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护国大将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国为民的想法做法不被所有人理解,不被皇上和房相接受,心中悲愤的王铮回到家里,不理门房的问好,直接就钻进了书房。
虽然皇上不接受他的建议,但王铮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算了,他还想努力一下,他不能让强盛后的西夏,肆意占领大郑的江山屠戮大郑的百姓。
最主要的,更远的将来,现今只有王铮知道绝对会发生的事情是,蒙辽以后还有一个金国,金国崛起灭辽、灭北宋,再往后还有蒙古,蒙古灭金、灭西夏,灭南宋。
这些更不可说,说了更没人相信,但这些事情以后都会成为现实,王铮因为那个人的存在,现在担心西夏,还只是担心大郑的半壁江山,可金国和蒙古,就是整个的汉家王朝。
他想先打下燕云十六州,就是为了削弱蒙辽,然后派人潜入女真和蒙古部落,不管用什么方法,先遏止住金国和蒙古的崛起,使蒙辽、女真和蒙古,三家自相残杀,使他们没有时间发展,没有能力壮大,避免以后大郑的惨祸。
可这些,又能对谁说?现在的王铮,感到了孤独,深深的孤独。此时的世上,能完全相信
他的话的,估计也只有西夏的那一位了。
可笑的是,两个注定要成为对手的家伙,却也是各自唯一的知音。
王铮是大郑的辅国大将军,是上柱国,他有责任有义务保卫国家保护百姓。不管皇上和房相信不信,他还得努力一下,要不然他心里就会不安。
在书房,王铮奋笔疾书,花了半天功夫,给皇上写了两个奏折。
一个是说的蒙辽,他全方位分析了蒙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人员构成等,认真详细地说明了燕云十六州对大郑的重要性,蒙辽别的地方都可以先不打,但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
长城防线必须得夺回来,没有了长城防线的抵御,蒙辽大军从幽州出兵,策马往南的千里沃野无险可守,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兵临上京城下。
也就是说,只要燕云十六州在蒙辽的手里,上京城时刻都处于危险之中。长城防线太重要,即便是以倾国之力,也必须收复。
王铮还分析了大郑现有的情况,他说,大郑现在只要能全民动员同仇敌忾,别说只是打一个蒙辽,就是算上西夏,两线开战的话,坚持三五年也没有一点问题。
何况,这一次和蒙辽或者是西夏的开战,全是在大郑的境外,不会太牵扯到普通的百姓,更不会因为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朝廷需要做的,第一是下定决心全国动员,第二是把江南各州府大库里的钱粮等,送到上京或者是送到陇西卫,再由兵部统一调配。
至于兵马,无需再招,现有的兵马,只要合理调动一下就已足够。
第二封奏折说的是西夏,王铮同样分析了一番西夏的所有情况,着重提出了西夏现在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原因他没法说,说了皇上也不会相信,他只说西夏出了个野心极大的能人。
那个能人在一两年后,等西夏的国力大增,等西夏的国库储备充足,等练兵练得兵强马壮。就必会对大郑大打出手,必会领兵犯境攻州克府。
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抢掠一番,也不是为了打下几个城池占为己有。他是为了大郑的江山社稷,是为了大郑所有的领土。
他会做的,是推翻大郑对这片富饶土地的统治,西夏想取而代之。
假如,明年开春就对蒙辽用兵的话,一年左右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有了长城防线的天险,蒙辽大军再想长驱直入已不可能。
他们以后就是敢打大郑的注意,也必是在长城沿线的夺城死战,代价太大。蒙辽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后,必会元气大伤,没有几年的休养生息,恢复不到现在的水平,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不一定会有大的动作。
只要没有
了蒙辽的后顾之忧,他就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率大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战火烧到西夏境内。
不需太多,他只要能有三十万兵马,就能占领西夏全境。
哪怕只有十万轻骑也行,他就能搅得整个西夏全境鸡犬不宁,使西夏的经济倒退到几十年前,使他们没有能力骚扰大郑,避免了被西夏杀进大郑境内的惨祸。
最后,王铮甚至隐晦地特别声明,他可以不带兵,他就在上京待着也行。但必须让曹显和韩庚带兵对付西夏。
他还说,他之所以举荐曹显和韩庚,没有任何私心,仅仅是因为,曹显和韩庚灵活运用游击战法,才能勉强应付,否则,换谁都会吃大亏。
两封奏折,洋洋洒洒近万言,王铮午饭都是在书房吃的,直到天色将晚,他才算是终于完稿。
仔细审查了两遍,虽然全是白话,也几乎全是简体字,但现在的大郑因为王铮的原因,白话和简体字已经非常流行,就连十分廉价的蘸水笔,都是随处就能买到。
王铮觉得皇上绝对能看懂他的奏折,最起码能懂奏折里说的大概意思。他就封上火漆交给周强,令周强立马进宫,把奏折交给柴公公,由柴公公交给皇上御览。
一般的大郑官员,奏折均是先由中书省审阅,重要的事才会交给皇上预览。
可王铮不是一般的官员,他是大郑仅有的三个上柱国之一,还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凡是他的奏折,必是军国大事,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皇上郑成刚趴到他的某位妃子的身上,柴公公都可直接把王铮的奏折送给皇上,让他扔下已拉好架势的妃子爬起来观看。
整个大郑有这种特权的,不超过五人,四个武职一个文臣。一个文臣是房相,四个武职是三位上柱国和老王爷。
