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抗战惊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千六百八十三人,各种枪枝四千六百五十七支,榴弹发射器七十二具,掷弹筒十二个(缴获),八一、八二迫击炮十六门,步兵炮两门(缴获后修复成功)……
杨天风此时并不在芒山镇,而是在永城。指挥部随着地盘的增加,再呆在芒山镇已不适宜,而永城算是根据地的中心位置,联络更加方便。他正翻阅着文件资料,在离开的这段时间虽然一直与各地保持着电报联系,但远没有这么详细。
扩军是比较顺利的,这里面还包括了在涡阳训练的千余士名。其实,要照这么算的话,三纵的扩充速度还是相当保守。要知道在当时在抗日武装中,还未能摆脱兵多将广、人多势众这样的传统观念,连八路军、新四军也不例外,都在拼命扩充。
而这样迅速扩充的部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后遗症:首先是兵员参差不齐,军队纪律会变得松驰,凝聚力不足;其次是武器缺乏,很多军队竟有一半以上拿着大刀、梭镖,或是发两颗手榴,战斗力大幅下降;最后一点则是加重粮饷供应的压力,即便不发军饷,粮食呢,脱产人员太多,需要多大地盘、多少老百姓供养?
敌后抗战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根据地的居民能否养活兵员,能否维持抗日的积极性。假若民力很快消耗,假若老百姓因负担过重而消极,而与抗日队伍脱离,那么不管其他政策正确与否也无济于事……
杨天风觉得有必要把“量入为出”这个道理写出来,发表在已经联系妥当、定期供稿的《光明日报》上,作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个连载,或者另起个题目。但这似乎并不是很迫切,敌后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还早着呢!
“长官——”新任纵队参谋长梁末青又递上去一份文件,说道:“这是各部军官的分配安置情况。”
梁末青原是六十一团的参谋长,沉默寡言的一个人,但偶一出口,却能看出其肚中有料。杨天风看好后,愣是用十具钢拳、十具榴弹发射器把梁末青给挖了过来。
倒不能怪周至忠重利轻友,而是报告上去,孙桐萱立刻就批示同意。不仅是梁末青,孙桐萱还学军统,也以支援名义,派出了一批老兵和低级军官充实三纵,并以光复县城的战功进行犒赏,送给了三纵一批物资。
都在向三纵塞人、伸手,杨天风是来者不拒。一来是没有办法,他的部队起家自民团,而不是正规部队,读过军校的军官太少,经验丰富的老兵太少;其次呢,杨天风认为只要不是特务,军人还是比较单纯,激于民族大义,打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再者,杨天风也为军队制定了详而又详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希望用此来约束官兵。依他的后世思维,人治没有法治健全,也很容易出问题。只要公平、公正,他还是相信大多数人不管是何派系,终会融入三纵,为抗战救国而卖力的。
“这份文件我收着,以后呢,再列类似的名单,后面就不要标注出身何部了。”杨天风简单看过,点了点头,对梁末青说道:“三纵刚刚成形,我不希望有什么派系。即便有,我也不希望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纪律要严明,功过赏惩也一定要公平,这是维系官兵团结的关键。”
“我明白了。”梁末青沉吟了一下,说道:“关于我军的发展方向,长官对属下的建议一直未有明确答复,部队的调派布置也未确定。”
杨天风轻轻颌首,思考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豫东的情况很复杂,既有鬼子的骑兵旅团,还有各家抗日武装,张岚峰这个大汉奸也成了气候,东进似乎很难。西边呢,是萧县……”
抗战八年,除去那些或公开投敌或暗地求荣的大小汉奸,仅伪军就有一百多万,几乎与侵华日军等量。在这个助纣为虐的庞大群体中,张岚峰绝对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人物”。
作为豫东最大的伪军头目,他既公开叛国投敌,又对重庆国民党人“关爱”有加,同时还尽可能地避免与国*军抗日武装发生冲突,其行径虽令国人咬牙切齿,却也没有妨碍他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方之间。
一九三八年九月,张岚峰投靠日本人,在商丘设立了日军华北派遣军总部“豫东招抚使公署”。至一九三九年一月,共集结一万八千余人,受编为“豫皖剿*****”,张兼任军长。
对张岚峰,杨天风是鄙视、厌恶,且并未视其为大敌,却也惊讶其招兵买马的扩充速度。但有了这一万八千余人的伪军部队,对于驻扎于商丘朱集的日军第四骑兵旅团却是很大的助力。
伪军的战斗力不行,但守城驻扎还是可以的。这无形之中就解放出了第四旅团的手脚,加上骑兵的机动性,杨天风是深为忌惮。
虽然破路对于日本鬼子的机动性有了很大的遏制,但那是指机械化部队。骑兵嘛,似乎影响不大。因为破路也是有一定规格,要让老百姓能走,甚至能赶着窄距小车奔驰。
而西边的萧县呢,因为有宫山大队这个相对独立的武装,杨天风也不好悍然进入。毕竟宫山大队还是很友好的,在反扫荡中也表现不错,拖延了萧县敌人的时间,使三纵和六十一团能够集中兵力、联手取胜。获胜之后,杨天风还让人送了些枪枝弹药以示感谢呢!
