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兰若蝉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个欹桶比较大,一日一覆,用来带动时辰的刻度盘。
大欹器的水源混合了一些,呃,天然的肥料,放水时可以用来灌溉阁楼后的菜地。”
瓠采亭此时已是瞠目结舌,忽然又瞧见一支竹臂托了四碗清茶,稳稳地放在主位的茶几上,更是好奇,“这,这又是怎么回事?也没见你做什么,怎么就变出四碗热茶?”
祖暅之呵呵一笑,“你看,那个门枢会自行回位。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推过一下。每推一下,便会从石炉的储水槽里压出一杯茶水。茶水的重量会压动这支竹臂的机关。只要户枢平稳,不再有人进出,它便把茶托上来了。”
庆云拍了拍瓠采亭僵直的身体,冲着暅之眨了眨眼,“祖兄,何不带客人去二楼观宝?”
“这……”祖暅之顿时面露难色。
瓠采亭见状,乖巧地陪了个笑脸,“暅之哥哥,带小女子上去开开眼界嘛。这里东西金贵,我自然不敢随便触碰。若是有什么损坏,小女可是赔不起呢。”
暅之叹了口气,摆手道,“上面确实是些碰不得的东西啊。谁让我交了你们这些狐朋狗友呢?那就上去瞧瞧吧。”
暅之带众人走到了角落里一处小隔间,一拉机关,便有绳索收拢,将那隔间整个拉起。
瓠采亭先是一惊,见身旁三人都微笑着看着自己,也只能强作镇定。心中却暗想,想瞧本女侠的笑话,那可没门!
升降机关在二楼停稳,瓠采亭怕再有古怪,便躲在庆云身后,贼溜溜地探着脑袋。
只见主阁的正中摆放着一架浑仪。
浑仪的制作工艺复杂,除了时下南齐北魏官立天监司,其他地方还真是难得一见。
瓠采亭虽然是星象学的外行,但还是一眼认出,这层楼最稀罕的宝贝并非是那台浑仪,架在瞭台上那个硕大的装置恐怕才称得上举世无双。
于是她玉指轻扬,“那是什么?”
祖暅之苦笑道,“你到是识货。
这台舜帝玉衡又名窥天镜,因为材料难觅,实物失传已久。
但其原理记载于《墨经》,规制收于东观。
墨子虽然了解窥镜放大,远望,呈像的原理,但是找不到透明的,可雕琢的矿石来制作窥片。
而家师华阳先生在寻找丹石原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透明石膏晶。
石膏不同石英,是可以打磨出形状的。
家父和我花了十余年时间,才打磨出几片合格的镜片,再用蜡封釉。
依东观书院蔡邕所记古法做支架固定远端的镜片,羊皮蒙蔽。
只要适当调整我们用于观测的镜片,便可远望万里。用以观月,山海宛然。”
瓠采亭瞥见那探向夜穹的远端大镜盘径过数尺,不由暗暗咋舌。
光是这么大的石膏晶,也可算是世间至宝了,更何况是被做成如此神奇的设备。
当然,她自然免不了缠着暅之帮她调校好镜距。
当那凸凹不平的月球表面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俏皮的睫毛下闪动的满是惊喜,风情瞬间盖过了漫天星光。
“天哪,月亮原来这么大!不知道广寒宫在那里啊?”
暅之摇了摇头,“据说月亮是由七种矿石构成的,上面或许还有人居住。据说定期有天槎自嵩山往返地月。但此说难断真伪。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看看。”
“你每天都要在这里看星星吗?”
