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小说网 www.18xs.com,幽灵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扛旗子的四兄弟

    我向蓝头汇报了一下大致的情况,说到当年的奇迹,又给他看了扫描的照片,他显得非常兴奋。他认同了我对报道的切入点,一定要把当年的奇迹细节还原出来。看来他还算是有点眼光的。

    我跟他说,两位采访对象都很远,而这个报道又会做得比较大,所以可能这一两天里搞不出来。本来我的意思是想让他给我派采访车,没想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那多你不用管时间,只要把报道做深做透,不管是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都行,这个月你不用担心工作量,把这个报道搞出来,稿费奖金不是问题。

    于是,坐着地铁二号线,我来到了杨铁的家里。

    两室一厅的屋子,老人和子女一起住,子女白天上班,好不容易有个年轻人跑上门来聊天,老人显得相当开心。

    杨铁看上去比张轻和苏逸才都苍老得多,精神头也并不算很好。

    "唉呀,真是幸运啊,我还记得当年日本飞机来的时候,一大片,飞得真低啊,轰轰的声音,那时觉得都完了,躲在屋里不敢出去。"杨铁说起当年的事,并没有什么忌讳。

    "可为什么没炸这片房子呢?周围的房子可都遭了殃啊。"

    "周围?我们那一片都没炸啊?"杨铁奇怪地问我。

    我正在想这老人是不是人老了记性也差,杨铁却似乎反应了过来。

    "你不会以为我那时就住进了三层楼里吧?"

    "啊,难道不是吗?"我意外地问。

    "不是不是,我是三九年搬进去住的,三七年那场轰炸可没碰上,不过炸完我还上那儿去看过,是挺奇怪的。"

    竟然是一九三九年才搬进去的,大概就居委会的角度来看,这已经可以算是最老的居民之一了,可我想知道的,是一九三七年日军轰炸时就在"三层楼"里的居民啊。

    "哎,看来是我搞错了,本来还想问您老外国旗的事情呢。"我心里郁闷,可来一次总也不能就这么回去吧,想想问些别的。

    "外国旗?"

    "是啊,听说楼里有人升了外国旗出去,所以日寇看见就没炸。"我顺口回答。

    杨铁的面容忽然呆滞了一下,他腮帮上的肉抖动起来。

    "旗,你说外国旗,他们把那面旗升出去了?"

    "我看了本资料书,上面这么写的。"

    "那旗子,难怪,难怪。"杨铁点着头,眼中闪着莫名的神色。

    "您知道旗子的事?"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那时候住那儿的,谁不知道那面旗子啊。"

    "那面旗子是哪国的国旗啊?"虽然已经暗暗觉得那外国旗可能并非如此简单,我还是这样问了。

    "那可不知道了,当时上海租界里飘的那些旗,我们都认识,可这旗子没见过。"

    "那拿旗子的是哪国人?"这个问题刚问出我就在心里暗骂自己笨,杨铁当时又不在,他哪会知道是谁把旗子亮出来的。

    "哪国人?"杨铁笑了:"中国人呗。"

    "中国人?"看来杨铁很熟悉那旗和旗的主人,可难道那本图册上的资料有错?

    "不过也难怪,一开始我们都当他们是外国人,可后来,他们一口京片子说得比谁都利索,接触多了,才知道他们家代代头发都有点黄,眼珠的颜色也不是黑的,大概不知祖上哪代是胡人吧。"

    "你认识他们?"

    杨铁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人老了,说话颠三倒四的,不好意思啊。他们就是造三层楼的人,孙家的四兄弟。"

    又是一个我完全没想到的答案。

    "这么说来,他们那时候在楼里把旗子又亮出来了。"杨铁自言自语地说着,他仿佛已经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去了,只是那回忆看起来,并非那么美好。

    从杨老刚才的说话中,我已经知道所谓的外国人并不存在,所谓的外国旗也只有一面,就是这面旗,从"三层楼"上升了出去,竟保住了整片区域?

    这到底是面什么旗?

