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龙争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侠世界无疑是多姿多彩的,但凡见识过金庸、梁羽生等大师笔下那般波澜壮阔的武侠故事之人,心中或多或少总会有着武侠的向往,李贞前世上学时可没少看那些子武侠小说,对武功之类的东西可是极为在意的,前世那会儿没条件,到了唐朝,李贞私下里可没少打探这类事情,不过嘛,得到的答案却是或许有,宫里头侍卫高手倒是不少,可李贞却从没见过那些高手们耍过轻功之类的玩意儿,便是所谓的内功也没听说过谁能会两下子的,时日久了,也就死了这方面的心,可自打得到袁天罡赠与的那本书之后,李贞却又有些子迷糊了。
那本书古旧得很,墨迹都已经有些子褪色了,书不厚,就十来页,也没个名字,内里全是些书生模样的人在使剑的图样,画功不错,一幅幅图都栩栩如生,每幅图边上还有些注释,可问题就出在那些注释上——图李贞倒是看得懂,不外乎就是剑谱之类的东西,可偏生那些注释文字李贞竟然没一个字识得,完全跟天书似的,自个儿揣摩了许久也没个头绪,拿去问李靖,没曾想李靖根本就不回答,只是说日久自明。
日久自明?李贞愣是看不出这个“自明”从何而出,可李靖不说,李贞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先将此“天书”搁置在一旁——自打袁天罡相面之后,李靖所布置的功课陡然间翻了几倍,不单是儒学上的进度快了许多,便是啥子天文、地理之类的知识也没少教,饶是李贞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应付得极为吃力,更别说秦琼那头的习武课程也重得很,李贞已少有空闲时间去理会自家的生意,就更别提那本不知来路的天书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转眼间就是贞观七年二月,跟随李、秦学艺一年多的李贞个头长高了不少,小身子打熬得极为壮实,学问见长不说,骑射功夫也有些模样了,虽说尚不能拉硬弓,玩些个百步穿杨的勾当,可骑在马上耍上几趟枪法却也能凑合一下子的,李贞的“神童”之名因此而坐实了,满京师都知道汉王殿下英武聪慧,关于李贞的传说在市面上可是不老少的,时人们在教育自家孩子上,没少拿李贞来做榜样,这令李贞得意之余,却也有些子惶恐——人怕出名猪怕壮,天晓得那帮子“可爱”的兄弟们会不会因自个儿的名声大噪而有所动作,没奈何,李贞也只能小心从事,绝不跟那帮子兄弟勾勾搭搭,每日里除了习文练武就是忙乎生意上的事儿,小日子倒也过得充实得很。
李贞忙得很,一起子兄弟们也都没没闲着,这段时日来,虽说彼此间没什么正面交锋,可都各自加紧了拉拢朝臣、积蓄力量的脚步,而一件大事的生,终于使始终潜藏着的暗流开始浮上了水面,兄弟们之间的暗斗开始向明争转化,这事儿是这样的:
贞观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迁延了一个多月的科举总算是放榜了,之所以拖延了如此长的时间,并不是因考生云集而忙不过来,实际上是因考生少得可怜不说,质量还差的很,愣是令主考官不知该如何抉择——堂堂一个大比,明经、俊士、明法、明算、明字、进士一共六科,可总考生加起来却只有可怜的三百人不到不说,真儿个能考过的更是只有明经科不到十人而已,其余五科竟然无一人合格,如此丢脸的成绩着实令主考们有些子不知所措——尽管往年的科举成绩也好不到哪去,可毕竟各科都还有些中选者,至少进士科还能有一、两名俊才脱颖而出的,可这一科竟然全军覆没,这令一直提倡教化百姓,选天下之才为己用的李世民分外的恼火,大怒之余,再次下劝学诏书,诏令各地务必遵照执行。
朝廷想要教化百姓,这自然是好事一件,可要想教化百姓总得有书不是?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这时节的书全都是手抄本,在经隋末乱世之后,存世的书籍本就不多,大多存于世家门阀之手,民间的书籍少得可怜不说,因着是传抄的缘故,其中的谬误还不少,而大唐建立以来却始终未曾在治典上下过功夫,这就导致教化民众连个范本都没有,天晓得下头那些子地方官该如何去遵诏执行,如此一来,治典之事就迫在眉睫了,围绕着该如何治典、由谁来治典,一起子皇子们可是拉开架势斗上了。
最先出手的是越王李泰,头天李世民刚出劝学诏书,次日一早李泰便上了奏章,在大肆吹捧了自家老子的英明决策一番后,提出要编典籍,明儒学之主张,并毛遂自荐要充当总编;李泰的奏章写得慷慨激昂、颇富文采,令李世民看了之后,... -->>
