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综+剑三]我是你妈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楚于年初的时候攻打东周君,年中的时候已经灭东周转而攻打韩国。
韩国维持了一贯的水平,再次让秦军轻轻松松的拿走了一片土地。
而拿下韩国之后,子楚的下一个目标直指赵国。
但此时的赵国早就不是多年前能和秦国打出长平之战那样惨烈战斗的赵国了,说到这个,苏云霜就不得不感慨赵王的思维真的很神奇。
当年赵国被白起打的实力大损,之后秦国撤军,赵国本该好好休养生息几年,毕竟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就一直是军事强国,就算被秦国打了个半残,但是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可就在这个时候,燕国派使者去赵国,结果看见了赵国被白起坑掉了四十多万青壮年之后,赵国国内只剩下了老弱妇孺,因此回去向燕王报告,燕王也觉得赵国式微,于是就派兵攻打赵国。
然而赵国和秦国打那是打不过了,可揍燕国还是绰绰有余的,燕国的军队攻打赵国,根本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反而被赵国杀的丢盔卸甲大败而归。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也该结束了,赵国毕竟元气大伤,这种时候抓紧时间修养才是正事,可赵王偏偏得理不饶人了,心说我打不过秦国还打不过燕国么?燕国居然敢在这种时候打赵国,必须要给他一个教训,于是赵王完全不管修养的事情,就盯着燕国打了。
等蒙骜的大军攻到赵国的时候,赵国的主力军队还在和燕国干架没回来呢==
于是打赵国的这一仗没比打韩国难多少,甚至取得的成果比韩国还大。
韩国那点地方,如果不是灭国之战,能拿到的好处有限,赵国可就不一样了,蒙骜和王翦两人趁着赵国主力来不及回援,一连拿下赵国三十七座城池。
子楚在咸阳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苏云霜能够明显看出来他的心情好了不止一个点,就连看到夏太后子楚都能笑的春暖花开了啊!
这一年对于秦国来说大概真的是非常顺利的一年,到了年底的时候,秦国再次接到了一个好消息,蜀地大治。
说起蜀地,这可就不是子楚的功劳了,蜀地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昭襄王时期定下的,苏云霜也是后来才知道当初昭襄王拿来询问她和子楚意见的蜀地治理计划,实际上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都江堰计划,都江堰的修建对于蜀地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都江堰之后,成都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天府之国。
事实上,都江堰计划所修建的不仅仅是一个都江堰,甚至还包括了周围地区的各种水利建设。
后来咸阳学宫设立,各家都有来人,昭襄王当时就说了他不想听什么大道理,哪家能办成事他就用哪家,法家让秦国富国强兵成效显著,其他哪家能办成事也一样。
其他先不说,最神奇的是墨家,墨家分成了两派,一派被派去了蜀地,一派则留在咸阳学宫搞科研。
事实上这时候的墨家已经不如早期了,这时候正是墨家逐渐走向衰亡的时候,毕竟墨家的思想实在是不适合治国。
但在到了秦国之后,墨家发现秦国简直就像是天堂一样。
秦国也觉得墨家是块宝,至少墨家的实干精神是非常好的。
如今那群要去实践的墨家墨者们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就是蜀地大治,这个大治当然不是一般的大治。
粮食的产量比预期的还要再高出一截,究其原因是墨家做出的贡献。
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工具改造又或者科学种植,墨家的墨者们亲力亲为深入研究,几年的时间过去,终于带来了今天蜀地的繁荣。
蜀地的发展让子楚看到了墨家这群实干派的好处,紧接着的就是墨家在秦国地位的提升。
不过这些变动和苏云霜的关系不大,子楚不让苏云霜上战场,苏云霜也不喜欢闷在后宫,要说练兵吧,咸阳附近那真是除了打猎就没啥见血的活动了,因此苏云霜还是能空出不少时间来的。
这些时间就被苏云霜花在了咸阳学宫里。
不,或者说不是苏云霜愿意花时间,而应该说这都是嘴贱惹的祸。
这时代的墨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确实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苏云霜非常惊讶的发现,墨家不仅仅是发明机械,实际上他们正真研究的是物理,数学,几何,逻辑学这些东西,并且都取得了在这个时代来说相当高的成就。
本来这也没啥,然而谁让苏云霜也是上过学念过书的,人家讲什么杠杆滑轮小孔成像之类的在目前看来十分高大上的知识的时候,苏云霜大概是终于找到了智商上的优越感,心说这玩意儿不是我中学的时候学的么?然后苏云霜就果断嘴贱了,再然后就悲剧了。
是的,墨家这群人看起来都是老实人,然而真的不要脸起来那也是真的不要脸。
苏云霜当年确实学过不少东西,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一些基础还记得,其实稍微高端一点的都还给老师了,要不就是只记得结论,原理和分析的过程早忘了。
但墨家就是不要脸的凑上来,那勤学好问的劲头大概能让后世任何一个老师感动的哭出来。
苏云霜也哭出来了。
虐哭的。
什么物理什么几何什么数学,她真的不记得了啊!(╯‵□′)╯︵┻━┻
然而这些东西对墨家真的有用,苏云霜就算是为了秦国未来的科技树也得努力的回想。
尤其是提到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什么的,苏云霜只能哭着表示她真的只记得一个概念定义啊!
