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兴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八章君子之战(中)
李威没有急,将康国与东曹国与曹国,以及今天才结伴到来的东安国、米国、石国、史国、何国与中曹国使者喊来。
这几个国家康国最大,在河中地区影响力也最高。从隋朝以来,一直与中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次听闻李威到来,国王笃娑钵提特地派了他的王弟温苟同拜见。温是康国的国姓,这是一个汉人的名字,是不是临时取的,李威就不知道了。
曹国准确分为东曹、中曹与西曹,环绕在康国周围,甚至其国王有时候来自康国的王子。不过他们与康国的关系只是结盟关系,自己独立成国的。其中西曹国最大,唐朝也将西曹国视为曹国的正统。是对是错,没有人管了。若不是李威前来西域,谁去管河中这些小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东安国又叫喝汗国,是一个小国家。安国是受大食入侵最大的苦主,然而离小安国还有四百里路,使者没有来得及到来。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也是因为路程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来得及赶来。
石国离碎叶城很近,产良马,善战,与唐朝关系也一直很和睦。史上直到高仙芝在河中地区行为暴虐后,才投奔了大食。这是唐朝的一个坚定盟友,王方翼平定阿史那车薄时,还曾出过一些战士前来相助。没有起重大作用,但能略表心意。唐朝为了掣肘西突厥,特地在石国设大宛都督府,石国其实与史上大宛半点关系,其国王也是一个突厥人。这仅是表示对石国的尊重,将它拨到康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因此,在阿史那贺鲁兵败逃到石国苏咄城后,城主伊涅达干将贺鲁拘送。
史国又叫羯霜那国,紧邻着康国的南边,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关卡,铁门。***厥人梦寐以求重新恢复荣光的歌曲里唱的打到了铁门,就是此地。米国在康国西南不到百里的地方,在永徽年间就被大食攻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这个小国王还活在人世,被大食人害惨了,所以对唐朝抱着无限的希望,是一个进贡很勤快的国家。另外还有东米国与小史国,这是两个更小的国家,也夹在这第二波谨见的使者中到来,因为国力的原因,李威表示了尊重,但在他战略中没有多大意义。
何国在康国西北,这是李威特地召见的。
这个国家在唐朝没有设立羁縻政权,就以唐朝附属国自居了。每次唐朝使者至,散花迎接,以麝香敷面,扶之东方拜之。也是一个产粮大国,永徽时曾派使者进言,闻唐朝出师西讨,愿输粮于军。主要原因是想借唐朝之手,掣肘突厥人。可是唐朝羁縻河中后,并没有派驻军队,而且以突厥人为主。这二十几年,失望之下,没有再进贡了。
李威亲自派人邀请,除了看重它的粮食外,还有一个原因。宗教!
河中地区以信仰祆教为主,极少数人信仰佛教。大食的影响,有少数人逐步改信伊斯兰教。例如康国,已经有妇女蒙黑面纱出门,这正是伊斯兰教的风俗。对宗教李威不反感的,无论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或者祆教、天主教,总体目的是教导百姓向善的。只有一个前提,别影响国家正常的发展,比如广修寺庙,李威肯定不赞同。修寺庙不要紧,但那几十万免税的大和尚们,对国家有没有妨碍?还有,别向西方一样,干涉政权。最后,别没事往宫中跑,甚至进贡小丸子毒害宗宗与皇帝本身。
可是伊斯兰教的普及,为大食进攻河中打下了最好的基石。这个何国不知道是不是对唐朝失望了,居然将国教主动从祆教改成了伊斯兰教。所以何国成了李威重要的拉拢对象。宗教才改不久,对百姓影响力也不大,还来得及改过来。
不但是这些,各国的风俗、人种、出产、百姓与士兵数量,对待唐朝的态度,之间的矛盾恩怨,地形、矿产、气候等等,全部要了解。因此这次前来河中地区,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但这样细细考虑,却为以后有可能打下厚厚的基石。
这些使者到来后,李威仅是寒喧了几句,没有多说。只对所有使者说了一句话,有什么事,等打完了再谈。
他们拜见,用意很明确,想利用唐朝,来抵抗大食人对他们的威胁。可心中忽信忽疑,等打完了,看到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了,这样谈,才有谈话的权威。
这些使者胆战心惊的来到他面前,不是怕李威,马上咽面就打过了,怕唐朝军队战败,能殃及他们。
李威说道:“大食骑兵是不是很强大?”
