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兴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象与培养对象。夹在五千士兵当中,不仅是他们,这五千士兵,至少有一千人皆是权贵子弟,有可能是前来作战的,更主要的是混军功。对此,李威也是无奈,只能说是从中尽量做到择优录取,兼顾各方的利益罢了。
但对这几个人,也曾产生过纷岐。
这样的资质,还是入不了裴行俭的法眼,包括张知愿在内。刘仁轨说了一句公平的话,算不错的了,不要以你的要求来要求别人。李威站在边上笑。
裴行俭的要求,不一定要求将领能打会杀,文弱书生都可以,但智商一定要高,高到什么地步,最少达到一百五以上。这样才能掌握庞大的信息,从容轻松地战胜对手。自己也不是好人选。
但李威也算不错的,不是他智商有多高。而是有一些长处,第一是地位,他是太子是皇帝,就是往军中一站,对士气的影响就能抵十万大军。也不是皇帝就能起到这个作用的,宋真宗到了澶州城下起到了作用,三军山呼万岁。然而朱祁镇呢?却做了人家的俘虏。即便是皇帝,不懂军事不要紧,要选择适当的人选。一个寇准一个王振,已经注定了结局。
李威不仅用人用得比朱祁镇好,自己也懂一些军事,性格也好,与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甚至能亲自上阵,放放冷箭。远比宋真宗起的作用更大。
再说指挥能力,从南诏战到青海,不是一次两次的交战,给他积累了许多实战的知识,又得到裴行俭悉心传授,自己授课时不仅是温故而知新,还有一个反思的过程。他的军事修养一年年的没有减弱,反而在增涨。赶不上裴行俭,但也能做一名合格的将领了。
这段经历是宝贵的。
此外,对后世的一些知识,比如一些器械的发明,还有看到元蒙军队,甚至比裴行俭都清醒地认识到斥候的强大与作用。他自己的地位,使他高瞻远瞩,不仅看到一场战局,还能看到一场战略。数年来在母亲压迫下,脑袋在不停的开动,甚至有时候能将权谋之术带到军事上。这些优点又进一步弥补了他的军事修养。
因此,在裴行俭心中,算是大半个合格的学生,甚至远在张知愿之上。
这想法也不大正确的。
各人有各人的套路,比如裴行俭的风格不就适合黑齿常之与薛仁贵,也不适合王晙,倒是张知愿略略让裴行俭感到满意。不过话换回来说,有可能整个唐朝只有王方翼能让裴行俭略略满意,甚至到西域后,裴行俭与他促膝谈心,谈了两夜,中间就授了一些本领。以后就没有机会交集了。
诸将坐下来。
李威说道:“想战胜敌人,是不难的。”
这句话让诸将深以为然,这才对嘛,李威从诸人脸上扫了一遍,从军务监带来的几人是实践,默默旁听,李谨行与王方翼不用证明了。但其他诸人一脸的不以为然,让李威有些担心。
还是没有成长起来。
伟人曾说过一句话,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不能轻视敌人。也就是保持信心的姿态,制订战术时要保持谦虚的心理。这才能成就一代名帅之路。裴行俭也说过类似的问题。这些将领还不能大用啊。只是两人表现稍好一些,薛讷与郭元振。郭元振性格如此,一惯很沈言。薛讷稍稍有了转变,也不知是因为张虔勖事件受到的影响,或者是他进步。总之两人脸上表情还是保持很慎重的。
暂时放下这一念头,继续说道:“但这一战,我想试验一下,以兵军对骑军的战术。”
前面的话大多将领不以为然,这一句话立即引起一片议论声。
唐朝的兵种本身多以步兵为主,夹以各种方阵鏖战,骑兵辅之,一举歼敌。要么最凶悍的步兵兵种就是陌刀手。也不能说步兵不好,唐朝立国初期的战争,皆多以步兵为主。可是屡次的大捷,却是轻骑兵。李威到了青海后,更是大力发展骑兵。
步兵与骑兵相比,终少了速度与机动性,本身战马就能产生巨大的撞击力。历史上有过多次步兵胜过骑兵的战术,但总体而言,骑兵肯定胜过步兵的。所以李威到了青海后,连同陌刀兵都开始训练骑术。不是求其他,是求其速度。
此次李威前来西域,所带的都是精锐部队,也全部是轻骑兵。但在一路上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训练,用意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一直没有说出来。各个将领也没有注意,以为这仅是预防性的训练,防止失去战马的情况下,又如何应对敌人的骑兵。然而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所长,改成步兵对敌,终于引起了一些争议声。
李威没有理睬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咽面部仅是一次小小的试验,难道各位畏惧吗?”
一句话顿时让各个将领豪气万丈。
虽然放弃自己的所长,让诸将不太满意,然而是什么对手?说句不好听的,无疑是大人打小孩子,还需要什么招式套路么?
