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中国人史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世纪,封国间的战争升高,战败者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向战胜国乞和,当战胜国的尾巴国,即所谓接受“城下之盟”;一是想当尾巴国而不可得,被战胜国并吞。周王朝初期,各封国的面积相差不大,经过不断地并吞之后,就呈现悬殊的现象。强大的封国不断吃下弱小的封国而日益膨胀,小封国的数目因不断被吃而日益减少,未沦亡的小封国也因不断被蚕食而更加缩小。
封国内部,受到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国君不断地被敌国或被本国政变所放逐或杀戮。
然而,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不久即被纳入霸权秩序。一个超强的封国,用他强大的兵力和威望代替没落的周王朝的中央政府,行使职权。一方面保护弱小的封国不受其他强大封国的侵略,一方面保护国君的传统利益不受国内新兴力量的冒犯,这种霸权形态,成为本世纪最大特征。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上)
周王朝所属封国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仅在末期,只就有记载的而言,就有一百七十余国。这些封国除了国王下令撤销,或子孙断绝自然消灭外,永不会灭亡。然而上世纪(前八周才,胡国却亡于郑国。进入本世纪(前七),强大的封国更大批并吞无力自卫的一些相邻的小封国,诸如:
一、齐国并吞谭国(山东章丘)、成阝国(山东宁阳)、鄣国(山东东平东障城乡)、阳国(山东沂南)、纪国(山东寿光南纪台村)、遂国(山东肥城西南)、宿国(山东东平东)。
二、晋国并吞霍国(山西霍州)、魏国(山西芮城)、耿国(山西河津)、虢国(河南三门峡)、樊国(河南济源)、虞国(山西平陆)。
三、狄部落并吞卫国(河南淇县,不久迁于漕邑,即河南滑县复国,后再迁楚丘,即河南滑县东,不久又迁于帝丘,即河南淮阳)、温国(河南温县)、邢国(河北邢台,不久迁于夷仪,即山东聊城复国)。
四、秦国并吞西虢国(陕西宝鸡)、梁国(陕西韩城)、芮国(陕西大荔)、滑国(河南堰师东南)、若阝国(河南淅川。不久于上都,即湖北钟祥西北复国)、蜀国(四川成都)。
五、楚王国并吞息国(河南息县)、弦国(河南息县南)、黄国(河南潢川)、夔国(湖北秭归)、江国(河南正阳南)、六国(安徽六安)、庸国(湖北竹山)、巴国(四川重庆)、申国(河南南阳)、吕国(河南南阳北)、宗国(安徽庐江)、蓼国(河南固始东北)、舒国(安徽庐江西南)、舒蓼国(安徽舒城南)、邓国(湖北襄樊北)。
六、邾国并吞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不久复国)。
七、卫国并吞邢国(山东聊城)。
八、鲁国并吞项国(河南沈丘)、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戎国(山东曹县西北)。
一百七十余封国,大部分太小和太不重要。它们有些仅只在史料上出现一次或数次,便如石沉大海。所以事实上,只有下列十一个封国和一个王国,在春秋时代扮演重要角色:
一晋国首府鄂邑(山西乡宁),稍后迁至绛城(山西翼城)
二齐国首府临淄(山东淄博东临淄镇)
三秦国首府平阳(陕西宝鸡东),稍后迁至雍邑(陕西凤翔)
四郑国首府新郑(河南新郑)
五宋国首府商丘(河南商丘)
六鲁国首府曲阜(山东曲阜)
七卫国首府帝丘(河南濮阳)
八陈国首府宛丘(河南淮阳)
九蔡国首府上蔡(河南上蔡)
十曹国首府陶丘(山东定陶)
十一许国首府许丘(河南许昌)
十二楚王国首都枝江(湖北秭归),稍后迁至郢都(湖北江陵)
从前的封国,只不过仅有一个城市或一个村落。本世纪(前七)开始后,疆域膨胀,所拥有的城市和村落渐多,各封国才有首府的建立,逐步向独立王国迈进。
封国间的互相并吞,和封国国内因之引起的紧张情势,使本世纪(前七)就发生了四十余件逐君杀君的事件。我们不能一一叙述,只把它列为下表,代替说明。
