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标的一番言论,什么冷兵器、热兵器的,听得朱元璋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对战阵之事如此熟悉,分析得也头头是道。以至于朱标言毕良久,他才反应过来:“标儿所言极有道理。不过,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是谁给你的进言?”其实朱元璋已通过在春和宫布置的眼线,得知近日太子没有接触过任何外臣,应该不是‘人授’,倒是每日都在春和宫里看书,几乎足不出门,多半是‘自学’,有此一问,纯属试探是否为‘天授’,对此二字,朱元璋这几日还是不太舒心。
朱标深知这些想法绝不能说出自他人之口,只能说来自书本或者神授,于是回复说:“回禀父皇,儿子近来读了些有关汉唐与北方夷狄战事的古籍,以及不少杂学书籍,是从中得到的启发,并且对如何改进火器也有一些想法。因此,斗胆请求父皇允准,参与火器改进、战法研究事宜。”他必须抓住机会对火器改进给予一定的指导,否则负责的官员或者工匠走了弯路,那不是白白浪费了魂穿的金手指,瞎耽误功夫。
朱元璋听罢,思量片刻。今日一番奏对,让他对眼前的太子刮目相看,也想试试他到底有几分斤两,便对朱标说:“好吧,你把今日所言写一份奏疏呈上来。咱明日便下诏,让工部和兵部的有司官员负责此事,由你统管。不过,虽给你交代了差事,但是不能耽误学业,而且平日读书不能光看杂学。你是太子,学习为君治国之道才是正途。要记住,以仁治天下,方得长久。”
“儿子遵旨。父皇您还要操劳国事,儿子就先行告退了。”没想到朱元璋如此痛快就答应了,朱标心里十分高兴,准备立刻回去琢磨改进之法。
“嗯,咱这儿还有不少奏章要看,你且……”朱元璋话没说完,突然想起自己召见太子的理由,心想差点儿被这小子给蒙过去了,话锋一转说道:“你先别急着走。今日你在大本堂公然玩乐,李先生来给咱告状,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否则没办法交代。”
朱标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怎么老爹又把这事儿想起来了啊。本以为万事大吉,今天就算滑过去,没想到最后还是难逃一劫,算了,索性认栽。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说:“儿子今日所为,有负圣望,请父皇责罚。”
其实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没有责罚朱标的打算,可是如果就这样让他回去,李懋那边不好交代,况且朱标所为确有不妥,不加以惩治,怕是以后夫子更难以管理这帮兔崽子们了。于是对外喊道:“来人啊!”话音刚落,一名内侍走了进来。“传咱旨意,太子玩乐,有失体统,禁足三日,闭门反省,无旨意不得外出。大本堂其余众人,罚抄《论语—为政篇》十遍,另受戒尺十下。”这是皇帝给大本堂教书夫子的一个交代。
“原来只是禁足这么简单,小事一桩,反正平时我也不出门”朱标心里暗爽,叩首再拜:“儿子告退。”朱元璋大袖一挥,示意朱标退下。刚走出西侧偏殿没多远,朱标就听到殿内传来一阵豪爽的笑声,充满了得意。
回到春和宫,朱标展开一份空白的奏折,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的言论,挑紧要的写成条目。不过,奏章不比口头说话,一方面要讲究行文逻辑,另一方面还得竖着写,朱标费了半天劲儿,写废了好几本,总算是完成了,还起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论平边疏》,并且夹带了私货——标点符号。虽然融合了懿文太子的灵魂,朱标能读能写,但是总不太习惯,还是觉得加上标点顺眼些。
此次能够成功忽悠了便宜老爹,拿到火器的改革主导权,朱标甚是满意,对自己的忽悠功底更加自信。其实,虽然朱标的豪言壮语,让朱元璋为之一振;新奇的军事思维也让朱元璋眼前一亮,像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这不是全部,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朱元璋有他的打算,所以才顺水推舟。
历朝历代,凡以武开国的,特别是经过长期战争的,都绕不开如何处理开国武将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兵权归属。皇帝登基,高高在上,富有四海,然兵权却不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很大程度地集中在劳苦功高的将领手中。这让原来的大哥、现在的皇帝寝食难安,疑神疑鬼也在所难免。
史上如刘邦那样兔死狗烹,如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都是解决办法。这样操作的前提是,在位的皇帝有足够的威信,能说一不二;若是没有威望的后继之君胡为,搞不好要引起动乱。朱元璋不想学赵匡胤,他认为兵权本就是皇帝的,不是将军们的,不需要求着臣子们归还;他也不想学刘邦,把一众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都给宰了,落下骂名。
所以,他打算趁着自己在世,还能压得住众人,想办法分权。办法就是册封诸子为王、就藩领兵,一则分了武将的兵权,将其收归皇室,二则可镇守地方,为朝廷屏障。不过,今日听了朱标的火器改革之议,他又想到可以借此机会让太子参与军事,借着火器改革的由头,接触军中将领,方便培养亲信和班底,待其年长,便可参与国事,接触文臣。
这样一来,太子身边文武双全,自己百年之后也可无忧。朱元璋对太子,不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那样防备着,生怕其谋朝篡位,而是一心一意地培养,巴不得太子能早点儿出师,登基为君。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朱元璋才同意让朱标主导火器改革,并大开方便之门,不全是被朱标给忽悠了。
朱标自然是没看透便宜老爹的心思,以为尽在掌握,开始琢磨着火器改革的事情。大刀长矛被火枪、火炮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是主动技术革新,推陈出新,还是挨打之后被动接受,那可大不一样。纵观世界历史,自从炼丹术士无意间发明了火药,火炮开始在战场上出现,并逐渐了取代石炮(抛石机),成为战争之神。
