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荒芜英雄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持到辛亥革命满清覆灭。
但是,热什哈尔一书并没有提供一笔潜伏账。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们将长久
地面对着这样一种陌生的世界观——作者沉迷于苏菲即神秘主义的认识和感受中,
满纸荒唐言,一段接一段地讲述着不可思议的故事。
以学校里听来的知识和常识,是无法与这种认识论对面的。作者在搜捕追杀中
冒险写成此书,作者以宗教信仰担保写成此书。作者又以两种几乎不能解读的文字
证明了——他并不想使人承认。
这部书追踪的,是于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被清政府杀害于兰州城墙上的
宗教导师马明心的奇迹,以及马明心的继承者穆宪章的奇迹。以这种殉难圣徒的奇
迹故事为纵线,每一段均抄上“相传”两字为开始——全书浑然成为这样一部散文
体的哲理论辩。湮灭的史事散在其中,一一与同期的汉籍相对应。阿拉伯-波斯文
体的修饰性与大西北黄土沟塬的村言土语相衬,呈着一种朴素的、鲜烈的美。
我见到的这一部抄本年深日久,粗厚的硬纸已经黄褐。墨迹优美,花体的阿拉
伯-波斯文黑字中,段落开头总有一个朱砂红字(相传)。装订也是回民的技艺,
每一页翻开都可见裱过的布角缀连前后。大西北的回族人民们对这部著作的态度使
任何作家都心醉神驰:他们把它视为“经”而不是“书”;平日藏在净室秘处,灾
祸来了宁舍性命而不让它遭受污辱。
仿佛它象征着他们生存的真实。
不仅仅只是史学、哲学或神学,也不仅仅只是某种西北底层生活状况的实录,
热什哈尔一书提供了一种不可言传的东西。
民众与国家,现世与理想,迫害与追求,慰藉与神秘,真实与淡漠,作品与信
仰——尤其是人迎送的日子和人的心灵精神,在一部热什哈尔中,都若隐若现,
于沉默中始终坚守,于倾诉中藏着节制。愈是使用更多的参考文献,愈觉得这部书
的深刻;愈是熟悉清季回族史和宗教,便愈觉得这部书难以洞彻。这不仅仅是一部
书,这是被迫害时代的中国回族的一种形象,是他们的心灵模式。
那种生存的苦难,也许应该让它永远逝去了。但是这种认知的方式——它的真
诚,它的拒否,它的勇气,它与一方水土一部民众的血肉联系,它的凭借灵性和不
为一般见识束缚,也许却能给它以外的大世界以某些借鉴。
19世纪和实证主义都过去了,也许应当留取的只是考据家们当年追求真实的初
衷。发现了热什哈尔并为它提起笔来时,我觉得自己第一次可以正视昔日师长
的期待了。
当然,一册热什哈尔并不能承负整个时代转变中的大问题。即使它千真万
确地被几十万回族人民认为是自己的心声,也不能说它已经彻底地写出了那心灵。
但是它默默指示着一种途径:从这里不仅“书”可能挣脱旧的束缚走向现代和未来,
而且人心也可能战胜漫长的冷漠,去接近一种最神秘的温暖。
在中国,如同热什哈尔这样的书能幸存至今,确实是回族的贡献。藏书者
和作者都真正熬过了黑暗迫害的光阴。血干了,变成更厚的黄土,深埋了这一类奇
书,也深埋了隐遁的作家。
4
有趣的是,原著者的名字,似有似无。
民间只是传说,热什哈尔是“关里爷”写的。关里爷是住在哪一道“关”
的“里面”很难细究。只知他的宗教经名为艾布艾拉曼阿布杜尕底尔,书中常
以“嬴弱的仆人艾布艾拉曼”或者“干罪的我、阿布杜尕底尔”自称。
据传说,关里爷为甘肃伏羌人(今甘谷县),家曾住伏羌东关内“关里”一
书由此而来亦未可知。他是19世纪前叶极重要的回教人物,不仅以学者名,更主要
的是他曾在哲合忍耶苏菲派史上举足轻重。 (关于他的事迹应另有专文。 )由于
热什哈尔的作成,应该强调——关里爷开创了这种文体。在关里爷之后,有志
之士开始模仿他,在各个时期都写过一些阿拉伯文抄本。再后来,所谓“热什哈尔”