“是啊,天气好的话就会,”暅之走向玉衡旁的一座星盘,凝望天空,半晌后,便开始调整星盘上一些标记的位置。
“我每天都要把星星的位置和月相圆亏记录下来,这个星盘的每一个标记都联动着一块活动雕板。
不单这里,这个台上风信采集到的风强,下面自行钟记录的日期,都连动着活版的模块。
当我完成星象的记录以后,只要转动这个轮盘,就像这样。
就会印制出一张带有日期,天气的当日星图。”
随着轮盘的转动,果然有一张墨迹新鲜的长卷从星盘下吐了出来。“这种活版拓印是父亲根据印经师傅所用的雕版改进的。有了这些每日的记录,就可以校对和推演《缀术》了。”
庆云这时也忍不住插话道,“《缀术》到底是什么?一直听你和祖伯伯说起,但从来没搞懂过。”
祖暅之皱了皱眉,“真的要解释,确实很难啊。
比如说有一个东西,我们要准确感知它,就需要测量它。
一般我们会测出他的长,宽,高,来度量它的大小,也就是用这三个缀值修饰和描述它。
但是如果这个东西不在眼前,投诸浩瀚星空,我们就无法用简单的缀值来形容它们。
就需要知道更多,比如旋转,轨迹,变化规律,不但度量其空间,还有,与时间的关联。
这些一直在变化的量,就是缀,它们是用来认知星辰宇宙的。”
庆云耸了耸肩,和文赞瓠采亭相互对视,摊手道,“听不懂!”
“我也一样听不懂。”文赞也报以一脸戆笑。
祖暅之叹了口气,“是啊,父亲也说没人会懂。所以即使这本书写出来,可能不久以后便会失传。”
瓠采亭眨着睫毛,一副怯生生的表情,“那你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精力去完成它呢?”
“万一有人能懂,而且能继续研究下去呢?”提到这个,暅之的面色充满了期待与虔诚,“那样我们的世界可能都会不一样。”
他忽然拍了拍庆云的肩膀,“也许我近期会去一次魏国。”
听到魏国两字,庆云心中一动,但面目却未露出半分异色,沉声问道,“魏国?去魏国做什么?”
“家父说我们祖氏北支出了一个好苗子,叫做祖莹。他爱书入魔,见地悟性远胜同龄。家父特意嘱咐我去看看。如果确有天分,就着力培养培养。”
庆云眉角一扬,顺势问道,“我们陪你同去如何?”
祖暅之闻言甚是诧异,警觉地望着庆云,“你?我记得陈叔说……”
“哦,之前一些约定,已起了变化。陈叔已经先我们北上了。”
暅之扫了一眼瓠采亭,见后者一汪秋泓有节律地闪烁,掩盖了所有心情波动。
他只得长吁了一口气,对庆云道,“是陈叔让你们一起去的?”
庆云耸了耸肩,忽然望向北方,眼中充满期冀,“师门有大事,焉能缺席?何况家父便是前任门主,也许此行还能让我多了解些父亲当年的往事。”
暅之哼了一声,正色说道,“你爹的事情如果那么简单,陈叔叔早就告诉你了。既然他没有直接讲,那便是还没准备好让你介入檀宗的事。”
“原来你知道陈叔的门派来历,却一直瞒着我?”庆云的口气有些懊恼。
他随陈家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祖暅之可以算是陈文赞之外最好的朋友了。不料他竟对自己隐瞒了那么多重要信息。
祖暅之摇了摇头,诚恳的与庆云对视,“其实我真的不比你多知道多少。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敢妄言。只是檀宗在北魏被清扫这件事,并不算是什么隐秘,我从师父那里略有听闻。庆弟不曾外出走动,故而不知。我也能明白你此时对父亲和宗门的好奇。我并不是想阻拦你北上,但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你,这其中恐怕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枝节。”
庆云内心翻涌,自从被瓠采亭点燃了北上的念头,便已做好了面对任何凶险的准备。
但他并非鲁莽之人,既然从未有远行的经验,多个熟人照应当然对自己有利。
于是他不但没有反驳,还连连赔笑道,“所以说,还要拜托暅之兄一路多多指点了。”
暅之自知无奈,只能勉强点了点头,“那文赞兄也是同去咯。”
庆云见他应允,哈哈大笑,“这个自然!只是,文赞兄眼下还有些小小的麻烦……”
》》》》》敲黑板时间《《《《《
中国古代真的会有天文望远镜吗?