朱标的一番言论,什么冷兵器、热兵器的,听得朱元璋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子对战阵之事如此熟悉,分析得也头头是道。以至于朱标言毕良久,他才反应过来:“标儿所言极有道理。不过,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是谁给你的进言?”其实朱元璋已通过在春和宫布置的眼线,得知近日太子没有接触过任何外臣,应该不是‘人授’,倒是每日都在春和宫里看书,几乎足不出门,多半是‘自学’,有此一问,纯属试探是否为‘天授’,对此二字,朱元璋这几日还是不太舒心。
朱标深知这些想法绝不能说出自他人之口,只能说来自书本或者神授,于是回复说:“回禀父皇,儿子近来读了些有关汉唐与北方夷狄战事的古籍,以及不少杂学书籍,是从中得到的启发,并且对如何改进火器也有一些想法。因此,斗胆请求父皇允准,参与火器改进、战法研究事宜。”他必须抓住机会对火器改进给予一定的指导,否则负责的官员或者工匠走了弯路,那不是白白浪费了魂穿的金手指,瞎耽误功夫。
朱元璋听罢,思量片刻。今日一番奏对,让他对眼前的太子刮目相看,也想试试他到底有几分斤两,便对朱标说:“好吧,你把今日所言写一份奏疏呈上来。咱明日便下诏,让工部和兵部的有司官员负责此事,由你统管。不过,虽给你交代了差事,但是不能耽误学业,而且平日读书不能光看杂学。你是太子,学习为君治国之道才是正途。要记住,以仁治天下,方得长久。”
“儿子遵旨。父皇您还要操劳国事,儿子就先行告退了。”没想到朱元璋如此痛快就答应了,朱标心里十分高兴,准备立刻回去琢磨改进之法。
“嗯,咱这儿还有不少奏章要看,你且……”朱元璋话没说完,突然想起自己召见太子的理由,心想差点儿被这小子给蒙过去了,话锋一转说道:“你先别急着走。今日你在大本堂公然玩乐,李先生来给咱告状,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否则没办法交代。”
朱标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怎么老爹又把这事儿想起来了啊。本以为万事大吉,今天就算滑过去,没想到最后还是难逃一劫,算了,索性认栽。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说:“儿子今日所为,有负圣望,请父皇责罚。”
其实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没有责罚朱标的打算,可是如果就这样让他回去,李懋那边不好交代,况且朱标所为确有不妥,不加以惩治,怕是以后夫子更难以管理这帮兔崽子们了。于是对外喊道:“来人啊!”话音刚落,一名内侍走了进来。“传咱旨意,太子玩乐,有失体统,禁足三日,闭门反省,无旨意不得外出。大本堂其余众人,罚抄《论语—为政篇》十遍,另受戒尺十下。”这是皇帝给大本堂教书夫子的一个交代。
“原来只是禁足这么简单,小事一桩,反正平时我也不出门”朱标心里暗爽,叩首再拜:“儿子告退。”朱元璋大袖一挥,示意朱标退下。刚走出西侧偏殿没多远,朱标就听到殿内传来一阵豪爽的笑声,充满了得意。
回到春和宫,朱标展开一份空白的奏折,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的言论,挑紧要的写成条目。不过,奏章不比口头说话,一方面要讲究行文逻辑,另一方面还得竖着写,朱标费了半天劲儿,写废了好几本,总算是完成了,还起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论平边疏》,并且夹带了私货——标点符号。虽然融合了懿文太子的灵魂,朱标能读能写,但是总不太习惯,还是觉得加上标点顺眼些。
此次能够成功忽悠了便宜老爹,拿到火器的改革主导权,朱标甚是满意,对自己的忽悠功底更加自信。其实,虽然朱标的豪言壮语,让朱元璋为之一振;新奇的军事思维也让朱元璋眼前一亮,像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这不是全部,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朱元璋有他的打算,所以才顺水推舟。
历朝历代,凡以武开国的,特别是经过长期战争的,都绕不开如何处理开国武将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兵权归属。皇帝登基,高高在上,富有四海,然兵权却不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很大程度地集中在劳苦功高的将领手中。这让原来的大哥、现在的皇帝寝食难安,疑神疑鬼也在所难免。
史上如刘邦那样兔死狗烹,如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都是解决办法。这样操作的前提是,在位的皇帝有足够的威信,能说一不二;若是没有威望的后继之君胡为,搞不好要引起动乱。朱元璋不想学赵匡胤,他认为兵权本就是皇帝的,不是将军们的,不需要求着臣子们归还;他也不想学刘邦,把一众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都给宰了,落下骂名。
所以,他打算趁着自己在世,还能压得住众人,想办法分权。办法就是册封诸子为王、就藩领兵,一则分了武将的兵权,将其收归皇室,二则可镇守地方,为朝廷屏障。不过,今日听了朱标的火器改革之议,他又想到可以借此机会让太子参与军事,借着火器改革的由头,接触军中将领,方便培养亲信和班底,待其年长,便可参与国事,接触文臣。
这样一来,太子身边文武双全,自己百年之后也可无忧。朱元璋对太子,不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那样防备着,生怕其谋朝篡位,而是一心一意地培养,巴不得太子能早点儿出师,登基为君。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朱元璋才同意让朱标主导火器改革,并大开方便之门,不全是被朱标给忽悠了。
朱标自然是没看透便宜老爹的心思,以为尽在掌握,开始琢磨着火器改革的事情。大刀长矛被火枪、火炮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是主动技术革新,推陈出新,还是挨打之后被动接受,那可大不一样。纵观世界历史,自从炼丹术士无意间发明了火药,火炮开始在战场上出现,并逐渐了取代石炮(抛石机),成为战争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