甚至成了一切宗教内史事抄本的代名词。不过,晚近的抄本和中国回族的这种内部
写作,大都缺乏如同关里爷那样的恐怖环境,对于神秘主义和奇迹理论的掌握也大
都不如关里爷深沉。
关里爷逝世后,坟墓曾被清政府毁坏。后来迁修的坟在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莲
花城。由于对他的怀念,百姓们虽然无法了解他的全部经历,但仍年复一年为地上
坟诵经。因此也记住了他的忌日——农历九月初七。他生年不详。
此书译音是关里爷盼念的后来人,年轻满拉(经学生)杨万保和他的同学马学
凯。他们把翻译此书做为自己诚信的表白,日日沐浴后开卷,夜夜苦劳中推敲。大
阿訇马兆麟为他们提供了辈辈秘藏的抄本,大阿訇王栋帮助他们切磋史实文字。我
仅仅作了一些秘书工作,对汉译稍稍作了一点润色。应他们强求,我虽在译者中补
了一个名字,其实仅仅想表明我需要这样的搭救而已。
关里爷在热什哈尔的首句中写道:“当古老的大海向着我们潮动迸溅
时,我采集了爱慕的露珠。”
当审定这一句译文时,杨万保正和我在一起。我们凝视着这段被破译出来的话,
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感觉。这不是水。我们感到自己吮吸着一种神奇的液体。我们似
乎窥见了一道隐藏在手宙中的、虹一样的轨迹,我们自己不仅追上了它的显化,而
且自己正消然溶成一粒露珠。
这露珠渺小微弱, 但是它不是稀释的水。它是200年来为着心灵的纯净前仆后
继地牺牲的人们的血。它是我的求知的中介。
关里爷并没有为自己命题,但是他获得的这个题目真如神赐。这简直是天然,
简直是前定,一滴概括了一切。
中国的秘密向来如此,当上层萎缩和丧失的时刻到了,底层人民便登台表演。
这大陆里埋着的宝藏是丰富的,当你真地觉得像是触碰到逝者的心灵时,那感动是
无法释说的。
——未来,当人们都渴望着成为“爱慕的露珠”时,薄薄一册热什哈尔将
胜过万吨废纸,获得人们真正的尊敬。
1990苦夏
sp; 持到辛亥革命满清覆灭。
但是,热什哈尔一书并没有提供一笔潜伏账。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们将长久
地面对着这样一种陌生的世界观——作者沉迷于苏菲即神秘主义的认识和感受中,
满纸荒唐言,一段接一段地讲述着不可思议的故事。
以学校里听来的知识和常识,是无法与这种认识论对面的。作者在搜捕追杀中
冒险写成此书,作者以宗教信仰担保写成此书。作者又以两种几乎不能解读的文字
证明了——他并不想使人承认。
这部书追踪的,是于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被清政府杀害于兰州城墙上的
宗教导师马明心的奇迹,以及马明心的继承者穆宪章的奇迹。以这种殉难圣徒的奇
迹故事为纵线,每一段均抄上“相传”两字为开始——全书浑然成为这样一部散文
体的哲理论辩。湮灭的史事散在其中,一一与同期的汉籍相对应。阿拉伯-波斯文
体的修饰性与大西北黄土沟塬的村言土语相衬,呈着一种朴素的、鲜烈的美。
我见到的这一部抄本年深日久,粗厚的硬纸已经黄褐。墨迹优美,花体的阿拉
伯-波斯文黑字中,段落开头总有一个朱砂红字(相传)。装订也是回民的技艺,
每一页翻开都可见裱过的布角缀连前后。大西北的回族人民们对这部著作的态度使
任何作家都心醉神驰:他们把它视为“经”而不是“书”;平日藏在净室秘处,灾
祸来了宁舍性命而不让它遭受污辱。
仿佛它象征着他们生存的真实。
不仅仅只是史学、哲学或神学,也不仅仅只是某种西北底层生活状况的实录,
热什哈尔一书提供了一种不可言传的东西。
民众与国家,现世与理想,迫害与追求,慰藉与神秘,真实与淡漠,作品与信
仰——尤其是人迎送的日子和人的心灵精神,在一部热什哈尔中,都若隐若现,
于沉默中始终坚守,于倾诉中藏着节制。愈是使用更多的参考文献,愈觉得这部书
