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县委班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渐渐黑下来,喧嚣了一天的沙漠,每天都要在这个时候先收敛起它的性子,短暂的平静一会,然后,就要鼓足劲儿做彻夜的长啸了。
大地被晚霞染得一派迷醉。
空旷中,沙漠透出阵阵逼人的味儿。陈言坐在沙梁子上,内心波澜起伏。
两天前,省城晚报社发来通知,要他做好交接准备,清理帐务,办理手续。
陈言被晚报社辞退了。
这件事要说跟上次林雅雯给晚报老总打电话告状有关,要说,关系也不大。辞职是他提出的。
上次围攻林雅雯后,晚报老总大为光火,批评他为抢新闻,不顾新闻准则,更不顾组织原则,竟敢对地方领导恶语相加,破坏报社跟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陈言清楚,老总这番话不只是对他不满,更是担心惹恼了地方政府,断了报社的财源。报社每年从地方政府手里拿到的支持,不是个小数字,加上一年从县乡两级及企业拉的广告和赞助,更是报社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如今媒体竞争激烈,广告收入几乎成了决定媒体生死的最大因素。报社老总是不愿意开罪地方领导的。
但,晚报晨报之类非党办报纸,要想赢得读者的支持,增大发行量,又不得不依靠一些有份量的新闻报道,甚至曝一些猛料,这些报道,说穿了就是揭政府的痛,撕政府的伤。这便是报纸的两难境地,也是报社老总的尴尬之处。挨过批评后,报社派人到记者站清查他的帐,好在帐上没啥大问题,虽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开支,但如今记者站也是自负盈亏,独立生存,如果啥开支都合理,这记者站能生存?陈言算是度过了这一关。
陈言最终决意要辞职,还是因了稿子。上次花大力气写出的新闻特稿,竟让报社老总给毙了!老总只甩给他一句话:这类稿件目前不适合发!然后就避而不见。陈言想据理相争,负责稿件初审的编辑部主任说,算了,陈言,老总也是迫不得已,眼下上上下下压力太大,胡杨河流域的事,已成了敏感话题,连省府都不安了,我们如果再火上浇油,怕是
编辑部主任虽是没把话说完,但陈言明白,一定是有人向报社施加了压力,想用行政权力封住新闻报道。果然,晨报和新闻周刊那边情况也是一样,老胡他们采写的特稿也遭到封杀,关于“121”关于“南湖血斗”没有一家新闻媒体能将事实报道出去。老胡满腹牢骚:“早知这样,何必要去吃那些苦,挖那些料,冠冕堂皇地写一下不就得了。”
老胡他们能受得了,陈言却受不了。南湖事件上,陈言确信自己挖到的料更猛,触到的痛更多,他甚至用较大篇幅写了流管处的改革,从改革的深层次矛盾来揭示毁林事件的必然,还把笔触伸向了开发公司的幕后原以为可以顺着这线索,再往纵深里走,没想
很快,陈言听到一个消息,从省上到市上,开始对胡杨河流域的新闻报道全面进行限制了,省委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强调了三条纪律,要求各新闻单位加强对记者的管理,特别是各地记者站的管理。对违犯新闻纪律,乱写乱采的记者,要严肃处理。市委宣传部随后召开会议,对几家省报驻站记者提出了严厉批评,会上受批最多的,就是他!
