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常识与通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九八五年,评家说这一年是中国文学转型的一年,这一年,当时还是西德的一个叫patricksuskind,中文译音为苏斯金(台湾译音为徐四金,正好与我的一个朋友重名)的人出版了他的一本小说dasparfun,意思是香水。
香水轰动西德,一下卖出了四十万本,旋即再轰动世界,被译成二十七种文字。苏斯金在一九八四年写过一个单人剧剧本低音大提琴,一直到现在还是德国常演出的剧。
出了香水之后,一九八七年,苏斯金有个短篇鸽子,九一年则有短篇夏先生的故事。夏先生的故事配插图,现在给小说做插图真是罕见,插图者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桑佩(jean-jacquessempe),我不太买小说,但这一本买了,算收藏。
香水实在是一本很绝的小说,绝在写的是嗅觉。小说开始的一段,我个人认为可删,(是不是狂妄了?)将第二段作为开始:
我们要讲的这个时代,城里到处弥漫着咱们当代人无法想象的臭味儿。道儿上是堆肥臭;后院是尿骚臭;楼梯间是烂木头味儿、老鼠屎味儿;厨房是烂菜帮子味儿;屋儿里憋着一股子陈年老灰味儿;卧房里是黏床单子味儿,潮被子味儿,尿壶的呛人味儿;烟囱是硫磺的臭鸡蛋味儿;皮革场是碱腥味人;屠宰场是血腥味儿;人身上一股子汗酸味儿,衣服老不洗是股子酸臭味儿,嘴里喷烂牙味儿,胃里涌出来葱头的热臭味儿;上点儿年纪以后,就是一股子乳酪的哈啦味儿,酸奶和烂疮味儿。
河边儿臭,教堂臭,桥根儿臭,皇宫也臭。乡下人和教士一样儿臭,学徒和师傅的婆娘臭成一个样儿;贵族从头臭到脚;皇帝也臭,臭得像野畜生,皇后臭得像头老山羊,无冬无夏。十八世纪,还控制不了诸多细菌的祸害,人类拿它们没法子,凡是活物儿,别管老还是小,没有不臭的。
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圈子,所以最臭。这首善之区有个地方,打铁街和铁器街之间的无名尸坟场更是臭得出格儿。八百年了,主宫医院和间壁的教区,成打的大车运来死人,堆到沟里,一层摞一层,天天如此,积了有八百年。一直到后来,法国大革命前,有几个死人堆塌了,漾出来的咸臭味儿让塞纳河边儿的人不是嚷嚷就算了,而是暴动。闹到后来,关了坟场,再起出几百万的烂骨头,运到蒙马特地下坟场,原来的地方儿,搞成个菜市儿卖吃的。
我特别用北京方言译了这一段,觉得这样才有味儿,苏斯金用味道画了一张巴黎的地图。苏斯金当年为写香水,一个人骑辆摩托车到法国南方香水产地转游,戴着墨镜什么也看不清,顶着头盔什么也听不见,所以,嗅觉就成了他仅有的感觉了。
说实在的,当今的北京,上海,不是也可以用味道辨认的吗?清朝咸丰年间,日本的一些祟拜中国文化的学者组了个团到北京旅游观光,以偿景仰。不料到了北京,大清国的帝都,路边有屎,苍蝇撞头,脏水出门就泼到街上,垃圾沿墙越堆越高,这些日本汉学者受的打击实在是大,有的人回去后不再弄汉学,有的则是自杀,真正做到眼不见为净。
我去印度,也是这样。印度有个特别处是烧各种香的味道。巴基斯坦则是本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也是国味儿,羊膻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因为紫外线过于强烈,花不香,人好像住在电影里。
日本是冷香型,竹林中有一种苦凉的草香气,尤其雨后。
美国的香型是热香型,进干花店,一股子又甜又热的味道像热毛巾裹头,熏得眼珠子都突出来。我还是喜欢冷香型,例如茉莉花,梅花,当然最好还是兰花香,所谓王者香。桂花闻久了会觉得甜,有点儿热。夜来香闻久了是臭的。闽南的功夫茶,第一道倾在一个细高的杯子里,之后倒掉,将杯子放到鼻子底下闻,雅香入脑。天津的小站米,蒸或煮后,香味细甜。
说到臭,以前插队第一次坐马车到村里,路上眼睁睁地看到马放了一个屁,却闻不到味儿,于是等马再放屁,还是没有味儿,真是惊奇,原来还有不臭的屁。
