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枭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四章:文渊阁
无边深邃的夜空笼罩着紫禁城。殿宇的长廊下,两个年轻的太监地太监点着灯笼。
一个太监垫着脚尖,擦了下火绒,没有擦燃。那太监搓了搓被冻的麻木的手,往手心哈上好几口气,又继续擦了好几下火绒终于将火绒擦着。
“这鬼老天,这雪下半月还不停!还贼冷贼冷的!”点燃灯笼后,那太监抱怨道。
“闭上你的臭嘴吧,这些天皇爷正在气头上,让人听见了,少不得一顿抽打!”下面的太监将红纱罩递给站在椅子上抱怨的太监,站在椅子上的太监接过红纱罩,嘟囔着将灯罩套上去。
“你们两个奴婢在这儿瞎咕哝些什么呢!”一盏大红灯笼的殿檐下,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个大太监,两个小太监提着灯笼伺候在那大太监身后。
两个点灯的太监惊出一身冷汗,站在椅子上的太监没有站稳,从椅子上跌下来,也顾不上疼,直爬到大太监面前不停地叩头,“黄公公恕罪,黄公公恕罪。”
黄公公看也不看那两个太监一眼,拉下脸,“皇上今晚要招阁员到文渊阁议事,这道上的灯你们还没点一半就在这儿啰嗦,讨打么?!”
一听到打,两个小太监的哀求声变得很凄惨,边哭泣边叩头告饶。黄公公黄峥是缉事厂的大太监,平素以狠辣令人退避三舍。他要打两个小太监纵然侥幸不被打死也要褪三层皮。
“在聒噪些什么呢!”恰巧此时另一拨太监从长廊经过,为首的太监皱眉问道。
借着灯笼发出的红光,黄峥看清为首大太监的脸后,立马敛容道,“原来是赵公公,奴婢该死,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奴婢不好好点灯在这里聒噪,奴婢正要给他们点教训,不想惊扰了赵公公,奴婢该死,真是该死。”
赵公公长的精瘦,目光炯炯,扫了黄峥和跪在地上告饶的小太监一眼,“这两孩儿年纪尚小不懂事,严加训斥几句,让他们知道宫里的规律即可。”说罢赵公公便朝文渊阁方向走去。两个太监忙不迭叩头谢恩。
“这条长廊可真长,这人不服老不行,老夫这把老骨头,快走不动喽。”五六个行人传行过长廊,长廊的灯已经全部点亮,映照着他们前行的路。这条长廊不是普通的长廊,这条长廊叫做千步廊,得名于它有千步之长,千步廊是外庭通向文渊阁的必经之路。
“普天之下能有资格走这条路的人可没几个。”一个行人笑了一声,加快前行的脚步。大赵帝国有八万官员,其中京官四千,而能有资格走上千步廊进入文渊阁的官员仅有寥寥数人。能走上千步廊对于大赵的官员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他们来了,我们上去迎一迎罢。”文渊阁前檐下,赵公公隐隐约约望见五六个人影走下千步廊朝文渊阁方向逶迤而来。赵公公带头,身后的几个太监尾随其后,向前迎去。
几个行人拱手同赵公公寒暄了一阵。抖掉毛皮暖耳和冬帽上的白雪,解开披风露出绯红色的朝服,这是朝廷一二品大员才有资格穿的服色。这些人都是大赵的阁员,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走过千步廊步入文渊阁。
