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搬空西方世界 (2/2)
18小说网 www.18xs.com,第一日不落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全部躺在了帝国的中央博物馆里了。在古腾堡推广印刷术破产之前的时代,西方的文字都是在莎草纸和羊皮纸上的稀有物,高昂的价格导致了数量的稀缺,和中国相对廉价的多的纸张相比,这两种载体都非常容易破损和解体。昆虫和真菌更喜爱富含蛋白质的皮革和纤维细长的莎草,对于添加了诸如石灰,竹子、紫檀、麻类纤维的东方纸张则比较廉价和耐保存。
号称藏书几十万的埃及希腊化时代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也许踢出重复和没有多大价值的故事书后,其内容也填不满现代的一个小学级别的图书室。
关键的关键还是人,还是传承这些知识和思维模式的教师和学生。
掌握人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小开始,从学校开始,从三观形成的环境着手。这是举世公知的真理,也是同化的核心法则。不管是古代日韩到中国的留学生还是近代日本的奴化教育,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做不到这些的同化就是失败的。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说, 夷狄到了中原地区,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样的民族区别的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更强调要"以华变夷",反对"以夷变华"这里的"变"是"改变"的意思,就是要用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来改变四夷的文化礼仪制度,把四方之民纳于华夏文化之下,化"夷"为"华",也就是主张民族同化融合。
华夷之辩也就是华夷之别,华夏族和四夷之间的区别不是血统上的区别乃是文化上的不同。原本是夷狄戎蛮民族,在和华夏族接触的过程中习用了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从而认同华夏族,就会转变成为华夏族,这个就是由"夷"变成"华";原本是华夏族的因为僻处四方,和中原诸夏不相往来,习用诸夷狄的文化礼仪制度,就会给排除出诸夏之列,不在以华夏族来对待,这个就是由"华"变成"夷"。因此无论血统本来是"华"还是"夷",只要习用华夏族礼仪,就可以成为诸夏;只要屏弃了华夏族之礼仪,就可以归之为"夷"。
观之前面的"华""夏""夷"的意思与华夏族和夷狄戎蛮的民族特征和区别,可以看出华夏族和其他非华夏族的区别其实是以文化为基础,不是以血统来区别,"华"者,化四方民族也!
民族的定义是"具有相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的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观察民族形成的历史,形成民族的首要条件就是以血缘(血统)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瓦解,因此民族的根本性是文化,"华夷之辩"实质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高低之辩,非血统之辩。
这种先进的民族观让汉族拥有超于其他民族千百倍的同化能力,比其他民族建立在原始社会氏族血统区分族群的落后思想先进那么一点就能保持比其他民族更低的统治成本统治更广大区域更久的时间,大大的提高的扩张的成功可能性。
这种思想上的领先才是民族领先的灵魂,西方最让人怀念的古典时代不是富裕繁荣高度集权的古埃及,也不是科学昌明城邦民主的古希腊,而是能够让异族酋长和努力为国征战得到军功的底层贫民上升为公民甚至元老的古罗马。这种统治阶级都对外开放的心态和制度才是罗马吸收人才,获得认同和凝聚力的根本。
当周公分封外姓功臣为诸侯的时候,华夏文明才真正走出了黄河冲积扇所在的中下游流域,真正把势力范围拓展到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当王侯将相能够出自底层贫民的察举制出现后,汉代的中国才成为世界性的大帝国,建立科举制的隋代,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拥有调拨人力物力修建跨流域超大型水利工程组织能力的国家(大运河)。中央集权成为了此后皇帝关注度前三名之后的小麻烦了。
因此在办同化教育的时候还要开放移民和上升通道,对精英分子的笼络要下本钱,要做出千金市马骨的姿态,还要用中国最具优势的力量——人口去通过联姻、升官、发财来收买、包容、同化、吸收这些民族的中上层精英,那么底层的那些民众也就只能乖乖汉化了。
