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1/2)
18小说网 www.18xs.com,世外李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69章
孙楠走了以后,孙莹说:“咱们上阁楼里去。那里今天上午就生了火,咱们去喝水休息一会儿。”
大家上了阁楼把门打开,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楚娜看见,那个下面四周可以踏脚取暖的大紫铜火炉,还和以前那样擦得铮亮。只是上面的那把大铜壶不见了,换成了一把铁壶。长条桌上那些精美的陶瓷茶具,一个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普通的茶壶和一些玻璃杯。
孙莹把火炉的风门打开一些,挪开铁壶,用铁钩把中间的炉盖钩到一边,添了一些煤球把铁壶放在火上。
“孙莹,那把大铜壶呢?”楚娜问。
“那次抄家时,被红卫兵拿走了。他们也卸掉了烟筒,挪动了大铜炉。可能是因为奶奶突然遭了不幸,他们仓皇撤走,这大铜炉和一些楠木家具才留了下来。”孙莹边说边擦眼泪。
楚娜也回想起了那天噩梦般的回忆,想起了孙莹奶奶的惨死,不由伤心落泪,说:“奶奶不在,已经三四年了!”
大家都潸然泪下。
孟玉玲说:“在这个暖阁里,我们和奶奶度过了多少次愉快的时光。奶奶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孙莹说:“奶奶总是把这大铜炉擦得又光又亮。现在我们家的人,也都经常擦大铜炉,作为对奶奶的一种怀念。”
梅雪芳说:“如果奶奶今天依然能和我们一起,观看雪景赏梅吟诗,那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呀!”
“天热的时候,奶奶经常打开窗子,阁楼里满是凉风。”韩秀兰说。“奶奶站在窗前,观赏着邻家花园的景致,给我们讲左邻右舍的事情。”
楚娜说:“这两家的主人都不在,应该躲过了抄家这一劫吧?”
“照样被抄了。”孙莹说。“东隔壁刘家看门的大伯,发现开始抄家了,急忙一把大锁锁了大门,想坐火车跑回老家去。被街道的那帮小脚老太们报告了红卫兵,抓回来开了门给抄了。听说雕花精美的红木家具,就拉了两汽车呢!西隔壁看门的两口子,还跟人家红卫兵们讲道理,结果被一窝蜂地围住,打了个鼻青脸肿。”
“这两家人都去了哪里?”梅雪芳问。
孙莹说:“听说一家去了香港,一家去了澳洲。”
孟玉玲说:“左邻右舍都走了,你家为啥没走呢?”
“我家那两个工厂,爷爷奶奶起早贪黑,费尽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割舍不下呀!”孙莹说。“而且当时的政策宣传说,永远支持和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
“要是你们当时走了,爷爷和奶奶,很可能现在还都健在呢!”楚娜叹了一口气说。
孙楠来到家属院,看见尹书记在小院里,说:“尹大伯,我姐夫在家吗?”
“在。”尹书记说。“志远,楠楠来了。”
志远从屋里出来说:“楠楠,是有什么事吗?”
孙楠笑着说:“大家请你去赏梅作诗呢!”
尹书记说:“志远,你还会写诗?”
“能胡乱编几句。”志远笑着说。“楠楠,你进屋里坐一会儿,我去那边换换衣服。”
孙楠说:“我跟你去,我看看平平和安安。”
尹大妈听见孙楠说话的声音,从那边屋里出来说:“楠楠,你来了?来吧,俩儿都睡着呢。”
志远在另一间屋里换好了皮衣皮裤,穿上皮靴过来掀开门帘,听见孙楠小声对尹大妈说:“您看,平平和安安,俩儿都越来越像我姐夫了!”
志远笑了笑说:“楠楠,咱们走。”
孙楠从里屋出来,见志远拿起毛皮帽子戴在头上,小声说:“姐夫,你别戴毛皮帽子!”