表中所称“公子”是指封国国君的儿子,所称“王子”是指王国国王的儿子。不过并不一定是指现任国君国王的儿子,他可能是前任国君国王的儿子或几代之前某一位国君国王的后裔;所谓“公子”“王子”只是表示他的贵族身份。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封国统治者的恐慌之情,他们不但面临随时被邻国并吞的威胁,也面临随时被国内反抗力量赶走和杀掉的威胁。国王和中央政府既无力维持旧有的秩序,它的那些礼教因之也不能发生约束的作用。现实的现象是,无论国际社会或国内社会,力量决定一切。
封国统治者都渴望有一位主持正义的英雄人物出现。他们所谓的正义,当然是指保护现存的封国不再被并吞和保护他们自己不再被逐被杀。于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国君开始往这个目标奋斗,而且脱颖而出。他们并不希望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希望统一中国,只是希望建立霸权,成为一个霸主,诸封国以他的马首是瞻,就大大的心满意足了。在这种霸权政治形态之下,霸主代替周王朝国王和中央政府的地位。封国本应朝见国王的,现在改为朝见霸主。本应向国王进贡的,现在改为向霸主进贡。纠纷争执本应请国王审理的,现在改请霸主审理。受侵略时本应向国王控诉求救的,现在改向霸主控诉求救。霸主唯一的依靠是武力而不是法理,所以职位不能世袭、武力衰弱时,霸权转移,霸主资格即行消失。
二五霸
春秋时代,先后兴起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即齐国、晋国、秦国、楚王国、吴王国。前四国在本世纪(前七)出现,后一国在下世纪(前六)出现。我们归纳为下列一表。
每一个霸权都曾煊赫一时,但没有一个霸权能伸展到全中国——犹如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没有一个霸权能伸展到全世界一样。他们只能在它自己的周围建立势力,齐国霸权限于东方,晋国霸权限于北方,秦国霸权限于西方,楚王国和吴王国霸权限于南方。当齐国称霸时,秦国不受影响。楚王国称霸时,齐国也不受影响。齐秦两国是短期霸权,霸主身死,霸权即归消失,吴王国也不过父子两世,倏兴倏灭。只有晋楚二国是长期霸权,断续绵延一百余年,斗争十分激烈。霸权决定于武力,武力显示于战争。一场大战下来,晋国胜则晋国霸。又一场大战下来,楚王国胜则楚王国霸,所以春秋时代也是国际争霸时代。
五霸的第一霸齐国,他的国君姜小白是一位充满传奇故事的人物。
姜小白上一任的国君是他的哥哥姜诸儿,姜诸儿冥顽不灵而又一意孤行,他最荒唐的一件事是跟妹妹文姜通奸。文姜嫁给鲁国国君姬允,纪元前六九四年,姬允夫妇到齐国访问,一对狗男女重温旧梦。姬允发现了丑闻,大怒之下,立即辞行回国。兄妹当然想到回国后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命大力士彭生在扶姬允上车时把他扼死。鲁国明知道内情,因军事力量太弱,无可奈何。只好单单指控彭生,要求惩凶。姜诸儿就把彭生杀掉,一则推卸责任,一则灭口。但人们已经嗅到一种不祥的气味,诸公子纷纷逃亡。其中一位是姜诸儿的弟弟姜纠跟他的智囊管仲,投奔鲁国,另一位也是姜诸儿的弟弟姜小白跟他的智囊鲍叔牙,投奔莒国(山东莒县)。
彭生死后第八年(前六八六年),姜诸儿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姜诸儿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那野猪却忽然举起前蹄,像人一样的站起来,发出惨叫。姜诸儿惊恐中看那野猪竟然是已死的彭生,魂不附体,一头就从马上撞下来。等到救起时,一只鞋子却不见了。当天晚上,就发生大将连称指挥的兵变,当叛军怎么找都找不到姜诸儿,正要放弃努力时,在一个暗道旁边看到那只鞋子,于是把姜诸儿抓出来,乱刀杀死。民间坚信这只鞋子是彭生的鬼魂放在那里的。
连称立姜诸儿的堂弟姜无知当国君,不久又发生政变,连称跟姜无知一齐被杀。远在外国的姜纠和姜小白得到消息,分别由他们所居留的封国,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这是一个长距离赛跑,谁先到首府临淄(山东淄博东),谁就能成为一国之主。管仲深恐姜小白先到,他单人独马先行追赶,途中听说莒国军队护送着姜小白已经过去了,他快马加鞭,终于赶上,他假装着恭顺,上前拜见姜小白,然后猛的向姜小白射出一箭。姜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下来。管仲大喜过望,上马逃走。
