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149章 生财有道 (1/2)
18小说网 www.18xs.com,我的父亲太努力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49章 生财有道
朱元璋的脸色变幻不定,他内心好像燃起了一团火。
好在此时,邓千秋道:“所以这天下所有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此。许多时候,你不改变,那么便只能消亡。周分封天下,吞灭东夷,秦灭六国,这些都是如此。就好像秦一样,那时各国都已察觉到生产方式有了改变,铁器出现后,生产力大大的增加,还有知识开始渐渐普及,大量没有封爵的士人也开始出现。这个时候,谁能加强朝廷的权威,能够吸引各国的士人,进行变法,谁就能生存。而依旧还沿用老一套的,如何敌得过秦军?覆亡其实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覆亡二字,教朱元璋心头一震。
朱棡道:“这样说来,咱们大明,也会覆亡咯?”
邓千秋骂道:“我大明不一样,我大明自有天命。好了,你也站墙角去。”
“可是恩师,你方才还在说这天下兴亡之道,怎么到了我大明就不一样了。”
邓千秋道:“哎,伱瞧,为师和这适应生产关系的部族、国家也是一样的啊,为师不去改变自己,也要被肉体消灭。现在我大明开国,天下百姓都希望得到安定的生活,陛下更是春秋鼎盛,我大明的国祚,必能延续。这个时候,你和为师说这个,为师若真顺着你评论国事,那和不肯顺应变革的六国有什么区别?最终也只能覆亡,身死族灭了,懂不懂。”
邓千秋清清嗓子,接着道:“我们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就要顺势,就是看清风向,秦朝看清了风向,进行了变化,所以他能灭六国。而个体而言,也是如此。”
这话,居然很有道理,不但家国之道讲了,连做人的道理也懂了。
朱棣却道:“恩师,那我换一个提法,我大明国祚万年,会有什么危险吗?”
“有。”邓千秋道:“大漠之中的各族,他们的生产关系极为脆弱,就和我们的先民一般,一旦猎不到猎物,就要饿死,一旦家里的羊死了,也要饿死。正因如此,所以他们的组织关系,源自于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南下劫掠,只要劫掠能够成功,那么这个联盟的半国家形式就可延续。而一旦他们无法顺利的劫掠,那么势必内部就会爆发残酷的内乱。这就是生产关系无法转化为果实,最终导致的自相残杀。”
“而我中国本质其实也是一样,我们重在开垦,只要土地还能有收益,还能养得活大家,这生产关系不出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江山稳固了。”
“可我问你们,历朝历代,耕地真的可以永远养活人口吗?”
“……”
朱元璋听罢,脸已露出几分惨然之色,他低着头,默然无声。
在大本堂,许多大儒对于国家兴亡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君主的问题上。
只要皇帝不好美色,不铺张浪费,不宠幸奸臣和自己的亲戚以及宦官,压制不明圣人道理的武人,则天下就可以安定。
基本上,这一套其实早已在宋朝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尤其是《资治通鉴》出现后,这一套理论更加的进行强化。
而几乎所有的大儒,都在尽力地回避一个问题……土地。
只听邓千秋此时又道:“我们且不说天灾,单说人口的不断增加,还有土地的兼并,这天下现在尚有许多的荒地,足够人去开垦,可久而久之呢?久而久之后,土地会慢慢的兼并,人口会不断的增加,终有一日,会达到某个阶段,以至大家再如何勤恳耕作,也填不饱肚子的时候……”
“你们这几日,在这周遭随为师瞎转悠,显然也看到许多百姓的生活了吧。你们觉得他们日子苦不堪言,可实际上,这可能已经是他们这数十上百年来,日子过的最舒心最快活的时候了。因为战争使不少的富户被消灭,也因为战乱使大量的人口减少,以至百姓们总还可以想办法开垦一些荒地维持生计。如今一个家族的人口,尚且还不多,还没有进行繁衍,家中的土地,也勉强能维持家中的开销。”
“可以后呢?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呢?”
这一下子,朱棣无词了,只是他似乎对此格外的上心,于是道:“那会如何?”