    "一面旗子,怎么会起这么大的作用?"我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是你没见过那旗。"杨铁长长叹了口气,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起那段尘封数十年的记忆。

    当时,闸北那一片的老百姓,只知道孙家四兄弟说一口京片子,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里人,从哪里来。只知道有一天,他们坐在一辆无顶小轿车上,慢慢地从闸北开过。而车上的四兄弟中,一个体格惊人魁梧,明显比其他三人壮出一大截的汉子,站在车里,双手高举着一面大旗。后来,杨铁才知道,那就是孙三爷。他不知道孙三爷到底叫什么名字,但却听说,孙三爷曾经是孙殿英手下的副师长,大家都姓孙,也不知有没有亲戚关系。

    所以,很自然我第一个就打电话给他。

    可惜,我在电话里被告知钟老去巴黎参加一个有关东方历史文化的学术会议了,要过些时日才能回来。失望之余,我不由惊叹,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位老人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了,竟还能乘长途飞机参加这样的学术会议。

    无奈之下,只能联系另两位的采访。

    说起来真是很惨,我们晨星报报社在外滩,而杨铁搬到了浦东世纪公园,傅惜娣则在莘庄。也就是说,从报社出发,不管到哪里我都得跑十几二十公里。

    不过从好的方面讲,我跑那么远来采访你,你也不好意思直接把我轰出去吧,总得告诉我些什么。

    世事总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对杨铁和傅惜娣的采访,除了路上的奔波不算,竟然非常顺利。

    而两次极为顺利的采访,却为当年所发生的一切,蒙上了更阴霾厚重的疑云。

    二扛旗子的四兄弟

    我向蓝头汇报了一下大致的情况,说到当年的奇迹,又给他看了扫描的照片,他显得非常兴奋。他认同了我对报道的切入点,一定要把当年的奇迹细节还原出来。看来他还算是有点眼光的。

    我跟他说,两位采访对象都很远,而这个报道又会做得比较大,所以可能这一两天里搞不出来。本来我的意思是想让他给我派采访车,没想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那多你不用管时间,只要把报道做深做透,不管是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都行,这个月你不用担心工作量,把这个报道搞出来,稿费奖金不是问题。

    于是,坐着地铁二号线,我来到了杨铁的家里。

    两室一厅的屋子,老人和子女一起住,子女白天上班,好不容易有个年轻人跑上门来聊天,老人显得相当开心。

    杨铁看上去比张轻和苏逸才都苍老得多,精神头也并不算很好。

    "唉呀,真是幸运啊,我还记得当年日本飞机来的时候,一大片,飞得真低啊,轰轰的声音,那时觉得都完了,躲在屋里不敢出去。"杨铁说起当年的事,并没有什么忌讳。

    "可为什么没炸这片房子呢?周围的房子可都遭了殃啊。"

    "周围?我们那一片都没炸啊?"杨铁奇怪地问我。

    我正在想这老人是不是人老了记性也差,杨铁却似乎反应了过来。

    "你不会以为我那时就住进了三层楼里吧?"

    "啊,难道不是吗?"我意外地问。

    "不是不是,我是三九年搬进去住的,三七年那场轰炸可没碰上,不过炸完我还上那儿去看过,是挺奇怪的。"

    竟然是一九三九年才搬进去的,大概就居委会的角度来看,这已经可以算是最老的居民之一了,可我想知道的,是一九三七年日军轰炸时就在"三层楼"里的居民啊。

    "哎,看来是我搞错了,本来还想问您老外国旗的事情呢。"我心里郁闷,可来一次总也不能就这么回去吧,想想问些别的。

    "外国旗?"

    "是啊,听说楼里有人升了外国旗出去,所以日寇看见就没炸。"我顺口回答。

    杨铁的面容忽然呆滞了一下,他腮帮上的肉抖动起来。

    "旗,你说外国旗,他们把那面旗升出去了?"