如果按照历史记载,回答是肯定的。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疏: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这条记载说明了璇玑,玉衡都是天文观测器材。
东汉大儒蔡邕等主编的《东观汉记》,是正史之外风评极佳的信史之一,其中有对玉衡非常详细的叙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并县(通悬,璇)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玑径八尺,圆二尺五寸而强。
根据这段描述,玉衡就是一个标准的长筒望远镜。转动璇玑定位星辰,然后用玉衡去观测,就是古人的科学观星法。我们都知道,望远镜,哪怕是天文望远镜,利用的基本光学原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甚至早在春秋时期,墨家就有相关研究。但是理论转化到实际,最关键的往往不是设计,而是材料。当时适合打磨成凸凹透镜的材料少之又少。水晶不但珍贵,加工更加困难。玻璃的问题我们后文会提到,总之当时在中原玻璃比玉石还要鲜见。透明石膏恐怕是当时最适合用来打磨成镜片的材料,但是大块透明石膏奇货可居,这才是望远镜无法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同理的还有活字印刷。活字的商业化在宋朝出现,但雕版印刷术在南北朝就已经广泛存在了。从雕版进化到活版,差的并非理论,也并非发明改进,而是活字供应商。所以只要有雕版印刷术,可替换的活版就是可行的技术,但在没有专业供应商之前,就只能是部分匠人的私技了。
言归正传,在本章中笔者提到了古人对岩石月表的认知,这一点与历史事实相符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只是传播不广。古代大儒研究的都是经典大道,琢磨这些奇技淫巧的都属于杂学,不但影响有限,甚至难觅传承。
关于月球岩石说,在民间有之。最早见于张衡的《灵宪》。但是表述最为准确详尽的还是唐代杂记《酉阳杂俎》月宫来客一节,那人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
此人说月球是由七种矿石组成,是一个球形。我们看到的月影,是太阳照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形成的,这个观点几乎无限接近现实。这样详实的解释,很难说是出自凭空想象。
至于嵩山往来地月的天梭,也出自此书。真实几何,充君一哂。杂俎虽然成书于唐代,但题材是汇编故事集,所述并非都是当代之事。此处也仅仅是用来说明古人对于岩石月表的认知而已。
那个欹桶比较大,一日一覆,用来带动时辰的刻度盘。
大欹器的水源混合了一些,呃,天然的肥料,放水时可以用来灌溉阁楼后的菜地。”
瓠采亭此时已是瞠目结舌,忽然又瞧见一支竹臂托了四碗清茶,稳稳地放在主位的茶几上,更是好奇,“这,这又是怎么回事?也没见你做什么,怎么就变出四碗热茶?”
祖暅之呵呵一笑,“你看,那个门枢会自行回位。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推过一下。每推一下,便会从石炉的储水槽里压出一杯茶水。茶水的重量会压动这支竹臂的机关。只要户枢平稳,不再有人进出,它便把茶托上来了。”
庆云拍了拍瓠采亭僵直的身体,冲着暅之眨了眨眼,“祖兄,何不带客人去二楼观宝?”
“这……”祖暅之顿时面露难色。
瓠采亭见状,乖巧地陪了个笑脸,“暅之哥哥,带小女子上去开开眼界嘛。这里东西金贵,我自然不敢随便触碰。若是有什么损坏,小女可是赔不起呢。”
暅之叹了口气,摆手道,“上面确实是些碰不得的东西啊。谁让我交了你们这些狐朋狗友呢?那就上去瞧瞧吧。”
暅之带众人走到了角落里一处小隔间,一拉机关,便有绳索收拢,将那隔间整个拉起。
瓠采亭先是一惊,见身旁三人都微笑着看着自己,也只能强作镇定。心中却暗想,想瞧本女侠的笑话,那可没门!
升降机关在二楼停稳,瓠采亭怕再有古怪,便躲在庆云身后,贼溜溜地探着脑袋。
只见主阁的正中摆放着一架浑仪。
浑仪的制作工艺复杂,除了时下南齐北魏官立天监司,其他地方还真是难得一见。
瓠采亭虽然是星象学的外行,但还是一眼认出,这层楼最稀罕的宝贝并非是那台浑仪,架在瞭台上那个硕大的装置恐怕才称得上举世无双。
于是她玉指轻扬,“那是什么?”
