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宋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卫说干就干,没几天他就呈文川陕宣抚司,从局势、利益、影响各方面阐述了重开互市的好处,又提到了民间有些呼声,希望川陕宣抚司能善加考虑。
徐处仁正为增加川陕财政收入而绞尽脑汁,徐卫的上报让他欣喜不已。这几年间,他光顾在内地想办法,却遗忘了党项。在召集各司官员简单商议之后,他就回复徐卫,这事可行,可以让地方官府先和党项人接洽商谈,徐制置你看着办。
这事不但属于经济范畴,更涉及到外国,怎么说也不该是徐卫管。因为制置使是专管军事的,不插手内政。但徐处仁为什么让徐卫主持这件事?原因就在于,徐卫提到先在环庆路的定边军试点,环庆这些年来几历兵祸,定边军数次易主,地方行政机构早就没了,一直是军管状态。再加上,随着徐九权力的扩大,陕西很多事情都难以绕开他。
得到宣抚司的批准,徐卫想也不想,就派遣马扩北上,代表陕西去跟党项人接洽。马扩资历算得上老了,徐卫还在带乡兵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是五品武职。只是时运不济,摊上个“海上之盟”,一度流落江湖。就算后来入陕西官场,也难以施展。即使是徐卫任命他为秦凤帅司的“参议军事”,但在良将众多的紫金虎麾下,他的光芒也总是被吴玠等人掩盖。英雄无用武之地,叫人惋惜。
老实说,马扩虽然是武举出身,武艺高强,且通兵法,但他的长处,还是在于外交。整个大宋,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他外交经验丰富。马子充跟契丹和女真的高层都有过来往,再加上他是陕西本地人,对西夏也不陌生,除了他,还有更合适的人选么?
宋建武元年,是陕西“大跃进”的一年。
战事结束以后,陕西四路都在埋头发展。扩军、训练、营田,忙得不亦乐乎。其中,大帅们对营田尤其积极。所谓的“营田”,就是官田的一种,募人耕作,量收租利。陕西四帅皆兼营田使,朝廷规定,把陕西无主之地收归官有,成为官田,让各路帅守在操练之余,让士兵耕作,也可募流民耕种。收获之后,按一定比例收租,一部分转为军粮,一部分上交宣抚司。
大帅们看到营田有利可图,最起码能保障本路军队的供给,无不倾注心血,认真办理。这其中,又以徐卫为最。
他的防区,凤翔府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土地肥沃,出产甚丰。更兼收复了京兆府、耀州、华州、定戎军以后,半个关中平原都在他手上。更兼有“营田使”的便利,他自然要善加利用。
不过紫金虎笃信一点,真正的作战部队,如果去搞屯垦,铁定会影响战斗力。他手里的军队,几乎都是一线“野战军”,任务除了打仗就是训练,不搞其他。但防区里那么多的无主良田,不可能空着吧?
徐卫采用了刘子羽的建议,杨彦在长安不是招来了很多的韩军、义军、盗匪么?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被编入了西军,剩下的还没有去处。这些人,你如果不给条活路,他们极有可能走上邪道。落草为寇,祸害地方还是轻的,搞不好转投金国都有可能。
既然虎儿军不种地,那就让这些人种。把他们都组织起来,也不纯当农民,按乡兵的体制加以整编,分给土地,使其耕作。忙时务农,闲时操练,由秦凤帅司派出军官管理。等收获以后,帅司按比例抽租。这样既保证了正规部队的训练,又不耽误农时,还能加强防务稳定地方,岂不甚便?
