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三国之铁骑南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奋武军和袁绍军同时退兵之后,韩成便带领着奋武军的一干将领和谋士在上艾县城中的议事厅召开临时会议。
首先要奖励此战中的有功之人,然后又要查漏补缺,总结此战的不足之处。
然而城下的袁绍军突然毫无征兆的退兵了,令奋武军的这群人十分诧异,一个个的样子都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故而韩成只能一边派人救治伤兵、组织防守、召开会议;一边等着情报营的消息。
情报营在李儒的手中,这几年发展的越发迅速,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待会议快结束之时,情报营的一名士兵便将打探到的消息放到了韩成的手中。
韩成匆匆看罢,并为传给众人,只是将‘消息’握在手中。
然后抬起头,喜出望外的说了一句:“袁绍军的粮路被袭击了,大量粮食被烧毁,故而选择退兵了。”
在座众人听后,皆大欢喜。
既然是粮草出了问题,才选择退兵的,估计袁绍大军退兵的时间也不会远了。
而沮授,司马懿,徐庶,张辽四人,看到韩成的动作之后,面色沉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沮授和张辽是因为十分熟悉韩成。
毕竟按照韩成的习惯,情报营的消息一般都是共享的,会分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看一看。
而韩成今天却极其反常的收起了情报,并亲自说出了情报的内容。
这里面的不同寻常,让二人寻找到了一丝不一样的东西。
而司马懿和徐庶两人,通过韩成的语言,感觉到了更深一层的东西。
粮草被烧之事,定然不是冀州内部的山贼马匪所为。
因为山贼马匪是求财求粮食的,怎么舍得烧毁了呢?
烧毁了之后,可就是一干二净啊。
山贼马匪费了很大的事,抢了粮食烧毁,他们有病吗?故而这种行为定然不是山贼马匪所为。
那么就只可能是奋武军或者是奋武军的友军所为了。
奋武军暂时的友军吕布军,现在已经到达徐州,正和刘备争夺徐州呢。
是而此事只能是奋武军自己所为了。
两人又想起来了:在冀州,还真有一股军队能干此事—那便是绕路兖州,进攻的邺城的赵孚和耿武率领的一万人马。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敌军粮食烧毁本来应该是件大喜事的,但同时也是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虽然赵孚和耿武率领一万人马烧毁了袁绍军的粮食,暂时解除了常山郡的危机,但是,赵孚和耿武率领的这一万人马怎么办?
他们处于袁绍军的中间,而且暴露了,他们将要面对的,除了疾风,还有死亡。
这可是一万名有功的将士啊,一定要去救他们,但如何去救呢?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贸然出击,定然会是一个满盘皆输的结果。
故而沮授,司马懿,徐庶,张辽四人,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韩成将四人的面部表情看在眼里,不动声色的安排好其余众将领的布防任务。
并在结束之时,将沮授,司马懿,徐庶,张辽四人留了下来。
韩成看着这四人的神态模样,便知道他们大体已经猜到什么。
便直截了当的将记载情报营消息的‘信’递到四人手中,然后对着四人说道:
“烧毁粮食之事,确实是赵孚将军带领那一万人马干的,他们做的很好!
下面的事情,就需要我来做了。
我的态度只有一个:他们是我们的兄弟,我要将他们救回来。
请诸位谋划一下,如何做才能确保我们的损失最小?”
韩成这斩钉截铁的态度,让四人的内心为之一振。
“不放弃一个兄弟!”这么有情有义的主公,哪里找去?
不过,当韩成用了‘损失最小’来表达此次的救援行动。
让四人都有了一种十分棘手的感觉。
最好的结果就是损失最小。那最坏的结果呢,全军覆没
?
一时间,四人皆沉默不语,并且正在挖空心思的冥思苦想。
因为五人都知道,赵孚等人面对的是一个必死之局。
袁绍军中有接近三万的骑兵,凭借骑兵的速度,无论赵孚等人往哪个方向突围,必然会被骑兵所追上,然后毫不留情的将这万余人绞杀殆尽。
大概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司马懿对着韩成行了一礼,说道:“主公,我有一计,能破解赵孚将军现在的困境。
若战事顺利,也许还能解除常山郡现在的困境。只是有个事情需要先提前问一下?”
其余四人正在愁眉不展,听到司马懿的话,韩成赶紧说道:“仲达但说无妨。”
只见司马懿谨慎的问道:“现在的情报营能不能联系上赵孚将军啊?”
司马懿说完之后,便用双目注视着韩成,等待着他的回答。
韩成对待司马懿的态度和别人的不一样,因为韩成自后世而来,知道司马懿的野心,故而不自觉的将很多事情都瞒着司马懿。
司马懿也能体会出来韩成对其的这一丝丝防备之意,故而想用此事来试试韩成的态度。
毕竟身为幕僚,却时时刻刻的被主公所防备,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主要的是,司马懿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造成的韩成态度上的差异。
司马懿不愧是一代‘伟人’,办事滴水不漏。
比如说这次司马懿对韩成的试探所提出的问题。
往大了说,是机密不假;但往小了说,也无关大局。
其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韩成对司马懿的态度。
若有防备之意,那此事便是不能说的大事;若无防备之意,那此事则可以说出。
韩成看着司马懿的目光,突然心中有了一丝明悟。
是不是自己太防备司马懿了,才让司马懿出此下策?
