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过在明代尤为突出——宦官(司礼监)。
但是由于朱元璋的限制和严格约束,洪武年间的宦官内侍只是充当服侍人员,并没有接触过朝政,“批红”大权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朱标心里想着这个事儿,眼下便宜老爹做得很不错,他没必要插一手。待到自己继位,只要把限制宦官的意图推行下去,形成制度,压制这一群体即可。宦官为祸,从秦之赵高到明代魏忠贤,着实不少,但是有清一代却一个没有,比较出名的也就是李莲英了,但完全没有前代的权势。从这个角度讲,宦官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朱标认为此事不急于一时。
再回到文官的问题上,眼下的洪武三年正月,中书省尚在,以宣国公李善长为左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右丞相。胡廷瑞、廖永忠、李伯升(食禄不视事)和李思齐(食禄不视事)为平章政事,赵庸为中书左丞,王溥、杨宪为中书右丞,陈亮、侯至善为参知政事。而大名鼎鼎的胡惟庸,现在还是太常卿,不过月内就会升迁为参知政事。
与中书对应的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以左、右御史大夫为首。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文原吉、范显祖为治书侍御史,安庆为殿中侍御史,钱用壬为经历,何士弘、吴去疾为监察御史。从朱元璋的封官安排可以看出,明显是让淮西和浙东两大集团互相牵制,以便从中取利。中书省内淮西文臣占据主导,而御史台虽然以汤和、邓愈两名淮西武将为首,但其军事任务多,常常不在京师,那么浙东夫子领袖刘基就成了御史台的当家人。两个集团明争暗斗,朱元璋则是隔岸观火,看着他们互相消耗,直到最后被一网打尽。
朱标对于现阶段的文官集团,并没有什么不满。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干人等,封官授爵是理所当然的,立国初期的朝堂上充斥着这些人也没什么好奇怪。首先,中书之首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多年,出谋划策,劳苦功高,虽是文臣但也被封了公爵,圣眷之隆仅次于徐达,其人亦无谋逆之心,只不过私心较重,又被视为淮西领袖,处处维护小团体的利益,这样大小事情无论好坏都与他有干系。虽然后来胡惟庸谋乱事败,李善长牵连其中,以致获罪,自杀身亡,但是起码现在的李善长是忠直的,以朝廷为重,也只有他在这个丞相位置上才能压服淮西众人。
而御史台的刘基更是没有什么坏心思,为人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懿文太子对其十分看重,甚至在李善长致仕之后,有意推荐刘基任中书丞相。作为牵制淮西文臣的重要棋子,刘基也被朱元璋所重视,驳回了其多次辞官请求,刘基之死也成了朱元璋对胡惟庸等人痛下杀心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目前朝堂上虽有对立,但是相对平稳,对朝政无甚影响。朱标内心是支持废除中书省、丞相制,分权六部的,这样皇权集中便于干大事。但是朱元璋以胡惟庸谋逆之事,牵连了太多的人,杀伐过重,是他所不愿的。如何解开这个局,名正言顺地废除丞相,朱标还要细细思索,好在时间还多得很,足够筹谋周密了。
不过在明代尤为突出——宦官(司礼监)。
但是由于朱元璋的限制和严格约束,洪武年间的宦官内侍只是充当服侍人员,并没有接触过朝政,“批红”大权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朱标心里想着这个事儿,眼下便宜老爹做得很不错,他没必要插一手。待到自己继位,只要把限制宦官的意图推行下去,形成制度,压制这一群体即可。宦官为祸,从秦之赵高到明代魏忠贤,着实不少,但是有清一代却一个没有,比较出名的也就是李莲英了,但完全没有前代的权势。从这个角度讲,宦官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朱标认为此事不急于一时。
再回到文官的问题上,眼下的洪武三年正月,中书省尚在,以宣国公李善长为左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右丞相。胡廷瑞、廖永忠、李伯升(食禄不视事)和李思齐(食禄不视事)为平章政事,赵庸为中书左丞,王溥、杨宪为中书右丞,陈亮、侯至善为参知政事。而大名鼎鼎的胡惟庸,现在还是太常卿,不过月内就会升迁为参知政事。
与中书对应的御史台,负责纠察百官,以左、右御史大夫为首。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文原吉、范显祖为治书侍御史,安庆为殿中侍御史,钱用壬为经历,何士弘、吴去疾为监察御史。从朱元璋的封官安排可以看出,明显是让淮西和浙东两大集团互相牵制,以便从中取利。中书省内淮西文臣占据主导,而御史台虽然以汤和、邓愈两名淮西武将为首,但其军事任务多,常常不在京师,那么浙东夫子领袖刘基就成了御史台的当家人。两个集团明争暗斗,朱元璋则是隔岸观火,看着他们互相消耗,直到最后被一网打尽。
朱标对于现阶段的文官集团,并没有什么不满。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干人等,封官授爵是理所当然的,立国初期的朝堂上充斥着这些人也没什么好奇怪。首先,中书之首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多年,出谋划策,劳苦功高,虽是文臣但也被封了公爵,圣眷之隆仅次于徐达,其人亦无谋逆之心,只不过私心较重,又被视为淮西领袖,处处维护小团体的利益,这样大小事情无论好坏都与他有干系。虽然后来胡惟庸谋乱事败,李善长牵连其中,以致获罪,自杀身亡,但是起码现在的李善长是忠直的,以朝廷为重,也只有他在这个丞相位置上才能压服淮西众人。
而御史台的刘基更是没有什么坏心思,为人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懿文太子对其十分看重,甚至在李善长致仕之后,有意推荐刘基任中书丞相。作为牵制淮西文臣的重要棋子,刘基也被朱元璋所重视,驳回了其多次辞官请求,刘基之死也成了朱元璋对胡惟庸等人痛下杀心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目前朝堂上虽有对立,但是相对平稳,对朝政无甚影响。朱标内心是支持废除中书省、丞相制,分权六部的,这样皇权集中便于干大事。但是朱元璋以胡惟庸谋逆之事,牵连了太多的人,杀伐过重,是他所不愿的。如何解开这个局,名正言顺地废除丞相,朱标还要细细思索,好在时间还多得很,足够筹谋周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