而且搞这一套,徐卫是最拿手的。当年还在定戎当知军时,他就组织了数万流民编成乡兵,在境内搞屯垦大营,很有成效。乱世人命贱如狗,有口饱饭吃,就是最大的追求。
到建武元年十一月,秦凤帅司已在京兆、耀州、华州各地设置上百个军垦营,收乱军、义军、盗匪、流民以十万计,如果再算上这些人的家属,那么数字将会是惊人的。通过此举,徐卫迅速稳定了光复地区的秩序,即使有些顽固的,不想当良民,非要当山大王,也在虎儿军清剿之下,土崩瓦解,抱头鼠窜。
徐处仁闻听消息,十分高兴,移文表彰了秦凤帅司。非但如此,就连在延安的韩常巡视防务至同州,看到华州和定戎两处社会秩序恢复如此之快,到处都是抢播庄稼的农夫,也不禁感叹徐卫还真有一手。
转眼间至腊月,这么多年以来,今年的腊月年味最浓。那秦州城里,家家户户的大门前都换了新桃符,挂上大灯笼。市场上,各种年货都俏得紧,尤是南方运来的丝绸刺绣,瓷器香料最抢手。就连徐卫的妻子,堂堂二品命妇张九月,想买几匹苏绣,缝几身新衣裳也不可得,只能催丈夫想想办法,要不然女儿过年穿什么?你说徐卫大小也是个地方军事长官,他也不管这些事,最后还只能是让胡茂昌弄了几匹。
秦州知州衙门,徐卫步出大门来,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平常这知州衙门的事,紧急重要的他才过问,一般由佐官办理。但到了年关,事务尤其繁杂,他也不得不多费些心。
亲兵牵过马来,徐卫骑上去,随口问道:“今天十九了吧?”
“回大帅,二十了。”士兵回答道。
都二十了?还有十天过年?怎么马扩还没有消息?我这还打算明年开春把榷场办起来呢没奈何,这事急也急不得。正要打马回府时,忽听得得蹄声响得紧,一人奔了过来,却是制置司的一名佐官。
“制置相公,马参议刚到。”佐官报道。
徐卫眉头一扬,这刚想着他呢就回来了但愿他给我带回了好消息当下不多想,飞马往制置司跑。那街市上的百姓看到,不禁叹道,徐大帅果是辛苦,看看,成天几个衙门之间飞奔,不容易啊。
徐卫说干就干,没几天他就呈文川陕宣抚司,从局势、利益、影响各方面阐述了重开互市的好处,又提到了民间有些呼声,希望川陕宣抚司能善加考虑。
徐处仁正为增加川陕财政收入而绞尽脑汁,徐卫的上报让他欣喜不已。这几年间,他光顾在内地想办法,却遗忘了党项。在召集各司官员简单商议之后,他就回复徐卫,这事可行,可以让地方官府先和党项人接洽商谈,徐制置你看着办。
这事不但属于经济范畴,更涉及到外国,怎么说也不该是徐卫管。因为制置使是专管军事的,不插手内政。但徐处仁为什么让徐卫主持这件事?原因就在于,徐卫提到先在环庆路的定边军试点,环庆这些年来几历兵祸,定边军数次易主,地方行政机构早就没了,一直是军管状态。再加上,随着徐九权力的扩大,陕西很多事情都难以绕开他。
得到宣抚司的批准,徐卫想也不想,就派遣马扩北上,代表陕西去跟党项人接洽。马扩资历算得上老了,徐卫还在带乡兵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是五品武职。只是时运不济,摊上个“海上之盟”,一度流落江湖。就算后来入陕西官场,也难以施展。即使是徐卫任命他为秦凤帅司的“参议军事”,但在良将众多的紫金虎麾下,他的光芒也总是被吴玠等人掩盖。英雄无用武之地,叫人惋惜。
老实说,马扩虽然是武举出身,武艺高强,且通兵法,但他的长处,还是在于外交。整个大宋,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他外交经验丰富。马子充跟契丹和女真的高层都有过来往,再加上他是陕西本地人,对西夏也不陌生,除了他,还有更合适的人选么?
