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台湾大海战(二)
18小说网 www.18xs.com,大明杀破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017章 台湾大海战(二)
南京,皇宫,已经登基称帝,改元弘光的福王朱由崧正坐在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坐过的位置上听着朝中百官的争吵。自打他登基以来,这样的争吵就没有停止过,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对自己这个皇帝不服气。朱由崧小字福八,明神宗之孙,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长子。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可别因为他是藩王的儿子就小看他,他的父亲福忠王朱常洵是当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的儿子。论及出身远比后来接替神宗的光宗要高的多(光宗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宫女),而神宗皇帝爱屋及乌,也很喜欢郑贵妃为他生的这个儿子,并且为此不惜和文官集团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围绕这个国本之争还引发了著名的明宫三大案,东林党就是趁着这个国本之争一跃而起击败其余诸党一统江湖的。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朱由崧随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这无疑是宣布了福王在这场储位争夺战中彻底失败了。不过胜利者也没强到那里去,光宗登基还没一个多月就驾崩了,差点就走在他老爹神宗皇帝前头了。
但是差一点就是差一点,福王这一脉就变成了藩王。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后进封为福王世子。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福王朱常洵从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于迎恩寺,后被农民军搜出,被杀害。朱由崧缒城逃脱,前往怀庆避难,1643年(崇祯十六年)五月,朱由崧袭封福王。崇祯帝亲手拿起了宫中的玉带,派遣内侍去送给他。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正月,怀庆有农民军进攻,朱由崧逃亡到卫辉,投奔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卫辉也有农民军进攻的警报,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与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
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上岸,住在杜光绍园中。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的消息传至淮安。崇祯帝在北京殉国后,留都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
从血统上来说,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二子,天启帝朱由校无子,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了,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均下落不明。所以应从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诸弟中选择。福王朱常洵为第三子,以常洵居长。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至南京继位的情况下,福王本为第一顺位。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称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张振岳当时抓着萧严和宋小鲁一起看这份邸报的时候就哈哈大笑道:“这就是东林党不对了,这皇帝宝座的传承严格来说是有规矩的,真要按着规矩来说,如果不是我们把崇祯帝的儿子们救了出来,这福王才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这些东林党和复社啊,恐怕是还记着当年拥立光宗的时候和福王这一家子结下的梁子,怕福王当了皇帝报复呢?看看这理由找得,要多蹩脚就有多蹩脚,什么叫潞王素有贤名啊?这大明大厦将倾的时候,出了我那大舅哥唐王做了点事情外,其他的藩王那个不是醉生梦死啊?居然还有立贤一说?最搞笑的还是我们的史二哥啊,看样子也是学坏了,居然能给出福王再藩不忠不孝一说,人家朱由崧继承藩王爵位的时候洛阳已经丢了,这藩王压根就是四处在流浪,就藩就藩,藩都没就就能在藩。”
事实就是这样,但是东林党是什么人啊,读书人啊,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原本就是他们最擅长的。结果依着规矩就该归福王的帝位,最后硬是被他们弄成了福王篡位的味道出来了。这大明都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这帮东林党和复社的才子们却还在忙着窝里斗,想想都不禁让人扼腕。
这里头还有一个冤大头,那就是阮大铖推荐担任凤阳总督的马士英。这位爷原本跟东林党还算得上是合作关系,并无过节,史可法他们鼓捣立潞王他也没意见,正和史可法商议着呢!
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2] 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
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可大局真的定下来了吗?这个时候秦浩就干了一件蠢事,居然派人去告诉史可法,崇祯帝的四个儿子都被接出来了。这也是张振岳最初的意思,想的是避免南明小朝廷再争来争去玩自耗了。此外就是希望借着崇祯帝遗孤的名头,能在将来弘光政权垮台之后,大家知觉南下投奔找个去处。
不成想史可法也是昏了头了,居然当朝拿出这封信,威逼弘光帝立刻派人南下昆明,去迎接先帝遗孤,还位于先帝。东林诸公和复社诸子自然是纷纷叫好,一时朝野大震。
可马士英不是傻子,他只要算一算日子,就知道崇祯帝的儿子们根本就不可能那么快出现在昆明,估计这会还在海上漂呢!
