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风起青萍之末(下) (2/2)
18小说网 www.18xs.com,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就是单纯打不过,不是计策有问题,碰到这事也没办法。而且,虽然打输了仗,但他们还剩两千多人跑出来,损失也不算大。何况新的机会又来了,能够获得的补偿,足够弥补战争的损失了。”
“这人心态太稳了吧。还剩两千多,都算损失不大啊?”王大喇嘛惊讶道。
“主要是土人丢的再多,他们也不心疼。”唐赛儿摇头说:“他们丢掉了火炮和工程器械,反而走的更快了。元将说,明军虽然胜利,但也看出他们的数量还是不够多。现在附近还有其他义军在活动,在更多援军到来之前,应该也没法走太远。所以,他们要去西边,看看能不能占领几个县城,然后收兵。”
“都打成这样了,还要攻城啊?炮都丢了碍…”彼得神父疑惑道。
“俺也奇怪。但元将笑而不语,第二天就带俺去旁边的县城。他没有穿铠甲,就带着几个人去城外等候,结果,那边的县令居然也跑了出来,和他互相客套了一阵子。”唐赛儿说。
“元将自称是临安林氏,说自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在当地有些家资,元末还曾经聚集义兵,保卫乡里。怎奈朱氏朝廷一直和他们不对付,自从张士诚败亡之后,家族更加惶惶不可终日,只能抛弃祖产,流亡海外。现在到山东来,居然发现,这里的百姓也面对同样的境遇。”
“他说,之前交战时,在阵上遇到了明朝的燕王,有众多亲眼看到的将士、义民可以作证。想想也知道,这点事情,应该不至于一个强势藩王亲自跑来吧?那很可能,他要针对的,就不是举事的百姓了埃” “县令听了之后,更加惊恐。元将于是又说,他虽然无能,没能击败明军,但还是可以把诸位绅士,连同亲族都带走。不过海外毕竟远离故土,环境肯定没这边好,所以还得看他们自己乐不乐意。当然,如果答应的话,那边文教不兴,有一大堆教化、管理的工作要做,所以官职、地位,都是肯定会提供的,不会比这边更差。”
“结果,县令都没想多久,就答应下来。元将让他回去,率领亲信、家人,打开城门,自己会带人接应。县令答应了下来,还说城里尚有其他两家绅士,也是累世良善之人,他有把握直接说服他们,一起来投。”
“俺们下午又去城池边,果然看到城门大开,三家士绅百多口人,连同家仆、随从,已经占领了城关。元将派人入城,张贴了一堆告示,又急匆匆地把县衙、仓库等处搜刮一空,在城头上插了大元旗帜,然后赶紧带着这帮人一起走了。前前后后,也就大半天的功夫吧。”
“碍…”彼得神父目瞪口呆:“这都行?”
“没办法,大家都知道,要是不跑,这县令等人,怕是死定了。”唐赛儿也有些无奈:“元将很得意地说,益都以南、胶莱等地的各县,他都派人去问了。所以,说不定还能再进占几次,拉些人走呢。”
“不过说实话,俺是真不喜欢这种事情。幸存下来的老乡们,也很气愤,想要干掉这些人。但元将非要保他们,估计是需要拿回去交差吧。他说,俺们也肯定被明朝盯上了,他的船队还在,可以带俺们走,但俺们也不能闹事。俺这边除了死难的、散伙的,还剩下几百号人,只能答应下来。”
“但俺还是不甘心。这时候,突然想起,之前还有一支明军,现在还躲在南边的城里呢。”
“哦?那伱准备反击他们么?”王大喇嘛问。
“是的。俺们失败之后,不少义军都受到惊吓,散走了。他们现在,应该算是脱困了。藩王级别的大人物来了,之前那个大官,肯定会急着去汇合的。”唐赛儿说。
“俺把想法给元将说,但无论之前支持哪种作战方略的元军头领,这会儿反而都不想打仗了。劝到最后,他们也只同意,把跟着跑出来的那一小部分土人给俺。俺又从残余的义军和他们收拢的土人里,挑出三百多个还有胆气打回去的,去路上设伏。”
“果然,那股明军好像是得到了消息,派出斥候巡查了一天之后,领头的几个军官就匆匆带着亲兵出城,骑着马一路向北。俺们在一处丘陵设下埋伏,成功截住了他们。”
“官军看起来完全没想到,还有人敢杀回来,根本没防备。伏兵一起,官军就惊骇大乱。那个大官骑着马想跑,结果被绊倒在坑里。俺们队里一个交趾土人,趁乱丢出梭镖,把他扎死了。其余的官军也四散溃逃。”
“这也确实出人意料。”王大喇嘛说:“那之后呢?”