祖暅之苦笑道,“你到是识货。
这台舜帝玉衡又名窥天镜,因为材料难觅,实物失传已久。
但其原理记载于《墨经》,规制收于东观。
墨子虽然了解窥镜放大,远望,呈像的原理,但是找不到透明的,可雕琢的矿石来制作窥片。
而家师华阳先生在寻找丹石原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透明石膏晶。
石膏不同石英,是可以打磨出形状的。
家父和我花了十余年时间,才打磨出几片合格的镜片,再用蜡封釉。
依东观书院蔡邕所记古法做支架固定远端的镜片,羊皮蒙蔽。
只要适当调整我们用于观测的镜片,便可远望万里。用以观月,山海宛然。”
瓠采亭瞥见那探向夜穹的远端大镜盘径过数尺,不由暗暗咋舌。
光是这么大的石膏晶,也可算是世间至宝了,更何况是被做成如此神奇的设备。
当然,她自然免不了缠着暅之帮她调校好镜距。
当那凸凹不平的月球表面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俏皮的睫毛下闪动的满是惊喜,风情瞬间盖过了漫天星光。
“天哪,月亮原来这么大!不知道广寒宫在那里啊?”
暅之摇了摇头,“据说月亮是由七种矿石构成的,上面或许还有人居住。据说定期有天槎自嵩山往返地月。但此说难断真伪。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看看。”
“你每天都要在这里看星星吗?”
“是啊,天气好的话就会,”暅之走向玉衡旁的一座星盘,凝望天空,半晌后,便开始调整星盘上一些标记的位置。
“我每天都要把星星的位置和月相圆亏记录下来,这个星盘的每一个标记都联动着一块活动雕板。
不单这里,这个台上风信采集到的风强,下面自行钟记录的日期,都连动着活版的模块。
当我完成星象的记录以后,只要转动这个轮盘,就像这样。
就会印制出一张带有日期,天气的当日星图。”
随着轮盘的转动,果然有一张墨迹新鲜的长卷从星盘下吐了出来。“这种活版拓印是父亲根据印经师傅所用的雕版改进的。有了这些每日的记录,就可以校对和推演《缀术》了。”
庆云这时也忍不住插话道,“《缀术》到底是什么?一直听你和祖伯伯说起,但从来没搞懂过。”
祖暅之皱了皱眉,“真的要解释,确实很难啊。
比如说有一个东西,我们要准确感知它,就需要测量它。
一般我们会测出他的长,宽,高,来度量它的大小,也就是用这三个缀值修饰和描述它。
但是如果这个东西不在眼前,投诸浩瀚星空,我们就无法用简单的缀值来形容它们。
就需要知道更多,比如旋转,轨迹,变化规律,不但度量其空间,还有,与时间的关联。
这些一直在变化的量,就是缀,它们是用来认知星辰宇宙的。”
庆云耸了耸肩,和文赞瓠采亭相互对视,摊手道,“听不懂!”
“我也一样听不懂。”文赞也报以一脸戆笑。
祖暅之叹了口气,“是啊,父亲也说没人会懂。所以即使这本书写出来,可能不久以后便会失传。”
瓠采亭眨着睫毛,一副怯生生的表情,“那你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精力去完成它呢?”
“万一有人能懂,而且能继续研究下去呢?”提到这个,暅之的面色充满了期待与虔诚,“那样我们的世界可能都会不一样。”
他忽然拍了拍庆云的肩膀,“也许我近期会去一次魏国。”
听到魏国两字,庆云心中一动,但面目却未露出半分异色,沉声问道,“魏国?去魏国做什么?”
“家父说我们祖氏北支出了一个好苗子,叫做祖莹。他爱书入魔,见地悟性远胜同龄。家父特意嘱咐我去看看。如果确有天分,就着力培养培养。”
庆云眉角一扬,顺势问道,“我们陪你同去如何?”