“为什么?难道还有人会抢吗?”志远问。
“有!”孙楠说。“刚才我来的路上,一位大叔走在我前面,戴着有些像座山雕的那种毛皮帽子。忽然我听见身后有人跑动,刚要回头去看,一个身影儿从我身边一闪而过,一把抓起大叔头上的帽子跑了。大叔明白过来要去追赶,那家伙飞快地过了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巷子里了。你这帽子也挺漂亮的,最好别戴了。”
“这真有些吓人,会把人吓出病的。”尹大妈说。“志远,别戴毛皮帽子。”
“好的,我不戴。”志远说。“楠楠戴的这蓝色的布棉帽子,我也有一个。”
志远戴上棉帽子,也把耳扇放下来护住耳朵,过来对尹书记说:“爸,你也跟我们去赏梅花吧?”
“你们去吧。”尹书记说。“安教授一会儿可能要来呢。”
孙楠和志远到家转过假山,高声喊:“爸爸、妈妈,我姐夫来了!”
孙莹的父母出来说:“唐教授,怎么上午没有来?”
“叔叔、阿姨,你们好!”志远说。“上午没来,是因为家里来了几个客人。”
“唐教授,听楠楠说,你家楚娜可有学问了!”孙莹的妈妈说,把手里的钢笔和日记本给了孙楠。
孙楠说:“描写各种梅花的诗,我楚娜姐姐都知道,一连背诵了好几首呢!这些诗都美极了,我让楚娜姐姐给我写在这本子上。姐夫,咱们去花园。”
孙楠看园内不见一人,知道都在阁楼里,对着阁楼喊:“二姐,我们来了!”
一扇窗子开了,孙莹说:“好,我们下去。”
“不用了。”志远说。“楠楠陪我看看就行了。”
志远一边观赏着梅花,一边在心里打着腹稿。
“大诗人来了?我们都期待着你的佳作呢!”志远走进阁楼,孙莹端上一杯茶,笑着说。
楚娜望着志远,那眼神是在问:“亲爱的,有谱了吗?”看到志远微笑着对她点点头,楚娜开心地微笑了。
“瞧瞧人家两个,一见面先眉来眼去的!”孟玉玲说,大家都笑了。
志远坐在长条桌旁,说:“楠楠,把你的本子给我。”
“姐夫,你这么快就把诗做成了?”孙楠说,把日记本和钢笔给了志远,手扶椅背站在志远身后。大家也都围了过来。
志远翻开日记本,书写起来:
咏梅
不畏冰雪毅然开,坚信春风必定来。
待到万紫千红后,枝头犹有清香在。
大家看了赞叹不已。
孙莹说:“果然是大手笔,首句就不同凡响。遣词用句,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孟玉玲说:“这首诗把梅花人格化了,讴歌了梅花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写梅花之香,构思奇巧耐人回味。”
梅雪芳说:“‘待到万紫千红后,枝头犹有清香在。’也表现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和思念。”
韩秀兰说:“楚娜,你也评论几句。”
楚娜笑着说:“我怎么好意思夸赞我家志远呢?”
孙楠说:“楚娜姐姐,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孙莹几个都说:“就事论事,你说吧!”
“好吧,我说。”楚娜说。“要我说,这首诗气势豪放不让古人。”
“就是!”孙楠说。“我觉得,这首诗和唐诗没有区别,好极了!”
“各位谬奖了!”志远说。“我不敢与古人比肩。我写的诗,只能算是仿古自由体而已。”
“我家志远,倡导对古诗歌的格律规则,要有所突破和改革。”楚娜说。“其实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也都是在格律方面有所突破的。一首诗歌,除了讲求音韵之美、诗境和诗趣,还应注重诗魂,就是诗歌的思想性。”
“说得好极了!比我所想的还要明确呢。”志远说。
“楚娜姐姐说得就是好,把我都听得入迷了。”孙楠说。“楚娜姐姐,给你本子。请你把那些梅花诗,还有你刚才说的这些话,都写在这本子上。”
“你姐夫的字多漂亮啊,楠楠,让你姐夫写。”楚娜微笑着说。
“好吧。”孙楠说。“姐夫,你先把我楚娜姐姐说的话写了。”
志远写完问楚娜:“是哪几首诗?”