“之后,俺带着大伙,按照之前约定,准备去海边和元人汇合。但大先生不愿意走。”她摇摇头:“俺劝他一起离开,说现在乡里的老人只剩下他了。但他说,他也不是求死,而是有些事情必须做。”
“打到现在,俺们的造反也算到头了。但造反之后,还有很多事情。官府对于民间举义,一向是打一下,给一点好处。未来的好处,俺们已经打出来了,但朝廷肯定也要找人来泄愤,好安抚其他地方的官老爷。”
“俺们老家那几个村,必须疏散。被打散的人,也得有人组织,安排大家逃亡,或者躲起来避风头。因为官府很大可能,要趁胜把首义的几个村斩尽杀绝,防止后面有人无穷无尽地闹事。所以,就算能给大家闹来好处,首先也得有人去当这个代价。”
“现在,其他首领或死或散,但还有他在,也可以应付下。他准备安排好这些,就让老乡绑了他去领赏。俺……俺觉得这样不好。”唐赛儿又吁了口气:“但是大先生说,俺活下来就可以了。”
“他叫俺再记两句诗,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说,当时他自命清高,看不起老仙姑,但现在看,俺才是最有天赋的弟子。今后,俺要多学文武技艺,只要能活下去,今后肯定有施展的机会。”
说完,她沉默了片刻。
“之后你们就跟着爪哇人走了?”彼得神父小心地问。
“大先生说,只要俺还在,官府就不敢做的太过分。但俺不愿意,说安置的事情,需要大首领亲自指挥,俺必须做完这些才行。”唐赛儿抹了下眼:“所以,俺就请明教的李老二他们帮忙,先带着必须要出海躲一躲的百来号人离开,自己留那儿,带大家躲灾。”
“后来,花了一个多月,事情才安排完。元人的大船队已经走了,只留下征东行省的几艘海盗船。官府诏安了济南那边的义军,打散了明教剩下的那些人,开始到处通缉俺。不过,很多地方,乡亲们都同情俺们。俺就带着几个人,打扮成尼姑,一路走到海边,上船逃亡了。”
“原来是这样。”王大喇嘛看了看她,接话道:“那之后,应该就没什么了吧。你就到我们这边来了?”
“一路上也没那么顺利。俺刚上船,就有人来骚扰。”唐赛儿说:“船上的二头领是个倭人,一上来就纠缠俺,说什么‘航程还要很久,仙姑你也不想让手下受委屈吧’之类的怪话。俺最后实在忍不住,直接拔了剑。”
“那倭人也是有武艺在身的,也立刻去拔刀。他动作比俺还快,出刀就冲着要害来。不过俺也跟官军打了不少回了,有点经验,没有让他击中。”
“倭人的刀法很怪异,但熟悉之后,也没有太高深的地方。俺和他过了几招,卖个破绽。倭人双手握刀刺过来,俺转身递剑,一剑给他刺死了。”
“船上闹腾了一阵子,一些倭人水手不甘心,要给他报仇。但船东和大头领都出来询问,说这倭人非要招惹黄花大闺女不说,还打不过人家,死了是活该。那些倭人才不再闹了。”
“俺们先到了倭奴国的九州岛,待了一段时间,搭船去琉球,然后一路南下到了爪哇。不过到那儿之后,情况也没好多少。”她摇摇头:“招揽俺们的是林家的人。俺到地方才知道,俺带人分头行动之后,算是帮他拖了些时间。他一路招了好几个县的官吏,不少人害怕遇到那种洪武式处置方式,都开城投降,拖家带口跟他一起跑到爪哇来了。”
“只有即墨城里,有个百户不乐意投降,而且这人警惕性很高,早早做了准备。县丞、乡绅试图夺取城门的时候,被他发现。一番激战,众乡绅都被兵士斩杀,元军也没敢配合攻城,只能匆匆离开。不过这成果,也足够交差了。”
“但说实话,虽然都是跑路,俺们这些人,还是跟他们处不来。”唐赛儿直言:“林家倒是对俺还可以,天天拉俺出去宣传,引荐俺和大家见面。但俺在那边,待得还是很不舒服——他们带走的金银财宝,都是俺们乡亲身上搜刮出来的埃”
“正好,当时听说,另一个大贾孙氏,出海向西去了。这事还挺热门,很多人在传,说他是去海西大秦国,要确立新商路了。俺想起当时大先生的话,觉得能离开这边远游一下,涨点见识,还是挺好的。正好,也能躲开这边的烦人事情。于是,就找了个机会,和他们告辞,往这边来了。”
“那你家乡那边,后来怎么样了啊?”彼得神父忍不住还是问道:“这些计划真有用么?”
