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抗战财神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觉得眼界开阔了,特别对战争的全局意识、战场的设定和战法的运用、灵活多样的应敌战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说实话这方面我可与学长们没法比,现在只有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个好徒弟、小学生,到打鬼子的战场上不给他们丢脸就算毕业了,至于说这方面的比试嘛等我以后带兵再说吧。”
“小鬼,说说看,现在你能带多少兵?”
“现在最多能带一个连,以后至少能带一个团甚至更多吧,不然我想学长和老师们也不会饶了我的!”
“哈哈哈哈!”
李导师开怀大笑:“刘校长,你们的这个徒弟不简单嘛,可别到时候你们教会了徒弟丢了饭碗啊!”
“哈哈哈哈!”
“小鬼啊,在比试中遇到拦路虎没有呀?”
“有,有好多呢,不过现在他们都抢着做我的师父,我可从他们手上淘到了不少好东西,嘿嘿!”
“那还不成了大杂烩,你用得上吗?”
“首长,您在报告中不都讲了嘛,我也是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现在我在学长们的指点下把学到的东西逐步融合到道爷教给我的拳法腿法中,颇有心得,学长们都夸我进步神速,孺子可教呢!”
“小鬼,不错嘛,我们共产党人就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魄,作为一个好学生就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小鬼,你有没有这个信心啊?”
“报告首长,保证完成任务!”
这件事个甘光复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永远不能忘怀。
二:学员队长曹广涛
抗大完全是军事化管理,甘光复所在小队就是一个标准的班级建制,学员小队长是曹广涛。
曹广涛是为数不多从河西兵败返回的将士之一,学员们都叫他‘曹大头’。他曾是西路军总部直属特务营营长,左胳膊还留有枪伤伤到骨头至今未愈,时好时坏。他像一位宽厚的兄长,对甘光复非常关心,从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都十分贴心和照顾,经常在课余的时候给甘光复传授军事侦察的各项技能和格斗技巧,被甘光复亲切的称作‘大头师父’。
三:大生产运动
为了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学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李导师在延安北门外广场召开的抗大干部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在分析形势和面临的困难时指出:“现在财政经济这样困难,我们是等着饿死呢?还是把抗大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我们不仅要把抗大办下去,办得更好,而且还要发展、扩大!手拿锄头是可以开荒的,这叫自力更生。”
那时候,包括抗大在内的整个延安,吃、穿、用方面,可说都是困难重重。吃的方面,从校领导到每一个师生员工,一年的饭菜基本上是玉米、谷子,冬春两季吃山药蛋.只有过年过节时每人才能吃到一顿白面。为了节约用粮,冬季就改为一天两顿饭,谷子要带糠一起吃。有时做干粮不够吃,就做成稀饭。如果还填不饱肚子,就用野菜补充。行军时,用“炒面”做干粮。这种炒面,就是把五谷杂粮掺糠炒熟,磨成面,吃时用水搅拌好再吃。
穿的方面,学员常常打赤脚,冬天多是穿草鞋,如果谁要能穿上一双布鞋或棉鞋,那是最上等的了。粗布军装几年才能发一套。所以抗大每人都有一个针线包,破了补,补了破,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几年。因为赤脚行军多,这使许多人都练成了铁脚板,连个刺都扎不进。被褥也达不到每人一套,冬春季不少人是两人合盖一条被子,夏秋季就干脆光着身或是和衣而睡。学员们风趣地说:“我们是铺着脊梁,盖着胸膛,脑袋枕着俩巴掌。”