因为文官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扯嘴皮子的事儿,改天再办无关大局... -->>
为国为民的想法做法不被所有人理解,不被皇上和房相接受,心中悲愤的王铮回到家里,不理门房的问好,直接就钻进了书房。
虽然皇上不接受他的建议,但王铮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算了,他还想努力一下,他不能让强盛后的西夏,肆意占领大郑的江山屠戮大郑的百姓。
最主要的,更远的将来,现今只有王铮知道绝对会发生的事情是,蒙辽以后还有一个金国,金国崛起灭辽、灭北宋,再往后还有蒙古,蒙古灭金、灭西夏,灭南宋。
这些更不可说,说了更没人相信,但这些事情以后都会成为现实,王铮因为那个人的存在,现在担心西夏,还只是担心大郑的半壁江山,可金国和蒙古,就是整个的汉家王朝。
他想先打下燕云十六州,就是为了削弱蒙辽,然后派人潜入女真和蒙古部落,不管用什么方法,先遏止住金国和蒙古的崛起,使蒙辽、女真和蒙古,三家自相残杀,使他们没有时间发展,没有能力壮大,避免以后大郑的惨祸。
可这些,又能对谁说?现在的王铮,感到了孤独,深深的孤独。此时的世上,能完全相信
他的话的,估计也只有西夏的那一位了。
可笑的是,两个注定要成为对手的家伙,却也是各自唯一的知音。
王铮是大郑的辅国大将军,是上柱国,他有责任有义务保卫国家保护百姓。不管皇上和房相信不信,他还得努力一下,要不然他心里就会不安。
在书房,王铮奋笔疾书,花了半天功夫,给皇上写了两个奏折。
一个是说的蒙辽,他全方位分析了蒙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人员构成等,认真详细地说明了燕云十六州对大郑的重要性,蒙辽别的地方都可以先不打,但燕云十六州必须收复。
长城防线必须得夺回来,没有了长城防线的抵御,蒙辽大军从幽州出兵,策马往南的千里沃野无险可守,在极短时间内就能兵临上京城下。
也就是说,只要燕云十六州在蒙辽的手里,上京城时刻都处于危险之中。长城防线太重要,即便是以倾国之力,也必须收复。
王铮还分析了大郑现有的情况,他说,大郑现在只要能全民动员同仇敌忾,别说只是打一个蒙辽,就是算上西夏,两线开战的话,坚持三五年也没有一点问题。
何况,这一次和蒙辽或者是西夏的开战,全是在大郑的境外,不会太牵扯到普通的百姓,更不会因为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朝廷需要做的,第一是下定决心全国动员,第二是把江南各州府大库里的钱粮等,送到上京或者是送到陇西卫,再由兵部统一调配。
至于兵马,无需再招,现有的兵马,只要合理调动一下就已足够。
第二封奏折说的是西夏,王铮同样分析了一番西夏的所有情况,着重提出了西夏现在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原因他没法说,说了皇上也不会相信,他只说西夏出了个野心极大的能人。
那个能人在一两年后,等西夏的国力大增,等西夏的国库储备充足,等练兵练得兵强马壮。就必会对大郑大打出手,必会领兵犯境攻州克府。
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抢掠一番,也不是为了打下几个城池占为己有。他是为了大郑的江山社稷,是为了大郑所有的领土。
他会做的,是推翻大郑对这片富饶土地的统治,西夏想取而代之。
假如,明年开春就对蒙辽用兵的话,一年左右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有了长城防线的天险,蒙辽大军再想长驱直入已不可能。
他们以后就是敢打大郑的注意,也必是在长城沿线的夺城死战,代价太大。蒙辽在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后,必会元气大伤,没有几年的休养生息,恢复不到现在的水平,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不一定会有大的动作。
只要没有
了蒙辽的后顾之忧,他就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率大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战火烧到西夏境内。
不需太多,他只要能有三十万兵马,就能占领西夏全境。
哪怕只有十万轻骑也行,他就能搅得整个西夏全境鸡犬不宁,使西夏的经济倒退到几十年前,使他们没有能力骚扰大郑,避免了被西夏杀进大郑境内的惨祸。
最后,王铮甚至隐晦地特别声明,他可以不带兵,他就在上京待着也行。但必须让曹显和韩庚带兵对付西夏。
他还说,他之所以举荐曹显和韩庚,没有任何私心,仅仅是因为,曹显和韩庚灵活运用游击战法,才能勉强应付,否则,换谁都会吃大亏。
两封奏折,洋洋洒洒近万言,王铮午饭都是在书房吃的,直到天色将晚,他才算是终于完稿。
仔细审查了两遍,虽然全是白话,也几乎全是简体字,但现在的大郑因为王铮的原因,白话和简体字已经非常流行,就连十分廉价的蘸水笔,都是随处就能买到。
王铮觉得皇上绝对能看懂他的奏折,最起码能懂奏折里说的大概意思。他就封上火漆交给周强,令周强立马进宫,把奏折交给柴公公,由柴公公交给皇上御览。
一般的大郑官员,奏折均是先由中书省审阅,重要的事才会交给皇上预览。
可王铮不是一般的官员,他是大郑仅有的三个上柱国之一,还是最能打的那一个。
凡是他的奏折,必是军国大事,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皇上郑成刚趴到他的某位妃子的身上,柴公公都可直接把王铮的奏折送给皇上,让他扔下已拉好架势的妃子爬起来观看。
整个大郑有这种特权的,不超过五人,四个武职一个文臣。一个文臣是房相,四个武职是三位上柱国和老王爷。
因为文官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扯嘴皮子的事儿,改天再办无关大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