宋建武元年,是陕西“大跃进”的一年。
战事结束以后,陕西四路都在埋头发展。扩军、训练、营田,忙得不亦乐乎。其中,大帅们对营田尤其积极。所谓的“营田”,就是官田的一种,募人耕作,量收租利。陕西四帅皆兼营田使,朝廷规定,把陕西无主之地收归官有,成为官田,让各路帅守在操练之余,让士兵耕作,也可募流民耕种。收获之后,按一定比例收租,一部分转为军粮,一部分上交宣抚司。
大帅们看到营田有利可图,最起码能保障本路军队的供给,无不倾注心血,认真办理。这其中,又以徐卫为最。
他的防区,凤翔府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土地肥沃,出产甚丰。更兼收复了京兆府、耀州、华州、定戎军以后,半个关中平原都在他手上。更兼有“营田使”的便利,他自然要善加利用。
不过紫金虎笃信一点,真正的作战部队,如果去搞屯垦,铁定会影响战斗力。他手里的军队,几乎都是一线“野战军”,任务除了打仗就是训练,不搞其他。但防区里那么多的无主良田,不可能空着吧?
徐卫采用了刘子羽的建议,杨彦在长安不是招来了很多的韩军、义军、盗匪么?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被编入了西军,剩下的还没有去处。这些人,你如果不给条活路,他们极有可能走上邪道。落草为寇,祸害地方还是轻的,搞不好转投金国都有可能。
既然虎儿军不种地,那就让这些人种。把他们都组织起来,也不纯当农民,按乡兵的体制加以整编,分给土地,使其耕作。忙时务农,闲时操练,由秦凤帅司派出军官管理。等收获以后,帅司按比例抽租。这样既保证了正规部队的训练,又不耽误农时,还能加强防务稳定地方,岂不甚便?
而且搞这一套,徐卫是最拿手的。当年还在定戎当知军时,他就组织了数万流民编成乡兵,在境内搞屯垦大营,很有成效。乱世人命贱如狗,有口饱饭吃,就是最大的追求。
到建武元年十一月,秦凤帅司已在京兆、耀州、华州各地设置上百个军垦营,收乱军、义军、盗匪、流民以十万计,如果再算上这些人的家属,那么数字将会是惊人的。通过此举,徐卫迅速稳定了光复地区的秩序,即使有些顽固的,不想当良民,非要当山大王,也在虎儿军清剿之下,土崩瓦解,抱头鼠窜。
徐处仁闻听消息,十分高兴,移文表彰了秦凤帅司。非但如此,就连在延安的韩常巡视防务至同州,看到华州和定戎两处社会秩序恢复如此之快,到处都是抢播庄稼的农夫,也不禁感叹徐卫还真有一手。
转眼间至腊月,这么多年以来,今年的腊月年味最浓。那秦州城里,家家户户的大门前都换了新桃符,挂上大灯笼。市场上,各种年货都俏得紧,尤是南方运来的丝绸刺绣,瓷器香料最抢手。就连徐卫的妻子,堂堂二品命妇张九月,想买几匹苏绣,缝几身新衣裳也不可得,只能催丈夫想想办法,要不然女儿过年穿什么?你说徐卫大小也是个地方军事长官,他也不管这些事,最后还只能是让胡茂昌弄了几匹。
秦州知州衙门,徐卫步出大门来,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平常这知州衙门的事,紧急重要的他才过问,一般由佐官办理。但到了年关,事务尤其繁杂,他也不得不多费些心。
亲兵牵过马来,徐卫骑上去,随口问道:“今天十九了吧?”
“回大帅,二十了。”士兵回答道。
都二十了?还有十天过年?怎么马扩还没有消息?我这还打算明年开春把榷场办起来呢没奈何,这事急也急不得。正要打马回府时,忽听得得蹄声响得紧,一人奔了过来,却是制置司的一名佐官。
“制置相公,马参议刚到。”佐官报道。
徐卫眉头一扬,这刚想着他呢就回来了但愿他给我带回了好消息当下不多想,飞马往制置司跑。那街市上的百姓看到,不禁叹道,徐大帅果是辛苦,看看,成天几个衙门之间飞奔,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