武侠世界无疑是多姿多彩的,但凡见识过金庸、梁羽生等大师笔下那般波澜壮阔的武侠故事之人,心中或多或少总会有着武侠的向往,李贞前世上学时可没少看那些子武侠小说,对武功之类的东西可是极为在意的,前世那会儿没条件,到了唐朝,李贞私下里可没少打探这类事情,不过嘛,得到的答案却是或许有,宫里头侍卫高手倒是不少,可李贞却从没见过那些高手们耍过轻功之类的玩意儿,便是所谓的内功也没听说过谁能会两下子的,时日久了,也就死了这方面的心,可自打得到袁天罡赠与的那本书之后,李贞却又有些子迷糊了。
那本书古旧得很,墨迹都已经有些子褪色了,书不厚,就十来页,也没个名字,内里全是些书生模样的人在使剑的图样,画功不错,一幅幅图都栩栩如生,每幅图边上还有些注释,可问题就出在那些注释上——图李贞倒是看得懂,不外乎就是剑谱之类的东西,可偏生那些注释文字李贞竟然没一个字识得,完全跟天书似的,自个儿揣摩了许久也没个头绪,拿去问李靖,没曾想李靖根本就不回答,只是说日久自明。
日久自明?李贞愣是看不出这个“自明”从何而出,可李靖不说,李贞也无可奈何,不得不先将此“天书”搁置在一旁——自打袁天罡相面之后,李靖所布置的功课陡然间翻了几倍,不单是儒学上的进度快了许多,便是啥子天文、地理之类的知识也没少教,饶是李贞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应付得极为吃力,更别说秦琼那头的习武课程也重得很,李贞已少有空闲时间去理会自家的生意,就更别提那本不知来路的天书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转眼间就是贞观七年二月,跟随李、秦学艺一年多的李贞个头长高了不少,小身子打熬得极为壮实,学问见长不说,骑射功夫也有些模样了,虽说尚不能拉硬弓,玩些个百步穿杨的勾当,可骑在马上耍上几趟枪法却也能凑合一下子的,李贞的“神童”之名因此而坐实了,满京师都知道汉王殿下英武聪慧,关于李贞的传说在市面上可是不老少的,时人们在教育自家孩子上,没少拿李贞来做榜样,这令李贞得意之余,却也有些子惶恐——人怕出名猪怕壮,天晓得那帮子“可爱”的兄弟们会不会因自个儿的名声大噪而有所动作,没奈何,李贞也只能小心从事,绝不跟那帮子兄弟勾勾搭搭,每日里除了习文练武就是忙乎生意上的事儿,小日子倒也过得充实得很。
李贞忙得很,一起子兄弟们也都没没闲着,这段时日来,虽说彼此间没什么正面交锋,可都各自加紧了拉拢朝臣、积蓄力量的脚步,而一件大事的生,终于使始终潜藏着的暗流开始浮上了水面,兄弟们之间的暗斗开始向明争转化,这事儿是这样的:
贞观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迁延了一个多月的科举总算是放榜了,之所以拖延了如此长的时间,并不是因考生云集而忙不过来,实际上是因考生少得可怜不说,质量还差的很,愣是令主考官不知该如何抉择——堂堂一个大比,明经、俊士、明法、明算、明字、进士一共六科,可总考生加起来却只有可怜的三百人不到不说,真儿个能考过的更是只有明经科不到十人而已,其余五科竟然无一人合格,如此丢脸的成绩着实令主考们有些子不知所措——尽管往年的科举成绩也好不到哪去,可毕竟各科都还有些中选者,至少进士科还能有一、两名俊才脱颖而出的,可这一科竟然全军覆没,这令一直提倡教化百姓,选天下之才为己用的李世民分外的恼火,大怒之余,再次下劝学诏书,诏令各地务必遵照执行。
朝廷想要教化百姓,这自然是好事一件,可要想教化百姓总得有书不是?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这时节的书全都是手抄本,在经隋末乱世之后,存世的书籍本就不多,大多存于世家门阀之手,民间的书籍少得可怜不说,因着是传抄的缘故,其中的谬误还不少,而大唐建立以来却始终未曾在治典上下过功夫,这就导致教化民众连个范本都没有,天晓得下头那些子地方官该如何去遵诏执行,如此一来,治典之事就迫在眉睫了,围绕着该如何治典、由谁来治典,一起子皇子们可是拉开架势斗上了。
最先出手的是越王李泰,头天李世民刚出劝学诏书,次日一早李泰便上了奏章,在大肆吹捧了自家老子的英明决策一番后,提出要编典籍,明儒学之主张,并毛遂自荐要充当总编;李泰的奏章写得慷慨激昂、颇富文采,令李世民看了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