一行人整理好衣冠走上台阶后就都不说话了。大门正中上方的那块匾额赫然携刻着文渊阁三个鎏金大字。
赵公公以一副谨肃地神情慢慢扫向阁员们,轻声说道,“辽东战事吃紧,朝廷今年又落下极大的亏空,皇上正心烦这事,眼下国事维艰,还需诸公同舟共济。”
正说间,殿内的两个太监双手使暗劲抬起门,慢慢移开殿门,殿门像是一块徐徐展开的幕布,没有发出一丁点儿声响。赵公公和五六个阁员轻轻步入殿内。
大殿正中摆放着一把龙椅,两边的扶手雕刻着精致的龙头,龙椅上坐着个中年人——大赵贞元帝宋宇仁。两侧的四根大柱中间各摆放着一条长案,案上堆满卷册文书,并齐齐整整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但没有座椅。
四根大柱后摆放着四座铜炉炉子里烧着火碳。火炭散发出的热量是大殿内温暖如春。
阁员们恭恭敬敬地上前朝龙椅上的中年人齐刷刷跪下叩头。中年人虚抬了抬手示意他们站到各自的位置上。
“徐阁老,开始吧。”宋宇仁下令开始会议。
站在左案案首的首辅徐鸿谦清了清嗓子,以恭谨的口吻说道,“今年六月江南九府大涝,八月陕西大旱,九月陕西流民举事,年底又摊上辽东战事,赖皇上宵衣旰食,今年才挺了过来,现今我大赵挺过了最艰难的年岁,圣上英明,天佑我大赵,只要君臣同舟共济,局势定然能够好转,中兴我大赵指日可待。”
徐鸿谦打着官腔,没有一句话是紧要的。宋宇仁没有说话,目光一直停留在案前的帐册上。
“东南的洪涝,陕西的大旱,闽广倭寇作乱,再加上辽东的战事的军费,仅今年一年的亏空就达七百四十万两之巨,加上往年的亏空,我大赵亏空达两千四万两白银。”右案案首的次辅吕宗成接过徐鸿谦的话茬,“眼下说度过难关还为时尚早,陕西流寇又起,七座县城失守,大有燎原之势,而彭总督又调任辽东,陕西的局势实在堪忧。”
调任彭朝栋陕西总督为辽东总督是徐鸿谦上的奏疏,见吕宗成将矛头指向自己,徐鸿谦立马反击,“今年朝廷亏空七百四十万,辽东镇军的军费就占了三百二十万,前总督高广北... -->>
第十四章:文渊阁
无边深邃的夜空笼罩着紫禁城。殿宇的长廊下,两个年轻的太监地太监点着灯笼。
一个太监垫着脚尖,擦了下火绒,没有擦燃。那太监搓了搓被冻的麻木的手,往手心哈上好几口气,又继续擦了好几下火绒终于将火绒擦着。
“这鬼老天,这雪下半月还不停!还贼冷贼冷的!”点燃灯笼后,那太监抱怨道。
“闭上你的臭嘴吧,这些天皇爷正在气头上,让人听见了,少不得一顿抽打!”下面的太监将红纱罩递给站在椅子上抱怨的太监,站在椅子上的太监接过红纱罩,嘟囔着将灯罩套上去。
“你们两个奴婢在这儿瞎咕哝些什么呢!”一盏大红灯笼的殿檐下,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个大太监,两个小太监提着灯笼伺候在那大太监身后。
两个点灯的太监惊出一身冷汗,站在椅子上的太监没有站稳,从椅子上跌下来,也顾不上疼,直爬到大太监面前不停地叩头,“黄公公恕罪,黄公公恕罪。”
黄公公看也不看那两个太监一眼,拉下脸,“皇上今晚要招阁员到文渊阁议事,这道上的灯你们还没点一半就在这儿啰嗦,讨打么?!”