结果等苏云霜在咸阳学宫折腾一天,头昏脑涨的回到咸阳宫的时候,刚巧遇上子楚和蜀地回来的那群墨者感慨粮食产量的问题。
然后苏云霜特别嘴贱的说了句杂交水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_(:3ゝ∠)_
苏云霜对于杂交水稻的概念就两个,袁隆平和高产这两个词而已。
至于说其他的……好吧,随便那群墨者折腾去吧。
苏云霜很干脆的秉承了她在古代的一贯准则,不懂的事情只动嘴不做决定不下结论。
这年代没有傻子,这个时代的人比起现代人,差的不过就是几千年的时间差距所带来的见识差别而已。
苏云霜只要告诉他们站在更高的地方可以看到什么就可以了,至于说要怎么上去看,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能力能够上的去,那就不需要苏云霜考虑了。
这年代没有傻子,更别提这些时代的顶尖人才了,她根本不可能坑到这些人。
又不是她说什么人家就得完全听信的。
所以,有啥就说,总归除了自己她也坑不到其他人了_(:3ゝ∠)_
于是就在苏云霜把自己坑出一脸血的时候,秦国以攻下的赵国三十七座城池为基础,设立了太原郡。
目前的秦军已经经历了三场大战,可子楚不打算停下来,应该说这三场战斗都不算艰苦,以秦军的实力来说,这种时候完全可以做到携大胜之势攻打魏国。
应该说本来没打算那么快打魏国的,毕竟赵国的的实力也摆在那里,秦军虽强但对上赵军的话,损失绝不会小,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秦国之前接连打了东周君和韩国,可赵王完全就像是没看见一样,继续和燕国干架,以至于最后秦国来攻打了,他的主力还留在和燕国的战场上,根本回不来,白送了秦国一个太原郡。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子楚终于接到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原本被软禁在咸阳的信陵君跑了。
这种事苏云霜反应很快:“他定然是听到了我们要攻打魏国的风声,因此跑回去了。”
当年昭襄王本想把信陵君交给魏王杀掉,但信陵君却自己说服了昭襄王不把他送回魏国,只是软禁于咸阳,这些年信陵君一直很老实,不反抗也不想着逃跑。
用信陵君自己的话来说,他留在秦国,只要老老实实的不捣乱,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他若是回到魏国,则魏王必然要杀他。
信陵君表示自己不是傻子,该怎么选他还是很清楚的。
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就在秦国要攻打魏国的紧要关头信陵君跑了。
信陵君老实了这么多年,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逃跑,而且还是逃回魏国去。
子楚听到苏云霜的话却感叹道:“魏无忌这是要和魏国共存亡啊。”
除了这个解释,再也没有其他的理由了。
信陵君清楚的知道若是他回去,魏王不会轻易放过他,倒是留在秦国他至少吃穿不愁,秦王也不介意多养一个人。
但信陵君更加清楚的是,魏国无人。
魏国出过太多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可这其中最顶尖的人才全都没有能够留在魏国,如今的魏国早已日暮西山,魏王手下根本没有一个能够抵抗秦军的人。
秦国这次打得不是灭国之战,但信陵君清楚,这不过是秦国的蚕食之策罢了,通过逐渐蚕食其他的国家来强大自己,同时削弱对手,而一旦秦国准备好,灭国几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可以说,这一战不是灭国之战,但却已经是灭国的前奏的,这一战若败,除非发生奇迹,否则魏国的灭亡就成了早晚的事... -->>
子楚于年初的时候攻打东周君,年中的时候已经灭东周转而攻打韩国。
韩国维持了一贯的水平,再次让秦军轻轻松松的拿走了一片土地。
而拿下韩国之后,子楚的下一个目标直指赵国。
但此时的赵国早就不是多年前能和秦国打出长平之战那样惨烈战斗的赵国了,说到这个,苏云霜就不得不感慨赵王的思维真的很神奇。
当年赵国被白起打的实力大损,之后秦国撤军,赵国本该好好休养生息几年,毕竟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就一直是军事强国,就算被秦国打了个半残,但是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可就在这个时候,燕国派使者去赵国,结果看见了赵国被白起坑掉了四十多万青壮年之后,赵国国内只剩下了老弱妇孺,因此回去向燕王报告,燕王也觉得赵国式微,于是就派兵攻打赵国。