陈言困惑了,茫然了,进而,变得一身愤怒,那天他找到宋汉文,态度很不友好地问:“限制记者采写,符不符合党的新闻政策,符不符合新闻监督这个原则?”宋汉文没正面回答他,避重就轻道:“陈言啊,你这脾气也得改改了,老是愤世嫉俗,眼里看不到阳光,这怎么行?这些年我市取得了那么多成就,你为什么不去宣传?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你怎么就看不到?”陈言一听,就知道宋汉文在说陈家声,在说八道沙那八位治沙老汉。他对此没兴趣,真的没兴趣。早在河西日报工作的时候,宋汉文就让他采访过八老汉,当时他写过几篇文章,宋汉文看了,都摇头,说他写得太浅,没把精神写出来,也没透过八位老汉,把沙乡人的执着与不屈写出来。“记者的笔不能只停留在事件表面上,一定要把笔触深入进去,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这是宋汉文当时跟他说的话。陈言对宋汉文一直很尊重,刚到报社时,是宋汉文带的他,陈言在新闻界所以有今天这点名气或是成就,跟宋汉文的培养与扶携分不开。但,时过境迁,陈言总感觉很多东西在变,特别是身居官场的宋汉文,变得就更多。陈言有时候也恍惚,如今的宋部长,还是不是当年辛辛苦苦为他们这些小记者改稿子的编辑部宋老师?还是不是那个一看到时弊便忍不住要操刀讨伐的宋斗士?
困惑了几天,陈言决定辞职,其实到了这时候,他不辞也没办法。关于胡杨河流域的采访稿,迟迟压着不能发出去,到别的地方再去抓素材,人家一听是他,全都扮起冷面孔,拒绝接待。陈言暗暗想,有人要封杀他了,尽管他还不能断定这人是谁,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他的记者生涯,可能要终结到这儿了。
偏在这时候,他的后院再次起火,而且这一次,火烧得很大。
事端还是江莎莎挑起的,起因,是为了记者站记者水晓丽。
一提水晓丽,陈言就不得不想到强光景。水晓丽这根导火索,是强光景推荐给他的。陈言跟强光景,原是高中同学,上大学后两人渐渐断了联系,后来陈言进了报社,才知道强光景也回到了沙湖县,一来二去,又将原来的关系接上了。对同学两个字,陈言原本是有偏见的,他认为,同学这种关系,很复杂,冷中有热,热中有冷。大家在彼此的工作岗位混着,暗中还带点儿竞争的味道,比比收入、职位什么的,有时也比比老婆。这一比,就让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带了世俗味,应该亲近却亲近不起来,应该团结却总也拧不在一起。但你让他疏远,却又很难。在强光景之前,陈言是很少跟同学深交的,强光景颠覆了他这些想法。
要说陈言跟强光景,也不是多密,两人平时联系很少,只有彼此需要对方帮忙时,才打个电话,将事情说了,对方呢,量力而行,能帮多少帮多少,实在帮不了,也不怕落抱怨。强光景前些年坐冷板凳,很少能给陈言帮什么,直到林雅雯提他做了主任,才在宣传及广告方面,给陈言提供了一点便利。但他们在心灵上的碰撞跟交流,似乎比这更多,也更重要。强光景属于那种不跟你交心便罢,一交心,就再也不知保留的人。这点上他比陈言纯粹,也比陈言彻底。强光景在朋友关系上的那种较真劲儿,既颠覆着陈言也感动着陈言,多的时候,他们又处在争执状态,两人都想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改变对方,事实证明他们又比对方更顽固,更难以改变。
一年前强光景找到陈言,说有件事一定请陈言帮个忙。陈言笑说:“你一个大主任,还用得着我帮?”强光景没跟他开玩笑,一本正经道:“这件事只有找你才行,有个女孩子,人品和能力都不错,她自己一心要当记者,我也觉得她干这个行。你想个法子,把她安排到记者站去。”说完第二天,强光景带着水晓丽去了记者站。陈言当时的直觉是,强光景一定挂了彩,他跟水晓丽的关系,伤着了婚姻。兴许是自己有过一次教训,陈言对这种事格外敏感,不过他没细问,也没敢把心里的疑惑讲出来。感情的事,问是问不清的,他了解强光景,他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怕是对水晓丽,有感情也不敢外露。正好记者站走了一个实习记者,陈言趁势就将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水晓丽聘用了进来。
没想此举惹恼了江莎莎。江莎莎现在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靠着陈言的关系,她换了好几家单位,哪儿干也不舒心,现在帮人家蹲办公室,接个电话收个文件什么的,很轻闲。但她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陈言,尤其陈言身边的女人,江莎莎盯得贼紧。自打水晓丽进了记者站,江莎莎跟陈言就吵个没完,上次陈言到沙湾村采访,本来是要带水晓丽一同下来的,就因江莎莎跑到记者站大闹,才迫使陈言改变了计划。没想这一次,江莎莎变本加厉,将他跟水晓丽之间所谓的不正当关系,闹到了宣传部宋汉文这里。
这个多疑恐怖近乎变态的女人!
