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热血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蔡琰蔡琰目录
人物简介
文学作品
人物传记
人物点评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蔡琰(173-?)原字昭姬(《后汉书、列女传》注引《列女后传》作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人。(据谭正壁《中国文学家大词典》,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蔡琰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一卷,载入《后汉书》本传的有《悲愤诗》两篇,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这两篇作品是蔡琰“感伤离乱,追怀悲愤”的产物。其中以五言体的尤为著名。此诗长达五百四十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女子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诗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段落分明,若断若续,不碎不乱”;“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由情真,亦情深也。”楚辞体的《悲愤诗》共三十八句,题材内容与五言一首大致相同,但情节上有同蔡琰生平不尽相符之处,后代有人疑为伪作。五言体《悲愤诗》历来也有真伪之争,比如,苏轼和阎若璩等都曾对此产生过怀疑(参见苏轼《仇池笔记·拟作》和阎若璩《尚书古今疏正》卷五十下,以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但一般认为,这两首《悲愤诗》大致可以确定是她的作品的。
另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载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和朱熹《楚席后语》,同样是叙述她自身的经历,相传也是她的作品。但由于不见于《后汉书·本传》而且体裁和一般汉、魏作品不同,一般认为它最不可信,疑为后人伪托或该作。胡笳曲出自匈奴,本来是以胡笳演奏的,后来被改变成琴曲。根据前人考证,在中唐以前,《胡笳十八拍》只有琴调,而无歌辞。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诗写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蔡琰身世和遭遇很容易引起后世诗人们的同情,这恐怕也拟托作品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五十年代末,郭沫若曾经反复辨证,先后写了六篇谈她《胡笳十八拍》的专论,认为并非伪托之作。但多数学者仍然认定不是她所作(参见《文学遗产》编辑部编《胡笳十八拍论集》)。
[编辑本段]人物传记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 -->>
蔡琰蔡琰目录
人物简介
文学作品
人物传记
人物点评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蔡琰(173-?)原字昭姬(《后汉书、列女传》注引《列女后传》作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人。(据谭正壁《中国文学家大词典》,蔡琰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162至239年之间)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编辑本段]文学作品
蔡琰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一卷,载入《后汉书》本传的有《悲愤诗》两篇,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这两篇作品是蔡琰“感伤离乱,追怀悲愤”的产物。其中以五言体的尤为著名。此诗长达五百四十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女子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诗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段落分明,若断若续,不碎不乱”;“激昂酸楚,读去如惊蓬坐振,沙砾自飞,在东汉人中,力量最大”;“由情真,亦情深也。”楚辞体的《悲愤诗》共三十八句,题材内容与五言一首大致相同,但情节上有同蔡琰生平不尽相符之处,后代有人疑为伪作。五言体《悲愤诗》历来也有真伪之争,比如,苏轼和阎若璩等都曾对此产生过怀疑(参见苏轼《仇池笔记·拟作》和阎若璩《尚书古今疏正》卷五十下,以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但一般认为,这两首《悲愤诗》大致可以确定是她的作品的。
另有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载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和朱熹《楚席后语》,同样是叙述她自身的经历,相传也是她的作品。但由于不见于《后汉书·本传》而且体裁和一般汉、魏作品不同,一般认为它最不可信,疑为后人伪托或该作。胡笳曲出自匈奴,本来是以胡笳演奏的,后来被改变成琴曲。根据前人考证,在中唐以前,《胡笳十八拍》只有琴调,而无歌辞。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诗写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蔡琰身世和遭遇很容易引起后世诗人们的同情,这恐怕也拟托作品之所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五十年代末,郭沫若曾经反复辨证,先后写了六篇谈她《胡笳十八拍》的专论,认为并非伪托之作。但多数学者仍然认定不是她所作(参见《文学遗产》编辑部编《胡笳十八拍论集》)。
[编辑本段]人物传记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就在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蔡文姬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