然而姜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中他腰皮带上的铜钩。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姜小白恐怕他再来一箭,所以立刻故意栽倒,这是他超人的机智。等他到了临淄,坐上宝座,姜纠才赶到,已来不及了。鲁国军队发动攻击,又被击败,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向姜小白要求和解。姜小白的条件是:杀掉姜纠缚送管仲——因为他那一箭,要对他作最严厉的惩处。鲁国答应了,姜纠身死,管仲被囚入戒备森严的囚车,送回临淄。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姜小白对管仲所作的最严厉的惩处,是任命他担任齐国的宰相。
这件高度戏剧化的举动,缘自于智囊鲍叔牙。姜小白最初请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竭力推荐管仲。姜小白把管仲从囚车中放出,促膝长谈,连续三天三夜,相见恨晚。当宰相的命令发表时,国内国外无不震惊,尤其是鲁国,马上就警觉到受了愚弄。齐国霸权从此开始,姜小白的霸业即管仲的霸业,姜小白只是躯壳,管仲才是灵魂。但姜小白更为伟大,因为他能任用管仲。
三齐国霸权的兴衰
姜小白是最受赞扬的一位霸主,在他称霸的四十年中,曾召集过国际和平会议二十六次,出动军队二十八次,一直保持着春秋时代初期那种兵农合一的朴实气氛和贵族骑士风度,而这些在以后的霸主中便不再见。姜小白的兵力并不是压倒性的,他曾经两次进攻鲁国,两次都被击败。但他终于使鲁国领悟到跟一个强大的邻国为敌,虽然胜利也是一种不幸,因而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姜小白的政治号召是“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国王和排斥蛮族。冷落在洛邑(洛阳)一隅的国王,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他了。现在姜小白重新把他从废物箱里找出来,放到尊贵的神坛上,每次会盟和每次军事行动,都宣称是奉中央政府之命,并由国王的特使坐在首席,以证明确实如此。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害处,却可以减少嫉妒,减少各封国的自卑。统治阶层因他们的既得利益又回到从前的那种被尊重的好日子,所以很乐意接受这种假国王真霸主的领导。
至于排斥蛮族,在当时最严重的是戎狄部落的侵略。周政府没落之后,戎狄部落的压力全部落到相邻的封国身上,单独一个封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这种必须集结更大力量才能救亡的艰苦责任,现在由霸主承担,姜小白遂成为中华文明的保护人。“尊王”是容易的,只要在仪式上做出热衷就够了,姜小白做的最好也最热闹。但“攘夷”是沉重的,那需要实力,不过至少有四件事,是他的成就。
第一、北方山戎部落于纪元前六六四年,进攻燕国(北京),燕国向齐国求救。姜小白亲自赴援,把山戎部落击溃。这是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使燕国在未来的一百余年间,再没有严重的外患。姜小白在胜利后,即行撤退,燕国国君送客,不知不觉送到齐国国境,姜小白根据“国君不出境”的古老规则,立即把那一块土地割给燕国。
第二、狄部落于纪元前六六年,进攻卫国(河南淇县)。卫国国君卫赤是一位优秀的爱护动物协会的会员,但不是一位优秀的国君。他最爱养鹤,每一只鹤都有一个官位,享受丰富的俸禄,而人民却穷苦不堪,当狄部落发动攻击,卫赤征集人民入伍时,人民喊说:“让鹤去打仗吧。”狄部落攻陷卫国后,竟把卫赤煮了吃掉。卫国溃败的太快,霸主没有来得及救援,但姜小白仍为它的残民,在东方四十公里的漕邑(河南滑县)地方,另筑一个新都。
第三、狄部落于大获全胜后的明年(前六五九),再进攻邢国(河北邢台),邢国又陷落。齐国也为它在夷仪(山东聊城)地方,另筑新城,收集残民。
第四、齐国和他的加盟国联军,于纪元前六五六年,远征到汉水,向不断向北推进的楚王国展示威力。楚王国的使节屈完到联军司令部质问说:“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风马牛各不相干。你们找上门来,有什么贵干?”姜小白说;“楚国既然自称是中国的封国之一,为什么不肯进贡?国王姬暇(周宣王)南征时,死因不明,请你们答复?”