楚娜说:“卢梅坡的《雪梅之二》、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王十朋的《红梅》、林和靖的《山园小梅》》。”
志远奋笔疾书,顷刻而就。
“姐夫,原来你也这么厉害?楚娜姐姐只说了作者和诗名,你就哗哗的写出来了!”
楚娜说:“你姐夫,那学问可比我高多了去了!”
“而且这字也真是写得漂亮!”韩秀兰说。
“这就是我的字帖,我以后每天照着来练习。”孙楠说。
志远说:“写了《山园小梅》,我想起了王琪的那首《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姐夫,这首诗我也要,也写在本子上吧。”孙楠高兴地说。
“好,我写。”志远写好,把日记本和钢笔给了孙楠。
孙楠拿着日记本,满心欢喜地翻看着。
孙莹说:“楠楠,拿去给爸爸妈妈看。”
“二姐,我就去。”孙楠说。“姐夫,今天天气好,咱们钓鱼吧。”
“你是说冰钓?”志远说。“怎样把冰打开呢?用什么饵料?”
孙莹说:“我们有开冰的工具,钓饵用蚯蚓。我们用喝过的茶叶,在瓦罐里养着一些红蚯蚓。”
孙楠说:“二姐,你们在垂钓亭等我。我把日记本给了爸爸妈妈,拿些蚯蚓过来。”
大家跟孙莹下了阁楼,来到垂钓亭。这个亭子三面环水,有低矮的栏杆。
“我们这几家花园的池塘,用的是一个水源。这垂钓亭的前面,就是进水口。所以,鱼群常在这里聚集。”孙莹走进亭子,拿起靠在亭子内的一根长杆。杆子的顶端固定着一截儿拇指粗细的钢筋,和杆子呈九十度而尖端锋利。“这就是我们开冰的工具,非常好使。”
志远把杆子拿在手里说:“这有些类似古代的兵器戈,咱们用它开冰,就叫冰戈吧。”
志远把冰戈伸向冰面,转着圈儿凿出一个冰洞,用冰戈钩出冰块... -->>
第69章
孙楠走了以后,孙莹说:“咱们上阁楼里去。那里今天上午就生了火,咱们去喝水休息一会儿。”
大家上了阁楼把门打开,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楚娜看见,那个下面四周可以踏脚取暖的大紫铜火炉,还和以前那样擦得铮亮。只是上面的那把大铜壶不见了,换成了一把铁壶。长条桌上那些精美的陶瓷茶具,一个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普通的茶壶和一些玻璃杯。
孙莹把火炉的风门打开一些,挪开铁壶,用铁钩把中间的炉盖钩到一边,添了一些煤球把铁壶放在火上。
“孙莹,那把大铜壶呢?”楚娜问。
“那次抄家时,被红卫兵拿走了。他们也卸掉了烟筒,挪动了大铜炉。可能是因为奶奶突然遭了不幸,他们仓皇撤走,这大铜炉和一些楠木家具才留了下来。”孙莹边说边擦眼泪。
楚娜也回想起了那天噩梦般的回忆,想起了孙莹奶奶的惨死,不由伤心落泪,说:“奶奶不在,已经三四年了!”
大家都潸然泪下。
孟玉玲说:“在这个暖阁里,我们和奶奶度过了多少次愉快的时光。奶奶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孙莹说:“奶奶总是把这大铜炉擦得又光又亮。现在我们家的人,也都经常擦大铜炉,作为对奶奶的一种怀念。”
梅雪芳说:“如果奶奶今天依然能和我们一起,观看雪景赏梅吟诗,那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呀!”
“天热的时候,奶奶经常打开窗子,阁楼里满是凉风。”韩秀兰说。“奶奶站在窗前,观赏着邻家花园的景致,给我们讲左邻右舍的事情。”
楚娜说:“这两家的主人都不在,应该躲过了抄家这一劫吧?”