    "我看了本资料书,上面这么写的。"

    "那旗子,难怪,难怪。"杨铁点着头,眼中闪着莫名的神色。

    "您知道旗子的事?"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那时候住那儿的,谁不知道那面旗子啊。"

    "那面旗子是哪国的国旗啊?"虽然已经暗暗觉得那外国旗可能并非如此简单,我还是这样问了。

    "那可不知道了,当时上海租界里飘的那些旗,我们都认识,可这旗子没见过。"

    "那拿旗子的是哪国人?"这个问题刚问出我就在心里暗骂自己笨,杨铁当时又不在,他哪会知道是谁把旗子亮出来的。

    "哪国人?"杨铁笑了:"中国人呗。"

    "中国人?"看来杨铁很熟悉那旗和旗的主人,可难道那本图册上的资料有错?

    "不过也难怪,一开始我们都当他们是外国人,可后来,他们一口京片子说得比谁都利索,接触多了,才知道他们家代代头发都有点黄,眼珠的颜色也不是黑的,大概不知祖上哪代是胡人吧。"

    "你认识他们?"

    杨铁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人老了,说话颠三倒四的,不好意思啊。他们就是造三层楼的人,孙家的四兄弟。"

    又是一个我完全没想到的答案。

    "这么说来,他们那时候在楼里把旗子又亮出来了。"杨铁自言自语地说着,他仿佛已经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去了,只是那回忆看起来,并非那么美好。

    从杨老刚才的说话中,我已经知道所谓的外国人并不存在,所谓的外国旗也只有一面,就是这面旗,从"三层楼"上升了出去,竟保住了整片区域?

    这到底是面什么旗?

    "一面旗子,怎么会起这么大的作用?"我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那是你没见过那旗。"杨铁长长叹了口气,用他那沙哑的声音,说起那段尘封数十年的记忆。

    当时,闸北那一片的老百姓,只知道孙家四兄弟说一口京片子,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里人,从哪里来。只知道有一天,他们坐在一辆无顶小轿车上,慢慢地从闸北开过。而车上的四兄弟中,一个体格惊人魁梧,明显比其他三人壮出一大截的汉子,站在车里,双手高举着一面大旗。后来,杨铁才知道,那就是孙三爷。他不知道孙三爷到底叫什么名字,但却听说,孙三爷曾经是孙殿英手下的副师长,大家都姓孙,也不知有没有亲戚关系。

    孙殿英?听到这个名字我心中一懔。那个掘了慈喜太后墓的军阀孙殿英?

    听说,在来闸北以前,孙家四兄弟坐着车扛着大旗,已经开遍了好些地方,连租界都不知给使了什么手段,就这么竖着面怪旗子开了个遍。终于还是开到了闸北来。

    说也奇怪,车子开到了闸北,没像在其他地方那样一穿而过,反倒在闸北大街小路地依次开了起来。就这么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天开始四兄弟不开车了,扛着大旗满大街地走起来。

    "多大的旗子啊?"

    杨铁指了指旁边的房门:"那旗子可大了,比这门板都大,风一吹,猎猎地响啊。"

    "这么大的旗啊,那旗杆也短不了,举着这面旗在街上走,可算是招摇了。"我一边说,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一整天高举这样的大旗,得需要多么惊人的臂力和耐力。

    "招摇?"杨铁脸上的神情变得十分古怪,缓缓摇了摇头。

    "怎么,这还不招摇,要是现在有人举这么大面旗在街上走,围观的人都能把路给堵了。"我说。

    "你看我现在这身子骨差了,出门走几步路都喘,嘿嘿,当年几条街上提起我铁子的名头,可响亮得很。我还有个名字叫杨铁胆,惹火了我,管你再大的来头都照揍不误,隔街和我不对头的小六子,请来巡捕房一个小队长,想镇住我,还不是给我叫一帮兄弟"

    我心里暗自嘀咕,没想到眼前的老人在当年还是个流氓头子,这会儿说得口沫横飞,中气也渐渐足起来,还时不时握起拳头比划两下,或许这拳头当年人见人怕,而今天早已枯瘦不堪。只是这跑题也跑得太严重,我可不是来这里听您老当年的"光辉事迹"的。

