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战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控制李子雄和白发贼?怎么控制?拿什么控制?
现在圣主和中枢之所以支持李子雄和白发贼收复安州,是因为安州收复后南北局势对中土有利,而李子雄和白发贼若想立足塞外,又迫切需要长城内的支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但圣主和中枢若想以粮草武器来卡住李子雄和白发贼的“脖子”,纯属一厢情愿,倒不是说李子雄和白发贼不需要长城内的支援,而是狗急了跳墙,一旦把李子雄和白发贼逼急了,在突厥人的威逼利诱下干脆背叛中土,认贼作父,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了,大好局面瞬间颠覆。
问题就出在这里,拿人家当刀使可以,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拿人家当冤大头,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绝无可能。李子雄和白发贼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荣华富贵,以李子雄为首的贵族叛逆需要赦免,需要重返东都,而以白发贼为首的草根叛贼同样需要赦免,需要一个好前程。
这个利益诉求并不高,完全可以满足,虽然当前中土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但这与以丰厚条件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并无冲突。事实明摆着,突厥人为了以最小代价逆转安州危机,必然双管齐下,在武力攻击的同时积极寻求结盟合作,甚至接受这股力量霸占安州并承认其藩属地位。这种局面下中土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愿付出一定政治代价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反而要捏住他们的脖子,榨干吃尽他们。两相比较,李子雄和白发贼的选择可想而知,即便他们不愿与突厥人结盟,但也不会任由中土宰割,最终结果必定是利用突厥与中土的对抗,据安州而称霸,自谋出路,自生自灭,如此中土不但未能借机收复安州,卧榻之侧反而多了一头虎视眈眈的恶狼,实在是得不偿失,贻害无穷。
赵才的暗示很明显,招抚,以丰厚条件招抚,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突厥人尚未展开凌厉反击,而李子雄和白发贼又尚未立足安州的最佳时机,果断招抚,只要招抚成功,安州就能成功回归中土,而突厥人若不想立即爆发战争,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只能在暗中支援奚族,如此一来圣主和中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收复安州的功劳,而这个功劳肯定可以帮助圣主和中枢挽回一部分受损的权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可谓一举多得。
招抚成功,李子雄和白发贼就是中土收复安州的功臣,就必须遵从圣主的命令,听从中枢的调度,圣主和中枢就能牢牢控制这股新兴力量为己所用,当然,这其中牵扯到了齐王,齐王的实力可能因此暴涨,皇统之争可能复杂化,但考虑到南北战争爆发在即,考虑到两京政治危机还需通过南北战争的胜利来缓解甚至是解决,南北战争必须赢,而齐王和这股新兴力量的出现正好可以增加中土的胜算,所以短期内这是利好,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利大于弊,完全可以付出一些代价把其中的利好最大化。
然而,圣主和中枢是什么态度?赵才不知道,他只能旁敲侧击,委婉暗示,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虞世基、萧瑀、苏威、封德彝一听就懂,但他们同样不敢表态,全部闭上了嘴巴,等待圣主决策。
圣主优先考虑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招抚叛贼。虽然现在招抚时机好,付出代价小,等到李子雄和白发贼发展壮大了,再想招抚代价也就大了,但做为中土君主来说,站得高看得远,他优先要考虑的是执政权,唯有牢牢把握住了执政权,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能以中央集权制来牢固中土的统一大业。现在圣主和支持他的改革派因远征失利,既不能成功转嫁国内矛盾,亦没有武功以加强权威,导致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在外有突厥人和东胡诸种的虎视眈眈,在内有两京政治危机的持续恶化,执政地位岌岌可危。这种危局下,圣主为了牢固执政地位,首要目标就是建立武功,以武功加强权威,以权威压制国内矛盾,缓解两京政治危机,以国内政局的稳定来一致对外,以开疆拓土来继续建立武功,继而形成良性循环步步为营,逐步实现中央集权下的大统一中土。
圣主所思所想所求,这几位中枢核心重臣都清楚,都知道此事的处置非常困难,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平衡点,而赵才做为军方老帅,表现出了强硬而彪悍的一面,处置手段简单粗暴,迅速招抚,收复安州,拿下武功。
此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它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
公开招抚,事实上就是从突厥人手中夺利,激怒突厥人,一旦与突厥人反目成仇,南北大战必然爆发,而就中土目前状况来说,仓促进行南北战争并无胜算,甚至在东、西两部突厥的夹击下有“翻盘”之可能。另外杨玄感叛乱也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在两京... -->>
控制李子雄和白发贼?怎么控制?拿什么控制?