“是啊。”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其中还有一大半使者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唐朝话。
“那么我朝能不能经常性地派几万军队保护你们?”
这一问,全部蔫了。
唐朝只是羁縻,没有事,你只要进贡就行,进贡也不是勒索,唐朝还会有丰厚的赐赏。平时也不征税,也不纳粮。凭什么经常派几万军队保护自己?当真几万军队作战没有抚恤?没有供给,没有损耗,没有牺牲?
唐朝皇帝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要改变唐朝的政策?
李威没有顾他们的表情,继续说道:“唐朝可以帮助你们,但你们必须自己强大。今天我就现场示范一下步兵如何破骑兵的。”
自己要试验,也顺便向他们示范。对河中,李威暂时还没有什么想法,吐蕃与突厥的事务都没有了,有什么精力真正统治河中?但必须让他们自己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不至于被大食吞没。另外,政策也要做一些小的调动,现在不急着说,要等此战过后,说他们才能听从。
另外就是宗教。
大食人曾经对征服区说过三句话,要么你们向我们大食乖乖地纳税(很重的税),要么你们信仰我们的宗教,要么你们就等待着死亡。因为与拜占庭的交战,目前对河中他们还没有多大兴趣。最多是入侵,掳人抢财物,然后回去。宗教也是如此。李威入主河中后,就是打算树立祆教的权威,但眼下还不能管。要与他们谈,要让他们信服,让他们配合。
说完了,手往下一挥,张知愿发号施令。
做了他的传令兵,但也是一种培养。
随着这一声令下,薛讷、细封雷、刘德正、野辞明川、拓跋坡率领一万五千人皆下了战马。从京城带来了诸位重点培养的将领没有动,让他们仍然骑在马上,继续现场观看。还是要战的,这要等突厥人各自溃败后,各自率领一百人追击的。另外李谨行、王... -->>
第七十八章君子之战(中)
李威没有急,将康国与东曹国与曹国,以及今天才结伴到来的东安国、米国、石国、史国、何国与中曹国使者喊来。
这几个国家康国最大,在河中地区影响力也最高。从隋朝以来,一直与中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次听闻李威到来,国王笃娑钵提特地派了他的王弟温苟同拜见。温是康国的国姓,这是一个汉人的名字,是不是临时取的,李威就不知道了。
曹国准确分为东曹、中曹与西曹,环绕在康国周围,甚至其国王有时候来自康国的王子。不过他们与康国的关系只是结盟关系,自己独立成国的。其中西曹国最大,唐朝也将西曹国视为曹国的正统。是对是错,没有人管了。若不是李威前来西域,谁去管河中这些小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东安国又叫喝汗国,是一个小国家。安国是受大食入侵最大的苦主,然而离小安国还有四百里路,使者没有来得及到来。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也是因为路程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来得及赶来。
石国离碎叶城很近,产良马,善战,与唐朝关系也一直很和睦。史上直到高仙芝在河中地区行为暴虐后,才投奔了大食。这是唐朝的一个坚定盟友,王方翼平定阿史那车薄时,还曾出过一些战士前来相助。没有起重大作用,但能略表心意。唐朝为了掣肘西突厥,特地在石国设大宛都督府,石国其实与史上大宛半点关系,其国王也是一个突厥人。这仅是表示对石国的尊重,将它拨到康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因此,在阿史那贺鲁兵败逃到石国苏咄城后,城主伊涅达干将贺鲁拘送。
史国又叫羯霜那国,紧邻着康国的南边,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关卡,铁门。***厥人梦寐以求重新恢复荣光的歌曲里唱的打到了铁门,就是此地。米国在康国西南不到百里的地方,在永徽年间就被大食攻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这个小国王还活在人世,被大食人害惨了,所以对唐朝抱着无限的希望,是一个进贡很勤快的国家。另外还有东米国与小史国,这是两个更小的国家,也夹在这第二波谨见的使者中到来,因为国力的原因,李威表示了尊重,但在他战略中没有多大意义。
何国在康国西北,这是李威特地召见的。
这个国家在唐朝没有设立羁縻政权,就以唐朝附属国自居了。每次唐朝使者至,散花迎接,以麝香敷面,扶之东方拜之。也是一个产粮大国,永徽时曾派使者进言,闻唐朝出师西讨,愿输粮于军。主要原因是想借唐朝之手,掣肘突厥人。可是唐朝羁縻河中后,并没有派驻军队,而且以突厥人为主。这二十几年,失望之下,没有再进贡了。
李威亲自派人邀请,除了看重它的粮食外,还有一个原因。宗教!