“确实有用。”唐赛儿点点头:“其实不管是俺们,还是官员,都清楚的很。只要朝廷另调兵来,这边的官老爷就都完蛋了。那一战刚结束,各地义军还没偃旗息鼓,朝廷就派人来山东,跟着官军一起,四处抓捕、审讯各地官吏。听说,皇帝大为光火,藩司、臬司以下,全省民变地区的大小官员,几乎都被处决。整个衙门都换了一批人。”
“之后,官府立刻开仓放粮,还从南边运来粮食,赈济灾民。以往这种事情,总是慢慢腾腾,而且上下各级都屡有克扣。但这次,居然都没什么拖延,当月就把赈灾粮都发了下去。俺都没听说,官府以往还有这么清廉高效的时候……”
“呃……”王大喇嘛与彼得神父面面相觑。
“我后来打听过几次那边的情况。乡亲们后面的处境也还好。”唐赛儿继续说:“济南那边的教众,丢掉了寨子跑路。官军进占的时候,发现了他们制作的洪武老皇帝画像。皇帝就顺坡下驴,说这些人本来都是纯良的农夫,只不过被俺蛊惑了,所以追捕俺这个祸首就行,不用追责他们了。”
“不过,大先生也死了。他和明教的一个首领约好,把所有的事情都揽下来了。他让乡亲把他绑去军营,在那儿写了很长的一份供述。按后来官府公布的结果,他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科举不满导致的。”
“官府说,他承认自己因为常年不能中举,郁郁不得志,所以认为一切都是朝廷的错——是朝廷偏袒京畿附近的富饶地区,才导致那边的中举比例奇高,远远超过俺们老家那边。因为觉得不公平,所以他才心生异志,想要报复朝廷。”
“他说,元军也是他招来的。因为他当年曾经在县衙当过文吏,所以通过认识的官员,联系上了这些人。白莲教的那些口诀、童谣,也是他带人编的——教众都是些愚昧之人,怎么编的出来这些东西?连俺,也是他联合做江湖骗子的老仙姑等人,哄骗了俺的父母,给他当弟子,这么教训出来的。”
“我估计,朝廷也不太信他的话,可能是想问出更多的相关者吧。但最后,也不知道问出来多少,他就在狱中自杀了。这样一来,朝廷只能怀疑所有相关的人了。”
“他当时那个推测倒是对的。官府忌惮俺们这些人,最后还是没敢在乡里大肆报复,只能抓了一大堆和尚、尼姑,拷打泄愤,说要审问俺的下落。”
“那边的乡绅也被朝廷怀疑勾结元人,所以和流官的关系很不好。朝廷看起来完全不信任他们,新官们估计也抱怨了不少,以至于朝廷专门发了文书,三天两头劝慰大家,还破格要在那边增加军户和小吏的待遇。估计是想用军户来制衡乡绅,再用这些新官吏挤压他们的位置。”
“总的来说,也算还好了。”她最后顿了片刻,说道。
“你这个故事真是一波三折,超出我之前的想象了。”王大喇嘛说着,自嘲道:“我枉活这么多年,却没一个小姑娘做的事情大。不能实现师父的愿望,估计也是活该吧。”
“之前我也没法确定,但我现在可以说,你们路子走错了。”唐赛儿摇摇头。
“怎么说?”王大喇嘛好奇地问。
“你们有去教育百姓么?有去训练他们么?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引导他们战胜困难么?”唐赛儿反问道:“你们确实得到伊儿汗国的优待了。那之后呢?”