    我示意了几次,杨铁这才刹住势头。他喝了口茶,吹了吹杯子里的茶叶沫子,端茶的手却抖动着,我以为是因为他刚才的兴奋劲还没过。

    杨铁也注意到了自己发抖的手,他放下杯子,讪笑了一声:"老了,没用了,当年的杨铁胆,如今只是回想起那面旗子,就怕成这样,嘿嘿。"

    "我刚才说自己的事儿,其实是想告诉你,那面旗子有多怪。像我这样的胆子,连坟头都睡过,巡捕房的人都敢打,第一眼看见那旗,却从心底里凉上来。"说到这里,杨铁又喝了口茶,仿佛要用那热腾腾的茶水把心里的凉气压下去。

    "我都这样,其他人就更别谈了,刚开始的时候,没人敢靠近那旗子,就是远远看见那旗,腿就发软,心里慌得很。所以啊,那四个人和旗子走到哪儿,周围都没人,都被那旗子给吓走啦。"

    说到这里,杨铁又大口喝了一口茶,看他的架式,仿佛喝的不是西湖龙井,而是烧刀子这般的烈酒。

    "哈哈,可我杨铁胆的名子也不是白叫的,那时我就想,那四个人敢举着这面旗子走,我难道连靠近都不敢?我不但想要靠近,还想要摸摸那旗子咧。后来那面旗子看得多了,心慌的感觉好了许多,腿也不软了,有一次我大着胆子跟在他们后面,越跟越近,呵呵,你猜怎么着?"

    我已经被勾起了好奇心,顺着他的话问:"怎么了?"

    "等我走到距离那旗子三四十步的光景,感觉就全没变了,你别说我唯心,那感觉可是确确实实的,就像从腊月一下子就跳到了开春。"

    "从冬天到了春天?"我皱着眉头,揣摩着话里的含义。

    "非但一点都不怕了,还混身暖洋洋的,好像有一身使不完的劲道,你说怪不怪?"

    "那你摸到那旗了?"我问。

    "没有,那孙家四位爷不让我碰。"杨铁脸上有沮丧之色。

    "呵呵,您不是连巡捕房小队长都不怕,孙家四兄弟不让您老碰那面旗,您老就不碰?"我笑着问。

    "哈,事情都过了六七十年,你激我有啥用?老实告诉你,我年轻的时候在武馆里练过几天拳,功夫不到家眼力还是有的,举着旗子的孙三爷,可不是光有一身肉疙瘩,我一看就知道,外功了不得啊,就我这样的,让人轻轻一碰骨头就得折。"

    我点了点头,那孙殿英是趟将出身,手下的人一个比一个凶悍,能当上副师长,当然不会是寻常人物。

    杯子里的茶被杨铁几口已经见了底,他站起来加满水,继续说着当年的故事。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那件事以后,孙家四兄弟就再也不扛着旗子溜达了,他们盘了四块地下来,然后沿着这几块地画了个圈子,他们许给圈子里的那些街坊每户一千大洋搬出去,要是念旧还想回来住宅区的,等他们的大楼盖成两年以后,按原来的大小给他们住进大楼里,不过这样的每户只给五百大洋,嘿嘿,这在当年可是好大的手笔啊,我就是当年得了好处的一户,圈子外面的街坊邻居不知有多羡慕呢,可人家孙家四兄弟就是不把他们圈进去,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后来四兄弟不在了,国民政府要收房子,可我们这些手里握着房契的,还是在两年以后顺顺利利的住了进来。"

    我心里听的一头雾水,杨铁的这一段话,里面的问题不少。

    "等等,杨老,您说后来发生了一件事,那是什么事?"我按照顺序开始问第一件不明白的事。

    杨铁皱紧了眉头,摇着头说:"那事儿我还真说不清楚,因为事发那会儿我不在,经历的人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一个个怕得要命。"

    "说不出所以然,怎么会呢?"

    "就是这样,只听说,是孙家四兄弟扛着旗走在街上的时候,突然发生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被吓着了。可我问了好几个人,不是不愿意说,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自打那事发生以后,他们就没把旗亮出来过,嗯,好像那事就发生在现在中间那幢三层楼盖的地方。"

    "那您说画了个圈,是什么意思?"我接着问。

    "那四幢楼不是隔得挺开吗?"