的深刻;愈是熟悉清季回族史和宗教,便愈觉得这部书难以洞彻。这不仅仅是一部
书,这是被迫害时代的中国回族的一种形象,是他们的心灵模式。
那种生存的苦难,也许应该让它永远逝去了。但是这种认知的方式——它的真
诚,它的拒否,它的勇气,它与一方水土一部民众的血肉联系,它的凭借灵性和不
为一般见识束缚,也许却能给它以外的大世界以某些借鉴。
19世纪和实证主义都过去了,也许应当留取的只是考据家们当年追求真实的初
衷。发现了热什哈尔并为它提起笔来时,我觉得自己第一次可以正视昔日师长
的期待了。
当然,一册热什哈尔并不能承负整个时代转变中的大问题。即使它千真万
确地被几十万回族人民认为是自己的心声,也不能说它已经彻底地写出了那心灵。
但是它默默指示着一种途径:从这里不仅“书”可能挣脱旧的束缚走向现代和未来,
而且人心也可能战胜漫长的冷漠,去接近一种最神秘的温暖。
在中国,如同热什哈尔这样的书能幸存至今,确实是回族的贡献。藏书者
和作者都真正熬过了黑暗迫害的光阴。血干了,变成更厚的黄土,深埋了这一类奇
书,也深埋了隐遁的作家。
4
有趣的是,原著者的名字,似有似无。
民间只是传说,热什哈尔是“关里爷”写的。关里爷是住在哪一道“关”
的“里面”很难细究。只知他的宗教经名为艾布艾拉曼阿布杜尕底尔,书中常
以“嬴弱的仆人艾布艾拉曼”或者“干罪的我、阿布杜尕底尔”自称。
据传说,关里爷为甘肃伏羌人(今甘谷县),家曾住伏羌东关内“关里”一
书由此而来亦未可知。他是19世纪前叶极重要的回教人物,不仅以学者名,更主要
的是他曾在哲合忍耶苏菲派史上举足轻重。 (关于他的事迹应另有专文。 )由于
热什哈尔的作成,应该强调——关里爷开创了这种文体。在关里爷之后,有志
之士开始模仿他,在各个时期都写过一些阿拉伯文抄本。再后来,所谓“热什哈尔”
甚至成了一切宗教内史事抄本的代名词。不过,晚近的抄本和中国回族的这种内部
写作,大都缺乏如同关里爷那样的恐怖环境,对于神秘主义和奇迹理论的掌握也大
都不如关里爷深沉。
关里爷逝世后,坟墓曾被清政府毁坏。后来迁修的坟在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莲
花城。由于对他的怀念,百姓们虽然无法了解他的全部经历,但仍年复一年为地上
坟诵经。因此也记住了他的忌日——农历九月初七。他生年不详。
此书译音是关里爷盼念的后来人,年轻满拉(经学生)杨万保和他的同学马学
凯。他们把翻译此书做为自己诚信的表白,日日沐浴后开卷,夜夜苦劳中推敲。大
阿訇马兆麟为他们提供了辈辈秘藏的抄本,大阿訇王栋帮助他们切磋史实文字。我
仅仅作了一些秘书工作,对汉译稍稍作了一点润色。应他们强求,我虽在译者中补
了一个名字,其实仅仅想表明我需要这样的搭救而已。
关里爷在热什哈尔的首句中写道:“当古老的大海向着我们潮动迸溅
时,我采集了爱慕的露珠。”
当审定这一句译文时,杨万保正和我在一起。我们凝视着这段被破译出来的话,
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感觉。这不是水。我们感到自己吮吸着一种神奇的液体。我们似
乎窥见了一道隐藏在手宙中的、虹一样的轨迹,我们自己不仅追上了它的显化,而
且自己正消然溶成一粒露珠。
这露珠渺小微弱, 但是它不是稀释的水。它是200年来为着心灵的纯净前仆后
继地牺牲的人们的血。它是我的求知的中介。
关里爷并没有为自己命题,但是他获得的这个题目真如神赐。这简直是天然,
简直是前定,一滴概括了一切。
中国的秘密向来如此,当上层萎缩和丧失的时刻到了,底层人民便登台表演。
这大陆里埋着的宝藏是丰富的,当你真地觉得像是触碰到逝者的心灵时,那感动是
无法释说的。
——未来,当人们都渴望着成为“爱慕的露珠”时,薄薄一册热什哈尔将
胜过万吨废纸,获得人们真正的尊敬。
1990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