唐朝与咽面部进行君子战,引起了各部的注意。反应也不一,有的部族不好公开支持咽面,于是暗中支持武器与盔甲。这中间以五咄陆部为主。斥候也源源不断地将消息送来,李威记录下来,没有立即派人追究。
还有的一些部族,比如处月部、沙陀部、莫贺达干部、都摩支部与处密部,这些部族再次派人过来,主动询问唐军需不需要支持。对这些部族,李威很客气地回拒,但邀请他们前来观战。
另外写了一封信,咽面又反叛了。李治收到的正是这封信,其实没有信中写的那样严重,仅是当作练兵,是替自己寻找逗留在西域的一个理由,顺便将王方翼留下来。
七月中旬,这场意义深远的君子之战终于在伊丽河北岸拉开了序幕。
对象与培养对象。夹在五千士兵当中,不仅是他们,这五千士兵,至少有一千人皆是权贵子弟,有可能是前来作战的,更主要的是混军功。对此,李威也是无奈,只能说是从中尽量做到择优录取,兼顾各方的利益罢了。
但对这几个人,也曾产生过纷岐。
这样的资质,还是入不了裴行俭的法眼,包括张知愿在内。刘仁轨说了一句公平的话,算不错的了,不要以你的要求来要求别人。李威站在边上笑。
裴行俭的要求,不一定要求将领能打会杀,文弱书生都可以,但智商一定要高,高到什么地步,最少达到一百五以上。这样才能掌握庞大的信息,从容轻松地战胜对手。自己也不是好人选。
但李威也算不错的,不是他智商有多高。而是有一些长处,第一是地位,他是太子是皇帝,就是往军中一站,对士气的影响就能抵十万大军。也不是皇帝就能起到这个作用的,宋真宗到了澶州城下起到了作用,三军山呼万岁。然而朱祁镇呢?却做了人家的俘虏。即便是皇帝,不懂军事不要紧,要选择适当的人选。一个寇准一个王振,已经注定了结局。
李威不仅用人用得比朱祁镇好,自己也懂一些军事,性格也好,与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甚至能亲自上阵,放放冷箭。远比宋真宗起的作用更大。
再说指挥能力,从南诏战到青海,不是一次两次的交战,给他积累了许多实战的知识,又得到裴行俭悉心传授,自己授课时不仅是温故而知新,还有一个反思的过程。他的军事修养一年年的没有减弱,反而在增涨。赶不上裴行俭,但也能做一名合格的将领了。
这段经历是宝贵的。
此外,对后世的一些知识,比如一些器械的发明,还有看到元蒙军队,甚至比裴行俭都清醒地认识到斥候的强大与作用。他自己的地位,使他高瞻远瞩,不仅看到一场战局,还能看到一场战略。数年来在母亲压迫下,脑袋在不停的开动,甚至有时候能将权谋之术带到军事上。这些优点又进一步弥补了他的军事修养。
因此,在裴行俭心中,算是大半个合格的学生,甚至远在张知愿之上。
这想法也不大正确的。
各人有各人的套路,比如裴行俭的风格不就适合黑齿常之与薛仁贵,也不适合王晙,倒是张知愿略略让裴行俭感到满意。不过话换回来说,有可能整个唐朝只有王方翼能让裴行俭略略满意,甚至到西域后,裴行俭与他促膝谈心,谈了两夜,中间就授了一些本领。以后就没有机会交集了。
诸将坐下来。
李威说道:“想战胜敌人,是不难的。”
这句话让诸将深以为然,这才对嘛,李威从诸人脸上扫了一遍,从军务监带来的几人是实践,默默旁听,李谨行与王方翼不用证明了。但其他诸人一脸的不以为然,让李威有些担心。
还是没有成长起来。
伟人曾说过一句话,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不能轻视敌人。也就是保持信心的姿态,制订战术时要保持谦虚的心理。这才能成就一代名帅之路。裴行俭也说过类似的问题。这些将领还不能大用啊。只是两人表现稍好一些,薛讷与郭元振。郭元振性格如此,一惯很沈言。薛讷稍稍有了转变,也不知是因为张虔勖事件受到的影响,或者是他进步。总之两人脸上表情还是保持很慎重的。
暂时放下这一念头,继续说道:“但这一战,我想试验一下,以兵军对骑军的战术。”
前面的话大多将领不以为然,这一句话立即引起一片议论声。
唐朝的兵种本身多以步兵为主,夹以各种方阵鏖战,骑兵辅之,一举歼敌。要么最凶悍的步兵兵种就是陌刀手。也不能说步兵不好,唐朝立国初期的战争,皆多以步兵为主。可是屡次的大捷,却是轻骑兵。李威到了青海后,更是大力发展骑兵。
步兵与骑兵相比,终少了速度与机动性,本身战马就能产生巨大的撞击力。历史上有过多次步兵胜过骑兵的战术,但总体而言,骑兵肯定胜过步兵的。所以李威到了青海后,连同陌刀兵都开始训练骑术。不是求其他,是求其速度。
此次李威前来西域,所带的都是精锐部队,也全部是轻骑兵。但在一路上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训练,用意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一直没有说出来。各个将领也没有注意,以为这仅是预防性的训练,防止失去战马的情况下,又如何应对敌人的骑兵。然而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所长,改成步兵对敌,终于引起了一些争议声。
李威没有理睬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咽面部仅是一次小小的试验,难道各位畏惧吗?”
一句话顿时让各个将领豪气万丈。
虽然放弃自己的所长,让诸将不太满意,然而是什么对手?说句不好听的,无疑是大人打小孩子,还需要什么招式套路么?
唐朝与咽面部进行君子战,引起了各部的注意。反应也不一,有的部族不好公开支持咽面,于是暗中支持武器与盔甲。这中间以五咄陆部为主。斥候也源源不断地将消息送来,李威记录下来,没有立即派人追究。
还有的一些部族,比如处月部、沙陀部、莫贺达干部、都摩支部与处密部,这些部族再次派人过来,主动询问唐军需不需要支持。对这些部族,李威很客气地回拒,但邀请他们前来观战。
另外写了一封信,咽面又反叛了。李治收到的正是这封信,其实没有信中写的那样严重,仅是当作练兵,是替自己寻找逗留在西域的一个理由,顺便将王方翼留下来。
七月中旬,这场意义深远的君子之战终于在伊丽河北岸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