“呃……”
“所以你看,你们根本没有根基。”小姑娘老神在在地摇头,反而教育起王大喇嘛来:“那天方教,不就是个波斯教,能有多强?你们不能战胜人家,只能说就是自己的问题。要是换成俺们白莲教来,恐怕就得是他们难受了。”
“他们那也不是波斯教埃”彼得神父纠正道。
“哎?波斯人不是都信这个么?不是波斯教啊?那他们为啥都去信啊?”唐赛儿脱口而出。
“我不知道。不过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大概都能被你气死……”彼得神父吐槽道。
“俺确实没在意过。”唐赛儿倒是不遮掩:“因为俺觉得,这个影响不大。你看明教不就是这样么?”
“明教源于波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自己也有印象。但是波斯总坛,反而没有中原的各个分坛发展迅速,战斗力和规模也远远比不上中原这边。久而久之,明教在波斯老家几乎消失了,却在中原发展起来。但中原的明教,还是波斯的那个明教么?”
“呃,那到底算不算一家啊?”彼得神父问。
“俺觉得已经不算了。”唐赛儿摇摇头:“俺们白莲教喊明教来帮忙,他们是乐意的。但要是波斯人跑过来,让他们回去保卫总坛,他们怕是理都不会理,最多坛主、教主们说几句好听话搪塞下——谁认得你是谁埃”
“俺们白莲教,最早也是出自佛教,从天竺来的。但俺们的弥勒佛,和天竺佛教教义里那个弥勒佛,已经不像是一尊佛了。至于无生老母,更是俺们自己的神,不关天竺人的事。”
“一个教派发展的怎么样,还得看自己在哪。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她还引用了一句:“你们要是在波斯活动久了,肯定也会变得和波斯人一样。除非,你们不单是讲经、传教,还在进行全方位的教化,把这些人变成自己人。但开创天方教的阿拉伯人,显然没有教化波斯人的能力,结果当然是他们这教,反而变成波斯教了。”
“这个意思埃那倒是可以理解了。”彼得神父赞同地点点头。
“王师父,你跟俺一样,也是在民间传教起家的,怎么可能不了解这些?”她转头看向王大喇嘛,说道:“俺看这拜上帝教,也是在民间教化百姓起家的,所以才能有这么多教众,分坛遍布大秦国。否则,就算当了国教,结局估计也是和波斯的喇嘛教一样,大汗转了心思,整个教就没了。”
“最开始的时候,这条路肯定是最累,成果最小的。百姓不像贵人,没办法挥手就给你捐个庙,塑个佛像,还给你一堆金银财宝。老乡们最多请你吃两顿饭——能让大家包管饭,不用亲自营生的,都得是混得不错的头领了。”
“但古人说过,风最初出现的时候,只是在青萍草头上轻轻旋转。但假以时日,让它在山河之间徘徊,吸收天地之气,就能成为迅猛的狂风。俺们传教的人,就应当和这风一样,在草民之间流转,才能等到扶摇而上的时候。您的师父,后来倒是想到了这点吧?可惜,还是有点太晚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王大喇嘛苦笑了下:“我一直没往这地方想,看来不止数典忘祖,也忘了自己当时的经历了。可能是这个位置坐太久了吧,没想到,还要小孩子来提醒自己。”
唐赛儿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拿起水杯,又要喝两口,门外,突然有个教士跑进来。
“大牧首在……哦,您还在这边啊,出事了1他看到王大喇嘛,就直接喊道。
王大喇嘛站起身,彼得神父也放下手里的记录本。唐赛儿也回过头,好奇地看着他。
“城里乱起来了……”教士刚开口,又回头看了看,连忙说道:“哦,公主殿下来了。”
“啊?”王大喇嘛一头雾水。
继续求票
(本章完)
这就是单纯打不过,不是计策有问题,碰到这事也没办法。而且,虽然打输了仗,但他们还剩两千多人跑出来,损失也不算大。何况新的机会又来了,能够获得的补偿,足够弥补战争的损失了。”