陈言安排水晓丽去街道办采访,了解“40”“50”人员的安置情况。市上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制定专门政策,就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统一由建委安排为城市协管员,配合城管大队监督城市卫生工作。这本来是件好事情,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谁知在安排当中,真正属于“40”“50”人员的,却没安排上多少。目前挂着上岗证在街上游来荡去的,至少有一半,不符合这个标准,多是些关系户,或者领导批了条子打了电话的。记者站接到不少群众来信,反映这个问题,说有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挂着下岗再就业的牌子,吃“40”“50”人员每月四百元的政府救助金。而真正困难得过不下去的下岗人员,却连政府的门也找不到。陈言找过街道办,想就此问题深入了解,谁知街道办一听是他,纷纷挂了挡箭牌。迫于无奈,陈言才让水晓丽去做深入采访。那天水晓丽采访回来,说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就她走访的东关和西关两个街道办看,真正在政策范围内属于照顾对象的,只有四位,其中一位还是街道办主任的亲戚。其余的,均是冒牌货。水晓丽还调查到更为荒唐的事,有些人一面拿着“40”“50”人员的政策补贴,一面在原单位上班,吃着双份工资,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两人正在办公室商量,这稿怎么写,从哪个角度曝光更能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注意。没想江莎莎一头闯了进来,江莎莎身后,跟着两个陌生男子。当时已是夜里十一点钟,办公楼上静悄悄的。江莎莎扑进来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撕住了水晓丽:“你个小骚货,你个不要脸的烂**!”江莎莎一边骂着... -->>
天渐渐黑下来,喧嚣了一天的沙漠,每天都要在这个时候先收敛起它的性子,短暂的平静一会,然后,就要鼓足劲儿做彻夜的长啸了。
大地被晚霞染得一派迷醉。
空旷中,沙漠透出阵阵逼人的味儿。陈言坐在沙梁子上,内心波澜起伏。
两天前,省城晚报社发来通知,要他做好交接准备,清理帐务,办理手续。
陈言被晚报社辞退了。
这件事要说跟上次林雅雯给晚报老总打电话告状有关,要说,关系也不大。辞职是他提出的。
上次围攻林雅雯后,晚报老总大为光火,批评他为抢新闻,不顾新闻准则,更不顾组织原则,竟敢对地方领导恶语相加,破坏报社跟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陈言清楚,老总这番话不只是对他不满,更是担心惹恼了地方政府,断了报社的财源。报社每年从地方政府手里拿到的支持,不是个小数字,加上一年从县乡两级及企业拉的广告和赞助,更是报社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如今媒体竞争激烈,广告收入几乎成了决定媒体生死的最大因素。报社老总是不愿意开罪地方领导的。
但,晚报晨报之类非党办报纸,要想赢得读者的支持,增大发行量,又不得不依靠一些有份量的新闻报道,甚至曝一些猛料,这些报道,说穿了就是揭政府的痛,撕政府的伤。这便是报纸的两难境地,也是报社老总的尴尬之处。挨过批评后,报社派人到记者站清查他的帐,好在帐上没啥大问题,虽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开支,但如今记者站也是自负盈亏,独立生存,如果啥开支都合理,这记者站能生存?陈言算是度过了这一关。
陈言最终决意要辞职,还是因了稿子。上次花大力气写出的新闻特稿,竟让报社老总给毙了!老总只甩给他一句话:这类稿件目前不适合发!然后就避而不见。陈言想据理相争,负责稿件初审的编辑部主任说,算了,陈言,老总也是迫不得已,眼下上上下下压力太大,胡杨河流域的事,已成了敏感话题,连省府都不安了,我们如果再火上浇油,怕是