“照样被抄了。”孙莹说。“东隔壁刘家看门的大伯,发现开始抄家了,急忙一把大锁锁了大门,想坐火车跑回老家去。被街道的那帮小脚老太们报告了红卫兵,抓回来开了门给抄了。听说雕花精美的红木家具,就拉了两汽车呢!西隔壁看门的两口子,还跟人家红卫兵们讲道理,结果被一窝蜂地围住,打了个鼻青脸肿。”
“这两家人都去了哪里?”梅雪芳问。
孙莹说:“听说一家去了香港,一家去了澳洲。”
孟玉玲说:“左邻右舍都走了,你家为啥没走呢?”
“我家那两个工厂,爷爷奶奶起早贪黑,费尽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割舍不下呀!”孙莹说。“而且当时的政策宣传说,永远支持和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
“要是你们当时走了,爷爷和奶奶,很可能现在还都健在呢!”楚娜叹了一口气说。
孙楠来到家属院,看见尹书记在小院里,说:“尹大伯,我姐夫在家吗?”
“在。”尹书记说。“志远,楠楠来了。”
志远从屋里出来说:“楠楠,是有什么事吗?”
孙楠笑着说:“大家请你去赏梅作诗呢!”
尹书记说:“志远,你还会写诗?”
“能胡乱编几句。”志远笑着说。“楠楠,你进屋里坐一会儿,我去那边换换衣服。”
孙楠说:“我跟你去,我看看平平和安安。”
尹大妈听见孙楠说话的声音,从那边屋里出来说:“楠楠,你来了?来吧,俩儿都睡着呢。”
志远在另一间屋里换好了皮衣皮裤,穿上皮靴过来掀开门帘,听见孙楠小声对尹大妈说:“您看,平平和安安,俩儿都越来越像我姐夫了!”
志远笑了笑说:“楠楠,咱们走。”
孙楠从里屋出来,见志远拿起毛皮帽子戴在头上,小声说:“姐夫,你别戴毛皮帽子!”
“为什么?难道还有人会抢吗?”志远问。
“有!”孙楠说。“刚才我来的路上,一位大叔走在我前面,戴着有些像座山雕的那种毛皮帽子。忽然我听见身后有人跑动,刚要回头去看,一个身影儿从我身边一闪而过,一把抓起大叔头上的帽子跑了。大叔明白过来要去追赶,那家伙飞快地过了马路,消失在对面的巷子里了。你这帽子也挺漂亮的,最好别戴了。”
“这真有些吓人,会把人吓出病的。”尹大妈说。“志远,别戴毛皮帽子。”
“好的,我不戴。”志远说。“楠楠戴的这蓝色的布棉帽子,我也有一个。”
志远戴上棉帽子,也把耳扇放下来护住耳朵,过来对尹书记说:“爸,你也跟我们去赏梅花吧?”
“你们去吧。”尹书记说。“安教授一会儿可能要来呢。”
孙楠和志远到家转过假山,高声喊:“爸爸、妈妈,我姐夫来了!”
孙莹的父母出来说:“唐教授,怎么上午没有来?”
“叔叔、阿姨,你们好!”志远说。“上午没来,是因为家里来了几个客人。”
“唐教授,听楠楠说,你家楚娜可有学问了!”孙莹的妈妈说,把手里的钢笔和日记本给了孙楠。
孙楠说:“描写各种梅花的诗,我楚娜姐姐都知道,一连背诵了好几首呢!这些诗都美极了,我让楚娜姐姐给我写在这本子上。姐夫,咱们去花园。”
孙楠看园内不见一人,知道都在阁楼里,对着阁楼喊:“二姐,我们来了!”
