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北宋穿越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执中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了一道任命:方仲永权知台州,兼宁海知县。待上报朝廷,吏部派员就职。
换句话说,方仲永从一开始的知州蒙难而通判顺延成为了台州地面的一把手,变成了有上官背书的临时一把手。虽然是个临时的,但以当下的交通,起码一年方仲永都是大权在握的一位人物了。至于一年后,方仲永去哪儿高就了还不一定呢?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方仲永就很想造福这台州一方的百姓,特别是这宁海的百姓。无他,这地方的人太穷了。
按照一般的设想,宁海既然靠着大海,海里那么多的出产,再不济温饱总是没有问题的吧!其实不然。
以后世最常见最廉价的海鲜——海带为例。这个时候还只是海里随意疯长的杂草,除了个别人去采摘来喂猪,是绝不会有人去吃它的。其余的紫菜呀,海白菜呀什么的更是无人问津。试问,你会薅一把水葫芦尝尝它的味道吗?
在渔民眼里,只有鱼虾蟹才是海产,才能够卖钱。但渔民贫困,无力购置大型海船,仅靠小舢板哪里能够捕获大鱼,往往出海一趟,所获不过百十斤鱼虾。像当下冷了的时候,还能多保存几日。若是夏季炎热之时,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鱼虾的腥臭味。
而且,大家都出海打渔,谁会去买你家的臭鱼虾,自己家的还卖不掉呢?
至于种地,那就是个笑话。宁海盐碱地遍布,种一葫芦收俩瓢的事儿谁愿意去做。有那闲工夫,把撕破的渔网补一下才是正事儿。
问明了本地的情况后,方仲永有一种抱着金碗讨饭的荒诞感。
鱼虾多了还成负担了?您不会用盐腌制了卖到全国各地去吗?
一问,没盐。
那海里的盐不是多得很吗?何来没盐之说?
宁海县丞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方仲永道:“那海里的盐是很多,但若是直接食用,就会呕吐腹泻。若是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则需要很多的木材作为燃料,然本地竹木甚少。且朝廷对制盐管理甚为严格,等闲不得制盐。因此本地所食用之盐,皆由官府购买再行发售给百姓。再说了,那官盐每斤不过四十七文,何须自己冒风险去制盐也!”
这不行呀!后世江浙人“鸡毛换糖”生生换出个“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哦,不对,难道是这些江浙先民们的商业技能还没有被点开吗?
如果仅靠那些基本没有人吃的臭鱼烂虾,怎么能带领宁海人民致富奔小康呢?
还是得从鱼的腌制品上下手。
在中国古代,咸鱼称作“鲍鱼”,并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负面成语(此非现在作为名贵海产的鲍鱼)。很多人腌制咸鱼的时候,要么盐给少了导致咸鱼发臭,要么盐给多了咸鱼咸得难以下嘴。
方仲永一个内地娃,腌制咸鱼的经验不多,腌制咸菜倒是很多(江西人爱吃爱做腌菜)。问问本地的厨子,倒是非常清楚咸鱼的做法。
无外乎这么几步:
先从背脊处开刀,切开背脊的鱼骨,把鱼的内脏和鱼鳃祛除;再用一块干净的抹布,一点点地檫干净鱼体内积血和黑色内膜,露出鲜嫩的鱼肉;用细盐或者自己另外加工过的花椒盐(把花椒和细盐放在铁锅里炒熟),抹在鱼肉上,要均匀,鱼皮上不要抹;放在陶盆、瓷坛或者面盆里,上面盖张白纸,再压上石头,以挤出鱼里的腥水分,保持压七天左右;最后把已经腌制好一周的鱼拿出来,用竹片撑开抹盐的一面,用比较牢固的细绳子,从鱼头眼睛处穿过,吊挂在室外风干即可。制作方法可谓是SO EASY!
讲究些的,抹的盐可掺入花椒即所谓椒盐。抹好盐后,还可以用酒微微点撒在抹过盐的鱼肉上,以增加咸鱼的香醇。
代价也不高。所需盐不多,百斤鱼三四斤盐即可;鱼是自己家打的,不值钱;花椒、白酒虽价格略高,但用量不多。总的算下来,以每斤鱼十文钱从渔民手中购买的话,每百斤咸鱼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两贯。
于是,由忠叔出面,“六元商号”就挂牌营业了。主营咸鱼,兼营各类海产品。
加之渔民淳朴,免费把鱼处理干净后才交到商号,使得忠叔只需要安排人手抹盐、压石、风干,于成本又有所减少。
一时间,宁海各处是腥臭熏天,到处都是与制作咸鱼相关的人群。便是隔壁县的渔民见通判大人大发善心,也纷纷把自己捕获的大小海鱼送来售卖。
 ... -->>
陈执中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了一道任命:方仲永权知台州,兼宁海知县。待上报朝廷,吏部派员就职。
换句话说,方仲永从一开始的知州蒙难而通判顺延成为了台州地面的一把手,变成了有上官背书的临时一把手。虽然是个临时的,但以当下的交通,起码一年方仲永都是大权在握的一位人物了。至于一年后,方仲永去哪儿高就了还不一定呢?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方仲永就很想造福这台州一方的百姓,特别是这宁海的百姓。无他,这地方的人太穷了。
按照一般的设想,宁海既然靠着大海,海里那么多的出产,再不济温饱总是没有问题的吧!其实不然。
以后世最常见最廉价的海鲜——海带为例。这个时候还只是海里随意疯长的杂草,除了个别人去采摘来喂猪,是绝不会有人去吃它的。其余的紫菜呀,海白菜呀什么的更是无人问津。试问,你会薅一把水葫芦尝尝它的味道吗?