编辑部主任虽是没把话说完,但陈言明白,一定是有人向报社施加了压力,想用行政权力封住新闻报道。果然,晨报和新闻周刊那边情况也是一样,老胡他们采写的特稿也遭到封杀,关于“121”关于“南湖血斗”没有一家新闻媒体能将事实报道出去。老胡满腹牢骚:“早知这样,何必要去吃那些苦,挖那些料,冠冕堂皇地写一下不就得了。”
老胡他们能受得了,陈言却受不了。南湖事件上,陈言确信自己挖到的料更猛,触到的痛更多,他甚至用较大篇幅写了流管处的改革,从改革的深层次矛盾来揭示毁林事件的必然,还把笔触伸向了开发公司的幕后原以为可以顺着这线索,再往纵深里走,没想
很快,陈言听到一个消息,从省上到市上,开始对胡杨河流域的新闻报道全面进行限制了,省委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强调了三条纪律,要求各新闻单位加强对记者的管理,特别是各地记者站的管理。对违犯新闻纪律,乱写乱采的记者,要严肃处理。市委宣传部随后召开会议,对几家省报驻站记者提出了严厉批评,会上受批最多的,就是他!
陈言困惑了,茫然了,进而,变得一身愤怒,那天他找到宋汉文,态度很不友好地问:“限制记者采写,符不符合党的新闻政策,符不符合新闻监督这个原则?”宋汉文没正面回答他,避重就轻道:“陈言啊,你这脾气也得改改了,老是愤世嫉俗,眼里看不到阳光,这怎么行?这些年我市取得了那么多成就,你为什么不去宣传?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你怎么就看不到?”陈言一听,就知道宋汉文在说陈家声,在说八道沙那八位治沙老汉。他对此没兴趣,真的没兴趣。早在河西日报工作的时候,宋汉文就让他采访过八老汉,当时他写过几篇文章,宋汉文看了,都摇头,说他写得太浅,没把精神写出来,也没透过八位老汉,把沙乡人的执着与不屈写出来。“记者的笔不能只停留在事件表面上,一定要把笔触深入进去,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这是宋汉文当时跟他说的话。陈言对宋汉文一直很尊重,刚到报社时,是宋汉文带的他,陈言在新闻界所以有今天这点名气或是成就,跟宋汉文的培养与扶携分不开。但,时过境迁,陈言总感觉很多东西在变,特别是身居官场的宋汉文,变得就更多。陈言有时候也恍惚,如今的宋部长,还是不是当年辛辛苦苦为他们这些小记者改稿子的编辑部宋老师?还是不是那个一看到时弊便忍不住要操刀讨伐的宋斗士?
困惑了几天,陈言决定辞职,其实到了这时候,他不辞也没办法。关于胡杨河流域的采访稿,迟迟压着不能发出去,到别的地方再去抓素材,人家一听是他,全都扮起冷面孔,拒绝接待。陈言暗暗想,有人要封杀他了,尽管他还不能断定这人是谁,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他的记者生涯,可能要终结到这儿了。
偏在这时候,他的后院再次起火,而且这一次,火烧得很大。
事端还是江莎莎挑起的,起因,是为了记者站记者水晓丽。
一提水晓丽,陈言就不得不想到强光景。水晓丽这根导火索,是强光景推荐给他的。陈言跟强光景,原是高中同学,上大学后两人渐渐断了联系,后来陈言进了报社,才知道强光景也回到了沙湖县,一来二去,又将原来的关系接上了。对同学两个字,陈言原本是有偏见的,他认为,同学这种关系,很复杂,冷中有热,热中有冷。大家在彼此的工作岗位混着,暗中还带点儿竞争的味道,比比收入、职位什么的,有时也比比老婆。这一比,就让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带了世俗味,应该亲近却亲近不起来,应该团结却总也拧不在一起。但你让他疏远,却又很难。在强光景之前,陈言是很少跟同学深交的,强光景颠覆了他这些想法。
要说陈言跟强光景,也不是多密,两人平时联系很少,只有彼此需要对方帮忙时,才打个电话,将事情说了,对方呢,量力而行,能帮多少帮多少,实在帮不了,也不怕落抱怨。强光景前些年坐冷板凳,很少能给陈言帮什么,直到林雅雯提他做了主任,才在宣传及广告方面,给陈言提供了一点便利。但他们在心灵上的碰撞跟交流,似乎比这更多,也更重要。强光景属于那种不跟你交心便罢,一交心,就再也不知保留的人。这点上他比陈言纯粹,也比陈言彻底。强光景在朋友关系上的那种较真劲儿,既颠覆着陈言也感动着陈言,多的时候,他们又处在争执状态,两人都想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改变对方,事实证明他们又比对方更顽固,更难以改变。
