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87章 新政施行
“这老旱烟是真的呛。”
挥手示意魏忠贤离自己远些,朱由校心下颇为嫌弃。
这生烟叶子晒干,不经过发酵直接抽,劲儿大不大且不知道,但呛人是真的呛人。
“这些个物什,徐爱卿就先留下吧,朕琢磨琢磨,让人先在各地皇庄种植一些,看看效果。”
“古人有言,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若是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贸然推广,伤的是各地百姓。”
“待在皇庄中有了经验后,再推行天下,方为良策。”
“臣遵旨。”
闻言,徐光启对皇帝躬了躬身,答应道。
待徐光启走后,朱由校看着留下的诸多作物,派人寻来了内务府的太监,吩咐人先在京外皇庄试种。
他前世虽然也算是农村出来的,但会种个锤子的地。
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
“任重而道远埃”
待人都走后,看着桌上的一堆奏章,朱由校无奈的叹了口气。
如今所面对的问题,不是一道圣旨、几颗人头就能解决的。
官员缺额、官府职能混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外患、天灾、人祸。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的清楚的。
接下来,就要看新政在顺天府施行的效果。
而后开始往外推行,一步一步的重新构架出一个新的官府。
徐光启才走了没多久,礼部尚书孙如游就又带着份奏章来了。
“臣孙如游恭请圣安。”
在太监的带领下进了大殿后,孙如游躬身行礼道。
“朕安。”
挥了挥手,示意孙如游平身,朱由校出声道。
“何事?”
“回陛下,陛下前番下诏再开官考,选拔顺天府官吏,至今已有北直隶考生七千余人报名,臣请陛下命题。”
“是了,该官考了。”
闻言,朱由校恍然道。
他差点都忘了,给顺天府选官的事了。
“此番命题,就以朕前番所命的两套试卷为例,由礼部和翰林院分别出五套题吧。”
接过孙如游递来的奏章,翻看几眼后,朱由校对他道。
“今日是三月十八,就以三日为限,各自出好题目后,给朕送来,朕看过后,抽选题目,作为本次官考试卷吧。”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连忙躬身道。
皇帝这算是将考试题目的命题权还给他们了。
虽然选定权依旧在皇帝手里。
“本次官考,主要是给顺天、天津两府选拔出一些官吏,以推行新政。”
趁着太监给孙如游写条子的时间,朱由校对孙如游嘱咐到。
“你回去之后,同周应秋、袁世振、董应举等人商议一二,对于考试的内容、方向,要有一个具体把握,需要务实,不能轻浮,主要从行政、律令、算科这三个方面去考。”
“陛下放心。”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当即就道。
“我大明科举至今已两百载有余,就算秀才也是熟读四书五经。而官考以选拔官吏为上,注实用,轻文案。”
“你明白就好。”
听着孙如游的回答,朱由校点了点头,忍不住道。
“孙尚书勤勉强干,可谓是国之栋梁。不像有些个人啊,嘴上说的是震天响,而一旦让他去做事,立马就蔫儿了。”
“臣谢陛下夸赞。”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躬了躬身,以示恭敬。
“官考地方的,你打算放在哪里?”
挥了挥手,示意对方不必多礼,朱由校出声问道。
“依前番陛下于承天门前为天下选拔官吏之例,此次为顺天府选拔官吏,就应该放在顺天府贡院。”
对于官考之事,孙如游成竹在胸,当即就给皇帝说了起来。
“依陛下所言行政、律令、算科三科。此次官考,臣窃以为,也应分为此三门,官考分为三日,一日一科。”
而就在孙如游与皇帝说着官考的时候,董应举正与袁世振、周应秋正二人说着顺天府新政的事。
“城外如何如今还不知道,但城内的事,已经开始推行了。”
拿着茶壶给周应秋满上一杯香茗,董应举颇为感慨的说到。
“往年,我听说朝廷一有新政,下面就推三阻四,民间百姓也多是排斥,亏我还以为,此次顺天府重编户册,是个苦差事呢。”
“陛下让锦衣卫将这顺天府的乞儿尽数给抓去西山挖了煤矿,这推动新政,当然就容易了。”
闻言,周应秋端起茶杯满意的喝了一口后,对其他二人道。
“这却是为何?”
