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章 华夏 (1/2)
18小说网 www.18xs.com,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征,是李哲三国时空国家战略上的重要一环,如今李哲内部形势已稳,工业能力以飞跃般的速度不断增强,那就必须要为自己不断蓬勃爆发的军事能力寻找一个宣泄口,否则其不但是军事能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将造成工业需求的持续萎缩!甚至会对李哲治下正在形成规模的钢铁水泥等工业的发展造成危害。在这个军事工业就相当于工业的时代,战争本身就是社会最大的需求。
工匠营里箭矢已经堆如山积,仓库里兵器甲胄也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盈余,还有大车钢铁水泥等物资储备规模的持续不断的扩大,这是一个不好的迹象,意味着必须再次出兵了。在这个李哲一手建立起来的小小的工业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畸形的向军事需求倾斜。在李哲对国民工业的布局调整还远远没有到位的时刻,持续不断的军事行动,就是促进工业发展的最好的催化剂。
彻底一统天下的时机虽然还不成熟,但是一统北方压制江南半壁的时候已经到了。
前文已经说过,对于李哲来说,困扰他的军事扩张速度的始终不是军事问题,而是环境问题。三国时空的道路情况和环境状况实在是太差,非常影响大军的和行军速度和后勤,这个时代一场规模上十万人的大战,其后勤准备的时间往往要用半年甚至一年来算,对李哲这种远程兵种为主对后勤依赖严重的部队影响非常的致命。即使是如今有了水泥,这个情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南方,水网纵横,河泽遍地都是,陆路交通非常差,还有许多此时人不了解其中之原委的传染病盛行。在没有拥有压制级的水军和专业级的医疗卫生能力之前,率大军征服江南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
而北方就不一样,越到北方去交通情况就越好,经过了长期的开发,关中和冀州等地都是道路纵横的地方,若是到了草原,那就更是随地就能开越野车了。对李哲来说,这种环境才是最适合李哲军战力发挥的舞台。
因此在短时间内,利用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统一北方才是李哲军的近期战略目标。
在北方群雄中,袁绍势大,又相对成体系,虽然眼看着沉疴难起,但是若想一口吞下还需要一定的时机。因此雍州凉州,就进入了李哲的视界。关西,土地肥沃,沃野千里,又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是自古以来华夏地区称王称霸的最佳资本,历来有言得关中者得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得了此地,南下可得汉中,窥视蜀地;西去西域,则可以开辟丝绸之路,联通东西;而北上,大草原广阔无比,又可以以之反向包围袁绍,那是改变如今的群雄包围,四战之地的最佳战略路径。更别说凉州还是大汉朝时期优良战马的主要出产地了,后世赫赫有名的骑兵用马——河曲马就是产出于附近,而西域更是有传说中的天马——汗血宝马的产地,从长远来说,此地越早入手,就越有利于李哲掌控下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权衡利弊,就有了如今的西征战略的实施。至于马腾韩遂、羌人、鲜卑,都只不过是李哲一统天下的伟大道路上的疥癣小疾而已。
在洛阳待了三天,在此建立了大本营后勤筹备中心,留下廖化坐镇此地,协调李哲亲率的西路军主力和张燕的北路军偏师的物资供应,就继续出发了。
一路西去,交通情况不断变化。洛阳毕竟是数百年的首都,其周边交通环境最好。进入稍微往西的弘农郡之后,情况就开始变得恶劣。这里就是联通长安和洛阳两地的要道——崤函古道的起始点,过了新安、渑池,就开始一路崎岖艰险,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沿路往往都是只能容纳八马并行的原始官道。枢密院协调工部、兵部和天师道组织,动员了数十万修路的大军,不断的炸山开道,扩宽道路,一路向着潼关之下轰鸣而去。
进入十一月,西北之地更见苦寒。
李哲的王驾终于来到了潼关脚下。这里如今,已经挤满了数万的大军和后勤队伍,沿着黄河沿岸的陕县、曹阳、湖县一线,更是有十几万民兵后勤人员聚集于此,,摩拳擦掌,就等着李哲王驾来到,一举破关西出。
这么数十万人聚集在这里,补给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好在附近就是煤炭铝土石灰石资源富集的地区,民兵们借机在附近炸山开矿,烧制水泥砖窑,大兴工程,改造道路,建筑永固型军事建筑,另一方面,也烧煤取暖,大型火窖,中小型火炉,李哲境内如今十分流行的方便取暖的煤球炉也在此地大行其道,解决了整个部队冬季取暖的问题。和之前在汝南郡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
古代的行军就是如此,一支大军,就是一个流动的国度,一次真正的战役,其征服的不仅仅是敌人,更是这个残酷而又冷厉的大自然本身。大军的队伍中,各种工匠、医疗、建筑人员和天文数字的后勤保障力量,没有一个强大而又富饶的国度是绝对难以支撑这种程度的远征的。与之相比,古代欧洲的所谓几个国家之间的数百年战争其实也就是华夏的内部州郡战争的规模了。至于东... -->>