在渔民眼里,只有鱼虾蟹才是海产,才能够卖钱。但渔民贫困,无力购置大型海船,仅靠小舢板哪里能够捕获大鱼,往往出海一趟,所获不过百十斤鱼虾。像当下冷了的时候,还能多保存几日。若是夏季炎热之时,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鱼虾的腥臭味。
而且,大家都出海打渔,谁会去买你家的臭鱼虾,自己家的还卖不掉呢?
至于种地,那就是个笑话。宁海盐碱地遍布,种一葫芦收俩瓢的事儿谁愿意去做。有那闲工夫,把撕破的渔网补一下才是正事儿。
问明了本地的情况后,方仲永有一种抱着金碗讨饭的荒诞感。
鱼虾多了还成负担了?您不会用盐腌制了卖到全国各地去吗?
一问,没盐。
那海里的盐不是多得很吗?何来没盐之说?
宁海县丞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方仲永道:“那海里的盐是很多,但若是直接食用,就会呕吐腹泻。若是刮取海滨咸土,淋卤煎盐,则需要很多的木材作为燃料,然本地竹木甚少。且朝廷对制盐管理甚为严格,等闲不得制盐。因此本地所食用之盐,皆由官府购买再行发售给百姓。再说了,那官盐每斤不过四十七文,何须自己冒风险去制盐也!”
这不行呀!后世江浙人“鸡毛换糖”生生换出个“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哦,不对,难道是这些江浙先民们的商业技能还没有被点开吗?
如果仅靠那些基本没有人吃的臭鱼烂虾,怎么能带领宁海人民致富奔小康呢?
还是得从鱼的腌制品上下手。
在中国古代,咸鱼称作“鲍鱼”,并有“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负面成语(此非现在作为名贵海产的鲍鱼)。很多人腌制咸鱼的时候,要么盐给少了导致咸鱼发臭,要么盐给多了咸鱼咸得难以下嘴。
方仲永一个内地娃,腌制咸鱼的经验不多,腌制咸菜倒是很多(江西人爱吃爱做腌菜)。问问本地的厨子,倒是非常清楚咸鱼的做法。
无外乎这么几步:
先从背脊处开刀,切开背脊的鱼骨,把鱼的内脏和鱼鳃祛除;再用一块干净的抹布,一点点地檫干净鱼体内积血和黑色内膜,露出鲜嫩的鱼肉;用细盐或者自己另外加工过的花椒盐(把花椒和细盐放在铁锅里炒熟),抹在鱼肉上,要均匀,鱼皮上不要抹;放在陶盆、瓷坛或者面盆里,上面盖张白纸,再压上石头,以挤出鱼里的腥水分,保持压七天左右;最后把已经腌制好一周的鱼拿出来,用竹片撑开抹盐的一面,用比较牢固的细绳子,从鱼头眼睛处穿过,吊挂在室外风干即可。制作方法可谓是SO EASY!
讲究些的,抹的盐可掺入花椒即所谓椒盐。抹好盐后,还可以用酒微微点撒在抹过盐的鱼肉上,以增加咸鱼的香醇。
代价也不高。所需盐不多,百斤鱼三四斤盐即可;鱼是自己家打的,不值钱;花椒、白酒虽价格略高,但用量不多。总的算下来,以每斤鱼十文钱从渔民手中购买的话,每百斤咸鱼的制作成本不超过两贯。
于是,由忠叔出面,“六元商号”就挂牌营业了。主营咸鱼,兼营各类海产品。
加之渔民淳朴,免费把鱼处理干净后才交到商号,使得忠叔只需要安排人手抹盐、压石、风干,于成本又有所减少。
一时间,宁海各处是腥臭熏天,到处都是与制作咸鱼相关的人群。便是隔壁县的渔民见通判大人大发善心,也纷纷把自己捕获的大小海鱼送来售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