——姜小白的问话必须加以注解。楚王国为了执行北进政策,跟中华人猛拉关系,曾经宣传他们是黄帝王朝的官员祝融(后来成为火神)的后裔,曾被周王朝封为子爵,规定每十年进贡一车茅草。而姬暇溺死,则是三百多年前古老的故事了。
屈完回答说,进贡这件事很抱歉,一车茅草算不了什么,他们马上就拉一车去。至于那位伟大的国王姬暇之死,他们不知... -->>
本世纪,封国间的战争升高,战败者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向战胜国乞和,当战胜国的尾巴国,即所谓接受“城下之盟”;一是想当尾巴国而不可得,被战胜国并吞。周王朝初期,各封国的面积相差不大,经过不断地并吞之后,就呈现悬殊的现象。强大的封国不断吃下弱小的封国而日益膨胀,小封国的数目因不断被吃而日益减少,未沦亡的小封国也因不断被蚕食而更加缩小。
封国内部,受到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国君不断地被敌国或被本国政变所放逐或杀戮。
然而,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不久即被纳入霸权秩序。一个超强的封国,用他强大的兵力和威望代替没落的周王朝的中央政府,行使职权。一方面保护弱小的封国不受其他强大封国的侵略,一方面保护国君的传统利益不受国内新兴力量的冒犯,这种霸权形态,成为本世纪最大特征。
一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上)
周王朝所属封国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仅在末期,只就有记载的而言,就有一百七十余国。这些封国除了国王下令撤销,或子孙断绝自然消灭外,永不会灭亡。然而上世纪(前八周才,胡国却亡于郑国。进入本世纪(前七),强大的封国更大批并吞无力自卫的一些相邻的小封国,诸如:
一、齐国并吞谭国(山东章丘)、成阝国(山东宁阳)、鄣国(山东东平东障城乡)、阳国(山东沂南)、纪国(山东寿光南纪台村)、遂国(山东肥城西南)、宿国(山东东平东)。
二、晋国并吞霍国(山西霍州)、魏国(山西芮城)、耿国(山西河津)、虢国(河南三门峡)、樊国(河南济源)、虞国(山西平陆)。
三、狄部落并吞卫国(河南淇县,不久迁于漕邑,即河南滑县复国,后再迁楚丘,即河南滑县东,不久又迁于帝丘,即河南淮阳)、温国(河南温县)、邢国(河北邢台,不久迁于夷仪,即山东聊城复国)。
四、秦国并吞西虢国(陕西宝鸡)、梁国(陕西韩城)、芮国(陕西大荔)、滑国(河南堰师东南)、若阝国(河南淅川。不久于上都,即湖北钟祥西北复国)、蜀国(四川成都)。
五、楚王国并吞息国(河南息县)、弦国(河南息县南)、黄国(河南潢川)、夔国(湖北秭归)、江国(河南正阳南)、六国(安徽六安)、庸国(湖北竹山)、巴国(四川重庆)、申国(河南南阳)、吕国(河南南阳北)、宗国(安徽庐江)、蓼国(河南固始东北)、舒国(安徽庐江西南)、舒蓼国(安徽舒城南)、邓国(湖北襄樊北)。
六、邾国并吞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不久复国)。
七、卫国并吞邢国(山东聊城)。
八、鲁国并吞项国(河南沈丘)、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戎国(山东曹县西北)。
一百七十余封国,大部分太小和太不重要。它们有些仅只在史料上出现一次或数次,便如石沉大海。所以事实上,只有下列十一个封国和一个王国,在春秋时代扮演重要角色:
一晋国首府鄂邑(山西乡宁),稍后迁至绛城(山西翼城)
二齐国首府临淄(山东淄博东临淄镇)
三秦国首府平阳(陕西宝鸡东),稍后迁至雍邑(陕西凤翔)
四郑国首府新郑(河南新郑)
五宋国首府商丘(河南商丘)
六鲁国首府曲阜(山东曲阜)
七卫国首府帝丘(河南濮阳)
八陈国首府宛丘(河南淮阳)
九蔡国首府上蔡(河南上蔡)
十曹国首府陶丘(山东定陶)
十一许国首府许丘(河南许昌)
十二楚王国首都枝江(湖北秭归),稍后迁至郢都(湖北江陵)
从前的封国,只不过仅有一个城市或一个村落。本世纪(前七)开始后,疆域膨胀,所拥有的城市和村落渐多,各封国才有首府的建立,逐步向独立王国迈进。
封国间的互相并吞,和封国国内因之引起的紧张情势,使本世纪(前七)就发生了四十余件逐君杀君的事件。我们不能一一叙述,只把它列为下表,代替说明。
表中所称“公子”是指封国国君的儿子,所称“王子”是指王国国王的儿子。不过并不一定是指现任国君国王的儿子,他可能是前任国君国王的儿子或几代之前某一位国君国王的后裔;所谓“公子”“王子”只是表示他的贵族身份。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封国统治者的恐慌之情,他们不但面临随时被邻国并吞的威胁,也面临随时被国内反抗力量赶走和杀掉的威胁。国王和中央政府既无力维持旧有的秩序,它的那些礼教因之也不能发生约束的作用。现实的现象是,无论国际社会或国内社会,力量决定一切。
