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董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三种动得论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的这一句荒诞无稽之语,正透露出一种堂而皇之的心理:别人动得,我就应该动得。严顺开主演的电影里,这一句台词正是改成了“别人动得,我动不得”的反问。只要是没有写上你姓名,或者正如阿q所认为的,你要叫却不应的东西,那并不一定属于你;如今,你得了这“便宜”我也应该占这“便宜”否则便是不公。在阿q的见识和逻辑里,凡尼姑,定与和尚私通,可见和尚算得了好处了,这岂能亏了自己?谁说中国人谦让知礼?在自私者的眼睛里,总是盯着别人的口袋和双手并暗中较劲。
大家都在捡“便宜”就惟恐少了自己的那一份。当阿q在朦胧夜色里,看见赵太爷家的东西一件件被搬走,很是恼火和焦虑:为什么他们没来叫我?为何没有我的份?别人得利,自己就失意。
“便宜”如果是公家的,那手便更肆无忌惮了:你拿我拿,多么公平有序!雷峰塔就这样被庸众“奴才式的破坏”而拿倒;在心照不宣、争先恐后“拿大家”的意识里,就是这种阿q式的动得论在作怪。
阿q式的动得论还玄妙在:别人动得(和尚私通小尼姑)只是一种未经过验证的假设。在可图之利面前,为了追求道德舆论的宽容和自身心理的安稳,姑且承认此假设的合情合理;因为它的反证便是:我不动,别人也会动;我再不动,那就完全属于别人了!可怕的是,阿q式的动得论很容易上升成集体意识。这也是生活与历史中那么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那么多疯狂地在正义或革命的名义下抢占和瓜分,那么多的人在别人似乎占了大便宜后心理失衡的深层原因了。
还有另一种动得论,便是“我动得,别人就别想动得”它与第一种动得论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只是既得后的思想。别人占便宜,我也要占便宜;我占了便宜,别人便休想占便宜。春秋无义战,只有占便宜之战:要么是第一种动得论鼓动,要么为第二种动得论指使。所谓的逐鹿中原,鹿就是大便宜;所谓的定鼎天下,那是独占了便宜,不想别人再占便宜:定鼎就是镇压(只有“镇”方能“定”)。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就是这第二种心理。未得利益者,如阿q,还不配谈这高论的;既得利益者,却往往将此记在心里,挂在嘴边。阿q的动得论,是无赖;此动得论,便是霸道了。
第三种动得论就是“我动不得(或还未动得),谁也休想动得”在便宜得不到时,可能大家都要如此愤恨(怨自己)切齿(怼被人)。但做得到的,往往还是霸道者:他有权或力因而有独占的权利,更有将独占的想法付诸实践的实力。向使阿q先到一步革走尼姑庵的宣德炉,假洋鬼子之流肯定是不会服气了,要么抢走宣德炉,要么砸烂宣德炉,可能还要革革阿q的命——如果他有命可革的话。
以上三种动得论,可以窥见“丑陋的(中国)人”的嘴脸。
2阿q与韦小宝
阿q正传与鹿鼎记是两部很有意思的书。时间上,一为清之末造,一为清之初创。鹿中扬州十日的血痕犹在,满清正靠着武力巩固天下,韦小宝之流差不多还有些不服气地刚刚盘上辫子;阿中满清已经是摇摇欲坠,但是其影响却深入人心,阿q之流头上的辫子已经舍不得或是害怕剪掉了。阿q与韦小宝的婚姻观,都一样,就是老婆多多益善;只不过,阿q只能在梦里将未庄的女人想个遍,韦小宝则是货真价实娶到七个老婆(以后可能还要娶),是将阿q的梦变成了现实。
阿q是在内心世界无所不胜,韦小宝是在现实世界里无坚不摧。阿q凭借的是精神胜利法,韦小宝靠的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混世哲学:察言观色,人情练达。在畸形、残忍的世界里,保证自己活下去,这是两种不由自主的选择。
鲁迅刻画的阿q,是几千年的农耕生活方式影响下的农民或者失地无业农民之典型,七分无奈,三分无赖。冷硬荒寒的社会现实,畸形无情的文化传统,农民的老实善良早被挤扁成麻木愚昧,一点点狡黠却针对更弱小者。阿q是个最底层的弱者,处处碰壁,时时受欺,面对这个强大而黑暗的世界,手少缚鸡之力,口乏辩解之才。他惟有退回一隅,靠虚幻的胜利来维系仅存的自尊,让自己还能在外部世界中抛头露面。虽是灰头土脑,但嘴巴哈哈一笑,牙齿恨恨一咬,已经有了无限的满足和快乐。
韦小宝在杀机四伏的皇宫,在血雨腥风的江湖,稍有不慎,即会身首异处,甚至还要被撒上化骨药,尸体都荡然无寸。这境况真是人间炼狱,地上鬼城。应该说,韦小宝面临的世界(妓院,皇宫,江湖)更复杂,也更恐怖黑暗,更危机丛生。他比未庄的阿q(阿q面临的压迫更单纯)更难活下去。然而韦... -->>