一年前强光景找到陈言,说有件事一定请陈言帮个忙。陈言笑说:“你一个大主任,还用得着我帮?”强光景没跟他开玩笑,一本正经道:“这件事只有找你才行,有个女孩子,人品和能力都不错,她自己一心要当记者,我也觉得她干这个行。你想个法子,把她安排到记者站去。”说完第二天,强光景带着水晓丽去了记者站。陈言当时的直觉是,强光景一定挂了彩,他跟水晓丽的关系,伤着了婚姻。兴许是自己有过一次教训,陈言对这种事格外敏感,不过他没细问,也没敢把心里的疑惑讲出来。感情的事,问是问不清的,他了解强光景,他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怕是对水晓丽,有感情也不敢外露。正好记者站走了一个实习记者,陈言趁势就将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水晓丽聘用了进来。
没想此举惹恼了江莎莎。江莎莎现在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靠着陈言的关系,她换了好几家单位,哪儿干也不舒心,现在帮人家蹲办公室,接个电话收个文件什么的,很轻闲。但她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陈言,尤其陈言身边的女人,江莎莎盯得贼紧。自打水晓丽进了记者站,江莎莎跟陈言就吵个没完,上次陈言到沙湾村采访,本来是要带水晓丽一同下来的,就因江莎莎跑到记者站大闹,才迫使陈言改变了计划。没想这一次,江莎莎变本加厉,将他跟水晓丽之间所谓的不正当关系,闹到了宣传部宋汉文这里。
这个多疑恐怖近乎变态的女人!
陈言安排水晓丽去街道办采访,了解“40”“50”人员的安置情况。市上为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制定专门政策,就男50岁以上,女4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统一由建委安排为城市协管员,配合城管大队监督城市卫生工作。这本来是件好事情,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谁知在安排当中,真正属于“40”“50”人员的,却没安排上多少。目前挂着上岗证在街上游来荡去的,至少有一半,不符合这个标准,多是些关系户,或者领导批了条子打了电话的。记者站接到不少群众来信,反映这个问题,说有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挂着下岗再就业的牌子,吃“40”“50”人员每月四百元的政府救助金。而真正困难得过不下去的下岗人员,却连政府的门也找不到。陈言找过街道办,想就此问题深入了解,谁知街道办一听是他,纷纷挂了挡箭牌。迫于无奈,陈言才让水晓丽去做深入采访。那天水晓丽采访回来,说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就她走访的东关和西关两个街道办看,真正在政策范围内属于照顾对象的,只有四位,其中一位还是街道办主任的亲戚。其余的,均是冒牌货。水晓丽还调查到更为荒唐的事,有些人一面拿着“40”“50”人员的政策补贴,一面在原单位上班,吃着双份工资,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两人正在办公室商量,这稿怎么写,从哪个角度曝光更能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注意。没想江莎莎一头闯了进来,江莎莎身后,跟着两个陌生男子。当时已是夜里十一点钟,办公楼上静悄悄的。江莎莎扑进来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撕住了水晓丽:“你个小骚货,你个不要脸的烂**!”江莎莎一边骂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