祖暅之闻言甚是诧异,警觉地望着庆云,“你?我记得陈叔说……”
“哦,之前一些约定,已起了变化。陈叔已经先我们北上了。”
暅之扫了一眼瓠采亭,见后者一汪秋泓有节律地闪烁,掩盖了所有心情波动。
他只得长吁了一口气,对庆云道,“是陈叔让你们一起去的?”
庆云耸了耸肩,忽然望向北方,眼中充满期冀,“师门有大事,焉能缺席?何况家父便是前任门主,也许此行还能让我多了解些父亲当年的往事。”
暅之哼了一声,正色说道,“你爹的事情如果那么简单,陈叔叔早就告诉你了。既然他没有直接讲,那便是还没准备好让你介入檀宗的事。”
“原来你知道陈叔的门派来历,却一直瞒着我?”庆云的口气有些懊恼。
他随陈家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祖暅之可以算是陈文赞之外最好的朋友了。不料他竟对自己隐瞒了那么多重要信息。
祖暅之摇了摇头,诚恳的与庆云对视,“其实我真的不比你多知道多少。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敢妄言。只是檀宗在北魏被清扫这件事,并不算是什么隐秘,我从师父那里略有听闻。庆弟不曾外出走动,故而不知。我也能明白你此时对父亲和宗门的好奇。我并不是想阻拦你北上,但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你,这其中恐怕会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枝节。”
庆云内心翻涌,自从被瓠采亭点燃了北上的念头,便已做好了面对任何凶险的准备。
但他并非鲁莽之人,既然从未有远行的经验,多个熟人照应当然对自己有利。
于是他不但没有反驳,还连连赔笑道,“所以说,还要拜托暅之兄一路多多指点了。”
暅之自知无奈,只能勉强点了点头,“那文赞兄也是同去咯。”
庆云见他应允,哈哈大笑,“这个自然!只是,文赞兄眼下还有些小小的麻烦……”
》》》》》敲黑板时间《《《《《
中国古代真的会有天文望远镜吗?
如果按照历史记载,回答是肯定的。
《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疏: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
这条记载说明了璇玑,玉衡都是天文观测器材。
东汉大儒蔡邕等主编的《东观汉记》,是正史之外风评极佳的信史之一,其中有对玉衡非常详细的叙述: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并县(通悬,璇)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玑径八尺,圆二尺五寸而强。
根据这段描述,玉衡就是一个标准的长筒望远镜。转动璇玑定位星辰,然后用玉衡去观测,就是古人的科学观星法。我们都知道,望远镜,哪怕是天文望远镜,利用的基本光学原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甚至早在春秋时期,墨家就有相关研究。但是理论转化到实际,最关键的往往不是设计,而是材料。当时适合打磨成凸凹透镜的材料少之又少。水晶不但珍贵,加工更加困难。玻璃的问题我们后文会提到,总之当时在中原玻璃比玉石还要鲜见。透明石膏恐怕是当时最适合用来打磨成镜片的材料,但是大块透明石膏奇货可居,这才是望远镜无法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同理的还有活字印刷。活字的商业化在宋朝出现,但雕版印刷术在南北朝就已经广泛存在了。从雕版进化到活版,差的并非理论,也并非发明改进,而是活字供应商。所以只要有雕版印刷术,可替换的活版就是可行的技术,但在没有专业供应商之前,就只能是部分匠人的私技了。
言归正传,在本章中笔者提到了古人对岩石月表的认知,这一点与历史事实相符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只是传播不广。古代大儒研究的都是经典大道,琢磨这些奇技淫巧的都属于杂学,不但影响有限,甚至难觅传承。
关于月球岩石说,在民间有之。最早见于张衡的《灵宪》。但是表述最为准确详尽的还是唐代杂记《酉阳杂俎》月宫来客一节,那人说: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
此人说月球是由七种矿石组成,是一个球形。我们看到的月影,是太阳照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形成的,这个观点几乎无限接近现实。这样详实的解释,很难说是出自凭空想象。
至于嵩山往来地月的天梭,也出自此书。真实几何,充君一哂。杂俎虽然成书于唐代,但题材是汇编故事集,所述并非都是当代之事。此处也仅仅是用来说明古人对于岩石月表的认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