封国统治者都渴望有一位主持正义的英雄人物出现。他们所谓的正义,当然是指保护现存的封国不再被并吞和保护他们自己不再被逐被杀。于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国君开始往这个目标奋斗,而且脱颖而出。他们并不希望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希望统一中国,只是希望建立霸权,成为一个霸主,诸封国以他的马首是瞻,就大大的心满意足了。在这种霸权政治形态之下,霸主代替周王朝国王和中央政府的地位。封国本应朝见国王的,现在改为朝见霸主。本应向国王进贡的,现在改为向霸主进贡。纠纷争执本应请国王审理的,现在改请霸主审理。受侵略时本应向国王控诉求救的,现在改向霸主控诉求救。霸主唯一的依靠是武力而不是法理,所以职位不能世袭、武力衰弱时,霸权转移,霸主资格即行消失。
二五霸
春秋时代,先后兴起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即齐国、晋国、秦国、楚王国、吴王国。前四国在本世纪(前七)出现,后一国在下世纪(前六)出现。我们归纳为下列一表。
每一个霸权都曾煊赫一时,但没有一个霸权能伸展到全中国——犹如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没有一个霸权能伸展到全世界一样。他们只能在它自己的周围建立势力,齐国霸权限于东方,晋国霸权限于北方,秦国霸权限于西方,楚王国和吴王国霸权限于南方。当齐国称霸时,秦国不受影响。楚王国称霸时,齐国也不受影响。齐秦两国是短期霸权,霸主身死,霸权即归消失,吴王国也不过父子两世,倏兴倏灭。只有晋楚二国是长期霸权,断续绵延一百余年,斗争十分激烈。霸权决定于武力,武力显示于战争。一场大战下来,晋国胜则晋国霸。又一场大战下来,楚王国胜则楚王国霸,所以春秋时代也是国际争霸时代。
五霸的第一霸齐国,他的国君姜小白是一位充满传奇故事的人物。
姜小白上一任的国君是他的哥哥姜诸儿,姜诸儿冥顽不灵而又一意孤行,他最荒唐的一件事是跟妹妹文姜通奸。文姜嫁给鲁国国君姬允,纪元前六九四年,姬允夫妇到齐国访问,一对狗男女重温旧梦。姬允发现了丑闻,大怒之下,立即辞行回国。兄妹当然想到回国后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命大力士彭生在扶姬允上车时把他扼死。鲁国明知道内情,因军事力量太弱,无可奈何。只好单单指控彭生,要求惩凶。姜诸儿就把彭生杀掉,一则推卸责任,一则灭口。但人们已经嗅到一种不祥的气味,诸公子纷纷逃亡。其中一位是姜诸儿的弟弟姜纠跟他的智囊管仲,投奔鲁国,另一位也是姜诸儿的弟弟姜小白跟他的智囊鲍叔牙,投奔莒国(山东莒县)。
彭生死后第八年(前六八六年),姜诸儿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姜诸儿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那野猪却忽然举起前蹄,像人一样的站起来,发出惨叫。姜诸儿惊恐中看那野猪竟然是已死的彭生,魂不附体,一头就从马上撞下来。等到救起时,一只鞋子却不见了。当天晚上,就发生大将连称指挥的兵变,当叛军怎么找都找不到姜诸儿,正要放弃努力时,在一个暗道旁边看到那只鞋子,于是把姜诸儿抓出来,乱刀杀死。民间坚信这只鞋子是彭生的鬼魂放在那里的。
连称立姜诸儿的堂弟姜无知当国君,不久又发生政变,连称跟姜无知一齐被杀。远在外国的姜纠和姜小白得到消息,分别由他们所居留的封国,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这是一个长距离赛跑,谁先到首府临淄(山东淄博东),谁就能成为一国之主。管仲深恐姜小白先到,他单人独马先行追赶,途中听说莒国军队护送着姜小白已经过去了,他快马加鞭,终于赶上,他假装着恭顺,上前拜见姜小白,然后猛的向姜小白射出一箭。姜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下来。管仲大喜过望,上马逃走。
