园一片冷清
当我又来到了曾经的童年乐园,发现它是那么小
很多动物失去了踪影,那只猴子还在
坐在假山的一个角落,他背对着我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