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苏联199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俄罗斯前往萨哈林州的专机正在进行降落之前的准备,亚纳耶夫坐在座位上,大腿上摆放着一沓文件,全部都是关于萨哈林油田的详细资料,包括石油城市奥哈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搞定了克里姆林宫内部拖后腿的保守派们,亚纳耶夫总算有机会把目光投向他最后一个需要完成的心血壮举。
利用丰富的天然气,打造一个繁荣的远东。
萨哈林-3项目在去年已经启动了,包括石油的探勘计划。这次亚纳耶夫可不是前往千岛群岛宣誓主权,而是为了接下来的石油合作项目。当然目前为止最有资本实力和最适合作为金主的既然是与哈萨林州一衣带水的日本人。而且之前关于南千岛群岛已经签订了搁置争议的条约,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与温和派的桥本龙太郎首相闹得下不了台。
而且对于日本而言,一系列的能源财团早就盯紧了萨哈林州石油开发项目这一块,自从半年前放出了风声之后,寻觅而来的苍蝇——各路的综合商社已经悄然无声的准备将触手伸向这里。之前只不过是探测工作的即将完成,所有人都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接下来直接公布探测结果再加上苏联领导人背后的政治支持,见钱眼开的商人们自然会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蜂拥而至。
日本早在1958年,就取得了沙特海夫吉海上油田的开发权益,从此踏上了构建海外能源版图的征程。先后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建立了数十个开采基地,遍及整个世界。
日本与美国、西欧不同,石油事业多由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综合商社参与开发。虽然日本本国的天然气资源缺乏,不及苏联实力雄厚,但是依靠这些基干产业,整个20世纪80、90年代,三井物产与三菱商事,连同住友、伊藤忠、丸红等其他综合商社,始终是世界500强的前10位,地位根本无法撼动。就这一点,亚纳耶夫就找到了日本人的突破口,对于石油能源的渴望永远驱动着这群人去四处征服。
飞机平稳的降落在地上,亚纳耶夫从沉思之中回过神。他看见白色机翼的边缘已经是绿草青葱。萨哈林的冬天已经过去,正是到了回暖的季节。
雷日科夫将散落在他脚边的白纸捡起,放在座椅上,说道,“都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下手了吗?”
亚纳耶夫点了点头,“差不多了。之前大致上已经了解过,这次的萨哈林-3项目和之前的石油管道运输计划一样,日本主要的能源企业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国有石油公司和综合商社旗下的石油公司。国有石油公司是日本海外市场争夺资源最重要的一支生力军,如日本国际石油公司、帝国石油公司等,承担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任务和支援民间企业的石油储备业务。而综合商社下属的三菱石油公司、出光兴产、三井石油等则是另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它们在日本能源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同时也是绝对市场化、商业化的公司。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日本这一次应该会选择双管齐下,用国际石油公司带动民间商社,来完成对萨哈林的控制。而且按照日本人的野心和吞吐量来讲,萨哈林他们是吃定了。”
亚纳耶夫隐约想起很久之前在《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看过的,中形容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是投资放大器,哪怕一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往往可以带动其财团关联企业十亿美元的投资。由于拥有巨大的产业协调和带动能力,综合商社被冠于产业组织者的称号,在能源开发这个大产业链上扮演了极其成功的角色。
他叹了一口气,日本人在这方面简直是掠夺性的恶魔。
日本财团是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能源市场战略。首先,油气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工程,其中包括石化、建设、钢铁产品、成套设备和贸易等专业,因此任何一家企业单独承揽建设都有困难,所以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是最佳组合模式。其次,企业联合参与模式容易发挥综合经济效益,由相关专业工程的内行专家融合为一个整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开支。其三,企业联合机制会带动本国不同行业扩大产品、设备、技术出口。环环相扣,没有任何的漏洞。
雷日科夫现在一半的身份是亚纳耶夫的私人经济顾问,听完了总书记的论述之后,回复道,“萨哈林的分量日本一个吞不下的,虽然他们的实力和资金同样雄厚,但是我想总书记的投资对象总该不会只有一个吧?”
