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逐鹿崇祯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祯最终下定决心,使用原山东系的王六和王守仁,阁臣、陈新甲还有户部尚书等人商议剿寇事宜,内阁阁臣们要比崇祯对形势更悲观,因此很多人提出凭着坚城固守,而非主动出击,可惜崇祯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样的意见,在他看来,优势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内阁和前方的孙传廷尽力,完全可以复制当年的南原战役,将李自成消灭掉,以便稳固大明的统治。 首发
内阁阁臣知道这个皇帝刚愎自用,好杀成性,大明的形势越来越危险,这位皇帝的性子也就越来越暴躁,已经进入了一种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这些人为了明哲保身,反对了几句,也就顺着崇祯的性子说话,最后,崇祯决定调洪承畴率大军出潼关和开封的孙传廷汇合,王守仁率部北上加上左良玉的大军共同围剿李自成。
洪承畴接到崇祯的圣旨后,准备了一下,率军从大同出发前往潼关,不料王六却失足落马,受了伤。洪承畴的主力就是王六的一万五千人马,王六受伤,洪承畴只好停了下来,将情况汇报给崇祯,崇祯接到洪承畴的奏疏后,将王六恨得牙痒痒,王六怎么说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将了,而且可以说是山东镇第一猛将,他从马上掉下来摔伤,崇祯如何能信。不过崇祯这时候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下旨命令洪承畴前期出发,王六待伤势略微好转再出发。
孙传廷虽然压制不住左良玉,但崇祯的圣旨还是有一丝威慑作用的,左良玉看到崇祯圣旨上的严厉之言,也不敢怠慢,率军北上,只不过速度很慢,简直和蜗牛差不多,要是用左良玉这种速度赶到开封,恐怕得个一年半载,但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和孙传廷都是素手无策,谁让自己也有短处,没有粮饷呢,再说左良玉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崇祯松了一口气,崇祯就怕左良玉会公然抗旨,如果抗旨的话,崇祯也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全力对付流寇,哪里有精力和实力来解决跋扈的左良玉。
王守仁接到圣旨后,不由有些惆怅,因为田羽在他离开的时候,曾经和他深谈过,田羽知道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会在襄阳建立政权,虽然因为自己带来了一些蝴蝶效应,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但是田羽回过头来看看,虽然自己带来了一些效应,但好多事情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了,如果真地按照历史的发展,那么王守仁在湖广的压力就很大了,因此田羽特意嘱咐王守仁,让他时刻注意李自成的动向,告诉他李自成一定会在十六年攻打襄阳。田羽当然不能告诉王守仁自己是穿越来的,只是说自己凭着中原的态势分析的,但王守仁却深信不,因为田羽在他心目中虽然说不上和神差不多,但至少田羽的预感和直觉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因此崇祯的圣旨让他左右为难,违抗圣旨恐怕不行,但自己率领湖广镇北上,一旦被李自成钻了空子攻陷襄阳,恐怕自己这个总兵难逃杀头之祸。
虽然圣旨是崇祯下的,但一旦襄阳被攻破,崇祯一定不会认为是自己地战略问题,而将全部责任推卸给自己,更何况自己一个从山东镇出来的将领呢,恐怕崇祯会杀而后快,因此王守仁考虑再三,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虽然王守仁奏疏中打算留在湖广,但是他还是担心崇祯不会同意,因此也做好了北上的准备。