邓千秋道:“无非就是流民们没有饭吃了,不得不开始四处游荡,而后愤怒之下,开始攻打州县。而朝廷为了解决流民,就不得不征募更多的官兵进剿。为了征募更多的官兵,岁入不足,所以加征税赋,加征税赋之后,又有更多人活不... -->>
第149章 生财有道
朱元璋的脸色变幻不定,他内心好像燃起了一团火。
好在此时,邓千秋道:“所以这天下所有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此。许多时候,你不改变,那么便只能消亡。周分封天下,吞灭东夷,秦灭六国,这些都是如此。就好像秦一样,那时各国都已察觉到生产方式有了改变,铁器出现后,生产力大大的增加,还有知识开始渐渐普及,大量没有封爵的士人也开始出现。这个时候,谁能加强朝廷的权威,能够吸引各国的士人,进行变法,谁就能生存。而依旧还沿用老一套的,如何敌得过秦军?覆亡其实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覆亡二字,教朱元璋心头一震。
朱棡道:“这样说来,咱们大明,也会覆亡咯?”
邓千秋骂道:“我大明不一样,我大明自有天命。好了,你也站墙角去。”
“可是恩师,你方才还在说这天下兴亡之道,怎么到了我大明就不一样了。”
邓千秋道:“哎,伱瞧,为师和这适应生产关系的部族、国家也是一样的啊,为师不去改变自己,也要被肉体消灭。现在我大明开国,天下百姓都希望得到安定的生活,陛下更是春秋鼎盛,我大明的国祚,必能延续。这个时候,你和为师说这个,为师若真顺着你评论国事,那和不肯顺应变革的六国有什么区别?最终也只能覆亡,身死族灭了,懂不懂。”
邓千秋清清嗓子,接着道:“我们都是聪明人,聪明人就要顺势,就是看清风向,秦朝看清了风向,进行了变化,所以他能灭六国。而个体而言,也是如此。”
这话,居然很有道理,不但家国之道讲了,连做人的道理也懂了。
朱棣却道:“恩师,那我换一个提法,我大明国祚万年,会有什么危险吗?”
“有。”邓千秋道:“大漠之中的各族,他们的生产关系极为脆弱,就和我们的先民一般,一旦猎不到猎物,就要饿死,一旦家里的羊死了,也要饿死。正因如此,所以他们的组织关系,源自于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南下劫掠,只要劫掠能够成功,那么这个联盟的半国家形式就可延续。而一旦他们无法顺利的劫掠,那么势必内部就会爆发残酷的内乱。这就是生产关系无法转化为果实,最终导致的自相残杀。”
“而我中国本质其实也是一样,我们重在开垦,只要土地还能有收益,还能养得活大家,这生产关系不出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江山稳固了。”
“可我问你们,历朝历代,耕地真的可以永远养活人口吗?”
“……”
朱元璋听罢,脸已露出几分惨然之色,他低着头,默然无声。
在大本堂,许多大儒对于国家兴亡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君主的问题上。
只要皇帝不好美色,不铺张浪费,不宠幸奸臣和自己的亲戚以及宦官,压制不明圣人道理的武人,则天下就可以安定。
基本上,这一套其实早已在宋朝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尤其是《资治通鉴》出现后,这一套理论更加的进行强化。
而几乎所有的大儒,都在尽力地回避一个问题……土地。
只听邓千秋此时又道:“我们且不说天灾,单说人口的不断增加,还有土地的兼并,这天下现在尚有许多的荒地,足够人去开垦,可久而久之呢?久而久之后,土地会慢慢的兼并,人口会不断的增加,终有一日,会达到某个阶段,以至大家再如何勤恳耕作,也填不饱肚子的时候……”
“你们这几日,在这周遭随为师瞎转悠,显然也看到许多百姓的生活了吧。你们觉得他们日子苦不堪言,可实际上,这可能已经是他们这数十上百年来,日子过的最舒心最快活的时候了。因为战争使不少的富户被消灭,也因为战乱使大量的人口减少,以至百姓们总还可以想办法开垦一些荒地维持生计。如今一个家族的人口,尚且还不多,还没有进行繁衍,家中的土地,也勉强能维持家中的开销。”
“可以后呢?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之后呢?”
这一下子,朱棣无词了,只是他似乎对此格外的上心,于是道:“那会如何?”
邓千秋道:“无非就是流民们没有饭吃了,不得不开始四处游荡,而后愤怒之下,开始攻打州县。而朝廷为了解决流民,就不得不征募更多的官兵进剿。为了征募更多的官兵,岁入不足,所以加征税赋,加征税赋之后,又有更多人活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