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大叛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认真起来的锦衣卫效率还是不错的,仅过了三天张冉就来求见朱怡成,并报告了结果。
“王友三在九江战死了?”听到王友三已经战死,朱怡成有那么一时间微微失神,虽说他和王友三之间一直不算什么愉快,可这时候一闭眼就想起了王友三那张脸。
当年自己被押送至杭州,在半道上正是王友三带人杀了押解的清军,然后把自己救了出来。虽说王友三的本意不是搭救自己,但从这件事来讲,王友三算得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还有,当自己醒来,出现在自己眼前那张几乎要笑成花儿的丑脸,和耳边听到他呼唤自己为公子的声音,这些似乎都历历在目。想到这,朱怡成不由得长叹一声,王友三是袁奇的心腹爱将,更是当年义军中的第一猛将,性格直来直去,打仗凶狠又不畏死,而现在却在九江阵亡实在是可惜了。
“高进呢?他在哪里?”说到王友三,就不能不说高进,这两人几乎是袁奇的哼哈二将,相比王友三,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高进更被袁奇所看重,而且袁奇几次遇险都是亏了高进脱身。
对于高进这人,朱怡成一直比较欣赏,只可惜高进对袁奇是忠心耿耿。这次让张冉尽快搞清楚袁部的情况高进的下落是朱怡成比较关心的,如果袁奇已死,那么高进也就没了孝忠对象,对于朱怡成来讲正是招揽此人的大好机会。
在朱怡成看来,一个高进远比袁奇各部的首领加起来更为重要,这足以看出他对高进的重视。如果能把高进招揽到部下,朱怡成必然重用此人。
“回皇爷,在江夏收拢败兵和清军对抗的就是高进。”张冉小心回答道。
“高进在江夏?怪不得,怪不得!”听到这个答案,朱怡成恍然大悟,难怪他之前就觉得奇怪,为何江夏的袁部会有万人规模,而且还能和占据优势的清军进行对峙。虽然说这里面有祝建才的因素,可在袁奇九江大败后,袁部上下已成了惊弓之鸟,再加上周忠良等人的反水,袁部惶恐不安之下被清军轻易剿灭都是正常的,怎么会自发地在江夏继续抵抗呢。
既然高进在江夏,那么这就说得通了,以高进在袁部的地位和能力是当仁不让的二把手,有了高进,江夏的义军就有了主心骨,而且高进也有能力凭借手上的残兵败将继续和清军周旋。
“既然高进在江夏,那么袁奇也在江夏?还是难道他已经……?”
“回皇爷,袁奇的下落臣还未打听得到,但从种种迹象表明,袁奇十有八九已经死了。”张冉忐忑不安地说道,说话时偷偷抬眼看了下朱怡成,见朱怡成并没勃然大怒,也未开口严厉训斥,这才稍松了口气继续道:“并非臣不尽力,而是袁部对袁奇下落封锁甚严,根据微臣得知,九江之战王友三断后最终没入军中,而袁奇在其部败兵护送下落荒而逃,而护送袁奇逃离之人就是高进。之后,袁奇等人潜入鄱阳湖,过了不多久其部又出了鄱阳湖,然后转道抵达江夏。到达江夏,高进收拢残兵,再举义旗同清军交战至今,但这段时间内未闻袁奇下落,以臣之见恐怕袁奇在抵达江夏之前就已身亡,或者说至少也是重病缠身无法理事。”
张冉一一道来,朱怡成听完后微微点头,他觉得张冉的分析应该还是有道理的。
袁奇自逃入鄱阳湖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么结果就只有三个,第一:袁奇死了,第二:袁奇病重无法理事,第三:袁奇归隐山林彻底心灰意冷。
这三个结果第三个可能性是最小的,以朱怡成对袁奇的了解也是最不可能的。袁奇此人心高气傲,绝对不会做出这种选择,何况如果袁奇真的改头换面归隐的话,那么高进必然会跟随其后,怎么会去江夏呢?