这皇帝归根到底只能是一个人做的,而且必须做到死的。这坐过了皇帝再下来,那里还有什么好下场可言,所以就有了郑芝龙手上的密诏。(未完待续)
第017章 台湾大海战(二)
南京,皇宫,已经登基称帝,改元弘光的福王朱由崧正坐在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坐过的位置上听着朝中百官的争吵。自打他登基以来,这样的争吵就没有停止过,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对自己这个皇帝不服气。朱由崧小字福八,明神宗之孙,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长子。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可别因为他是藩王的儿子就小看他,他的父亲福忠王朱常洵是当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的儿子。论及出身远比后来接替神宗的光宗要高的多(光宗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宫女),而神宗皇帝爱屋及乌,也很喜欢郑贵妃为他生的这个儿子,并且为此不惜和文官集团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围绕这个国本之争还引发了著名的明宫三大案,东林党就是趁着这个国本之争一跃而起击败其余诸党一统江湖的。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朱由崧随其父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这无疑是宣布了福王在这场储位争夺战中彻底失败了。不过胜利者也没强到那里去,光宗登基还没一个多月就驾崩了,差点就走在他老爹神宗皇帝前头了。
但是差一点就是差一点,福王这一脉就变成了藩王。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由崧封德昌王,后进封为福王世子。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福王朱常洵从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逃出城外,藏匿于迎恩寺,后被农民军搜出,被杀害。朱由崧缒城逃脱,前往怀庆避难,1643年(崇祯十六年)五月,朱由崧袭封福王。崇祯帝亲手拿起了宫中的玉带,派遣内侍去送给他。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正月,怀庆有农民军进攻,朱由崧逃亡到卫辉,投奔潞王朱常淓。三月初四,卫辉也有农民军进攻的警报,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与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
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三月十八日福王朱由崧上岸,住在杜光绍园中。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的消息传至淮安。崇祯帝在北京殉国后,留都南京以及南方各省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
从血统上来说,明光宗朱常洛有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二子,天启帝朱由校无子,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了,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均下落不明。所以应从明神宗之子、明光宗诸弟中选择。福王朱常洵为第三子,以常洵居长。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至南京继位的情况下,福王本为第一顺位。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称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张振岳当时抓着萧严和宋小鲁一起看这份邸报的时候就哈哈大笑道:“这就是东林党不对了,这皇帝宝座的传承严格来说是有规矩的,真要按着规矩来说,如果不是我们把崇祯帝的儿子们救了出来,这福王才是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这些东林党和复社啊,恐怕是还记着当年拥立光宗的时候和福王这一家子结下的梁子,怕福王当了皇帝报复呢?看看这理由找得,要多蹩脚就有多蹩脚,什么叫潞王素有贤名啊?这大明大厦将倾的时候,出了我那大舅哥唐王做了点事情外,其他的藩王那个不是醉生梦死啊?居然还有立贤一说?最搞笑的还是我们的史二哥啊,看样子也是学坏了,居然能给出福王再藩不忠不孝一说,人家朱由崧继承藩王爵位的时候洛阳已经丢了,这藩王压根就是四处在流浪,就藩就藩,藩都没就就能在藩。”
事实就是这样,但是东林党是什么人啊,读书人啊,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原本就是他们最擅长的。结果依着规矩就该归福王的帝位,最后硬是被他们弄成了福王篡位的味道出来了。这大明都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这帮东林党和复社的才子们却还在忙着窝里斗,想想都不禁让人扼腕。
这里头还有一个冤大头,那就是阮大铖推荐担任凤阳总督的马士英。这位爷原本跟东林党还算得上是合作关系,并无过节,史可法他们鼓捣立潞王他也没意见,正和史可法商议着呢!
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的帮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2] 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
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可大局真的定下来了吗?这个时候秦浩就干了一件蠢事,居然派人去告诉史可法,崇祯帝的四个儿子都被接出来了。这也是张振岳最初的意思,想的是避免南明小朝廷再争来争去玩自耗了。此外就是希望借着崇祯帝遗孤的名头,能在将来弘光政权垮台之后,大家知觉南下投奔找个去处。
不成想史可法也是昏了头了,居然当朝拿出这封信,威逼弘光帝立刻派人南下昆明,去迎接先帝遗孤,还位于先帝。东林诸公和复社诸子自然是纷纷叫好,一时朝野大震。
可马士英不是傻子,他只要算一算日子,就知道崇祯帝的儿子们根本就不可能那么快出现在昆明,估计这会还在海上漂呢!
这皇帝归根到底只能是一个人做的,而且必须做到死的。这坐过了皇帝再下来,那里还有什么好下场可言,所以就有了郑芝龙手上的密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