    "是啊。"

    "那就是了,中间那些地上的街坊都在圈子里了。"

    杨老说得不清不楚,我连问了好几回,才搞清楚那是个怎样的圈子。我实在没有想到,我原本以为,那张照片上的最大疑点,竟以这种方式被化解了。

    孙家四兄弟以中央"三层楼"为圆心,以到外圈三幢楼的距离为半径,画了个圆圈,这圆圈里所有的住户,都在他们的银弹攻势下很快搬走了。

    我不由倒吸一口气,那么大的地方,该有多少户,又花了这四兄弟多少钱,怪不得杨铁说"好大的手笔"。

    可买下那么大片地方,却只盖了四幢大楼,其他的低矮平房一会儿说要建花园,一会儿说要再盖几幢楼,总之,孙氏兄弟派了工程队进来,把这些平房一一铲倒,却没见他们真盖什么东西出来。

    这也就是说,在日军轰炸之前,四幢"三层楼"之间的房子,就已经是一片废墟。日军没有实施当时不可能达成的"手术刀"式的精确轰炸,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炸四幢"三层楼"范围内的任何东西。只不过轰炸结束之后,到处都是残砖碎瓦,所以看那张照片,就给人以错觉。

    于是,这个疑点,现在就从"日本飞机为什么没有炸这四幢楼"转到了"为什么没炸这片街区"。目前这一样是个不解之谜。

    "杨老,那你刚才说孙家四兄弟不在了,这不在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本已经开始打这四兄弟的主意,要是能找到这四兄弟或四兄弟的后人,什么都解决了。

    "失踪了,没人知道这四位去哪儿了。就在日寇炸过以后一个月的光景吧。那一片他们买下来以后本来就不让闲人进去,日寇来又兵荒马乱的,到底什么时候失踪的我也不清楚,听说巡捕房还专门立案查过,没结果。"

    晚上,我靠坐在床头。手上拿着的纸在床头灯的照映下有些泛黄。

    这是白天临走前,我让老人给我画的,是他记忆中那面怪旗的模样。这面旗给他留下的印象相当深刻,他很快就用圆珠笔画了出来,并且指着画在旗上的那些花纹对我信誓旦旦地说:"就是这样的。"

    毫无疑问这不是哪国的国旗,不用看这面画出来的旗,只要想一想围绕在这旗上的种种神秘之处,就会知道哪有这么诡异的国旗。我只是希望从旗上的花纹上能研究出这旗的出处,以我的经历,对许多神秘的符号并不像普通人那样一无所知。

    可是我什么都看不出来,面对着这些歪歪扭扭像蝌蚪一样的曲线,我实在无法把他们和记忆中的任何一种符号联系上。

    看得久了,那些曲线仿佛扭动起来。我把纸随手放在旁边的床头柜上,我知道那只是我的错觉,就像一个人盯着某个字看得太久,原本从小就识得的汉字也会变得陌生一样。杨铁老人所画出的这面旗,显然并没有他记忆中孙三爷手中高擎的那面真旗的魔力。

    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之后,我虽然不会随便就相信某些神秘事件,但大胆设想还是敢的。如果真有那样一面令人恐惧的旗,三层楼在战火中保存下来的谜题也就可以破解了,因为以当时的轰炸机而论,进行低空轰炸得靠飞行员的肉眼,而飞行员看见这面旗产生了恐惧不敢靠近的情绪,当然这片区域就得以保存了。要是真如杨铁老人所说,那面旗子会对人产生这么强大的心理作用,那些日军飞行员没摔下来就算是素质非常好了。

    现在好了,我靠着实足大胆的设想,把三层楼保存之谜破解了,但那又怎么样,就算我相信,会有别人相信吗?我能这样写报道的标题:一面鬼旗赶走了日军?我能这样写吗?还不得立即下岗?

    况且,就杨老的回忆看来,那旗子赶走了日寇,纯粹属于副作用。而孙家四兄弟拿着这面旗子,当年就这么画了个圈子,赶走圈子里所有的人,必有所图。他们图的是什么?旗又是什么旗?

