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明末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孤雁=死的慷慨打赏,继续向大伙拜求看出的月票!大战在即,月票助威!)
“看来还需要大量人手,先得将码头建好来,咱们争取在明年五月之前便能通过轨道运送铁矿石。”
俞国振说话的地方正是石碌,他最初的想法,是直接用船来运送铁矿石,但到了这里多方了解之后,才发觉此地降水虽是充沛,却是集中在雨季,而到了枯水季,当地黎人甚至饮水都困难,有“一人饮水三人担”的感叹。当初苏轼被谪贬于此,他便在文中记载:“昌邑之东北,近黎岐,高燥,民以刀耕火种为业。西南浮沙荡溢,垦之为田,必积牛之力,蹂践既久,令其坚实,方可注水于农事。踏风车取水灌田,或一辍工则无成……”
故此,直接从石碌取矿船运,是不现实的事实,必须先通过轨车,将矿石运至叉河,然后再在叉河装运上船,到昌化江入海口北的海尾老市,于此换装海船,再转运新襄。这也就意味着,至少要建两个码头,一个是在叉河与昌化江交会处,建一个供河船载货用的小码头,另一个则在海尾老市,建一座大型的海港。
好在现在新襄的基础建设兵团数量已经空前膨胀,那些初来新襄的劳力,别的技能还未学会,到基建工地上挖路铺石之类的总是可以的,因此俞国振可以抽得出足够的人手。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卫生防疫工作,只要卫生防疫工作跟得上,劳力的意外死亡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就不必担心他们会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
如今天下乱象已生,一个能吃饱饭拿足钱,还可以让家人过上体面生活的活计可不好找,越是经过离散的百姓,就越珍惜这一点。
“是。”
“铁轨倒先不急,先将矿区通往叉河码头的石路铺出来,与当地黎人要处置好,咱们不缺钱,休要为了节约几文钱弄得当地黎人闹事。”
“南海伯只管放心,我必做成此事!”
万时华几乎是拍着胸脯立军令状,俞国振笑道:“虽然明面上是张天如在为你请托,实际上我只是借他个名头,如果我料不差,崇祯十二年二月,你便可以上任,那在那之前将土路弄出来,我让新襄为你准备铁轨,待你上任之后,便可推动轨道辅设。”
“二十里路,而且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人手又充足,我能做到!”
俞国振略有些唠叨的吩咐没有让万时华心生不快,相反,他感到自己身上重大的责任。除去会安总督胡静水、羿城总督将岸和新杭总督张正,他是第四位得到独当一面机会的新襄体系下的人物!
而且,俞国振反复强调过钢铁对于新襄的意义,特别是看到蒸汽机等需要大量消耗钢铁的玩意之后,万时华明白,这里便是新襄的未来骨架之所在。俞国振将这里交给他,并不是因为新襄无人,只是因为他在观念转变过来之后所作所为都入了俞国振眼罢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些未来对待黎人的问题,昌化县靠海,汉人早就在此生活,黎人也有不少,双方有些矛盾,不过大体还算和睦。处置好与他们的关系,万时华早就对俞国振的政策心领神会,那便是安抚老一代,归化新一代,同化下一代。
“我料想,两到三年之内,可用于交通的蒸汽机便能拿出来,到那时,运输问题也就方便……”
正说话间,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紧接着,一骑虎卫顺着道路跑了过来。
“公子,有紧急军报!”那虎卫到了俞国振身前,将手中的一封折好的密信交了出来。
俞国振微皱了一下眉头,打开后看了看,顿时神情肃整起来。
万时华知道自己不属于军队系统,不该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但从俞国振神情来看,似乎是有大事发生了。
“建虏又南下了。”俞国振收住密信,见万时华一脸好奇,便开口解说道。
他心中有些懊恼,密信乃是从辽东直接传来,高二柱如今人在朝鲜,便是打探辽东的消息。原本虎卫的情报网只是集中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京畿附近只有一些据点,崇祯十年初时捕获了尚可喜,高二柱从他口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再与朝鲜那边传来的消息相应证,于是让秦盛亲选拔倭国人,伪作与建虏通商,从而建立起了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只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展开,所得到的消息尚迟。
就在俞国振南下不久,倭国人探听到建虏准备出征的消息,只不过最初时所有的消息都说是要再征察哈尔土蛮,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分兵两路攻伐大明。
在得到确切消息,已经是九月一日,建虏右翼军扬武大将军多罗贝勒岳托部早已出发数日,而密探迟迟传不出消息,到九月四日,奉命大将军睿亲王多尔衮率... -->>
(感谢孤雁=死的慷慨打赏,继续向大伙拜求看出的月票!大战在即,月票助威!)