身为官场上的一个新丁,董应举虽然有一颗做事之心,但有的事情,还是想不通的。
“前番,燕山前卫哗变闹饷之事,伱可知道?”
“听闻过。”
闻言,董应举点了点头。
那次一卫京营哗变闹饷,虽然让皇帝反手就给弹压了,但在京中还是传出了消息的。
“我听闻,事后锦衣卫查处,想知道何人在散布谣言,妄掀波澜。”
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董应举,周应秋接着道。
“但最终,锦衣卫也只是查到说是有乞丐散布的谣言,但具体到哪个乞丐,却是不清楚。”
“如今提督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同知许显纯,将察查结果上奏皇上,这才有了皇上大怒之下,令锦衣卫将京中的乞儿尽数捉拿,送到西山去挖煤的事情。”
“实质上,皇上此举,却是剪断了京城豪门富商之家的羽翼埃”
周应秋一边感慨的说着,一边对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
“那些个豪门富商之家,多喜招揽家人、义子,但实质上,就是奴仆。”
“你知道这些个所谓的家人义子,是怎么给这些豪门富商做事的吗?”
“这?”
闻言,董应举挠了挠头,很是茫然。
“京城具体的我不知道,但在两淮,这种事可谓是司空见惯。”
见到董应举的不解,袁世振出口道。
“两淮的那些个豪门富商,让自己的家人在街头组织乞丐、流民为社,横行乡里。强迫盐户在向朝廷交盐外,还要向他们再交课盐,乃至于收的课盐比朝廷的还多。”
说着,袁世振看向董应举问道。
“你知... -->>
第187章 新政施行
“这老旱烟是真的呛。”
挥手示意魏忠贤离自己远些,朱由校心下颇为嫌弃。
这生烟叶子晒干,不经过发酵直接抽,劲儿大不大且不知道,但呛人是真的呛人。
“这些个物什,徐爱卿就先留下吧,朕琢磨琢磨,让人先在各地皇庄种植一些,看看效果。”
“古人有言,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若是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贸然推广,伤的是各地百姓。”
“待在皇庄中有了经验后,再推行天下,方为良策。”
“臣遵旨。”
闻言,徐光启对皇帝躬了躬身,答应道。
待徐光启走后,朱由校看着留下的诸多作物,派人寻来了内务府的太监,吩咐人先在京外皇庄试种。
他前世虽然也算是农村出来的,但会种个锤子的地。
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做。
“任重而道远埃”
待人都走后,看着桌上的一堆奏章,朱由校无奈的叹了口气。
如今所面对的问题,不是一道圣旨、几颗人头就能解决的。
官员缺额、官府职能混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外患、天灾、人祸。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的清楚的。
接下来,就要看新政在顺天府施行的效果。
而后开始往外推行,一步一步的重新构架出一个新的官府。
徐光启才走了没多久,礼部尚书孙如游就又带着份奏章来了。
“臣孙如游恭请圣安。”
在太监的带领下进了大殿后,孙如游躬身行礼道。
“朕安。”
挥了挥手,示意孙如游平身,朱由校出声道。
“何事?”