1三种动得论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的这一句荒诞无稽之语,正透露出一种堂而皇之的心理:别人动得,我就应该动得。严顺开主演的电影里,这一句台词正是改成了“别人动得,我动不得”的反问。只要是没有写上你姓名,或者正如阿q所认为的,你要叫却不应的东西,那并不一定属于你;如今,你得了这“便宜”我也应该占这“便宜”否则便是不公。在阿q的见识和逻辑里,凡尼姑,定与和尚私通,可见和尚算得了好处了,这岂能亏了自己?谁说中国人谦让知礼?在自私者的眼睛里,总是盯着别人的口袋和双手并暗中较劲。
大家都在捡“便宜”就惟恐少了自己的那一份。当阿q在朦胧夜色里,看见赵太爷家的东西一件件被搬走,很是恼火和焦虑:为什么他们没来叫我?为何没有我的份?别人得利,自己就失意。
“便宜”如果是公家的,那手便更肆无忌惮了:你拿我拿,多么公平有序!雷峰塔就这样被庸众“奴才式的破坏”而拿倒;在心照不宣、争先恐后“拿大家”的意识里,就是这种阿q式的动得论在作怪。
阿q式的动得论还玄妙在:别人动得(和尚私通小尼姑)只是一种未经过验证的假设。在可图之利面前,为了追求道德舆论的宽容和自身心理的安稳,姑且承认此假设的合情合理;因为它的反证便是:我不动,别人也会动;我再不动,那就完全属于别人了!可怕的是,阿q式的动得论很容易上升成集体意识。这也是生活与历史中那么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那么多疯狂地在正义或革命的名义下抢占和瓜分,那么多的人在别人似乎占了大便宜后心理失衡的深层原因了。
还有另一种动得论,便是“我动得,别人就别想动得”它与第一种动得论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只是既得后的思想。别人占便宜,我也要占便宜;我占了便宜,别人便休想占便宜。春秋无义战,只有占便宜之战:要么是第一种动得论鼓动,要么为第二种动得论指使。所谓的逐鹿中原,鹿就是大便宜;所谓的定鼎天下,那是独占了便宜,不想别人再占便宜:定鼎就是镇压(只有“镇”方能“定”)。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就是这第二种心理。未得利益者,如阿q,还不配谈这高论的;既得利益者,却往往将此记在心里,挂在嘴边。阿q的动得论,是无赖;此动得论,便是霸道了。
第三种动得论就是“我动不得(或还未动得),谁也休想动得”在便宜得不到时,可能大家都要如此愤恨(怨自己)切齿(怼被人)。但做得到的,往往还是霸道者:他有权或力因而有独占的权利,更有将独占的想法付诸实践的实力。向使阿q先到一步革走尼姑庵的宣德炉,假洋鬼子之流肯定是不会服气了,要么抢走宣德炉,要么砸烂宣德炉,可能还要革革阿q的命——如果他有命可革的话。
以上三种动得论,可以窥见“丑陋的(中国)人”的嘴脸。
2阿q与韦小宝
阿q正传与鹿鼎记是两部很有意思的书。时间上,一为清之末造,一为清之初创。鹿中扬州十日的血痕犹在,满清正靠着武力巩固天下,韦小宝之流差不多还有些不服气地刚刚盘上辫子;阿中满清已经是摇摇欲坠,但是其影响却深入人心,阿q之流头上的辫子已经舍不得或是害怕剪掉了。阿q与韦小宝的婚姻观,都一样,就是老婆多多益善;只不过,阿q只能在梦里将未庄的女人想个遍,韦小宝则是货真价实娶到七个老婆(以后可能还要娶),是将阿q的梦变成了现实。
阿q是在内心世界无所不胜,韦小宝是在现实世界里无坚不摧。阿q凭借的是精神胜利法,韦小宝靠的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混世哲学:察言观色,人情练达。在畸形、残忍的世界里,保证自己活下去,这是两种不由自主的选择。
鲁迅刻画的阿q,是几千年的农耕生活方式影响下的农民或者失地无业农民之典型,七分无奈,三分无赖。冷硬荒寒的社会现实,畸形无情的文化传统,农民的老实善良早被挤扁成麻木愚昧,一点点狡黠却针对更弱小者。阿q是个最底层的弱者,处处碰壁,时时受欺,面对这个强大而黑暗的世界,手少缚鸡之力,口乏辩解之才。他惟有退回一隅,靠虚幻的胜利来维系仅存的自尊,让自己还能在外部世界中抛头露面。虽是灰头土脑,但嘴巴哈哈一笑,牙齿恨恨一咬,已经有了无限的满足和快乐。
韦小宝在杀机四伏的皇宫,在血雨腥风的江湖,稍有不慎,即会身首异处,甚至还要被撒上化骨药,尸体都荡然无寸。这境况真是人间炼狱,地上鬼城。应该说,韦小宝面临的世界(妓院,皇宫,江湖)更复杂,也更恐怖黑暗,更危机丛生。他比未庄的阿q(阿q面临的压迫更单纯)更难活下去。然而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