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65章 伟大的跨海电缆
1731年11月2日,风和日丽,“延锋号”经过汶岛(今印尼邦加岛)后不到一天,便驶入了狭窄的广宁海峡(巽他海峡)。
广宁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位于金州岛(今苏门答腊岛)和开化岛(今爪哇岛)之间,是南洋诸岛经印度洋,至东非和好望角乃至西非、欧洲的海上要冲。
早在第二次汉荷战争前夕,齐国便于当时的万丹王国偷偷地签订了同盟密约,并顺势把海峡东侧的广宁(今爪哇岛西侧的芝勒贡市孔雀港)租借过来,将其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从侧后方威胁巴达维亚。
1659年齐国又通过万丹战争,强行割取了万丹王国海峡西侧的楠榜地区,并将之并入广宁总督区,从而彻底地控制了这条狭窄的战略水道。
之后,随着万丹王国的覆灭,其国土大部分成为广宁总督区的辖地。待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巴达维亚及周边殖民领地悉数转交给齐国后,遂将该地也纳入广宁治下。
整个广宁被陆续划分为五个府、二十六个县,再加上汶岛、白锡岛(今勿里洞岛),面积超过八万平方公里。根据永隆元年(173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规模五十七万八千余,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虽然不如汉洲本土,但在诸多海外直辖领地内,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永隆元年六月,内阁撤销广宁总督区架构,设立广宁省,结束了该地区长达六十多年的军政一体化模式。
广宁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油棕、橡胶、水稻、木薯、可可、黑胡椒、咖啡、玉米、甘蔗等农作物为主,也是该省主要的出口商品。包括省城广宁在内的数座城市,均建有大量的围绕当地农产品生产的工厂,为整个广宁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广宁也充分利用本地区绝佳的区位优势和关键航线节点位置,使得广宁、昭平(今印尼班达楠榜市)、永安(即巴达维亚)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航运中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投资商人的青睐。
故而,每日间通行广宁海峡的商船络绎不绝,其繁忙景象丝毫不亚于马六甲海峡。
“那两艘船是做什么的?怎么长久地停驻在海上,却没有丝毫动静?”
站在延锋号的船舷边上透气的潘广峰伸手指向远处停驻的两艘大船,观其型制,似乎也不像正在作业的大型渔船,而且隐隐约约地还看到船的甲板上高高的竖起了一個巨大的支架,一根长长的线束正在不断地放置于海中。
“应该是铺设海底电报线缆的施工船。”延锋号船长曲炳泉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会,然后将其递给了潘广峰,笑着说道:“若是猜的不差的话,一艘是施工船,另外一艘是保障辅助船。”。
“哦,我们已经解决了海底电报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潘广峰接过望远镜,朝那两艘船看了过去。
“一年前,我从本土前往印度时,好像听说建业至宣化岛新乡(今东帝汶苏艾小镇)、海角(今澳洲北部巴马加小镇)至威远岛延津(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达鲁市)的两条海底电缆已经铺设完成,经过几个月的连续运行,信号传输基本稳定。如今,看这两艘施工船的样子,应该是铺设开化岛至金州岛之间的海底电缆。这么看来,国内应该是开启了大规模铺设海底电报线的工程。”
“也不知道何时能铺设一条通往印度、波斯乃至欧洲的海底电报线缆。”潘广峰放下望远镜,笑着说道:“如此,数万里之外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便可瞬息传至汉洲,传到长安,陛下和内阁诸公便可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决断和处置。到了那个时候,我齐国的影响力必将百倍千倍的提升,甚至可足不出户而遥制全球任何地区。”
“以咱们齐国的国力,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将海底电报线缆铺设到欧洲想来也要不了几年。不就是将生产出来的线缆直接投入海中嘛,多简单的事1
“若是简单的话,也不至于在电报正式投入使用后,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才开始铺设海底电报线缆。”潘广峰淡淡地说道:“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我们这种外行人可随意揣测的。在某项技术成功应用之前,其中的探索和试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方有我们能看到的辉煌和大成。”
泰平十九年(1723年)10月,长安至大兴之间的有线电报成功连通,并互相发送了一条清晰而明确的信息,由此进一步突破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长途距离的信息传输。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在政府和诸多商业资本的联合推进下,有线电报迅速在国内及海外领地铺开。仅仅过了五年,汉洲本土及临近的威远、宣化、靖平(苏拉威西岛)、开化、广宁等海外领地的所有府城皆开通了有线电报,极大地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陆地架设有线电报的同时,帝国工程院、皇家科学院、长安工业研究院、黑山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和试验如何铺设海底电报线缆,以连通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在工业科技产业部和黑山工业研究院的联合主持下,第一条实验跨海电缆从建业到小门岛(今澳洲北部巴瑟斯特岛)开始铺设。
这样工程可以说是毫无先例可以参考,所有的工作也都属于探索阶段,即使如此,跨越一百多公里,铺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绝对算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完全是一项幻想式的冒险,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这一百公里的海底是什么样,这又软又有韧性的电缆材料能不能保证电信号的传输,铺设需要施工船在海上至少三天时间,过程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恶劣天气,总之各种不可控因素缠绕着这个工程。
需要被铺设的线缆被提前绕进一艘船的内舱,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由数艘物资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众多官员、学者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大海。
在施工船的铺设过程中,数名电磁学专家在船舱中与岸上的同伴不... -->>