“回陛下,陛下前番下诏再开官考,选拔顺天府官吏,至今已有北直隶考生七千余人报名,臣请陛下命题。”
“是了,该官考了。”
闻言,朱由校恍然道。
他差点都忘了,给顺天府选官的事了。
“此番命题,就以朕前番所命的两套试卷为例,由礼部和翰林院分别出五套题吧。”
接过孙如游递来的奏章,翻看几眼后,朱由校对他道。
“今日是三月十八,就以三日为限,各自出好题目后,给朕送来,朕看过后,抽选题目,作为本次官考试卷吧。”
“臣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连忙躬身道。
皇帝这算是将考试题目的命题权还给他们了。
虽然选定权依旧在皇帝手里。
“本次官考,主要是给顺天、天津两府选拔出一些官吏,以推行新政。”
趁着太监给孙如游写条子的时间,朱由校对孙如游嘱咐到。
“你回去之后,同周应秋、袁世振、董应举等人商议一二,对于考试的内容、方向,要有一个具体把握,需要务实,不能轻浮,主要从行政、律令、算科这三个方面去考。”
“陛下放心。”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当即就道。
“我大明科举至今已两百载有余,就算秀才也是熟读四书五经。而官考以选拔官吏为上,注实用,轻文案。”
“你明白就好。”
听着孙如游的回答,朱由校点了点头,忍不住道。
“孙尚书勤勉强干,可谓是国之栋梁。不像有些个人啊,嘴上说的是震天响,而一旦让他去做事,立马就蔫儿了。”
“臣谢陛下夸赞。”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躬了躬身,以示恭敬。
“官考地方的,你打算放在哪里?”
挥了挥手,示意对方不必多礼,朱由校出声问道。
“依前番陛下于承天门前为天下选拔官吏之例,此次为顺天府选拔官吏,就应该放在顺天府贡院。”
对于官考之事,孙如游成竹在胸,当即就给皇帝说了起来。
“依陛下所言行政、律令、算科三科。此次官考,臣窃以为,也应分为此三门,官考分为三日,一日一科。”
而就在孙如游与皇帝说着官考的时候,董应举正与袁世振、周应秋正二人说着顺天府新政的事。
“城外如何如今还不知道,但城内的事,已经开始推行了。”
拿着茶壶给周应秋满上一杯香茗,董应举颇为感慨的说到。
“往年,我听说朝廷一有新政,下面就推三阻四,民间百姓也多是排斥,亏我还以为,此次顺天府重编户册,是个苦差事呢。”
“陛下让锦衣卫将这顺天府的乞儿尽数给抓去西山挖了煤矿,这推动新政,当然就容易了。”
闻言,周应秋端起茶杯满意的喝了一口后,对其他二人道。
“这却是为何?”
身为官场上的一个新丁,董应举虽然有一颗做事之心,但有的事情,还是想不通的。
“前番,燕山前卫哗变闹饷之事,伱可知道?”
“听闻过。”
闻言,董应举点了点头。
那次一卫京营哗变闹饷,虽然让皇帝反手就给弹压了,但在京中还是传出了消息的。
“我听闻,事后锦衣卫查处,想知道何人在散布谣言,妄掀波澜。”
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董应举,周应秋接着道。
“但最终,锦衣卫也只是查到说是有乞丐散布的谣言,但具体到哪个乞丐,却是不清楚。”
“如今提督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同知许显纯,将察查结果上奏皇上,这才有了皇上大怒之下,令锦衣卫将京中的乞儿尽数捉拿,送到西山去挖煤的事情。”
“实质上,皇上此举,却是剪断了京城豪门富商之家的羽翼埃”
周应秋一边感慨的说着,一边对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
“那些个豪门富商之家,多喜招揽家人、义子,但实质上,就是奴仆。”
“你知道这些个所谓的家人义子,是怎么给这些豪门富商做事的吗?”
“这?”
闻言,董应举挠了挠头,很是茫然。
“京城具体的我不知道,但在两淮,这种事可谓是司空见惯。”
见到董应举的不解,袁世振出口道。
“两淮的那些个豪门富商,让自己的家人在街头组织乞丐、流民为社,横行乡里。强迫盐户在向朝廷交盐外,还要向他们再交课盐,乃至于收的课盐比朝廷的还多。”
说着,袁世振看向董应举问道。
“你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