毕竟你搬空了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宝库,又给了他们一碗饭吃,自然他们就会成为顺民了。这种绝户计古今中外可以说无时不刻都有国家在使用,方法千千万,但是核心就这么一条。看看如今世界上同化能力最强的国家是哪个,国力最强的国家是哪个,你就会了解成功的法宝了。
搬空西方最精华的东西一直都是穿越众希望实现的梦想,而如今,可谓一网打尽西方英才的掠夺人才计划完美收官,三所学校一共可以容纳万师生,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所有可以背诵圣经内容的文明人也不过这个数。
在99.9%以上的人都没有具备听说读写匹配的界定传统意义上文盲和非文盲能力的欧洲和中亚西亚北非,具备这种能力的不是犹太富人就是高级神职人员。而真正掌握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封建主则不得不在治理国家和争权夺利等本质工作上输给了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专业包税人和神职人员。
这些人本来是不会放弃拥有的地位和特权屈服于帝国的,但是在看到马可波罗的成功过程之后就变成了正向投靠。宗教信仰自由和宽松的文化环境出掉了他们心中最后的抵触心理防线,巨额的薪资待遇和难以想象的真理大门就像火光一样吸引着这些如同飞蛾一般的文人。强大到逆天的师资力量包括众多的翻译团队和辅助团队让每一个在大学传道授业求知解惑的师生进去就不想走了,高水平的食宿环境,医疗保健团队都是名家大拿,娱乐和竞技项目众多,社团自由,最重要的是可以说和国内一视同仁的教学设施水平和内容进度水平才是让所有知道帝国公开的科研和教育最新领域的异族学者服气的开放大度无私霸气。(能公开的资料也不过才到了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利机械程度,不能公开的则快达到现代的水准,就公开的部分就足以让其他国家学者震惊了,这种毫不畏惧被落后国家学习和赶超的随意公开的态度就折服了众多的顽固者)
灭绝文明三部曲穿越众最喜欢了,第一步,经济控制是易如反掌的专长,第二部文化融合也大功告成,第三部就是民族融合了。混居和联姻才是根本上消融一个民族未来最彻底的方法。少数人的民族融合多数人的情况也出现过,那就是先进文明的男性娶走了落后文明的女人,通过混血的新民族统治占据多数的原住民,很快就能改变地区面貌。以西葡统治拉丁美洲为例,混血的后裔还是欧化的文明和信仰,实际上和原住民已经决然不同了。(未完待续)
全部躺在了帝国的中央博物馆里了。在古腾堡推广印刷术破产之前的时代,西方的文字都是在莎草纸和羊皮纸上的稀有物,高昂的价格导致了数量的稀缺,和中国相对廉价的多的纸张相比,这两种载体都非常容易破损和解体。昆虫和真菌更喜爱富含蛋白质的皮革和纤维细长的莎草,对于添加了诸如石灰,竹子、紫檀、麻类纤维的东方纸张则比较廉价和耐保存。
号称藏书几十万的埃及希腊化时代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也许踢出重复和没有多大价值的故事书后,其内容也填不满现代的一个小学级别的图书室。
关键的关键还是人,还是传承这些知识和思维模式的教师和学生。
掌握人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从小开始,从学校开始,从三观形成的环境着手。这是举世公知的真理,也是同化的核心法则。不管是古代日韩到中国的留学生还是近代日本的奴化教育,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做不到这些的同化就是失败的。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也就是说, 夷狄到了中原地区,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样的民族区别的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更强调要"以华变夷",反对"以夷变华"这里的"变"是"改变"的意思,就是要用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来改变四夷的文化礼仪制度,把四方之民纳于华夏文化之下,化"夷"为"华",也就是主张民族同化融合。
华夷之辩也就是华夷之别,华夏族和四夷之间的区别不是血统上的区别乃是文化上的不同。原本是夷狄戎蛮民族,在和华夏族接触的过程中习用了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从而认同华夏族,就会转变成为华夏族,这个就是由"夷"变成"华";原本是华夏族的因为僻处四方,和中原诸夏不相往来,习用诸夷狄的文化礼仪制度,就会给排除出诸夏之列,不在以华夏族来对待,这个就是由"华"变成"夷"。因此无论血统本来是"华"还是"夷",只要习用华夏族礼仪,就可以成为诸夏;只要屏弃了华夏族之礼仪,就可以归之为"夷"。
观之前面的"华""夏""夷"的意思与华夏族和夷狄戎蛮的民族特征和区别,可以看出华夏族和其他非华夏族的区别其实是以文化为基础,不是以血统来区别,"华"者,化四方民族也!