一听到打,两个小太监的哀求声变得很凄惨,边哭泣边叩头告饶。黄公公黄峥是缉事厂的大太监,平素以狠辣令人退避三舍。他要打两个小太监纵然侥幸不被打死也要褪三层皮。
“在聒噪些什么呢!”恰巧此时另一拨太监从长廊经过,为首的太监皱眉问道。
借着灯笼发出的红光,黄峥看清为首大太监的脸后,立马敛容道,“原来是赵公公,奴婢该死,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奴婢不好好点灯在这里聒噪,奴婢正要给他们点教训,不想惊扰了赵公公,奴婢该死,真是该死。”
赵公公长的精瘦,目光炯炯,扫了黄峥和跪在地上告饶的小太监一眼,“这两孩儿年纪尚小不懂事,严加训斥几句,让他们知道宫里的规律即可。”说罢赵公公便朝文渊阁方向走去。两个太监忙不迭叩头谢恩。
“这条长廊可真长,这人不服老不行,老夫这把老骨头,快走不动喽。”五六个行人传行过长廊,长廊的灯已经全部点亮,映照着他们前行的路。这条长廊不是普通的长廊,这条长廊叫做千步廊,得名于它有千步之长,千步廊是外庭通向文渊阁的必经之路。
“普天之下能有资格走这条路的人可没几个。”一个行人笑了一声,加快前行的脚步。大赵帝国有八万官员,其中京官四千,而能有资格走上千步廊进入文渊阁的官员仅有寥寥数人。能走上千步廊对于大赵的官员来说是莫大的殊荣。
“他们来了,我们上去迎一迎罢。”文渊阁前檐下,赵公公隐隐约约望见五六个人影走下千步廊朝文渊阁方向逶迤而来。赵公公带头,身后的几个太监尾随其后,向前迎去。
几个行人拱手同赵公公寒暄了一阵。抖掉毛皮暖耳和冬帽上的白雪,解开披风露出绯红色的朝服,这是朝廷一二品大员才有资格穿的服色。这些人都是大赵的阁员,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走过千步廊步入文渊阁。
一行人整理好衣冠走上台阶后就都不说话了。大门正中上方的那块匾额赫然携刻着文渊阁三个鎏金大字。
赵公公以一副谨肃地神情慢慢扫向阁员们,轻声说道,“辽东战事吃紧,朝廷今年又落下极大的亏空,皇上正心烦这事,眼下国事维艰,还需诸公同舟共济。”
正说间,殿内的两个太监双手使暗劲抬起门,慢慢移开殿门,殿门像是一块徐徐展开的幕布,没有发出一丁点儿声响。赵公公和五六个阁员轻轻步入殿内。
大殿正中摆放着一把龙椅,两边的扶手雕刻着精致的龙头,龙椅上坐着个中年人——大赵贞元帝宋宇仁。两侧的四根大柱中间各摆放着一条长案,案上堆满卷册文书,并齐齐整整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但没有座椅。
四根大柱后摆放着四座铜炉炉子里烧着火碳。火炭散发出的热量是大殿内温暖如春。
阁员们恭恭敬敬地上前朝龙椅上的中年人齐刷刷跪下叩头。中年人虚抬了抬手示意他们站到各自的位置上。
“徐阁老,开始吧。”宋宇仁下令开始会议。
站在左案案首的首辅徐鸿谦清了清嗓子,以恭谨的口吻说道,“今年六月江南九府大涝,八月陕西大旱,九月陕西流民举事,年底又摊上辽东战事,赖皇上宵衣旰食,今年才挺了过来,现今我大赵挺过了最艰难的年岁,圣上英明,天佑我大赵,只要君臣同舟共济,局势定然能够好转,中兴我大赵指日可待。”
徐鸿谦打着官腔,没有一句话是紧要的。宋宇仁没有说话,目光一直停留在案前的帐册上。
“东南的洪涝,陕西的大旱,闽广倭寇作乱,再加上辽东的战事的军费,仅今年一年的亏空就达七百四十万两之巨,加上往年的亏空,我大赵亏空达两千四万两白银。”右案案首的次辅吕宗成接过徐鸿谦的话茬,“眼下说度过难关还为时尚早,陕西流寇又起,七座县城失守,大有燎原之势,而彭总督又调任辽东,陕西的局势实在堪忧。”
调任彭朝栋陕西总督为辽东总督是徐鸿谦上的奏疏,见吕宗成将矛头指向自己,徐鸿谦立马反击,“今年朝廷亏空七百四十万,辽东镇军的军费就占了三百二十万,前总督高广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