十天后,王守仁地奏疏送到了京师,崇祯一直关注着中原战场,对来往的奏疏往往不过夜便批示,看到王守仁的奏疏,崇祯将其他奏疏都放在了旁边,拿起王守仁的奏疏看了起来。
王守仁追随田羽之前是有功名在身,不但文采很好,也写了一手好字,他最拿手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崇祯可不知道,看到这封奏疏,还以为是王守仁派人捉刀写成的呢,心中赞扬了一下字,崇祯仔细的看了下去,王守仁在这封奏疏中写道:“……流寇集患十五年而现独大,非一朝可图也,现豫西众府县已陷十之七八,寇势减大,往往数万骑为一队,飘忽如**,非中原之兵可剿之……而欲急已溃之中原,失可之险要,蛇豕肆衅,恐其祸有不止于藩王者。此社稷之忧,而非小小成败之计也。”王守仁这封奏疏已经认识到了大明和流寇双方实力的对比,处于劣势的大明已经不能主动地寻求流寇主力作战,只能扼险据守,等待时机。同时王守仁还提出,一旦自己挥军北上,流寇南下湖广,襄阳自不能守,一旦襄阳失陷,中原震动,星星之火恐成燎原之势。
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从客观出发,没有夹杂着任何个人色彩,但是在崇祯那里却变成了田羽在和自己较劲,再加上王六摔伤的事情,崇祯连起来一想,更加确实了心中的想法,因此他立刻否决了王守仁的想法,不顾实际情况,下令王守仁必须北上参加会战。
王守仁接到崇祯的第二道圣旨后,不由苦笑了半天,他想了又想,还是提笔写了一封奏疏,奏疏上写了田羽当时地分析,当然王守仁不会傻到告诉这个分析是田羽的想法,在最后,王守仁说道:“臣挥兵北上,襄阳空虚,一旦流寇南下袭击襄阳,则襄阳危矣,臣为湖广总兵不得不为湖广百姓着想,因此请圣上三思。”
崇祯看到王守仁地奏疏之后。气地一把将奏疏丢在了地上。恶狠狠地说:“田羽。田羽!”这次崇祯可真冤枉了田羽。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自己地意思。田羽远在辽西。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崇祯圣旨地内容。怎么会指使王守仁上疏呢。但暴怒地崇祯已经丧失了理智。认为一切都是田羽授意地。崇祯真地非常想派出缇骑将王守仁押回北京杀掉。不过最后崇祯还是压下了心中地火气。又给王守仁下了一封圣旨。措辞非常严厉。限王守仁接到圣旨后
。
王守仁接到这个圣旨后。知道自己再写多少奏疏都没有用了。甚至反而让自己摊祸。因此只好率领二万二千大军北上。留下三千军队守卫襄阳。王守仁多数都是新军。战力本就不是很强大。再加上无饷。士气很低落。就是连粮草都需要山东镇地接济。这样地军队面对流寇能成功那才怪了。
王守仁率领二万多大军出动。是不得已为之。王守仁心中有些不忿。又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除了告诉崇祯自己已经按照圣旨北上。另外就是要饷。同时信中不无一旦襄阳失守。责任并不在自己地意思。
崇祯看到王守仁终于动身。松了一口气。在他地思想中。洪承畴和孙传廷合力完全可以打败李自成。再次控制住中原地局面。
洪承畴在潼关还在休整。等待着后边地大同总兵王六。李自成又将开封城包围。这一次李自成足足发动了近十五万大军。占了流寇兵力快四分之三。可见李自成是想着趁洪承畴和王守仁两人没有赶到开封之前攻陷开封。
左良玉本来距离开封最近,可惜他行进速度太慢,当李自成再次围困住开封的时候,左良玉的大军距离开封还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听说李自成围困了开封,左良玉不但没有加快行军速度,反而又撤退了几十里,这样一来左良玉距离开封足足有二百里左右,左良玉已经打算作壁上观。
洪承畴听说李自成围困开封后,连忙率军出潼关,朝着开封的方向急进,可惜洪承畴只有两万多军队,不说赶不到开封,就是赶到开封,恐怕面对十五万大军也难有什么作为。
崇祯听说李自成又开始围攻开封,也慌了手脚,连连派兵遣将,除了洪承畴、王守仁、左良玉,崇祯一口气又派了总兵虎大威、方国安、杨德政等总兵率领军队赶赴开封,准备解救开封之围。不过总兵虎大威等人所率兵马很繁杂,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样一来,明朝的军队数目增加了许多,足有十七八万大军,似乎可以和李自成一较长短,但事实呢?