“看来还需要大量人手,先得将码头建好来,咱们争取在明年五月之前便能通过轨道运送铁矿石。”
俞国振说话的地方正是石碌,他最初的想法,是直接用船来运送铁矿石,但到了这里多方了解之后,才发觉此地降水虽是充沛,却是集中在雨季,而到了枯水季,当地黎人甚至饮水都困难,有“一人饮水三人担”的感叹。当初苏轼被谪贬于此,他便在文中记载:“昌邑之东北,近黎岐,高燥,民以刀耕火种为业。西南浮沙荡溢,垦之为田,必积牛之力,蹂践既久,令其坚实,方可注水于农事。踏风车取水灌田,或一辍工则无成……”
故此,直接从石碌取矿船运,是不现实的事实,必须先通过轨车,将矿石运至叉河,然后再在叉河装运上船,到昌化江入海口北的海尾老市,于此换装海船,再转运新襄。这也就意味着,至少要建两个码头,一个是在叉河与昌化江交会处,建一个供河船载货用的小码头,另一个则在海尾老市,建一座大型的海港。
好在现在新襄的基础建设兵团数量已经空前膨胀,那些初来新襄的劳力,别的技能还未学会,到基建工地上挖路铺石之类的总是可以的,因此俞国振可以抽得出足够的人手。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卫生防疫工作,只要卫生防疫工作跟得上,劳力的意外死亡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就不必担心他们会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
如今天下乱象已生,一个能吃饱饭拿足钱,还可以让家人过上体面生活的活计可不好找,越是经过离散的百姓,就越珍惜这一点。
“是。”
“铁轨倒先不急,先将矿区通往叉河码头的石路铺出来,与当地黎人要处置好,咱们不缺钱,休要为了节约几文钱弄得当地黎人闹事。”
“南海伯只管放心,我必做成此事!”
万时华几乎是拍着胸脯立军令状,俞国振笑道:“虽然明面上是张天如在为你请托,实际上我只是借他个名头,如果我料不差,崇祯十二年二月,你便可以上任,那在那之前将土路弄出来,我让新襄为你准备铁轨,待你上任之后,便可推动轨道辅设。”
“二十里路,而且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人手又充足,我能做到!”
俞国振略有些唠叨的吩咐没有让万时华心生不快,相反,他感到自己身上重大的责任。除去会安总督胡静水、羿城总督将岸和新杭总督张正,他是第四位得到独当一面机会的新襄体系下的人物!
而且,俞国振反复强调过钢铁对于新襄的意义,特别是看到蒸汽机等需要大量消耗钢铁的玩意之后,万时华明白,这里便是新襄的未来骨架之所在。俞国振将这里交给他,并不是因为新襄无人,只是因为他在观念转变过来之后所作所为都入了俞国振眼罢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些未来对待黎人的问题,昌化县靠海,汉人早就在此生活,黎人也有不少,双方有些矛盾,不过大体还算和睦。处置好与他们的关系,万时华早就对俞国振的政策心领神会,那便是安抚老一代,归化新一代,同化下一代。
“我料想,两到三年之内,可用于交通的蒸汽机便能拿出来,到那时,运输问题也就方便……”
正说话间,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紧接着,一骑虎卫顺着道路跑了过来。
“公子,有紧急军报!”那虎卫到了俞国振身前,将手中的一封折好的密信交了出来。
俞国振微皱了一下眉头,打开后看了看,顿时神情肃整起来。
万时华知道自己不属于军队系统,不该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但从俞国振神情来看,似乎是有大事发生了。
“建虏又南下了。”俞国振收住密信,见万时华一脸好奇,便开口解说道。
他心中有些懊恼,密信乃是从辽东直接传来,高二柱如今人在朝鲜,便是打探辽东的消息。原本虎卫的情报网只是集中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京畿附近只有一些据点,崇祯十年初时捕获了尚可喜,高二柱从他口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再与朝鲜那边传来的消息相应证,于是让秦盛亲选拔倭国人,伪作与建虏通商,从而建立起了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只不过这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展开,所得到的消息尚迟。
就在俞国振南下不久,倭国人探听到建虏准备出征的消息,只不过最初时所有的消息都说是要再征察哈尔土蛮,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分兵两路攻伐大明。
在得到确切消息,已经是九月一日,建虏右翼军扬武大将军多罗贝勒岳托部早已出发数日,而密探迟迟传不出消息,到九月四日,奉命大将军睿亲王多尔衮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