最可怕是黄鼠狼的屁,臭得极其尖锐锋利。有的人的狐臭可以达到“无可比拟”的水平。唐朝时长安的胡人非常多,陈寅恪先生考证“狐臭”原来是“胡臭”即胡人的体臭,可是唐诗里好像没有哪一首感叹到,大概是没人有勇气将臭入诗。安禄山会做胡旋舞,臭味儿当然四散,玄宗皇帝和杨贵妃似乎闻不到,看得高兴地笑起来。
我写过一篇小说洁癖,讲一个人有洁癖,这在北京当然是很难过的“最难熬是上厕所。只是用过的纸积成山这一项,就叫老白心惊肉跳。味儿呛得人流眼泪,老白很奇怪怎么别人还能蹲着聊天儿,说到高兴处,还能抽着气儿笑。”
动物是不食自己的粪便的,只有互食。粪便的味道阻止了排泄者回收自己的排泄物。“回收没有价值”等于“回收物没有价值”于是开骂“狗改不了吃(人)屎”“人类的狗屎堆”“屁话”“不须放屁,且看天地翻覆”这最后一句是毛泽东的诗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曾被中央乐团编成交响合唱“不须放屁”之后,有长号的拖音摹仿,其实远不如现场施放准备好的气味来得够情绪。不过,你也可以就此明白为什么唐朝诗人不将当时普遍的体臭入诗了。
当艺术还与原始宗教不可分的时候,气味是原始宗教中负责激起情绪的重要手段,流传下来的手段大概只有燃香一项了。“燃香沐浴”燃香,是制造规定的味道,沐浴则有祛除自己体味儿的作用;“斋戒”也就是禁食,则是降低排泄物的产生。外清里清,虔诚的情感状态来了。
我不妨引一下上一期关于嗅觉的部分:
情感中枢中最古老的部分是嗅叶,负责接收和分析气味。气味对古老动物的重要,可说是攸关性命。食物可食否,是否为性对象,捕捉与被捕捉的辨别,都靠与气味的记忆的比对结果。
嗅叶只有两层细胞,第一层负责接收气味并加以分类,第二层负责传递反射讯息,通知神经,指挥身体采取何种反应。
当嗅叶进化发展成情感中枢时,脑才开始有情绪功能。而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情感中枢逐步修正学习与记忆这两大功能,古哺乳类动物才有了更复杂的反应的可能。当然,气味是反应的基础,以至情感中枢里有了一个嗅脑部分。
怪的是,艺术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后,愈分离得厉害,愈不带气味。歌,没有气味;诗,没有气味;音乐,也没有;画,有一点,但是“墨香”、“纸香”或“油画颜料的亚麻油味”
电影被称为“综合艺术”而且它与时代科技发展紧密相随,但是电影就是没有味道。电影中最尴尬的镜头就是情人们在花丛中激情不已,观众闻到的只是电影院里各种奇怪的味儿。电影是只有“脏”没有“臭”的艺术。
我还记得参加过的一次电影拍摄。有个镜头是需要男女相吻,但女演员嫌男演员总是吻得时间过长,有被吃豆腐的感觉。我建议她吃一点韭菜或蒜一类的东西。果然,再拍时男演员只吻了一下就立刻离开她的嘴。不过放映效果是情人男吻了一下情人女,之后就目光炯炯地深情地望着情人女。我至今不知道的是女演员到底吃了点儿什么,因为拍摄现场找到蒜之类的东西的可能性太小了,我总不能怀疑她吃了屎吧?上个时代的美国性感男星克拉克盖博,我想你多多少少总看过那部根据小说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吧?好,你想起来了。盖博是有名的口臭,与他有吻戏的女演员都有点胆颤心惊,据说有导演喊“停”之后女演员昏倒的情况。
美国电影协会今年票选出美国的一百部名片,乱世佳人排名第四。如果你认为公民凯恩不应该排第一,乱世佳人就可以排到第三;如果你认为卡萨布兰卡和教父(第一集)不够排第二和第三,那乱世佳人就是第一了。评选的结果一出来,美国的录相带店又铺天盖地地贴出乱世佳人的那张著名的接吻海报,我经过的时候看到,想,导演为什么还不喊“停”?幸亏电影没有味儿。
艺术没有味儿,于是艺术只好利用视觉和听觉引发情感。
我们需要再回忆点常识。上一期讲到“情感中枢的嗅脑那一部分,里面还有两个部分极为重要,一个命名为海马回,一个命名为杏仁核,都是因为它们的形状,而非其功能。
“当负责思考的大脑皮层对刺激还没有形成决定的时候,杏仁核已经指挥了我们的行为。我们有很多悔之莫及的行为,就是因为杏仁核的反应先于大脑皮层的思考,不免失之草率。