向北发展呢,则将跨越陇海铁路,进入湖西地区,不仅路远、补给困难,那里的形势也更加复杂,杨天风还真不想现在就去趟混水。
“我的想法是兵向东南,佯取濉溪(现淮北市),至少也要让此地变为游击区——”杨天风指着地图,说着自己的理由,“此地空虚,只有伪军四五百人,日本顾问十数人,或可一战而下。继续东进的话,则可威胁津浦铁路……”(未完待续。)
五千六百八十三人,各种枪枝四千六百五十七支,榴弹发射器七十二具,掷弹筒十二个(缴获),八一、八二迫击炮十六门,步兵炮两门(缴获后修复成功)……
杨天风此时并不在芒山镇,而是在永城。指挥部随着地盘的增加,再呆在芒山镇已不适宜,而永城算是根据地的中心位置,联络更加方便。他正翻阅着文件资料,在离开的这段时间虽然一直与各地保持着电报联系,但远没有这么详细。
扩军是比较顺利的,这里面还包括了在涡阳训练的千余士名。其实,要照这么算的话,三纵的扩充速度还是相当保守。要知道在当时在抗日武装中,还未能摆脱兵多将广、人多势众这样的传统观念,连八路军、新四军也不例外,都在拼命扩充。
而这样迅速扩充的部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后遗症:首先是兵员参差不齐,军队纪律会变得松驰,凝聚力不足;其次是武器缺乏,很多军队竟有一半以上拿着大刀、梭镖,或是发两颗手榴,战斗力大幅下降;最后一点则是加重粮饷供应的压力,即便不发军饷,粮食呢,脱产人员太多,需要多大地盘、多少老百姓供养?
敌后抗战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根据地的居民能否养活兵员,能否维持抗日的积极性。假若民力很快消耗,假若老百姓因负担过重而消极,而与抗日队伍脱离,那么不管其他政策正确与否也无济于事……
杨天风觉得有必要把“量入为出”这个道理写出来,发表在已经联系妥当、定期供稿的《光明日报》上,作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一个连载,或者另起个题目。但这似乎并不是很迫切,敌后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还早着呢!
“长官——”新任纵队参谋长梁末青又递上去一份文件,说道:“这是各部军官的分配安置情况。”
梁末青原是六十一团的参谋长,沉默寡言的一个人,但偶一出口,却能看出其肚中有料。杨天风看好后,愣是用十具钢拳、十具榴弹发射器把梁末青给挖了过来。
倒不能怪周至忠重利轻友,而是报告上去,孙桐萱立刻就批示同意。不仅是梁末青,孙桐萱还学军统,也以支援名义,派出了一批老兵和低级军官充实三纵,并以光复县城的战功进行犒赏,送给了三纵一批物资。
都在向三纵塞人、伸手,杨天风是来者不拒。一来是没有办法,他的部队起家自民团,而不是正规部队,读过军校的军官太少,经验丰富的老兵太少;其次呢,杨天风认为只要不是特务,军人还是比较单纯,激于民族大义,打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再者,杨天风也为军队制定了详而又详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希望用此来约束官兵。依他的后世思维,人治没有法治健全,也很容易出问题。只要公平、公正,他还是相信大多数人不管是何派系,终会融入三纵,为抗战救国而卖力的。
“这份文件我收着,以后呢,再列类似的名单,后面就不要标注出身何部了。”杨天风简单看过,点了点头,对梁末青说道:“三纵刚刚成形,我不希望有什么派系。即便有,我也不希望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纪律要严明,功过赏惩也一定要公平,这是维系官兵团结的关键。”
“我明白了。”梁末青沉吟了一下,说道:“关于我军的发展方向,长官对属下的建议一直未有明确答复,部队的调派布置也未确定。”
杨天风轻轻颌首,思考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豫东的情况很复杂,既有鬼子的骑兵旅团,还有各家抗日武装,张岚峰这个大汉奸也成了气候,东进似乎很难。西边呢,是萧县……”
抗战八年,除去那些或公开投敌或暗地求荣的大小汉奸,仅伪军就有一百多万,几乎与侵华日军等量。在这个助纣为虐的庞大群体中,张岚峰绝对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人物”。
作为豫东最大的伪军头目,他既公开叛国投敌,又对重庆国民党人“关爱”有加,同时还尽可能地避免与国*军抗日武装发生冲突,其行径虽令国人咬牙切齿,却也没有妨碍他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方之间。
一九三八年九月,张岚峰投靠日本人,在商丘设立了日军华北派遣军总部“豫东招抚使公署”。至一九三九年一月,共集结一万八千余人,受编为“豫皖剿*****”,张兼任军长。
对张岚峰,杨天风是鄙视、厌恶,且并未视其为大敌,却也惊讶其招兵买马的扩充速度。但有了这一万八千余人的伪军部队,对于驻扎于商丘朱集的日军第四骑兵旅团却是很大的助力。
伪军的战斗力不行,但守城驻扎还是可以的。这无形之中就解放出了第四旅团的手脚,加上骑兵的机动性,杨天风是深为忌惮。
虽然破路对于日本鬼子的机动性有了很大的遏制,但那是指机械化部队。骑兵嘛,似乎影响不大。因为破路也是有一定规格,要让老百姓能走,甚至能赶着窄距小车奔驰。
而西边的萧县呢,因为有宫山大队这个相对独立的武装,杨天风也不好悍然进入。毕竟宫山大队还是很友好的,在反扫荡中也表现不错,拖延了萧县敌人的时间,使三纵和六十一团能够集中兵力、联手取胜。获胜之后,杨天风还让人送了些枪枝弹药以示感谢呢!
向北发展呢,则将跨越陇海铁路,进入湖西地区,不仅路远、补给困难,那里的形势也更加复杂,杨天风还真不想现在就去趟混水。
“我的想法是兵向东南,佯取濉溪(现淮北市),至少也要让此地变为游击区——”杨天风指着地图,说着自己的理由,“此地空虚,只有伪军四五百人,日本顾问十数人,或可一战而下。继续东进的话,则可威胁津浦铁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