而第二个结果似乎可能,但细想后又不可能。袁奇就算重病缠身不能理事,那么以他的地位和性格接见义军各头领是必然的,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悄无声息的样子。
除去最不可能的两个结果,答案也就显而易见的,再加上高进如今在江夏继续指挥部队和清军作战,那么袁奇十有八九已经死了,只不过义军方面封锁消息,没有透露而已。
“可惜了……。”这是朱怡成今天在心里说的第二次可惜了,第一次当然是王友三,而现在是袁奇。相比王友三,朱怡成对袁奇的恩怨更是复杂,和王友三一样,袁奇最初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但袁奇不同常人,他是一个枭雄,当得知朱怡成身份后,袁奇如获至宝,利用朱怡成身份揭竿而起,从而掀起了康熙朝前所未有的义军起义序幕。
可以说,正是有袁奇的起兵才会有如今天下局面,只不过袁奇私心太重,企图牢牢控制朱怡成,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得取天下。只不过他的运气不太好,杭州之战失败后,朱怡成侥幸逃脱,从而龙归大海,而袁奇之后三起三落,虽然也打下一大片基业,可最终却又被周忠良等人出卖,落得如今的下场。
曾经,朱怡成想过如何面对袁奇,他甚至在脑海中盘算过等灭掉清廷后对于袁奇究竟是招纳还是彻底消灭,想象过再一次见到袁奇的时候,他会如何面对自己。当年的傀儡已成了胜利者,而当年骄横的大元帅却成了失败者,也许这个场面会比较有趣吧。只可惜,这一切已不会再有了,想到这朱怡成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
而在朱怡成为袁奇为之感慨的时候,在江夏,高进正在见一个人,这个人正在当初和袁奇一直密谋的四川白莲教教主所派的使者,从鄱阳湖出后,高进就派人转道赶往四川联系那边,而现在对方终于派人过来了。
认真起来的锦衣卫效率还是不错的,仅过了三天张冉就来求见朱怡成,并报告了结果。
“王友三在九江战死了?”听到王友三已经战死,朱怡成有那么一时间微微失神,虽说他和王友三之间一直不算什么愉快,可这时候一闭眼就想起了王友三那张脸。
当年自己被押送至杭州,在半道上正是王友三带人杀了押解的清军,然后把自己救了出来。虽说王友三的本意不是搭救自己,但从这件事来讲,王友三算得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还有,当自己醒来,出现在自己眼前那张几乎要笑成花儿的丑脸,和耳边听到他呼唤自己为公子的声音,这些似乎都历历在目。想到这,朱怡成不由得长叹一声,王友三是袁奇的心腹爱将,更是当年义军中的第一猛将,性格直来直去,打仗凶狠又不畏死,而现在却在九江阵亡实在是可惜了。
“高进呢?他在哪里?”说到王友三,就不能不说高进,这两人几乎是袁奇的哼哈二将,相比王友三,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高进更被袁奇所看重,而且袁奇几次遇险都是亏了高进脱身。
对于高进这人,朱怡成一直比较欣赏,只可惜高进对袁奇是忠心耿耿。这次让张冉尽快搞清楚袁部的情况高进的下落是朱怡成比较关心的,如果袁奇已死,那么高进也就没了孝忠对象,对于朱怡成来讲正是招揽此人的大好机会。
在朱怡成看来,一个高进远比袁奇各部的首领加起来更为重要,这足以看出他对高进的重视。如果能把高进招揽到部下,朱怡成必然重用此人。
“回皇爷,在江夏收拢败兵和清军对抗的就是高进。”张冉小心回答道。
“高进在江夏?怪不得,怪不得!”听到这个答案,朱怡成恍然大悟,难怪他之前就觉得奇怪,为何江夏的袁部会有万人规模,而且还能和占据优势的清军进行对峙。虽然说这里面有祝建才的因素,可在袁奇九江大败后,袁部上下已成了惊弓之鸟,再加上周忠良等人的反水,袁部惶恐不安之下被清军轻易剿灭都是正常的,怎么会自发地在江夏继续抵抗呢。
既然高进在江夏,那么这就说得通了,以高进在袁部的地位和能力是当仁不让的二把手,有了高进,江夏的义军就有了主心骨,而且高进也有能力凭借手上的残兵败将继续和清军周旋。
“既然高进在江夏,那么袁奇也在江夏?还是难道他已经……?”