瞬间有点不好意思。
很多事情,知道了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
当奋武军和袁绍军同时退兵之后,韩成便带领着奋武军的一干将领和谋士在上艾县城中的议事厅召开临时会议。
首先要奖励此战中的有功之人,然后又要查漏补缺,总结此战的不足之处。
然而城下的袁绍军突然毫无征兆的退兵了,令奋武军的这群人十分诧异,一个个的样子都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故而韩成只能一边派人救治伤兵、组织防守、召开会议;一边等着情报营的消息。
情报营在李儒的手中,这几年发展的越发迅速,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待会议快结束之时,情报营的一名士兵便将打探到的消息放到了韩成的手中。
韩成匆匆看罢,并为传给众人,只是将‘消息’握在手中。
然后抬起头,喜出望外的说了一句:“袁绍军的粮路被袭击了,大量粮食被烧毁,故而选择退兵了。”
在座众人听后,皆大欢喜。
既然是粮草出了问题,才选择退兵的,估计袁绍大军退兵的时间也不会远了。
而沮授,司马懿,徐庶,张辽四人,看到韩成的动作之后,面色沉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沮授和张辽是因为十分熟悉韩成。
毕竟按照韩成的习惯,情报营的消息一般都是共享的,会分给在场的每一个人看一看。
而韩成今天却极其反常的收起了情报,并亲自说出了情报的内容。
这里面的不同寻常,让二人寻找到了一丝不一样的东西。
而司马懿和徐庶两人,通过韩成的语言,感觉到了更深一层的东西。
粮草被烧之事,定然不是冀州内部的山贼马匪所为。
因为山贼马匪是求财求粮食的,怎么舍得烧毁了呢?
烧毁了之后,可就是一干二净啊。
山贼马匪费了很大的事,抢了粮食烧毁,他们有病吗?故而这种行为定然不是山贼马匪所为。
那么就只可能是奋武军或者是奋武军的友军所为了。
奋武军暂时的友军吕布军,现在已经到达徐州,正和刘备争夺徐州呢。
是而此事只能是奋武军自己所为了。
两人又想起来了:在冀州,还真有一股军队能干此事—那便是绕路兖州,进攻的邺城的赵孚和耿武率领的一万人马。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敌军粮食烧毁本来应该是件大喜事的,但同时也是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虽然赵孚和耿武率领一万人马烧毁了袁绍军的粮食,暂时解除了常山郡的危机,但是,赵孚和耿武率领的这一万人马怎么办?
他们处于袁绍军的中间,而且暴露了,他们将要面对的,除了疾风,还有死亡。
这可是一万名有功的将士啊,一定要去救他们,但如何去救呢?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贸然出击,定然会是一个满盘皆输的结果。
故而沮授,司马懿,徐庶,张辽四人,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韩成将四人的面部表情看在眼里,不动声色的安排好其余众将领的布防任务。
并在结束之时,将沮授,司马懿,徐庶,张辽四人留了下来。
韩成看着这四人的神态模样,便知道他们大体已经猜到什么。
便直截了当的将记载情报营消息的‘信’递到四人手中,然后对着四人说道:
“烧毁粮食之事,确实是赵孚将军带领那一万人马干的,他们做的很好!
下面的事情,就需要我来做了。
我的态度只有一个:他们是我们的兄弟,我要将他们救回来。
请诸位谋划一下,如何做才能确保我们的损失最小?”
韩成这斩钉截铁的态度,让四人的内心为之一振。
“不放弃一个兄弟!”这么有情有义的主公,哪里找去?
不过,当韩成用了‘损失最小’来表达此次的救援行动。
让四人都有了一种十分棘手的感觉。
最好的结果就是损失最小。那最坏的结果呢,全军覆没
?
一时间,四人皆沉默不语,并且正在挖空心思的冥思苦想。
因为五人都知道,赵孚等人面对的是一个必死之局。
袁绍军中有接近三万的骑兵,凭借骑兵的速度,无论赵孚等人往哪个方向突围,必然会被骑兵所追上,然后毫不留情的将这万余人绞杀殆尽。
大概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司马懿对着韩成行了一礼,说道:“主公,我有一计,能破解赵孚将军现在的困境。
若战事顺利,也许还能解除常山郡现在的困境。只是有个事情需要先提前问一下?”
其余四人正在愁眉不展,听到司马懿的话,韩成赶紧说道:“仲达但说无妨。”
只见司马懿谨慎的问道:“现在的情报营能不能联系上赵孚将军啊?”
司马懿说完之后,便用双目注视着韩成,等待着他的回答。
韩成对待司马懿的态度和别人的不一样,因为韩成自后世而来,知道司马懿的野心,故而不自觉的将很多事情都瞒着司马懿。
司马懿也能体会出来韩成对其的这一丝丝防备之意,故而想用此事来试试韩成的态度。
毕竟身为幕僚,却时时刻刻的被主公所防备,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主要的是,司马懿不知道是什么事情造成的韩成态度上的差异。
司马懿不愧是一代‘伟人’,办事滴水不漏。
比如说这次司马懿对韩成的试探所提出的问题。
往大了说,是机密不假;但往小了说,也无关大局。
其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韩成对司马懿的态度。
若有防备之意,那此事便是不能说的大事;若无防备之意,那此事则可以说出。
韩成看着司马懿的目光,突然心中有了一丝明悟。
是不是自己太防备司马懿了,才让司马懿出此下策?
瞬间有点不好意思。
很多事情,知道了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