民族的定义是"具有相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的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观察民族形成的历史,形成民族的首要条件就是以血缘(血统)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的瓦解,因此民族的根本性是文化,"华夷之辩"实质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高低之辩,非血统之辩。
这种先进的民族观让汉族拥有超于其他民族千百倍的同化能力,比其他民族建立在原始社会氏族血统区分族群的落后思想先进那么一点就能保持比其他民族更低的统治成本统治更广大区域更久的时间,大大的提高的扩张的成功可能性。
这种思想上的领先才是民族领先的灵魂,西方最让人怀念的古典时代不是富裕繁荣高度集权的古埃及,也不是科学昌明城邦民主的古希腊,而是能够让异族酋长和努力为国征战得到军功的底层贫民上升为公民甚至元老的古罗马。这种统治阶级都对外开放的心态和制度才是罗马吸收人才,获得认同和凝聚力的根本。
当周公分封外姓功臣为诸侯的时候,华夏文明才真正走出了黄河冲积扇所在的中下游流域,真正把势力范围拓展到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当王侯将相能够出自底层贫民的察举制出现后,汉代的中国才成为世界性的大帝国,建立科举制的隋代,中国成为了第一个拥有调拨人力物力修建跨流域超大型水利工程组织能力的国家(大运河)。中央集权成为了此后皇帝关注度前三名之后的小麻烦了。
因此在办同化教育的时候还要开放移民和上升通道,对精英分子的笼络要下本钱,要做出千金市马骨的姿态,还要用中国最具优势的力量——人口去通过联姻、升官、发财来收买、包容、同化、吸收这些民族的中上层精英,那么底层的那些民众也就只能乖乖汉化了。
毕竟你搬空了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宝库,又给了他们一碗饭吃,自然他们就会成为顺民了。这种绝户计古今中外可以说无时不刻都有国家在使用,方法千千万,但是核心就这么一条。看看如今世界上同化能力最强的国家是哪个,国力最强的国家是哪个,你就会了解成功的法宝了。
搬空西方最精华的东西一直都是穿越众希望实现的梦想,而如今,可谓一网打尽西方英才的掠夺人才计划完美收官,三所学校一共可以容纳万师生,而此时的西方世界,所有可以背诵圣经内容的文明人也不过这个数。
在99.9%以上的人都没有具备听说读写匹配的界定传统意义上文盲和非文盲能力的欧洲和中亚西亚北非,具备这种能力的不是犹太富人就是高级神职人员。而真正掌握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封建主则不得不在治理国家和争权夺利等本质工作上输给了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专业包税人和神职人员。
这些人本来是不会放弃拥有的地位和特权屈服于帝国的,但是在看到马可波罗的成功过程之后就变成了正向投靠。宗教信仰自由和宽松的文化环境出掉了他们心中最后的抵触心理防线,巨额的薪资待遇和难以想象的真理大门就像火光一样吸引着这些如同飞蛾一般的文人。强大到逆天的师资力量包括众多的翻译团队和辅助团队让每一个在大学传道授业求知解惑的师生进去就不想走了,高水平的食宿环境,医疗保健团队都是名家大拿,娱乐和竞技项目众多,社团自由,最重要的是可以说和国内一视同仁的教学设施水平和内容进度水平才是让所有知道帝国公开的科研和教育最新领域的异族学者服气的开放大度无私霸气。(能公开的资料也不过才到了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利机械程度,不能公开的则快达到现代的水准,就公开的部分就足以让其他国家学者震惊了,这种毫不畏惧被落后国家学习和赶超的随意公开的态度就折服了众多的顽固者)
灭绝文明三部曲穿越众最喜欢了,第一步,经济控制是易如反掌的专长,第二部文化融合也大功告成,第三部就是民族融合了。混居和联姻才是根本上消融一个民族未来最彻底的方法。少数人的民族融合多数人的情况也出现过,那就是先进文明的男性娶走了落后文明的女人,通过混血的新民族统治占据多数的原住民,很快就能改变地区面貌。以西葡统治拉丁美洲为例,混血的后裔还是欧化的文明和信仰,实际上和原住民已经决然不同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