西征,是李哲三国时空国家战略上的重要一环,如今李哲内部形势已稳,工业能力以飞跃般的速度不断增强,那就必须要为自己不断蓬勃爆发的军事能力寻找一个宣泄口,否则其不但是军事能力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将造成工业需求的持续萎缩!甚至会对李哲治下正在形成规模的钢铁水泥等工业的发展造成危害。在这个军事工业就相当于工业的时代,战争本身就是社会最大的需求。
工匠营里箭矢已经堆如山积,仓库里兵器甲胄也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盈余,还有大车钢铁水泥等物资储备规模的持续不断的扩大,这是一个不好的迹象,意味着必须再次出兵了。在这个李哲一手建立起来的小小的工业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畸形的向军事需求倾斜。在李哲对国民工业的布局调整还远远没有到位的时刻,持续不断的军事行动,就是促进工业发展的最好的催化剂。
彻底一统天下的时机虽然还不成熟,但是一统北方压制江南半壁的时候已经到了。
前文已经说过,对于李哲来说,困扰他的军事扩张速度的始终不是军事问题,而是环境问题。三国时空的道路情况和环境状况实在是太差,非常影响大军的和行军速度和后勤,这个时代一场规模上十万人的大战,其后勤准备的时间往往要用半年甚至一年来算,对李哲这种远程兵种为主对后勤依赖严重的部队影响非常的致命。即使是如今有了水泥,这个情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南方,水网纵横,河泽遍地都是,陆路交通非常差,还有许多此时人不了解其中之原委的传染病盛行。在没有拥有压制级的水军和专业级的医疗卫生能力之前,率大军征服江南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
而北方就不一样,越到北方去交通情况就越好,经过了长期的开发,关中和冀州等地都是道路纵横的地方,若是到了草原,那就更是随地就能开越野车了。对李哲来说,这种环境才是最适合李哲军战力发挥的舞台。
因此在短时间内,利用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统一北方才是李哲军的近期战略目标。
在北方群雄中,袁绍势大,又相对成体系,虽然眼看着沉疴难起,但是若想一口吞下还需要一定的时机。因此雍州凉州,就进入了李哲的视界。关西,土地肥沃,沃野千里,又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是自古以来华夏地区称王称霸的最佳资本,历来有言得关中者得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得了此地,南下可得汉中,窥视蜀地;西去西域,则可以开辟丝绸之路,联通东西;而北上,大草原广阔无比,又可以以之反向包围袁绍,那是改变如今的群雄包围,四战之地的最佳战略路径。更别说凉州还是大汉朝时期优良战马的主要出产地了,后世赫赫有名的骑兵用马——河曲马就是产出于附近,而西域更是有传说中的天马——汗血宝马的产地,从长远来说,此地越早入手,就越有利于李哲掌控下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权衡利弊,就有了如今的西征战略的实施。至于马腾韩遂、羌人、鲜卑,都只不过是李哲一统天下的伟大道路上的疥癣小疾而已。
在洛阳待了三天,在此建立了大本营后勤筹备中心,留下廖化坐镇此地,协调李哲亲率的西路军主力和张燕的北路军偏师的物资供应,就继续出发了。
一路西去,交通情况不断变化。洛阳毕竟是数百年的首都,其周边交通环境最好。进入稍微往西的弘农郡之后,情况就开始变得恶劣。这里就是联通长安和洛阳两地的要道——崤函古道的起始点,过了新安、渑池,就开始一路崎岖艰险,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沿路往往都是只能容纳八马并行的原始官道。枢密院协调工部、兵部和天师道组织,动员了数十万修路的大军,不断的炸山开道,扩宽道路,一路向着潼关之下轰鸣而去。
进入十一月,西北之地更见苦寒。
李哲的王驾终于来到了潼关脚下。这里如今,已经挤满了数万的大军和后勤队伍,沿着黄河沿岸的陕县、曹阳、湖县一线,更是有十几万民兵后勤人员聚集于此,,摩拳擦掌,就等着李哲王驾来到,一举破关西出。
这么数十万人聚集在这里,补给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好在附近就是煤炭铝土石灰石资源富集的地区,民兵们借机在附近炸山开矿,烧制水泥砖窑,大兴工程,改造道路,建筑永固型军事建筑,另一方面,也烧煤取暖,大型火窖,中小型火炉,李哲境内如今十分流行的方便取暖的煤球炉也在此地大行其道,解决了整个部队冬季取暖的问题。和之前在汝南郡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
古代的行军就是如此,一支大军,就是一个流动的国度,一次真正的战役,其征服的不仅仅是敌人,更是这个残酷而又冷厉的大自然本身。大军的队伍中,各种工匠、医疗、建筑人员和天文数字的后勤保障力量,没有一个强大而又富饶的国度是绝对难以支撑这种程度的远征的。与之相比,古代欧洲的所谓几个国家之间的数百年战争其实也就是华夏的内部州郡战争的规模了。至于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