“这人心态太稳了吧。还剩两千多,都算损失不大啊?”王大喇嘛惊讶道。
“主要是土人丢的再多,他们也不心疼。”唐赛儿摇头说:“他们丢掉了火炮和工程器械,反而走的更快了。元将说,明军虽然胜利,但也看出他们的数量还是不够多。现在附近还有其他义军在活动,在更多援军到来之前,应该也没法走太远。所以,他们要去西边,看看能不能占领几个县城,然后收兵。”
“都打成这样了,还要攻城啊?炮都丢了碍…”彼得神父疑惑道。
“俺也奇怪。但元将笑而不语,第二天就带俺去旁边的县城。他没有穿铠甲,就带着几个人去城外等候,结果,那边的县令居然也跑了出来,和他互相客套了一阵子。”唐赛儿说。
“元将自称是临安林氏,说自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在当地有些家资,元末还曾经聚集义兵,保卫乡里。怎奈朱氏朝廷一直和他们不对付,自从张士诚败亡之后,家族更加惶惶不可终日,只能抛弃祖产,流亡海外。现在到山东来,居然发现,这里的百姓也面对同样的境遇。”
“他说,之前交战时,在阵上遇到了明朝的燕王,有众多亲眼看到的将士、义民可以作证。想想也知道,这点事情,应该不至于一个强势藩王亲自跑来吧?那很可能,他要针对的,就不是举事的百姓了埃” “县令听了之后,更加惊恐。元将于是又说,他虽然无能,没能击败明军,但还是可以把诸位绅士,连同亲族都带走。不过海外毕竟远离故土,环境肯定没这边好,所以还得看他们自己乐不乐意。当然,如果答应的话,那边文教不兴,有一大堆教化、管理的工作要做,所以官职、地位,都是肯定会提供的,不会比这边更差。”
“结果,县令都没想多久,就答应下来。元将让他回去,率领亲信、家人,打开城门,自己会带人接应。县令答应了下来,还说城里尚有其他两家绅士,也是累世良善之人,他有把握直接说服他们,一起来投。”
“俺们下午又去城池边,果然看到城门大开,三家士绅百多口人,连同家仆、随从,已经占领了城关。元将派人入城,张贴了一堆告示,又急匆匆地把县衙、仓库等处搜刮一空,在城头上插了大元旗帜,然后赶紧带着这帮人一起走了。前前后后,也就大半天的功夫吧。”
“碍…”彼得神父目瞪口呆:“这都行?”
“没办法,大家都知道,要是不跑,这县令等人,怕是死定了。”唐赛儿也有些无奈:“元将很得意地说,益都以南、胶莱等地的各县,他都派人去问了。所以,说不定还能再进占几次,拉些人走呢。”
“不过说实话,俺是真不喜欢这种事情。幸存下来的老乡们,也很气愤,想要干掉这些人。但元将非要保他们,估计是需要拿回去交差吧。他说,俺们也肯定被明朝盯上了,他的船队还在,可以带俺们走,但俺们也不能闹事。俺这边除了死难的、散伙的,还剩下几百号人,只能答应下来。”
“但俺还是不甘心。这时候,突然想起,之前还有一支明军,现在还躲在南边的城里呢。”
“哦?那伱准备反击他们么?”王大喇嘛问。
“是的。俺们失败之后,不少义军都受到惊吓,散走了。他们现在,应该算是脱困了。藩王级别的大人物来了,之前那个大官,肯定会急着去汇合的。”唐赛儿说。
“俺把想法给元将说,但无论之前支持哪种作战方略的元军头领,这会儿反而都不想打仗了。劝到最后,他们也只同意,把跟着跑出来的那一小部分土人给俺。俺又从残余的义军和他们收拢的土人里,挑出三百多个还有胆气打回去的,去路上设伏。”
“果然,那股明军好像是得到了消息,派出斥候巡查了一天之后,领头的几个军官就匆匆带着亲兵出城,骑着马一路向北。俺们在一处丘陵设下埋伏,成功截住了他们。”
“官军看起来完全没想到,还有人敢杀回来,根本没防备。伏兵一起,官军就惊骇大乱。那个大官骑着马想跑,结果被绊倒在坑里。俺们队里一个交趾土人,趁乱丢出梭镖,把他扎死了。其余的官军也四散溃逃。”
“这也确实出人意料。”王大喇嘛说:“那之后呢?”