“这样,杏仁核抢先于大脑皮层的处理过程,激发出情绪反应与相应的行为... -->>
一九八五年,评家说这一年是中国文学转型的一年,这一年,当时还是西德的一个叫patricksuskind,中文译音为苏斯金(台湾译音为徐四金,正好与我的一个朋友重名)的人出版了他的一本小说dasparfun,意思是香水。
香水轰动西德,一下卖出了四十万本,旋即再轰动世界,被译成二十七种文字。苏斯金在一九八四年写过一个单人剧剧本低音大提琴,一直到现在还是德国常演出的剧。
出了香水之后,一九八七年,苏斯金有个短篇鸽子,九一年则有短篇夏先生的故事。夏先生的故事配插图,现在给小说做插图真是罕见,插图者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桑佩(jean-jacquessempe),我不太买小说,但这一本买了,算收藏。
香水实在是一本很绝的小说,绝在写的是嗅觉。小说开始的一段,我个人认为可删,(是不是狂妄了?)将第二段作为开始:
我们要讲的这个时代,城里到处弥漫着咱们当代人无法想象的臭味儿。道儿上是堆肥臭;后院是尿骚臭;楼梯间是烂木头味儿、老鼠屎味儿;厨房是烂菜帮子味儿;屋儿里憋着一股子陈年老灰味儿;卧房里是黏床单子味儿,潮被子味儿,尿壶的呛人味儿;烟囱是硫磺的臭鸡蛋味儿;皮革场是碱腥味人;屠宰场是血腥味儿;人身上一股子汗酸味儿,衣服老不洗是股子酸臭味儿,嘴里喷烂牙味儿,胃里涌出来葱头的热臭味儿;上点儿年纪以后,就是一股子乳酪的哈啦味儿,酸奶和烂疮味儿。
河边儿臭,教堂臭,桥根儿臭,皇宫也臭。乡下人和教士一样儿臭,学徒和师傅的婆娘臭成一个样儿;贵族从头臭到脚;皇帝也臭,臭得像野畜生,皇后臭得像头老山羊,无冬无夏。十八世纪,还控制不了诸多细菌的祸害,人类拿它们没法子,凡是活物儿,别管老还是小,没有不臭的。
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圈子,所以最臭。这首善之区有个地方,打铁街和铁器街之间的无名尸坟场更是臭得出格儿。八百年了,主宫医院和间壁的教区,成打的大车运来死人,堆到沟里,一层摞一层,天天如此,积了有八百年。一直到后来,法国大革命前,有几个死人堆塌了,漾出来的咸臭味儿让塞纳河边儿的人不是嚷嚷就算了,而是暴动。闹到后来,关了坟场,再起出几百万的烂骨头,运到蒙马特地下坟场,原来的地方儿,搞成个菜市儿卖吃的。
我特别用北京方言译了这一段,觉得这样才有味儿,苏斯金用味道画了一张巴黎的地图。苏斯金当年为写香水,一个人骑辆摩托车到法国南方香水产地转游,戴着墨镜什么也看不清,顶着头盔什么也听不见,所以,嗅觉就成了他仅有的感觉了。
说实在的,当今的北京,上海,不是也可以用味道辨认的吗?清朝咸丰年间,日本的一些祟拜中国文化的学者组了个团到北京旅游观光,以偿景仰。不料到了北京,大清国的帝都,路边有屎,苍蝇撞头,脏水出门就泼到街上,垃圾沿墙越堆越高,这些日本汉学者受的打击实在是大,有的人回去后不再弄汉学,有的则是自杀,真正做到眼不见为净。
我去印度,也是这样。印度有个特别处是烧各种香的味道。巴基斯坦则是本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也是国味儿,羊膻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因为紫外线过于强烈,花不香,人好像住在电影里。
日本是冷香型,竹林中有一种苦凉的草香气,尤其雨后。
美国的香型是热香型,进干花店,一股子又甜又热的味道像热毛巾裹头,熏得眼珠子都突出来。我还是喜欢冷香型,例如茉莉花,梅花,当然最好还是兰花香,所谓王者香。桂花闻久了会觉得甜,有点儿热。夜来香闻久了是臭的。闽南的功夫茶,第一道倾在一个细高的杯子里,之后倒掉,将杯子放到鼻子底下闻,雅香入脑。天津的小站米,蒸或煮后,香味细甜。
说到臭,以前插队第一次坐马车到村里,路上眼睁睁地看到马放了一个屁,却闻不到味儿,于是等马再放屁,还是没有味儿,真是惊奇,原来还有不臭的屁。
最可怕是黄鼠狼的屁,臭得极其尖锐锋利。有的人的狐臭可以达到“无可比拟”的水平。唐朝时长安的胡人非常多,陈寅恪先生考证“狐臭”原来是“胡臭”即胡人的体臭,可是唐诗里好像没有哪一首感叹到,大概是没人有勇气将臭入诗。安禄山会做胡旋舞,臭味儿当然四散,玄宗皇帝和杨贵妃似乎闻不到,看得高兴地笑起来。