然而赵国和秦国打那是打不过了,可揍燕国还是绰绰有余的,燕国的军队攻打赵国,根本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反而被赵国杀的丢盔卸甲大败而归。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也该结束了,赵国毕竟元气大伤,这种时候抓紧时间修养才是正事,可赵王偏偏得理不饶人了,心说我打不过秦国还打不过燕国么?燕国居然敢在这种时候打赵国,必须要给他一个教训,于是赵王完全不管修养的事情,就盯着燕国打了。
等蒙骜的大军攻到赵国的时候,赵国的主力军队还在和燕国干架没回来呢==
于是打赵国的这一仗没比打韩国难多少,甚至取得的成果比韩国还大。
韩国那点地方,如果不是灭国之战,能拿到的好处有限,赵国可就不一样了,蒙骜和王翦两人趁着赵国主力来不及回援,一连拿下赵国三十七座城池。
子楚在咸阳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苏云霜能够明显看出来他的心情好了不止一个点,就连看到夏太后子楚都能笑的春暖花开了啊!
这一年对于秦国来说大概真的是非常顺利的一年,到了年底的时候,秦国再次接到了一个好消息,蜀地大治。
说起蜀地,这可就不是子楚的功劳了,蜀地的事情归根到底还是昭襄王时期定下的,苏云霜也是后来才知道当初昭襄王拿来询问她和子楚意见的蜀地治理计划,实际上就是后世非常有名的都江堰计划,都江堰的修建对于蜀地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都江堰之后,成都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天府之国。
事实上,都江堰计划所修建的不仅仅是一个都江堰,甚至还包括了周围地区的各种水利建设。
后来咸阳学宫设立,各家都有来人,昭襄王当时就说了他不想听什么大道理,哪家能办成事他就用哪家,法家让秦国富国强兵成效显著,其他哪家能办成事也一样。
其他先不说,最神奇的是墨家,墨家分成了两派,一派被派去了蜀地,一派则留在咸阳学宫搞科研。
事实上这时候的墨家已经不如早期了,这时候正是墨家逐渐走向衰亡的时候,毕竟墨家的思想实在是不适合治国。
但在到了秦国之后,墨家发现秦国简直就像是天堂一样。
秦国也觉得墨家是块宝,至少墨家的实干精神是非常好的。
如今那群要去实践的墨家墨者们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就是蜀地大治,这个大治当然不是一般的大治。
粮食的产量比预期的还要再高出一截,究其原因是墨家做出的贡献。
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工具改造又或者科学种植,墨家的墨者们亲力亲为深入研究,几年的时间过去,终于带来了今天蜀地的繁荣。
蜀地的发展让子楚看到了墨家这群实干派的好处,紧接着的就是墨家在秦国地位的提升。
不过这些变动和苏云霜的关系不大,子楚不让苏云霜上战场,苏云霜也不喜欢闷在后宫,要说练兵吧,咸阳附近那真是除了打猎就没啥见血的活动了,因此苏云霜还是能空出不少时间来的。
这些时间就被苏云霜花在了咸阳学宫里。
不,或者说不是苏云霜愿意花时间,而应该说这都是嘴贱惹的祸。
这时代的墨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确实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苏云霜非常惊讶的发现,墨家不仅仅是发明机械,实际上他们正真研究的是物理,数学,几何,逻辑学这些东西,并且都取得了在这个时代来说相当高的成就。
本来这也没啥,然而谁让苏云霜也是上过学念过书的,人家讲什么杠杆滑轮小孔成像之类的在目前看来十分高大上的知识的时候,苏云霜大概是终于找到了智商上的优越感,心说这玩意儿不是我中学的时候学的么?然后苏云霜就果断嘴贱了,再然后就悲剧了。
是的,墨家这群人看起来都是老实人,然而真的不要脸起来那也是真的不要脸。
苏云霜当年确实学过不少东西,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一些基础还记得,其实稍微高端一点的都还给老师了,要不就是只记得结论,原理和分析的过程早忘了。
但墨家就是不要脸的凑上来,那勤学好问的劲头大概能让后世任何一个老师感动的哭出来。
苏云霜也哭出来了。
虐哭的。
什么物理什么几何什么数学,她真的不记得了啊!(╯‵□′)╯︵┻━┻
然而这些东西对墨家真的有用,苏云霜就算是为了秦国未来的科技树也得努力的回想。
尤其是提到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什么的,苏云霜只能哭着表示她真的只记得一个概念定义啊!