然而姜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中他腰皮带上的铜钩。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姜小白恐怕他再来一箭,所以立刻故意栽倒,这是他超人的机智。等他到了临淄,坐上宝座,姜纠才赶到,已来不及了。鲁国军队发动攻击,又被击败,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向姜小白要求和解。姜小白的条件是:杀掉姜纠缚送管仲——因为他那一箭,要对他作最严厉的惩处。鲁国答应了,姜纠身死,管仲被囚入戒备森严的囚车,送回临淄。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姜小白对管仲所作的最严厉的惩处,是任命他担任齐国的宰相。
这件高度戏剧化的举动,缘自于智囊鲍叔牙。姜小白最初请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竭力推荐管仲。姜小白把管仲从囚车中放出,促膝长谈,连续三天三夜,相见恨晚。当宰相的命令发表时,国内国外无不震惊,尤其是鲁国,马上就警觉到受了愚弄。齐国霸权从此开始,姜小白的霸业即管仲的霸业,姜小白只是躯壳,管仲才是灵魂。但姜小白更为伟大,因为他能任用管仲。
三齐国霸权的兴衰
姜小白是最受赞扬的一位霸主,在他称霸的四十年中,曾召集过国际和平会议二十六次,出动军队二十八次,一直保持着春秋时代初期那种兵农合一的朴实气氛和贵族骑士风度,而这些在以后的霸主中便不再见。姜小白的兵力并不是压倒性的,他曾经两次进攻鲁国,两次都被击败。但他终于使鲁国领悟到跟一个强大的邻国为敌,虽然胜利也是一种不幸,因而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姜小白的政治号召是“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国王和排斥蛮族。冷落在洛邑(洛阳)一隅的国王,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他了。现在姜小白重新把他从废物箱里找出来,放到尊贵的神坛上,每次会盟和每次军事行动,都宣称是奉中央政府之命,并由国王的特使坐在首席,以证明确实如此。这种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害处,却可以减少嫉妒,减少各封国的自卑。统治阶层因他们的既得利益又回到从前的那种被尊重的好日子,所以很乐意接受这种假国王真霸主的领导。
至于排斥蛮族,在当时最严重的是戎狄部落的侵略。周政府没落之后,戎狄部落的压力全部落到相邻的封国身上,单独一个封国的力量,很难抵抗。这种必须集结更大力量才能救亡的艰苦责任,现在由霸主承担,姜小白遂成为中华文明的保护人。“尊王”是容易的,只要在仪式上做出热衷就够了,姜小白做的最好也最热闹。但“攘夷”是沉重的,那需要实力,不过至少有四件事,是他的成就。
第一、北方山戎部落于纪元前六六四年,进攻燕国(北京),燕国向齐国求救。姜小白亲自赴援,把山戎部落击溃。这是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使燕国在未来的一百余年间,再没有严重的外患。姜小白在胜利后,即行撤退,燕国国君送客,不知不觉送到齐国国境,姜小白根据“国君不出境”的古老规则,立即把那一块土地割给燕国。
第二、狄部落于纪元前六六年,进攻卫国(河南淇县)。卫国国君卫赤是一位优秀的爱护动物协会的会员,但不是一位优秀的国君。他最爱养鹤,每一只鹤都有一个官位,享受丰富的俸禄,而人民却穷苦不堪,当狄部落发动攻击,卫赤征集人民入伍时,人民喊说:“让鹤去打仗吧。”狄部落攻陷卫国后,竟把卫赤煮了吃掉。卫国溃败的太快,霸主没有来得及救援,但姜小白仍为它的残民,在东方四十公里的漕邑(河南滑县)地方,另筑一个新都。
第三、狄部落于大获全胜后的明年(前六五九),再进攻邢国(河北邢台),邢国又陷落。齐国也为它在夷仪(山东聊城)地方,另筑新城,收集残民。
第四、齐国和他的加盟国联军,于纪元前六五六年,远征到汉水,向不断向北推进的楚王国展示威力。楚王国的使节屈完到联军司令部质问说:“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风马牛各不相干。你们找上门来,有什么贵干?”姜小白说;“楚国既然自称是中国的封国之一,为什么不肯进贡?国王姬暇(周宣王)南征时,死因不明,请你们答复?”
——姜小白的问话必须加以注解。楚王国为了执行北进政策,跟中华人猛拉关系,曾经宣传他们是黄帝王朝的官员祝融(后来成为火神)的后裔,曾被周王朝封为子爵,规定每十年进贡一车茅草。而姬暇溺死,则是三百多年前古老的故事了。
屈完回答说,进贡这件事很抱歉,一车茅草算不了什么,他们马上就拉一车去。至于那位伟大的国王姬暇之死,他们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