“之后,俺带着大伙,按照之前约定,准备去海边和元人汇合。但大先生不愿意走。”她摇摇头:“俺劝他一起离开,说现在乡里的老人只剩下他了。但他说,他也不是求死,而是有些事情必须做。”
“打到现在,俺们的造反也算到头了。但造反之后,还有很多事情。官府对于民间举义,一向是打一下,给一点好处。未来的好处,俺们已经打出来了,但朝廷肯定也要找人来泄愤,好安抚其他地方的官老爷。”
“俺们老家那几个村,必须疏散。被打散的人,也得有人组织,安排大家逃亡,或者躲起来避风头。因为官府很大可能,要趁胜把首义的几个村斩尽杀绝,防止后面有人无穷无尽地闹事。所以,就算能给大家闹来好处,首先也得有人去当这个代价。”
“现在,其他首领或死或散,但还有他在,也可以应付下。他准备安排好这些,就让老乡绑了他去领赏。俺……俺觉得这样不好。”唐赛儿又吁了口气:“但是大先生说,俺活下来就可以了。”
“他叫俺再记两句诗,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说,当时他自命清高,看不起老仙姑,但现在看,俺才是最有天赋的弟子。今后,俺要多学文武技艺,只要能活下去,今后肯定有施展的机会。”
说完,她沉默了片刻。
“之后你们就跟着爪哇人走了?”彼得神父小心地问。
“大先生说,只要俺还在,官府就不敢做的太过分。但俺不愿意,说安置的事情,需要大首领亲自指挥,俺必须做完这些才行。”唐赛儿抹了下眼:“所以,俺就请明教的李老二他们帮忙,先带着必须要出海躲一躲的百来号人离开,自己留那儿,带大家躲灾。”
“后来,花了一个多月,事情才安排完。元人的大船队已经走了,只留下征东行省的几艘海盗船。官府诏安了济南那边的义军,打散了明教剩下的那些人,开始到处通缉俺。不过,很多地方,乡亲们都同情俺们。俺就带着几个人,打扮成尼姑,一路走到海边,上船逃亡了。”
“原来是这样。”王大喇嘛看了看她,接话道:“那之后,应该就没什么了吧。你就到我们这边来了?”
“一路上也没那么顺利。俺刚上船,就有人来骚扰。”唐赛儿说:“船上的二头领是个倭人,一上来就纠缠俺,说什么‘航程还要很久,仙姑你也不想让手下受委屈吧’之类的怪话。俺最后实在忍不住,直接拔了剑。”
“那倭人也是有武艺在身的,也立刻去拔刀。他动作比俺还快,出刀就冲着要害来。不过俺也跟官军打了不少回了,有点经验,没有让他击中。”
“倭人的刀法很怪异,但熟悉之后,也没有太高深的地方。俺和他过了几招,卖个破绽。倭人双手握刀刺过来,俺转身递剑,一剑给他刺死了。”
“船上闹腾了一阵子,一些倭人水手不甘心,要给他报仇。但船东和大头领都出来询问,说这倭人非要招惹黄花大闺女不说,还打不过人家,死了是活该。那些倭人才不再闹了。”
“俺们先到了倭奴国的九州岛,待了一段时间,搭船去琉球,然后一路南下到了爪哇。不过到那儿之后,情况也没好多少。”她摇摇头:“招揽俺们的是林家的人。俺到地方才知道,俺带人分头行动之后,算是帮他拖了些时间。他一路招了好几个县的官吏,不少人害怕遇到那种洪武式处置方式,都开城投降,拖家带口跟他一起跑到爪哇来了。”
“只有即墨城里,有个百户不乐意投降,而且这人警惕性很高,早早做了准备。县丞、乡绅试图夺取城门的时候,被他发现。一番激战,众乡绅都被兵士斩杀,元军也没敢配合攻城,只能匆匆离开。不过这成果,也足够交差了。”
“但说实话,虽然都是跑路,俺们这些人,还是跟他们处不来。”唐赛儿直言:“林家倒是对俺还可以,天天拉俺出去宣传,引荐俺和大家见面。但俺在那边,待得还是很不舒服——他们带走的金银财宝,都是俺们乡亲身上搜刮出来的埃”
“正好,当时听说,另一个大贾孙氏,出海向西去了。这事还挺热门,很多人在传,说他是去海西大秦国,要确立新商路了。俺想起当时大先生的话,觉得能离开这边远游一下,涨点见识,还是挺好的。正好,也能躲开这边的烦人事情。于是,就找了个机会,和他们告辞,往这边来了。”
“那你家乡那边,后来怎么样了啊?”彼得神父忍不住还是问道:“这些计划真有用么?”