至于学习和生活上的用品,就更困难了。学校本来是读书的,可书本也很缺乏,书少,学员就几个人合看一本,或通过记标准笔记的办法来弥补,没有黑板.就用墙报或图表来代替,或用锅底上的烟灰涂在光滑的墙壁上,当简易黑板用。行军野营没黑板,他们就在地上设沙盘,以木棍代替粉笔,没有钢笔,就在筷子上绑上一个蘸水笔尖用,有的则把芦苇削尖当钢笔用,还有的用鸡鸭鹅的翎当蘸水笔用.没墨水,用桑堪汁制作,没有油灯,就用旧墨水瓶或破碗放进旧棉花捻代替油灯用。上课没桌凳,就用背包当小凳,膝盖当课桌。没有课堂,夏天就在树荫下,冬天就利用庙宇、戏台、祠堂以及牛、羊圈来上课。没有肥皂就用柴草灰过睑水洗衣服,没有理发推子,就借用房东的剪刀或剃头刀,信封一般都是用旧纸做的。上体育课没有单杠,就用一根铁棍或木棍架在两棵树中间练,没有蓝球桩,就由两个人各站在两边石滚上,只要他接住扔过来的球,就算得了分。没有木马,就用石头垒,上面垫上破旧麻袋当木马用。操场或训练场则是利用不能造田的空地或沙滩修建的。
为了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抗大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自己开荒种粮菜、组织背粮打柴活动、开豆腐坊、粉条坊等,此外,抗大还开办了被服厂和供销合作社,自制被服鞋袜并解决日用品及教学用具等。
抗大全体教职员工荷锄扛锹,向荒山野岭进军,掀起了开荒生产突击高潮。甘光复所在的小队,伤病员较多,和抗大后勤的炊事员们分配在一起,地点也离学校比较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荒种菜四十多亩,挖窑洞养猪、养羊、养鸡许多。甘光复让道爷掏腰包资助三百大洋,办起了豆腐坊,除抗大自用外还能供给附近的老乡。他们的实业被抗大学员们成为‘抗大农庄’,
在抗大召开的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李导师高度评价了抗大的大生产运动,称赞抗大是“天下第一”,“你们读书是学,开荒是农,打窑洞做鞋子是工,办合作社是商,你们又是军,你们是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文武结合,知识与劳动结合,可算是天下第一。”李导师尤其表扬了由甘光复他们创办的“抗大农庄”,夸奖“抗大农庄”的路线是最好的。
抗大的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教职员工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生活得非常愉快,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活跃。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抗大,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革命传统。她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所以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下,获得发展和壮大。
抗大的学习经历也武装了甘光复的头脑,从而更加坚定了他战无不胜的革命信念,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的精神财富。
觉得眼界开阔了,特别对战争的全局意识、战场的设定和战法的运用、灵活多样的应敌战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说实话这方面我可与学长们没法比,现在只有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个好徒弟、小学生,到打鬼子的战场上不给他们丢脸就算毕业了,至于说这方面的比试嘛等我以后带兵再说吧。”
“小鬼,说说看,现在你能带多少兵?”
“现在最多能带一个连,以后至少能带一个团甚至更多吧,不然我想学长和老师们也不会饶了我的!”
“哈哈哈哈!”
李导师开怀大笑:“刘校长,你们的这个徒弟不简单嘛,可别到时候你们教会了徒弟丢了饭碗啊!”
“哈哈哈哈!”
“小鬼啊,在比试中遇到拦路虎没有呀?”
“有,有好多呢,不过现在他们都抢着做我的师父,我可从他们手上淘到了不少好东西,嘿嘿!”
“那还不成了大杂烩,你用得上吗?”
“首长,您在报告中不都讲了嘛,我也是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现在我在学长们的指点下把学到的东西逐步融合到道爷教给我的拳法腿法中,颇有心得,学长们都夸我进步神速,孺子可教呢!”
“小鬼,不错嘛,我们共产党人就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魄,作为一个好学生就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小鬼,你有没有这个信心啊?”
“报告首长,保证完成任务!”
