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要有钱有粮,搞到三四万人也不是不可以。
有了这些班底,培养几个得力干将,逐个击破周边的卫所,所辖军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足以威胁朝廷。理论上虽如此,但明朝藩王造反的不多,如燕王、谷王、宁王,唯有一胜余者皆败。自燕王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藩王的护卫被大幅减少,一般也就是三五千人,实力大不如前。而且,迁都北平便于朝廷就近控制边军,明初颇具实力的边塞藩王亦被架空。
虽说藩王拥兵,特别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塞王实力更强,尾大不掉于中央不利,而就眼下的形势而言,朱标非但不会反对,甚至大力支持。只要朝廷实力足够强悍,就算只是驴粪蛋表面光,能吓唬住人,对付一两个不上道的藩王,那还不是随便拿捏。
眼下这些将来就藩掌军的亲王,是皇帝对抗骄兵悍将、夺回军权的棋子,若是没有点儿实力如何能够服众,没有自己的班底如何指挥藩国内的其他部队。可以说,从册封藩王开始,到太子辅政,再到亲王掌兵,是朱元璋制定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策略,是对付朝廷上淮西巨党的手段之一。
那些个骄兵悍将,倚仗从龙之功,手握兵权,便嚣张跋扈,有违国典。让亲王就藩掌兵,便是和他们争权,抽了他们的底牌,贪恋权势、看不清形势的淮西武将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
分封诸王以为藩屏的国策乃朱元璋钦定,他们不敢质疑,而且木已成舟后悔也来不及了,可自己肚里没多少弯弯绕绕,想不出好主意。于是拉上了部分淮西文官,一同商量对策。
虽说诸王已封,可即便是年长些的秦王,起码也得历练几年才能就藩,这不是去享福游玩,而是肩负着重大使命,朱元璋定然不会儿戏。
心怀不满淮西文武觉得这段时间就是一个机会。少年儿郎,养在深宫,身居王爵,难免骄狂,特别离宫居府,少了约束,更容易行为不端。只要抓住其把柄,扣上德行不够的帽子,就能够占住理儿,拖延就藩。
再者,诸王就藩之后,更是天高皇帝远,不可能各个安分守己,估计肆意妄为的事情更多,届时朱元璋定然大发脾气,轻则下旨申饬,重则回京圈禁,甚至夺爵除国亦大有可能。如此一来,多少能保住一些兵权,在皇帝心中不至于失了份量。
不得不说,这帮人看人、看事比较准确,朱标的众位弟弟确有德行有亏者,而且还不少,被抓住了小辫子,让御史言官在朱元璋耳边嗡嗡个不停,的确起到了拖延就藩效果。而且在藩国内的表现也不怎么样,朱元璋没少下旨申饬。
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朱元璋的既定政策,也没保住众多淮西武将手中的权力,甚至小命也没保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政治需要,不得不为,朱元璋心中早就埋下了‘将帅可废,国家不可亡’的种子,另一方面,那些淮西武将自己屁股底下更脏,贪赃枉法的事情更多,所谓乌鸦站在煤堆上——谁也别说谁黑,最后被收拾也怨不得别人。
除了言官的进谏,以宋国公冯宗异为首,永嘉侯朱亮祖为联络人的部分淮西武将小团体,私底下用了更见不得人的手段——通敌。
,只要有钱有粮,搞到三四万人也不是不可以。
有了这些班底,培养几个得力干将,逐个击破周边的卫所,所辖军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足以威胁朝廷。理论上虽如此,但明朝藩王造反的不多,如燕王、谷王、宁王,唯有一胜余者皆败。自燕王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藩王的护卫被大幅减少,一般也就是三五千人,实力大不如前。而且,迁都北平便于朝廷就近控制边军,明初颇具实力的边塞藩王亦被架空。
虽说藩王拥兵,特别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塞王实力更强,尾大不掉于中央不利,而就眼下的形势而言,朱标非但不会反对,甚至大力支持。只要朝廷实力足够强悍,就算只是驴粪蛋表面光,能吓唬住人,对付一两个不上道的藩王,那还不是随便拿捏。
眼下这些将来就藩掌军的亲王,是皇帝对抗骄兵悍将、夺回军权的棋子,若是没有点儿实力如何能够服众,没有自己的班底如何指挥藩国内的其他部队。可以说,从册封藩王开始,到太子辅政,再到亲王掌兵,是朱元璋制定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策略,是对付朝廷上淮西巨党的手段之一。
那些个骄兵悍将,倚仗从龙之功,手握兵权,便嚣张跋扈,有违国典。让亲王就藩掌兵,便是和他们争权,抽了他们的底牌,贪恋权势、看不清形势的淮西武将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
分封诸王以为藩屏的国策乃朱元璋钦定,他们不敢质疑,而且木已成舟后悔也来不及了,可自己肚里没多少弯弯绕绕,想不出好主意。于是拉上了部分淮西文官,一同商量对策。
虽说诸王已封,可即便是年长些的秦王,起码也得历练几年才能就藩,这不是去享福游玩,而是肩负着重大使命,朱元璋定然不会儿戏。
心怀不满淮西文武觉得这段时间就是一个机会。少年儿郎,养在深宫,身居王爵,难免骄狂,特别离宫居府,少了约束,更容易行为不端。只要抓住其把柄,扣上德行不够的帽子,就能够占住理儿,拖延就藩。
再者,诸王就藩之后,更是天高皇帝远,不可能各个安分守己,估计肆意妄为的事情更多,届时朱元璋定然大发脾气,轻则下旨申饬,重则回京圈禁,甚至夺爵除国亦大有可能。如此一来,多少能保住一些兵权,在皇帝心中不至于失了份量。
不得不说,这帮人看人、看事比较准确,朱标的众位弟弟确有德行有亏者,而且还不少,被抓住了小辫子,让御史言官在朱元璋耳边嗡嗡个不停,的确起到了拖延就藩效果。而且在藩国内的表现也不怎么样,朱元璋没少下旨申饬。
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朱元璋的既定政策,也没保住众多淮西武将手中的权力,甚至小命也没保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政治需要,不得不为,朱元璋心中早就埋下了‘将帅可废,国家不可亡’的种子,另一方面,那些淮西武将自己屁股底下更脏,贪赃枉法的事情更多,所谓乌鸦站在煤堆上——谁也别说谁黑,最后被收拾也怨不得别人。
除了言官的进谏,以宋国公冯宗异为首,永嘉侯朱亮祖为联络人的部分淮西武将小团体,私底下用了更见不得人的手段——通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