    唉,关灯,睡觉。

    第二天上午,我敲开了傅惜娣家的门。

    打开话匣子,当年的种种从老太太的嘴里源源不断倒了出来。老太太总是有些絮叨的,杨铁说一分钟的事,她需要多花一倍的时间来叙说。

    女人的记忆本就比男人好,更何况是令她印象无比深刻的鬼旗。是的,老太太很清楚地称那是面"鬼旗"。

    于是我听到了许多的细节,只是那些细节对我的目的来说,又是无关紧要的,而老太太又时常说着说着就跑题,比如从鬼旗说到了自己的女红活上。

    "很漂亮,真是绣得活灵活现。"老太太很费力从箱子底下翻出的当年女红活儿,作为客人的我无论如何也是要赞上几句的,而且绣得是不错,当年女性在这方面的普遍水准都很高。

    看着老太太笑开花的脸,我知道自己要尽管把话题再转回去,真是搞不明白,明明在谈一件神秘诡异的事情,明明她自己也印象深刻说当年怕得不得了,为什么还会说跑题呢?

    我轻轻咳嗽了一声,说:"听说当年发生了一件事,之后孙家四兄弟就不再扛着旗在街上走了,那事发生的时候,您在现场吗?"

    老太太的手一抖,绣着两只鸳鸯的锦帕飘然落地。

    "你,你也知道这事?"

    "昨天我去过杨铁杨老那儿,他说的,可那事发生的时候他不在,所以他也没说明白。"我弯腰把锦帕拾起来,轻掸灰尘后放在了旁边的茶几上。

    老太太轻轻叹了口气:"真希望我不在啊。"

    "这么说当时您在场?"我喜出望外。

    "我活了这么多年,就算是撞鬼的时候都没像那时这么怕过。"

    我心里一动,听起来这老太太还撞过鬼?不过撞鬼这种事许多人都碰见过,许多时候是自己吓自己,也有真没法解释的灵异现象。比撞鬼还怕,那可真是吓着了。

    "那时候我刚出家门,家里的盐没了,打算去买把粗盐,正好孙家四兄弟举着旗走过来。我连正眼都没看那鬼旗子,除了第一回不知道,没人会故意看那旗,除了杨铁那不要命的。本来,鬼旗子不正眼看就没事,最多觉得有点阴阴的。可那一次,我都没看,结果一屁股坐在地上,看过去,街上除了孙家四个就没有站着的了。我这老脸也不怕你笑话,我都吓得尿出来了,别说是我,就是大男人十个有四五个和我一样,还有被吓疯的呢。"

    "吓疯了?"

    "有三四个吧,还有好些以后就有点神神叨叨的,所以我都算是大胆的了。"

    "可到底是什么事呢?"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傅惜娣是怎么被吓到的。

    "没人说得清楚,就忽然所有人都被吓到了,回想起来,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什么,心里却一下子慌急了,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我反复问了几次,却依然只得到极其抽象的感觉,怪不得杨铁也搞不清楚,简直连当事人都不知道是怎么被吓的。一般人被吓到,总是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有一个原因,然后再产生恐惧的感觉,而当年那条街上的所有人,却是直接被恐惧击中,巨大的恐惧在心里就那么一下子产生了。

    这真是一面幽灵旗,诡异得无迹可寻,就算找到了当事人,却完全无助于破解当年之谜。

    我摇了摇头,深有无处下手之感。我从包里拿出杨铁画着鬼旗的纸,递给傅惜娣。

    "就是这面旗吧。"

    "谁说的,不是这样子的。"却不料老太太大摇其头。

    "咦,这是杨老画给我的啊,他还拍胸脯说肯定没有错的呢。"

    "切,他老糊涂了我可没糊涂,虽然我只看了一眼,但那样子到死我都忘不了。"傅惜娣说着,把纸翻过来,拿起笔画了面旗。

    旗上是一个螺旋型,很容易让人看花眼的图案。

    "从里到外有好多圈呢,到底有几圈不知道,我只看了一眼就不敢再看,但一定是这个形状的。"傅惜娣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看着正反两面完全不同的图案,我无语地把纸放进了包里。照理杨铁看了旗许多次,印象会比较深,但从图案的规律性上来说,却又是傅惜娣所画更像是真的。