“回皇爷,袁奇的下落臣还未打听得到,但从种种迹象表明,袁奇十有八九已经死了。”张冉忐忑不安地说道,说话时偷偷抬眼看了下朱怡成,见朱怡成并没勃然大怒,也未开口严厉训斥,这才稍松了口气继续道:“并非臣不尽力,而是袁部对袁奇下落封锁甚严,根据微臣得知,九江之战王友三断后最终没入军中,而袁奇在其部败兵护送下落荒而逃,而护送袁奇逃离之人就是高进。之后,袁奇等人潜入鄱阳湖,过了不多久其部又出了鄱阳湖,然后转道抵达江夏。到达江夏,高进收拢残兵,再举义旗同清军交战至今,但这段时间内未闻袁奇下落,以臣之见恐怕袁奇在抵达江夏之前就已身亡,或者说至少也是重病缠身无法理事。”
张冉一一道来,朱怡成听完后微微点头,他觉得张冉的分析应该还是有道理的。
袁奇自逃入鄱阳湖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么结果就只有三个,第一:袁奇死了,第二:袁奇病重无法理事,第三:袁奇归隐山林彻底心灰意冷。
这三个结果第三个可能性是最小的,以朱怡成对袁奇的了解也是最不可能的。袁奇此人心高气傲,绝对不会做出这种选择,何况如果袁奇真的改头换面归隐的话,那么高进必然会跟随其后,怎么会去江夏呢?
而第二个结果似乎可能,但细想后又不可能。袁奇就算重病缠身不能理事,那么以他的地位和性格接见义军各头领是必然的,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悄无声息的样子。
除去最不可能的两个结果,答案也就显而易见的,再加上高进如今在江夏继续指挥部队和清军作战,那么袁奇十有八九已经死了,只不过义军方面封锁消息,没有透露而已。
“可惜了……。”这是朱怡成今天在心里说的第二次可惜了,第一次当然是王友三,而现在是袁奇。相比王友三,朱怡成对袁奇的恩怨更是复杂,和王友三一样,袁奇最初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但袁奇不同常人,他是一个枭雄,当得知朱怡成身份后,袁奇如获至宝,利用朱怡成身份揭竿而起,从而掀起了康熙朝前所未有的义军起义序幕。
可以说,正是有袁奇的起兵才会有如今天下局面,只不过袁奇私心太重,企图牢牢控制朱怡成,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得取天下。只不过他的运气不太好,杭州之战失败后,朱怡成侥幸逃脱,从而龙归大海,而袁奇之后三起三落,虽然也打下一大片基业,可最终却又被周忠良等人出卖,落得如今的下场。
曾经,朱怡成想过如何面对袁奇,他甚至在脑海中盘算过等灭掉清廷后对于袁奇究竟是招纳还是彻底消灭,想象过再一次见到袁奇的时候,他会如何面对自己。当年的傀儡已成了胜利者,而当年骄横的大元帅却成了失败者,也许这个场面会比较有趣吧。只可惜,这一切已不会再有了,想到这朱怡成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
而在朱怡成为袁奇为之感慨的时候,在江夏,高进正在见一个人,这个人正在当初和袁奇一直密谋的四川白莲教教主所派的使者,从鄱阳湖出后,高进就派人转道赶往四川联系那边,而现在对方终于派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