现在圣主和中枢之所以支持李子雄和白发贼收复安州,是因为安州收复后南北局势对中土有利,而李子雄和白发贼若想立足塞外,又迫切需要长城内的支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但圣主和中枢若想以粮草武器来卡住李子雄和白发贼的“脖子”,纯属一厢情愿,倒不是说李子雄和白发贼不需要长城内的支援,而是狗急了跳墙,一旦把李子雄和白发贼逼急了,在突厥人的威逼利诱下干脆背叛中土,认贼作父,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祸了,大好局面瞬间颠覆。
问题就出在这里,拿人家当刀使可以,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拿人家当冤大头,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绝无可能。李子雄和白发贼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荣华富贵,以李子雄为首的贵族叛逆需要赦免,需要重返东都,而以白发贼为首的草根叛贼同样需要赦免,需要一个好前程。
这个利益诉求并不高,完全可以满足,虽然当前中土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南北关系,但这与以丰厚条件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并无冲突。事实明摆着,突厥人为了以最小代价逆转安州危机,必然双管齐下,在武力攻击的同时积极寻求结盟合作,甚至接受这股力量霸占安州并承认其藩属地位。这种局面下中土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愿付出一定政治代价招抚李子雄和白发贼,反而要捏住他们的脖子,榨干吃尽他们。两相比较,李子雄和白发贼的选择可想而知,即便他们不愿与突厥人结盟,但也不会任由中土宰割,最终结果必定是利用突厥与中土的对抗,据安州而称霸,自谋出路,自生自灭,如此中土不但未能借机收复安州,卧榻之侧反而多了一头虎视眈眈的恶狼,实在是得不偿失,贻害无穷。
赵才的暗示很明显,招抚,以丰厚条件招抚,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突厥人尚未展开凌厉反击,而李子雄和白发贼又尚未立足安州的最佳时机,果断招抚,只要招抚成功,安州就能成功回归中土,而突厥人若不想立即爆发战争,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只能在暗中支援奚族,如此一来圣主和中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收复安州的功劳,而这个功劳肯定可以帮助圣主和中枢挽回一部分受损的权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可谓一举多得。
招抚成功,李子雄和白发贼就是中土收复安州的功臣,就必须遵从圣主的命令,听从中枢的调度,圣主和中枢就能牢牢控制这股新兴力量为己所用,当然,这其中牵扯到了齐王,齐王的实力可能因此暴涨,皇统之争可能复杂化,但考虑到南北战争爆发在即,考虑到两京政治危机还需通过南北战争的胜利来缓解甚至是解决,南北战争必须赢,而齐王和这股新兴力量的出现正好可以增加中土的胜算,所以短期内这是利好,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利大于弊,完全可以付出一些代价把其中的利好最大化。
然而,圣主和中枢是什么态度?赵才不知道,他只能旁敲侧击,委婉暗示,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虞世基、萧瑀、苏威、封德彝一听就懂,但他们同样不敢表态,全部闭上了嘴巴,等待圣主决策。
圣主优先考虑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招抚叛贼。虽然现在招抚时机好,付出代价小,等到李子雄和白发贼发展壮大了,再想招抚代价也就大了,但做为中土君主来说,站得高看得远,他优先要考虑的是执政权,唯有牢牢把握住了执政权,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能以中央集权制来牢固中土的统一大业。现在圣主和支持他的改革派因远征失利,既不能成功转嫁国内矛盾,亦没有武功以加强权威,导致内忧外患一起爆发,在外有突厥人和东胡诸种的虎视眈眈,在内有两京政治危机的持续恶化,执政地位岌岌可危。这种危局下,圣主为了牢固执政地位,首要目标就是建立武功,以武功加强权威,以权威压制国内矛盾,缓解两京政治危机,以国内政局的稳定来一致对外,以开疆拓土来继续建立武功,继而形成良性循环步步为营,逐步实现中央集权下的大统一中土。
圣主所思所想所求,这几位中枢核心重臣都清楚,都知道此事的处置非常困难,在纷繁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平衡点,而赵才做为军方老帅,表现出了强硬而彪悍的一面,处置手段简单粗暴,迅速招抚,收复安州,拿下武功。
此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它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
公开招抚,事实上就是从突厥人手中夺利,激怒突厥人,一旦与突厥人反目成仇,南北大战必然爆发,而就中土目前状况来说,仓促进行南北战争并无胜算,甚至在东、西两部突厥的夹击下有“翻盘”之可能。另外杨玄感叛乱也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在两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