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穿越之独孤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宇文毓下了“派大冢宰等八柱国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安排后事。弥留之际,宇文毓口述了两道谕旨,命辅臣承写。
其一,立四弟宇文邕为新皇帝,皇长子宇文赟立为宇文邕的皇太子;其二,派为:宇文护,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等八柱国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大行宇文毓的“遗诏”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政权体制:宇文毓继立,八柱国“赞襄一切政务”的辅政体系。
宇文护受封为大冢宰,那就是他直接代表宇文毓摄理政务,也就意味着宇文护是那个阶段的无冕之王
虽然表面上是说从旁辅佐宇文毓处理政务,但实际上是宇文护一人专权的格局。而此次宇文泰采用了八位柱国大臣辅弼制度,希望能通过多人的互相牵制。
宇文毓为防止大权旁落,将两枚随身印章“御赏”与“同道堂 ”分别授予文皇后元氏和儿子宇文赟,作为皇权的象征。
在宇文毓年幼尚不能亲政时,由宇文毓下达的谕旨,经皇后和小宇文毓的同意后,全文开始时加盖皇后持有的“御赏”印;文末则钤印宇文毓拥有的“同道堂”印。
以解决皇后不能书写汉文,而宇文毓又太小不能正常处理朝政的问题。小宇文毓只有五岁,无法正常处理政务,他的母亲独孤明敬理所当然地挺身而出,代表小宇文毓执行保管钤印的职责。
这就意味着在宇文毓弥留之际,出于对皇权的长久考虑,还是把独孤明敬纳入到皇权的核心中来。独孤明敬通晓汉文,熟知一切朝政运作,皇后有她协助就会如虎添翼。
八大辅臣虽然对独孤明敬颇有芥蒂,但在情在理他们都无法公然反对。于是,在朝政的运作上就形成了独孤明敬代政和八柱国辅政兼而有之的体制。
在宇文毓生命的最后关头,独孤明敬躲过了成为钩弋夫人的悲惨结局,跻身统治集团的核心。
宇文毓临终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权力的分配方案,那就是两位皇后和皇帝为一方,八位柱国大臣为一方,缺一不可。
目的就是通过多方牵制,达到权力的制衡,确保皇权不会旁落。这样的安排,对于独孤明敬来说是难得的掌握权力的机会。
然而,以宇文护为首的赞襄八柱国能够甘心于平稳的权力过渡吗?独孤明敬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
宇文毓遗诏对皇权的最后安排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百密一疏,宇文毓对于谕旨的拟订、呈览、修改、颁发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留下任何安排意见。
当两宫皇太后和八位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位相继确定以后,首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双方的权责,如何分工合作。
独孤明敬非常明白,谕旨是皇权的象征,谁掌握了谕旨拟订和颁布的权力,谁就控制了最高的权力——皇权。
独孤明敬知道对于朝政运作了如指掌的宇文护不会放弃操控的**和企图,她必须从容应对。
宇文毓逝世后的第三天,为了尽快恢复朝廷政务的正常运作,独孤明敬、天元皇太后徐氏两位皇太后共同召见八位辅政大臣。
商议有关谕旨的拟订、颁发及疏章上奏和官吏任免等最为紧要的事项安排的处理方法。
以宇文护为首的八柱国,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条陈,皇帝的谕旨由王大臣拟订;二、皇后只管钤印,不得改动;三、臣下的奏折一律不进呈皇太后阅看。
周朝建立以来,谕旨必须由皇帝亲拟或口授;全国各地的奏折到京后,由内阁票拟,呈交皇帝御览。皇帝逐件朱批后再交下去,由相关部门办理。
这是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臣下如有伪造谕旨或擅动朱笔批示奏折,将处以抄家灭门之罪。
对于宇文护等人的意见,独孤明敬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侵权”行为。
她知道宇文护等人根本没有把她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她清楚此时宇文护等人的心理是:没有主见的小叔子宇文邕,不出宫门的年轻寡妇和幼稚的小儿不会有什么见识和能耐,没有有实权的大臣给你们撑腰,你们只能任其摆布,俯首听命。