我写过一篇小说洁癖,讲一个人有洁癖,这在北京当然是很难过的“最难熬是上厕所。只是用过的纸积成山这一项,就叫老白心惊肉跳。味儿呛得人流眼泪,老白很奇怪怎么别人还能蹲着聊天儿,说到高兴处,还能抽着气儿笑。”
动物是不食自己的粪便的,只有互食。粪便的味道阻止了排泄者回收自己的排泄物。“回收没有价值”等于“回收物没有价值”于是开骂“狗改不了吃(人)屎”“人类的狗屎堆”“屁话”“不须放屁,且看天地翻覆”这最后一句是毛泽东的诗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曾被中央乐团编成交响合唱“不须放屁”之后,有长号的拖音摹仿,其实远不如现场施放准备好的气味来得够情绪。不过,你也可以就此明白为什么唐朝诗人不将当时普遍的体臭入诗了。
当艺术还与原始宗教不可分的时候,气味是原始宗教中负责激起情绪的重要手段,流传下来的手段大概只有燃香一项了。“燃香沐浴”燃香,是制造规定的味道,沐浴则有祛除自己体味儿的作用;“斋戒”也就是禁食,则是降低排泄物的产生。外清里清,虔诚的情感状态来了。
我不妨引一下上一期关于嗅觉的部分:
情感中枢中最古老的部分是嗅叶,负责接收和分析气味。气味对古老动物的重要,可说是攸关性命。食物可食否,是否为性对象,捕捉与被捕捉的辨别,都靠与气味的记忆的比对结果。
嗅叶只有两层细胞,第一层负责接收气味并加以分类,第二层负责传递反射讯息,通知神经,指挥身体采取何种反应。
当嗅叶进化发展成情感中枢时,脑才开始有情绪功能。而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情感中枢逐步修正学习与记忆这两大功能,古哺乳类动物才有了更复杂的反应的可能。当然,气味是反应的基础,以至情感中枢里有了一个嗅脑部分。
怪的是,艺术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后,愈分离得厉害,愈不带气味。歌,没有气味;诗,没有气味;音乐,也没有;画,有一点,但是“墨香”、“纸香”或“油画颜料的亚麻油味”
电影被称为“综合艺术”而且它与时代科技发展紧密相随,但是电影就是没有味道。电影中最尴尬的镜头就是情人们在花丛中激情不已,观众闻到的只是电影院里各种奇怪的味儿。电影是只有“脏”没有“臭”的艺术。
我还记得参加过的一次电影拍摄。有个镜头是需要男女相吻,但女演员嫌男演员总是吻得时间过长,有被吃豆腐的感觉。我建议她吃一点韭菜或蒜一类的东西。果然,再拍时男演员只吻了一下就立刻离开她的嘴。不过放映效果是情人男吻了一下情人女,之后就目光炯炯地深情地望着情人女。我至今不知道的是女演员到底吃了点儿什么,因为拍摄现场找到蒜之类的东西的可能性太小了,我总不能怀疑她吃了屎吧?上个时代的美国性感男星克拉克盖博,我想你多多少少总看过那部根据小说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吧?好,你想起来了。盖博是有名的口臭,与他有吻戏的女演员都有点胆颤心惊,据说有导演喊“停”之后女演员昏倒的情况。
美国电影协会今年票选出美国的一百部名片,乱世佳人排名第四。如果你认为公民凯恩不应该排第一,乱世佳人就可以排到第三;如果你认为卡萨布兰卡和教父(第一集)不够排第二和第三,那乱世佳人就是第一了。评选的结果一出来,美国的录相带店又铺天盖地地贴出乱世佳人的那张著名的接吻海报,我经过的时候看到,想,导演为什么还不喊“停”?幸亏电影没有味儿。
艺术没有味儿,于是艺术只好利用视觉和听觉引发情感。
我们需要再回忆点常识。上一期讲到“情感中枢的嗅脑那一部分,里面还有两个部分极为重要,一个命名为海马回,一个命名为杏仁核,都是因为它们的形状,而非其功能。
“当负责思考的大脑皮层对刺激还没有形成决定的时候,杏仁核已经指挥了我们的行为。我们有很多悔之莫及的行为,就是因为杏仁核的反应先于大脑皮层的思考,不免失之草率。
“这样,杏仁核抢先于大脑皮层的处理过程,激发出情绪反应与相应的行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