为了与埃克森美孚、皇家壳牌,BP等国际石油寡头竞争,日本逐步整合国内的石油企业,使优势集中。从明年开始日本的石油公司将联合整顿,成为更加有竞争力的可怕怪物。
亚纳耶夫瞥了一下嘴角,指了指地图上日本往左的方向,说道,“在这边还有一个客户,当然不止日本一个人了。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向来是我的行事作风。可不要小瞧了他们未来爆发的生产力,足以让我们在石油收益上大赚一笔。”
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就不在亚纳耶夫的考虑范畴之内了。相比起强调改革发展着重强调生产力,亚纳耶夫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等重要为发展,别等到苏联改革创新之后富裕起来一批人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权贵阶级。这一点在总书记眼中可以说是禁忌,党创立之初的最低纲领是保证工人八小时的工作制度,结果到最后连八小时都无法保证,这才是最讽刺的一点。最重要的是苏联的国情也完全不同,他们已经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只需要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不需要向其他国家一样的穷追猛赶,而是稳中求进。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要等到今天完结之后,苏尔科夫是时候应该让苏宣部运作起来了,要将远东开发项目当做是一个未来的重任宣传。利用丰厚的石油资源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别荒废了这一片寒冷之源。”
踏出机场的时... -->>
从俄罗斯前往萨哈林州的专机正在进行降落之前的准备,亚纳耶夫坐在座位上,大腿上摆放着一沓文件,全部都是关于萨哈林油田的详细资料,包括石油城市奥哈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搞定了克里姆林宫内部拖后腿的保守派们,亚纳耶夫总算有机会把目光投向他最后一个需要完成的心血壮举。
利用丰富的天然气,打造一个繁荣的远东。
萨哈林-3项目在去年已经启动了,包括石油的探勘计划。这次亚纳耶夫可不是前往千岛群岛宣誓主权,而是为了接下来的石油合作项目。当然目前为止最有资本实力和最适合作为金主的既然是与哈萨林州一衣带水的日本人。而且之前关于南千岛群岛已经签订了搁置争议的条约,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与温和派的桥本龙太郎首相闹得下不了台。
而且对于日本而言,一系列的能源财团早就盯紧了萨哈林州石油开发项目这一块,自从半年前放出了风声之后,寻觅而来的苍蝇——各路的综合商社已经悄然无声的准备将触手伸向这里。之前只不过是探测工作的即将完成,所有人都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接下来直接公布探测结果再加上苏联领导人背后的政治支持,见钱眼开的商人们自然会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蜂拥而至。
日本早在1958年,就取得了沙特海夫吉海上油田的开发权益,从此踏上了构建海外能源版图的征程。先后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建立了数十个开采基地,遍及整个世界。
日本与美国、西欧不同,石油事业多由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综合商社参与开发。虽然日本本国的天然气资源缺乏,不及苏联实力雄厚,但是依靠这些基干产业,整个20世纪80、90年代,三井物产与三菱商事,连同住友、伊藤忠、丸红等其他综合商社,始终是世界500强的前10位,地位根本无法撼动。就这一点,亚纳耶夫就找到了日本人的突破口,对于石油能源的渴望永远驱动着这群人去四处征服。
飞机平稳的降落在地上,亚纳耶夫从沉思之中回过神。他看见白色机翼的边缘已经是绿草青葱。萨哈林的冬天已经过去,正是到了回暖的季节。
雷日科夫将散落在他脚边的白纸捡起,放在座椅上,说道,“都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下手了吗?”
亚纳耶夫点了点头,“差不多了。之前大致上已经了解过,这次的萨哈林-3项目和之前的石油管道运输计划一样,日本主要的能源企业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国有石油公司和综合商社旗下的石油公司。国有石油公司是日本海外市场争夺资源最重要的一支生力军,如日本国际石油公司、帝国石油公司等,承担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任务和支援民间企业的石油储备业务。而综合商社下属的三菱石油公司、出光兴产、三井石油等则是另一股更为强大的力量,它们在日本能源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同时也是绝对市场化、商业化的公司。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日本这一次应该会选择双管齐下,用国际石油公司带动民间商社,来完成对萨哈林的控制。而且按照日本人的野心和吞吐量来讲,萨哈林他们是吃定了。”
亚纳耶夫隐约想起很久之前在《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看过的,中形容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是投资放大器,哪怕一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往往可以带动其财团关联企业十亿美元的投资。由于拥有巨大的产业协调和带动能力,综合商社被冠于产业组织者的称号,在能源开发这个大产业链上扮演了极其成功的角色。
他叹了一口气,日本人在这方面简直是掠夺性的恶魔。
日本财团是以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能源市场战略。首先,油气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工程,其中包括石化、建设、钢铁产品、成套设备和贸易等专业,因此任何一家企业单独承揽建设都有困难,所以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是最佳组合模式。其次,企业联合参与模式容易发挥综合经济效益,由相关专业工程的内行专家融合为一个整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开支。其三,企业联合机制会带动本国不同行业扩大产品、设备、技术出口。环环相扣,没有任何的漏洞。
雷日科夫现在一半的身份是亚纳耶夫的私人经济顾问,听完了总书记的论述之后,回复道,“萨哈林的分量日本一个吞不下的,虽然他们的实力和资金同样雄厚,但是我想总书记的投资对象总该不会只有一个吧?”
为了与埃克森美孚、皇家壳牌,BP等国际石油寡头竞争,日本逐步整合国内的石油企业,使优势集中。从明年开始日本的石油公司将联合整顿,成为更加有竞争力的可怕怪物。
亚纳耶夫瞥了一下嘴角,指了指地图上日本往左的方向,说道,“在这边还有一个客户,当然不止日本一个人了。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向来是我的行事作风。可不要小瞧了他们未来爆发的生产力,足以让我们在石油收益上大赚一笔。”
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就不在亚纳耶夫的考虑范畴之内了。相比起强调改革发展着重强调生产力,亚纳耶夫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等重要为发展,别等到苏联改革创新之后富裕起来一批人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了权贵阶级。这一点在总书记眼中可以说是禁忌,党创立之初的最低纲领是保证工人八小时的工作制度,结果到最后连八小时都无法保证,这才是最讽刺的一点。最重要的是苏联的国情也完全不同,他们已经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只需要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不需要向其他国家一样的穷追猛赶,而是稳中求进。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要等到今天完结之后,苏尔科夫是时候应该让苏宣部运作起来了,要将远东开发项目当做是一个未来的重任宣传。利用丰厚的石油资源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别荒废了这一片寒冷之源。”
踏出机场的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