其实,宇文护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他完全低估了独孤明敬对于事物分寸的把握能力和对于事态发展的驾驭能力。
/>
宇文毓下了“派大冢宰等八柱国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安排后事。弥留之际,宇文毓口述了两道谕旨,命辅臣承写。
其一,立四弟宇文邕为新皇帝,皇长子宇文赟立为宇文邕的皇太子;其二,派为:宇文护,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等八柱国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大行宇文毓的“遗诏”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里的政权体制:宇文毓继立,八柱国“赞襄一切政务”的辅政体系。
宇文护受封为大冢宰,那就是他直接代表宇文毓摄理政务,也就意味着宇文护是那个阶段的无冕之王
虽然表面上是说从旁辅佐宇文毓处理政务,但实际上是宇文护一人专权的格局。而此次宇文泰采用了八位柱国大臣辅弼制度,希望能通过多人的互相牵制。
宇文毓为防止大权旁落,将两枚随身印章“御赏”与“同道堂 ”分别授予文皇后元氏和儿子宇文赟,作为皇权的象征。
在宇文毓年幼尚不能亲政时,由宇文毓下达的谕旨,经皇后和小宇文毓的同意后,全文开始时加盖皇后持有的“御赏”印;文末则钤印宇文毓拥有的“同道堂”印。
以解决皇后不能书写汉文,而宇文毓又太小不能正常处理朝政的问题。小宇文毓只有五岁,无法正常处理政务,他的母亲独孤明敬理所当然地挺身而出,代表小宇文毓执行保管钤印的职责。
这就意味着在宇文毓弥留之际,出于对皇权的长久考虑,还是把独孤明敬纳入到皇权的核心中来。独孤明敬通晓汉文,熟知一切朝政运作,皇后有她协助就会如虎添翼。
八大辅臣虽然对独孤明敬颇有芥蒂,但在情在理他们都无法公然反对。于是,在朝政的运作上就形成了独孤明敬代政和八柱国辅政兼而有之的体制。
在宇文毓生命的最后关头,独孤明敬躲过了成为钩弋夫人的悲惨结局,跻身统治集团的核心。
宇文毓临终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权力的分配方案,那就是两位皇后和皇帝为一方,八位柱国大臣为一方,缺一不可。
目的就是通过多方牵制,达到权力的制衡,确保皇权不会旁落。这样的安排,对于独孤明敬来说是难得的掌握权力的机会。
然而,以宇文护为首的赞襄八柱国能够甘心于平稳的权力过渡吗?独孤明敬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
宇文毓遗诏对皇权的最后安排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百密一疏,宇文毓对于谕旨的拟订、呈览、修改、颁发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留下任何安排意见。
当两宫皇太后和八位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位相继确定以后,首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双方的权责,如何分工合作。
独孤明敬非常明白,谕旨是皇权的象征,谁掌握了谕旨拟订和颁布的权力,谁就控制了最高的权力——皇权。
独孤明敬知道对于朝政运作了如指掌的宇文护不会放弃操控的**和企图,她必须从容应对。
宇文毓逝世后的第三天,为了尽快恢复朝廷政务的正常运作,独孤明敬、天元皇太后徐氏两位皇太后共同召见八位辅政大臣。
商议有关谕旨的拟订、颁发及疏章上奏和官吏任免等最为紧要的事项安排的处理方法。
以宇文护为首的八柱国,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条陈,皇帝的谕旨由王大臣拟订;二、皇后只管钤印,不得改动;三、臣下的奏折一律不进呈皇太后阅看。
周朝建立以来,谕旨必须由皇帝亲拟或口授;全国各地的奏折到京后,由内阁票拟,呈交皇帝御览。皇帝逐件朱批后再交下去,由相关部门办理。
这是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臣下如有伪造谕旨或擅动朱笔批示奏折,将处以抄家灭门之罪。
对于宇文护等人的意见,独孤明敬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侵权”行为。
她知道宇文护等人根本没有把她们孤儿寡母放在眼里,她清楚此时宇文护等人的心理是:没有主见的小叔子宇文邕,不出宫门的年轻寡妇和幼稚的小儿不会有什么见识和能耐,没有有实权的大臣给你们撑腰,你们只能任其摆布,俯首听命。
其实,宇文护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他完全低估了独孤明敬对于事物分寸的把握能力和对于事态发展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