河中地区以信仰祆教为主,极少数人信仰佛教。大食的影响,有少数人逐步改信伊斯兰教。例如康国,已经有妇女蒙黑面纱出门,这正是伊斯兰教的风俗。对宗教李威不反感的,无论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或者祆教、天主教,总体目的是教导百姓向善的。只有一个前提,别影响国家正常的发展,比如广修寺庙,李威肯定不赞同。修寺庙不要紧,但那几十万免税的大和尚们,对国家有没有妨碍?还有,别向西方一样,干涉政权。最后,别没事往宫中跑,甚至进贡小丸子毒害宗宗与皇帝本身。
可是伊斯兰教的普及,为大食进攻河中打下了最好的基石。这个何国不知道是不是对唐朝失望了,居然将国教主动从祆教改成了伊斯兰教。所以何国成了李威重要的拉拢对象。宗教才改不久,对百姓影响力也不大,还来得及改过来。
不但是这些,各国的风俗、人种、出产、百姓与士兵数量,对待唐朝的态度,之间的矛盾恩怨,地形、矿产、气候等等,全部要了解。因此这次前来河中地区,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但这样细细考虑,却为以后有可能打下厚厚的基石。
这些使者到来后,李威仅是寒喧了几句,没有多说。只对所有使者说了一句话,有什么事,等打完了再谈。
他们拜见,用意很明确,想利用唐朝,来抵抗大食人对他们的威胁。可心中忽信忽疑,等打完了,看到唐朝军队的战斗力了,这样谈,才有谈话的权威。
这些使者胆战心惊的来到他面前,不是怕李威,马上咽面就打过了,怕唐朝军队战败,能殃及他们。
李威说道:“大食骑兵是不是很强大?”
“是啊。”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其中还有一大半使者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唐朝话。
“那么我朝能不能经常性地派几万军队保护你们?”
这一问,全部蔫了。
唐朝只是羁縻,没有事,你只要进贡就行,进贡也不是勒索,唐朝还会有丰厚的赐赏。平时也不征税,也不纳粮。凭什么经常派几万军队保护自己?当真几万军队作战没有抚恤?没有供给,没有损耗,没有牺牲?
唐朝皇帝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要改变唐朝的政策?
李威没有顾他们的表情,继续说道:“唐朝可以帮助你们,但你们必须自己强大。今天我就现场示范一下步兵如何破骑兵的。”
自己要试验,也顺便向他们示范。对河中,李威暂时还没有什么想法,吐蕃与突厥的事务都没有了,有什么精力真正统治河中?但必须让他们自己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不至于被大食吞没。另外,政策也要做一些小的调动,现在不急着说,要等此战过后,说他们才能听从。
另外就是宗教。
大食人曾经对征服区说过三句话,要么你们向我们大食乖乖地纳税(很重的税),要么你们信仰我们的宗教,要么你们就等待着死亡。因为与拜占庭的交战,目前对河中他们还没有多大兴趣。最多是入侵,掳人抢财物,然后回去。宗教也是如此。李威入主河中后,就是打算树立祆教的权威,但眼下还不能管。要与他们谈,要让他们信服,让他们配合。
说完了,手往下一挥,张知愿发号施令。
做了他的传令兵,但也是一种培养。
随着这一声令下,薛讷、细封雷、刘德正、野辞明川、拓跋坡率领一万五千人皆下了战马。从京城带来了诸位重点培养的将领没有动,让他们仍然骑在马上,继续现场观看。还是要战的,这要等突厥人各自溃败后,各自率领一百人追击的。另外李谨行、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