一扇窗子开了,孙莹说:“好,我们下去。”
“不用了。”志远说。“楠楠陪我看看就行了。”
志远一边观赏着梅花,一边在心里打着腹稿。
“大诗人来了?我们都期待着你的佳作呢!”志远走进阁楼,孙莹端上一杯茶,笑着说。
楚娜望着志远,那眼神是在问:“亲爱的,有谱了吗?”看到志远微笑着对她点点头,楚娜开心地微笑了。
“瞧瞧人家两个,一见面先眉来眼去的!”孟玉玲说,大家都笑了。
志远坐在长条桌旁,说:“楠楠,把你的本子给我。”
“姐夫,你这么快就把诗做成了?”孙楠说,把日记本和钢笔给了志远,手扶椅背站在志远身后。大家也都围了过来。
志远翻开日记本,书写起来:
咏梅
不畏冰雪毅然开,坚信春风必定来。
待到万紫千红后,枝头犹有清香在。
大家看了赞叹不已。
孙莹说:“果然是大手笔,首句就不同凡响。遣词用句,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孟玉玲说:“这首诗把梅花人格化了,讴歌了梅花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写梅花之香,构思奇巧耐人回味。”
梅雪芳说:“‘待到万紫千红后,枝头犹有清香在。’也表现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和思念。”
韩秀兰说:“楚娜,你也评论几句。”
楚娜笑着说:“我怎么好意思夸赞我家志远呢?”
孙楠说:“楚娜姐姐,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孙莹几个都说:“就事论事,你说吧!”
“好吧,我说。”楚娜说。“要我说,这首诗气势豪放不让古人。”
“就是!”孙楠说。“我觉得,这首诗和唐诗没有区别,好极了!”
“各位谬奖了!”志远说。“我不敢与古人比肩。我写的诗,只能算是仿古自由体而已。”
“我家志远,倡导对古诗歌的格律规则,要有所突破和改革。”楚娜说。“其实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也都是在格律方面有所突破的。一首诗歌,除了讲求音韵之美、诗境和诗趣,还应注重诗魂,就是诗歌的思想性。”
“说得好极了!比我所想的还要明确呢。”志远说。
“楚娜姐姐说得就是好,把我都听得入迷了。”孙楠说。“楚娜姐姐,给你本子。请你把那些梅花诗,还有你刚才说的这些话,都写在这本子上。”
“你姐夫的字多漂亮啊,楠楠,让你姐夫写。”楚娜微笑着说。
“好吧。”孙楠说。“姐夫,你先把我楚娜姐姐说的话写了。”
志远写完问楚娜:“是哪几首诗?”
楚娜说:“卢梅坡的《雪梅之二》、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王十朋的《红梅》、林和靖的《山园小梅》》。”
志远奋笔疾书,顷刻而就。
“姐夫,原来你也这么厉害?楚娜姐姐只说了作者和诗名,你就哗哗的写出来了!”
楚娜说:“你姐夫,那学问可比我高多了去了!”
“而且这字也真是写得漂亮!”韩秀兰说。
“这就是我的字帖,我以后每天照着来练习。”孙楠说。
志远说:“写了《山园小梅》,我想起了王琪的那首《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姐夫,这首诗我也要,也写在本子上吧。”孙楠高兴地说。
“好,我写。”志远写好,把日记本和钢笔给了孙楠。
孙楠拿着日记本,满心欢喜地翻看着。
孙莹说:“楠楠,拿去给爸爸妈妈看。”
“二姐,我就去。”孙楠说。“姐夫,今天天气好,咱们钓鱼吧。”
“你是说冰钓?”志远说。“怎样把冰打开呢?用什么饵料?”
孙莹说:“我们有开冰的工具,钓饵用蚯蚓。我们用喝过的茶叶,在瓦罐里养着一些红蚯蚓。”
孙楠说:“二姐,你们在垂钓亭等我。我把日记本给了爸爸妈妈,拿些蚯蚓过来。”
大家跟孙莹下了阁楼,来到垂钓亭。这个亭子三面环水,有低矮的栏杆。
“我们这几家花园的池塘,用的是一个水源。这垂钓亭的前面,就是进水口。所以,鱼群常在这里聚集。”孙莹走进亭子,拿起靠在亭子内的一根长杆。杆子的顶端固定着一截儿拇指粗细的钢筋,和杆子呈九十度而尖端锋利。“这就是我们开冰的工具,非常好使。”
志远把杆子拿在手里说:“这有些类似古代的兵器戈,咱们用它开冰,就叫冰戈吧。”
志远把冰戈伸向冰面,转着圈儿凿出一个冰洞,用冰戈钩出冰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