结果等苏云霜在咸阳学宫折腾一天,头昏脑涨的回到咸阳宫的时候,刚巧遇上子楚和蜀地回来的那群墨者感慨粮食产量的问题。
然后苏云霜特别嘴贱的说了句杂交水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_(:3ゝ∠)_
苏云霜对于杂交水稻的概念就两个,袁隆平和高产这两个词而已。
至于说其他的……好吧,随便那群墨者折腾去吧。
苏云霜很干脆的秉承了她在古代的一贯准则,不懂的事情只动嘴不做决定不下结论。
这年代没有傻子,这个时代的人比起现代人,差的不过就是几千年的时间差距所带来的见识差别而已。
苏云霜只要告诉他们站在更高的地方可以看到什么就可以了,至于说要怎么上去看,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能力能够上的去,那就不需要苏云霜考虑了。
这年代没有傻子,更别提这些时代的顶尖人才了,她根本不可能坑到这些人。
又不是她说什么人家就得完全听信的。
所以,有啥就说,总归除了自己她也坑不到其他人了_(:3ゝ∠)_
于是就在苏云霜把自己坑出一脸血的时候,秦国以攻下的赵国三十七座城池为基础,设立了太原郡。
目前的秦军已经经历了三场大战,可子楚不打算停下来,应该说这三场战斗都不算艰苦,以秦军的实力来说,这种时候完全可以做到携大胜之势攻打魏国。
应该说本来没打算那么快打魏国的,毕竟赵国的的实力也摆在那里,秦军虽强但对上赵军的话,损失绝不会小,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秦国之前接连打了东周君和韩国,可赵王完全就像是没看见一样,继续和燕国干架,以至于最后秦国来攻打了,他的主力还留在和燕国的战场上,根本回不来,白送了秦国一个太原郡。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子楚终于接到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原本被软禁在咸阳的信陵君跑了。
这种事苏云霜反应很快:“他定然是听到了我们要攻打魏国的风声,因此跑回去了。”
当年昭襄王本想把信陵君交给魏王杀掉,但信陵君却自己说服了昭襄王不把他送回魏国,只是软禁于咸阳,这些年信陵君一直很老实,不反抗也不想着逃跑。
用信陵君自己的话来说,他留在秦国,只要老老实实的不捣乱,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他若是回到魏国,则魏王必然要杀他。
信陵君表示自己不是傻子,该怎么选他还是很清楚的。
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就在秦国要攻打魏国的紧要关头信陵君跑了。
信陵君老实了这么多年,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逃跑,而且还是逃回魏国去。
子楚听到苏云霜的话却感叹道:“魏无忌这是要和魏国共存亡啊。”
除了这个解释,再也没有其他的理由了。
信陵君清楚的知道若是他回去,魏王不会轻易放过他,倒是留在秦国他至少吃穿不愁,秦王也不介意多养一个人。
但信陵君更加清楚的是,魏国无人。
魏国出过太多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可这其中最顶尖的人才全都没有能够留在魏国,如今的魏国早已日暮西山,魏王手下根本没有一个能够抵抗秦军的人。
秦国这次打得不是灭国之战,但信陵君清楚,这不过是秦国的蚕食之策罢了,通过逐渐蚕食其他的国家来强大自己,同时削弱对手,而一旦秦国准备好,灭国几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可以说,这一战不是灭国之战,但却已经是灭国的前奏的,这一战若败,除非发生奇迹,否则魏国的灭亡就成了早晚的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