    看来,等钟书同从巴黎回来,得让他来辨认辨认。

    下午回到报社的时候,迎面就碰上了最不想看见的蓝头。

    "这两天收获怎么样,稿子什么时候能出来?"他笑咪咪地对我说。

    见鬼,不是才对我说什么"不用管时间",怎么见面又问。不过这倒是在我的意料之中,所以真是不愿意碰见他。

    这回该怎么说来着?说有一面不管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一律生人勿近的幽灵旗?

    "采访还算顺利。"我底气有点不足,希望就此先混过去再说。

    "是吗,四幢楼是怎么保存下来的搞清楚了吗,那几位老人怎么说的?"

    他就不忙吗?我心里抱怨着。

    "说了一些关于这四幢楼建造者的事,不过"我犹豫了一下,该说的还得说:"当时日军飞机轰炸的时候,这两位老人都不在,所以对具体原因也不太清楚。"

    "哦"他拉长着语音,眼前这位的脸色开始沉下来。

    "还有一位没采访,就是钟书同,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三层楼的老住户,前几天打电话说去巴黎还没回来。"

    搬出的金字招牌果然转移了视线,蓝头眉毛一扬说:"钟书同?真没想到,你待会儿快打电话,他一回来就赶紧去采访。让他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多谈谈。"

    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暗骂。用历史学家的角度多谈谈?谈什么呢,用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那次轰炸,还是看那四幢楼?说出来似乎很有水准,细想想根本就是无所谓。

    不过领导既然发了话,我回到坐位的第一件事就拿起电话,拨到钟书同家。

    居然他今天早上已经回来了。

    虽然心里想,这么一位老人家总该给几天倒时差的休养时间吧,可嘴里还是问了出来:"明天您有空吗?"

    记者的本性就是逼死人不偿命,不是这样的就不算是好记者。

    老人家答应了。

    上海的交通一天比一天差,钟书同的住所在市区,从地图上看比杨傅两人都近不少,可去那两位的家里都可以做地铁,到钟书同的住所我换了两辆公交,一个个路口堵过去,花在路上的时间竟然是最长的。

    他家的保姆把我引到客厅,见到钟老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包里那张纸拿出来,摆在他的面前。

    "这上面画的旗,您认识吗。"

    钟书同戴起眼镜,仔细地看了看,摇头。

    我把纸翻过来,给他看另一幅。看起来傅惜娣画的是正确的。

    "这没见过这样的旗,这是什么旗?"钟书同居然反问起我来。

    我一时张口结舌。原本想来个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想到钟书同竟然不认识杨铁和傅惜娣画的旗,接下来准备好的话自然就闷在了肚子里。

    脑子里转着无数个问号,但还是只好按部就班向这位历史大家说明来意。

    "没想到呵,过了这么多年,又重新提起这面旗啊。"钟书同叹息着。

    北海二中红花会幽灵旗(一*转载)——回首页2005年索引——幽灵旗(三*转载)

    幽灵旗(二*转载)——

    "不过,那面旗可不是这样的,在我的印象里"

    钟书同拿来一张新的白纸,画了一面旗。

    第三面旗,于是我这里有了三面各不相同的旗的图案。

    可他们明明该是同一面旗!

    "这旗子图案我记得很清楚,可为什么杨铁和傅惜娣画给你的却是那样?"钟书同皱着眉头不解地问。

    "可杨老和傅老两位也很肯定地说,他们记得很清楚,这旗子就是他们画的那个样子,我本来以为,到了您这里就知道谁的记忆是正确的,没想到"我苦笑。

    "不会是那面旗子每个人看都会不一样吧。"我心里转过这样的念头,嘴里也不由说了出来。

    "哟,不好意思,看我扯的。"意识到面前是位学术宗师,我连忙为刚才脱口而出的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