这十七八万大军中,开封守军近一万人,洪承畴四万三千人,总兵虎大威一万人,方国安八千人,杨德政五千人,王守仁二万二千人,左良玉八万人。
对外号称四十万,可是这十七八万人中有一多半都在观望,其中就抱包括左良玉八万人,王六一万五千人。因此官军的实力不过七八万人的样子。
这七八万人开进朱仙镇,摆出一副与李自成决战的样子,李自成只好放弃了围困开封,率领流寇主力赶至朱仙镇,与明军援军一决胜负,为了防止开封城内地官军出城追袭,使流寇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李自成派人持伪造的洪承畴部令箭到城下大呼道:“贼旦夕成擒矣,但恐其潜遁入城,汴兵无多,当严守,不可轻出。”开封守军不多,又中了李自成地计策,因此闭门不出。
... -->>
祯最终下定决心,使用原山东系的王六和王守仁,阁臣、陈新甲还有户部尚书等人商议剿寇事宜,内阁阁臣们要比崇祯对形势更悲观,因此很多人提出凭着坚城固守,而非主动出击,可惜崇祯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样的意见,在他看来,优势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内阁和前方的孙传廷尽力,完全可以复制当年的南原战役,将李自成消灭掉,以便稳固大明的统治。 首发
内阁阁臣知道这个皇帝刚愎自用,好杀成性,大明的形势越来越危险,这位皇帝的性子也就越来越暴躁,已经进入了一种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这些人为了明哲保身,反对了几句,也就顺着崇祯的性子说话,最后,崇祯决定调洪承畴率大军出潼关和开封的孙传廷汇合,王守仁率部北上加上左良玉的大军共同围剿李自成。
洪承畴接到崇祯的圣旨后,准备了一下,率军从大同出发前往潼关,不料王六却失足落马,受了伤。洪承畴的主力就是王六的一万五千人马,王六受伤,洪承畴只好停了下来,将情况汇报给崇祯,崇祯接到洪承畴的奏疏后,将王六恨得牙痒痒,王六怎么说都是久经战阵的武将了,而且可以说是山东镇第一猛将,他从马上掉下来摔伤,崇祯如何能信。不过崇祯这时候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下旨命令洪承畴前期出发,王六待伤势略微好转再出发。
孙传廷虽然压制不住左良玉,但崇祯的圣旨还是有一丝威慑作用的,左良玉看到崇祯圣旨上的严厉之言,也不敢怠慢,率军北上,只不过速度很慢,简直和蜗牛差不多,要是用左良玉这种速度赶到开封,恐怕得个一年半载,但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和孙传廷都是素手无策,谁让自己也有短处,没有粮饷呢,再说左良玉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让崇祯松了一口气,崇祯就怕左良玉会公然抗旨,如果抗旨的话,崇祯也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全力对付流寇,哪里有精力和实力来解决跋扈的左良玉。
王守仁接到圣旨后,不由有些惆怅,因为田羽在他离开的时候,曾经和他深谈过,田羽知道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会在襄阳建立政权,虽然因为自己带来了一些蝴蝶效应,不知道历史还会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但是田羽回过头来看看,虽然自己带来了一些效应,但好多事情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进行了,如果真地按照历史的发展,那么王守仁在湖广的压力就很大了,因此田羽特意嘱咐王守仁,让他时刻注意李自成的动向,告诉他李自成一定会在十六年攻打襄阳。田羽当然不能告诉王守仁自己是穿越来的,只是说自己凭着中原的态势分析的,但王守仁却深信不,因为田羽在他心目中虽然说不上和神差不多,但至少田羽的预感和直觉还从来没有失败过,因此崇祯的圣旨让他左右为难,违抗圣旨恐怕不行,但自己率领湖广镇北上,一旦被李自成钻了空子攻陷襄阳,恐怕自己这个总兵难逃杀头之祸。
虽然圣旨是崇祯下的,但一旦襄阳被攻破,崇祯一定不会认为是自己地战略问题,而将全部责任推卸给自己,更何况自己一个从山东镇出来的将领呢,恐怕崇祯会杀而后快,因此王守仁考虑再三,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虽然王守仁奏疏中打算留在湖广,但是他还是担心崇祯不会同意,因此也做好了北上的准备。
十天后,王守仁地奏疏送到了京师,崇祯一直关注着中原战场,对来往的奏疏往往不过夜便批示,看到王守仁的奏疏,崇祯将其他奏疏都放在了旁边,拿起王守仁的奏疏看了起来。