第265章 伟大的跨海电缆
1731年11月2日,风和日丽,“延锋号”经过汶岛(今印尼邦加岛)后不到一天,便驶入了狭窄的广宁海峡(巽他海峡)。
广宁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位于金州岛(今苏门答腊岛)和开化岛(今爪哇岛)之间,是南洋诸岛经印度洋,至东非和好望角乃至西非、欧洲的海上要冲。
早在第二次汉荷战争前夕,齐国便于当时的万丹王国偷偷地签订了同盟密约,并顺势把海峡东侧的广宁(今爪哇岛西侧的芝勒贡市孔雀港)租借过来,将其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从侧后方威胁巴达维亚。
1659年齐国又通过万丹战争,强行割取了万丹王国海峡西侧的楠榜地区,并将之并入广宁总督区,从而彻底地控制了这条狭窄的战略水道。
之后,随着万丹王国的覆灭,其国土大部分成为广宁总督区的辖地。待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巴达维亚及周边殖民领地悉数转交给齐国后,遂将该地也纳入广宁治下。
整个广宁被陆续划分为五个府、二十六个县,再加上汶岛、白锡岛(今勿里洞岛),面积超过八万平方公里。根据永隆元年(173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规模五十七万八千余,工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虽然不如汉洲本土,但在诸多海外直辖领地内,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永隆元年六月,内阁撤销广宁总督区架构,设立广宁省,结束了该地区长达六十多年的军政一体化模式。
广宁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油棕、橡胶、水稻、木薯、可可、黑胡椒、咖啡、玉米、甘蔗等农作物为主,也是该省主要的出口商品。包括省城广宁在内的数座城市,均建有大量的围绕当地农产品生产的工厂,为整个广宁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广宁也充分利用本地区绝佳的区位优势和关键航线节点位置,使得广宁、昭平(今印尼班达楠榜市)、永安(即巴达维亚)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航运中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投资商人的青睐。
故而,每日间通行广宁海峡的商船络绎不绝,其繁忙景象丝毫不亚于马六甲海峡。
“那两艘船是做什么的?怎么长久地停驻在海上,却没有丝毫动静?”
站在延锋号的船舷边上透气的潘广峰伸手指向远处停驻的两艘大船,观其型制,似乎也不像正在作业的大型渔船,而且隐隐约约地还看到船的甲板上高高的竖起了一個巨大的支架,一根长长的线束正在不断地放置于海中。
“应该是铺设海底电报线缆的施工船。”延锋号船长曲炳泉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会,然后将其递给了潘广峰,笑着说道:“若是猜的不差的话,一艘是施工船,另外一艘是保障辅助船。”。
“哦,我们已经解决了海底电报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潘广峰接过望远镜,朝那两艘船看了过去。
“一年前,我从本土前往印度时,好像听说建业至宣化岛新乡(今东帝汶苏艾小镇)、海角(今澳洲北部巴马加小镇)至威远岛延津(今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达鲁市)的两条海底电缆已经铺设完成,经过几个月的连续运行,信号传输基本稳定。如今,看这两艘施工船的样子,应该是铺设开化岛至金州岛之间的海底电缆。这么看来,国内应该是开启了大规模铺设海底电报线的工程。”
“也不知道何时能铺设一条通往印度、波斯乃至欧洲的海底电报线缆。”潘广峰放下望远镜,笑着说道:“如此,数万里之外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便可瞬息传至汉洲,传到长安,陛下和内阁诸公便可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而有效的决断和处置。到了那个时候,我齐国的影响力必将百倍千倍的提升,甚至可足不出户而遥制全球任何地区。”
“以咱们齐国的国力,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将海底电报线缆铺设到欧洲想来也要不了几年。不就是将生产出来的线缆直接投入海中嘛,多简单的事1
“若是简单的话,也不至于在电报正式投入使用后,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才开始铺设海底电报线缆。”潘广峰淡淡地说道:“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我们这种外行人可随意揣测的。在某项技术成功应用之前,其中的探索和试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方有我们能看到的辉煌和大成。”
泰平十九年(1723年)10月,长安至大兴之间的有线电报成功连通,并互相发送了一条清晰而明确的信息,由此进一步突破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长途距离的信息传输。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在政府和诸多商业资本的联合推进下,有线电报迅速在国内及海外领地铺开。仅仅过了五年,汉洲本土及临近的威远、宣化、靖平(苏拉威西岛)、开化、广宁等海外领地的所有府城皆开通了有线电报,极大地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陆地架设有线电报的同时,帝国工程院、皇家科学院、长安工业研究院、黑山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和试验如何铺设海底电报线缆,以连通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在工业科技产业部和黑山工业研究院的联合主持下,第一条实验跨海电缆从建业到小门岛(今澳洲北部巴瑟斯特岛)开始铺设。
这样工程可以说是毫无先例可以参考,所有的工作也都属于探索阶段,即使如此,跨越一百多公里,铺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绝对算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完全是一项幻想式的冒险,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这一百公里的海底是什么样,这又软又有韧性的电缆材料能不能保证电信号的传输,铺设需要施工船在海上至少三天时间,过程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恶劣天气,总之各种不可控因素缠绕着这个工程。
需要被铺设的线缆被提前绕进一艘船的内舱,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由数艘物资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众多官员、学者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大海。
在施工船的铺设过程中,数名电磁学专家在船舱中与岸上的同伴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