这件事个甘光复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永远不能忘怀。
二:学员队长曹广涛
抗大完全是军事化管理,甘光复所在小队就是一个标准的班级建制,学员小队长是曹广涛。
曹广涛是为数不多从河西兵败返回的将士之一,学员们都叫他‘曹大头’。他曾是西路军总部直属特务营营长,左胳膊还留有枪伤伤到骨头至今未愈,时好时坏。他像一位宽厚的兄长,对甘光复非常关心,从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都十分贴心和照顾,经常在课余的时候给甘光复传授军事侦察的各项技能和格斗技巧,被甘光复亲切的称作‘大头师父’。
三:大生产运动
为了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学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李导师在延安北门外广场召开的抗大干部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在分析形势和面临的困难时指出:“现在财政经济这样困难,我们是等着饿死呢?还是把抗大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我们不仅要把抗大办下去,办得更好,而且还要发展、扩大!手拿锄头是可以开荒的,这叫自力更生。”
那时候,包括抗大在内的整个延安,吃、穿、用方面,可说都是困难重重。吃的方面,从校领导到每一个师生员工,一年的饭菜基本上是玉米、谷子,冬春两季吃山药蛋.只有过年过节时每人才能吃到一顿白面。为了节约用粮,冬季就改为一天两顿饭,谷子要带糠一起吃。有时做干粮不够吃,就做成稀饭。如果还填不饱肚子,就用野菜补充。行军时,用“炒面”做干粮。这种炒面,就是把五谷杂粮掺糠炒熟,磨成面,吃时用水搅拌好再吃。
穿的方面,学员常常打赤脚,冬天多是穿草鞋,如果谁要能穿上一双布鞋或棉鞋,那是最上等的了。粗布军装几年才能发一套。所以抗大每人都有一个针线包,破了补,补了破,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几年。因为赤脚行军多,这使许多人都练成了铁脚板,连个刺都扎不进。被褥也达不到每人一套,冬春季不少人是两人合盖一条被子,夏秋季就干脆光着身或是和衣而睡。学员们风趣地说:“我们是铺着脊梁,盖着胸膛,脑袋枕着俩巴掌。”
至于学习和生活上的用品,就更困难了。学校本来是读书的,可书本也很缺乏,书少,学员就几个人合看一本,或通过记标准笔记的办法来弥补,没有黑板.就用墙报或图表来代替,或用锅底上的烟灰涂在光滑的墙壁上,当简易黑板用。行军野营没黑板,他们就在地上设沙盘,以木棍代替粉笔,没有钢笔,就在筷子上绑上一个蘸水笔尖用,有的则把芦苇削尖当钢笔用,还有的用鸡鸭鹅的翎当蘸水笔用.没墨水,用桑堪汁制作,没有油灯,就用旧墨水瓶或破碗放进旧棉花捻代替油灯用。上课没桌凳,就用背包当小凳,膝盖当课桌。没有课堂,夏天就在树荫下,冬天就利用庙宇、戏台、祠堂以及牛、羊圈来上课。没有肥皂就用柴草灰过睑水洗衣服,没有理发推子,就借用房东的剪刀或剃头刀,信封一般都是用旧纸做的。上体育课没有单杠,就用一根铁棍或木棍架在两棵树中间练,没有蓝球桩,就由两个人各站在两边石滚上,只要他接住扔过来的球,就算得了分。没有木马,就用石头垒,上面垫上破旧麻袋当木马用。操场或训练场则是利用不能造田的空地或沙滩修建的。
为了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抗大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自己开荒种粮菜、组织背粮打柴活动、开豆腐坊、粉条坊等,此外,抗大还开办了被服厂和供销合作社,自制被服鞋袜并解决日用品及教学用具等。
抗大全体教职员工荷锄扛锹,向荒山野岭进军,掀起了开荒生产突击高潮。甘光复所在的小队,伤病员较多,和抗大后勤的炊事员们分配在一起,地点也离学校比较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荒种菜四十多亩,挖窑洞养猪、养羊、养鸡许多。甘光复让道爷掏腰包资助三百大洋,办起了豆腐坊,除抗大自用外还能供给附近的老乡。他们的实业被抗大学员们成为‘抗大农庄’,
在抗大召开的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李导师高度评价了抗大的大生产运动,称赞抗大是“天下第一”,“你们读书是学,开荒是农,打窑洞做鞋子是工,办合作社是商,你们又是军,你们是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文武结合,知识与劳动结合,可算是天下第一。”李导师尤其表扬了由甘光复他们创办的“抗大农庄”,夸奖“抗大农庄”的路线是最好的。
抗大的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教职员工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生活得非常愉快,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活跃。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抗大,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革命传统。她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所以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下,获得发展和壮大。
抗大的学习经历也武装了甘光复的头脑,从而更加坚定了他战无不胜的革命信念,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