王守仁追随田羽之前是有功名在身,不但文采很好,也写了一手好字,他最拿手地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崇祯可不知道,看到这封奏疏,还以为是王守仁派人捉刀写成的呢,心中赞扬了一下字,崇祯仔细的看了下去,王守仁在这封奏疏中写道:“……流寇集患十五年而现独大,非一朝可图也,现豫西众府县已陷十之七八,寇势减大,往往数万骑为一队,飘忽如**,非中原之兵可剿之……而欲急已溃之中原,失可之险要,蛇豕肆衅,恐其祸有不止于藩王者。此社稷之忧,而非小小成败之计也。”王守仁这封奏疏已经认识到了大明和流寇双方实力的对比,处于劣势的大明已经不能主动地寻求流寇主力作战,只能扼险据守,等待时机。同时王守仁还提出,一旦自己挥军北上,流寇南下湖广,襄阳自不能守,一旦襄阳失陷,中原震动,星星之火恐成燎原之势。
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从客观出发,没有夹杂着任何个人色彩,但是在崇祯那里却变成了田羽在和自己较劲,再加上王六摔伤的事情,崇祯连起来一想,更加确实了心中的想法,因此他立刻否决了王守仁的想法,不顾实际情况,下令王守仁必须北上参加会战。
王守仁接到崇祯的第二道圣旨后,不由苦笑了半天,他想了又想,还是提笔写了一封奏疏,奏疏上写了田羽当时地分析,当然王守仁不会傻到告诉这个分析是田羽的想法,在最后,王守仁说道:“臣挥兵北上,襄阳空虚,一旦流寇南下袭击襄阳,则襄阳危矣,臣为湖广总兵不得不为湖广百姓着想,因此请圣上三思。”
崇祯看到王守仁地奏疏之后。气地一把将奏疏丢在了地上。恶狠狠地说:“田羽。田羽!”这次崇祯可真冤枉了田羽。王守仁地这封奏疏完全是自己地意思。田羽远在辽西。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崇祯圣旨地内容。怎么会指使王守仁上疏呢。但暴怒地崇祯已经丧失了理智。认为一切都是田羽授意地。崇祯真地非常想派出缇骑将王守仁押回北京杀掉。不过最后崇祯还是压下了心中地火气。又给王守仁下了一封圣旨。措辞非常严厉。限王守仁接到圣旨后
。
王守仁接到这个圣旨后。知道自己再写多少奏疏都没有用了。甚至反而让自己摊祸。因此只好率领二万二千大军北上。留下三千军队守卫襄阳。王守仁多数都是新军。战力本就不是很强大。再加上无饷。士气很低落。就是连粮草都需要山东镇地接济。这样地军队面对流寇能成功那才怪了。
王守仁率领二万多大军出动。是不得已为之。王守仁心中有些不忿。又给崇祯写了一封奏疏。除了告诉崇祯自己已经按照圣旨北上。另外就是要饷。同时信中不无一旦襄阳失守。责任并不在自己地意思。
崇祯看到王守仁终于动身。松了一口气。在他地思想中。洪承畴和孙传廷合力完全可以打败李自成。再次控制住中原地局面。
洪承畴在潼关还在休整。等待着后边地大同总兵王六。李自成又将开封城包围。这一次李自成足足发动了近十五万大军。占了流寇兵力快四分之三。可见李自成是想着趁洪承畴和王守仁两人没有赶到开封之前攻陷开封。
左良玉本来距离开封最近,可惜他行进速度太慢,当李自成再次围困住开封的时候,左良玉的大军距离开封还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听说李自成围困了开封,左良玉不但没有加快行军速度,反而又撤退了几十里,这样一来左良玉距离开封足足有二百里左右,左良玉已经打算作壁上观。
洪承畴听说李自成围困开封后,连忙率军出潼关,朝着开封的方向急进,可惜洪承畴只有两万多军队,不说赶不到开封,就是赶到开封,恐怕面对十五万大军也难有什么作为。
崇祯听说李自成又开始围攻开封,也慌了手脚,连连派兵遣将,除了洪承畴、王守仁、左良玉,崇祯一口气又派了总兵虎大威、方国安、杨德政等总兵率领军队赶赴开封,准备解救开封之围。不过总兵虎大威等人所率兵马很繁杂,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样一来,明朝的军队数目增加了许多,足有十七八万大军,似乎可以和李自成一较长短,但事实呢?
这十七八万大军中,开封守军近一万人,洪承畴四万三千人,总兵虎大威一万人,方国安八千人,杨德政五千人,王守仁二万二千人,左良玉八万人。
对外号称四十万,可是这十七八万人中有一多半都在观望,其中就抱包括左良玉八万人,王六一万五千人。因此官军的实力不过七八万人的样子。
这七八万人开进朱仙镇,摆出一副与李自成决战的样子,李自成只好放弃了围困开封,率领流寇主力赶至朱仙镇,与明军援军一决胜负,为了防止开封城内地官军出城追袭,使流寇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地位,李自成派人持伪造的洪承畴部令箭到城下大呼道:“贼旦夕成擒矣,但恐其潜遁入城,汴兵无多,当严守,不可轻出。”开封守军不多,又中了李自成地计策,因此闭门不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