“确实有用。”唐赛儿点点头:“其实不管是俺们,还是官员,都清楚的很。只要朝廷另调兵来,这边的官老爷就都完蛋了。那一战刚结束,各地义军还没偃旗息鼓,朝廷就派人来山东,跟着官军一起,四处抓捕、审讯各地官吏。听说,皇帝大为光火,藩司、臬司以下,全省民变地区的大小官员,几乎都被处决。整个衙门都换了一批人。”
“之后,官府立刻开仓放粮,还从南边运来粮食,赈济灾民。以往这种事情,总是慢慢腾腾,而且上下各级都屡有克扣。但这次,居然都没什么拖延,当月就把赈灾粮都发了下去。俺都没听说,官府以往还有这么清廉高效的时候……”
“呃……”王大喇嘛与彼得神父面面相觑。
“我后来打听过几次那边的情况。乡亲们后面的处境也还好。”唐赛儿继续说:“济南那边的教众,丢掉了寨子跑路。官军进占的时候,发现了他们制作的洪武老皇帝画像。皇帝就顺坡下驴,说这些人本来都是纯良的农夫,只不过被俺蛊惑了,所以追捕俺这个祸首就行,不用追责他们了。”
“不过,大先生也死了。他和明教的一个首领约好,把所有的事情都揽下来了。他让乡亲把他绑去军营,在那儿写了很长的一份供述。按后来官府公布的结果,他说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科举不满导致的。”
“官府说,他承认自己因为常年不能中举,郁郁不得志,所以认为一切都是朝廷的错——是朝廷偏袒京畿附近的富饶地区,才导致那边的中举比例奇高,远远超过俺们老家那边。因为觉得不公平,所以他才心生异志,想要报复朝廷。”
“他说,元军也是他招来的。因为他当年曾经在县衙当过文吏,所以通过认识的官员,联系上了这些人。白莲教的那些口诀、童谣,也是他带人编的——教众都是些愚昧之人,怎么编的出来这些东西?连俺,也是他联合做江湖骗子的老仙姑等人,哄骗了俺的父母,给他当弟子,这么教训出来的。”
“我估计,朝廷也不太信他的话,可能是想问出更多的相关者吧。但最后,也不知道问出来多少,他就在狱中自杀了。这样一来,朝廷只能怀疑所有相关的人了。”
“他当时那个推测倒是对的。官府忌惮俺们这些人,最后还是没敢在乡里大肆报复,只能抓了一大堆和尚、尼姑,拷打泄愤,说要审问俺的下落。”
“那边的乡绅也被朝廷怀疑勾结元人,所以和流官的关系很不好。朝廷看起来完全不信任他们,新官们估计也抱怨了不少,以至于朝廷专门发了文书,三天两头劝慰大家,还破格要在那边增加军户和小吏的待遇。估计是想用军户来制衡乡绅,再用这些新官吏挤压他们的位置。”
“总的来说,也算还好了。”她最后顿了片刻,说道。
“你这个故事真是一波三折,超出我之前的想象了。”王大喇嘛说着,自嘲道:“我枉活这么多年,却没一个小姑娘做的事情大。不能实现师父的愿望,估计也是活该吧。”
“之前我也没法确定,但我现在可以说,你们路子走错了。”唐赛儿摇摇头。
“怎么说?”王大喇嘛好奇地问。
“你们有去教育百姓么?有去训练他们么?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引导他们战胜困难么?”唐赛儿反问道:“你们确实得到伊儿汗国的优待了。那之后呢?”
“呃……”
“所以你看,你们根本没有根基。”小姑娘老神在在地摇头,反而教育起王大喇嘛来:“那天方教,不就是个波斯教,能有多强?你们不能战胜人家,只能说就是自己的问题。要是换成俺们白莲教来,恐怕就得是他们难受了。”
“他们那也不是波斯教埃”彼得神父纠正道。
“哎?波斯人不是都信这个么?不是波斯教啊?那他们为啥都去信啊?”唐赛儿脱口而出。
“我不知道。不过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大概都能被你气死……”彼得神父吐槽道。
“俺确实没在意过。”唐赛儿倒是不遮掩:“因为俺觉得,这个影响不大。你看明教不就是这样么?”
“明教源于波斯,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自己也有印象。但是波斯总坛,反而没有中原的各个分坛发展迅速,战斗力和规模也远远比不上中原这边。久而久之,明教在波斯老家几乎消失了,却在中原发展起来。但中原的明教,还是波斯的那个明教么?”
“呃,那到底算不算一家啊?”彼得神父问。
“俺觉得已经不算了。”唐赛儿摇摇头:“俺们白莲教喊明教来帮忙,他们是乐意的。但要是波斯人跑过来,让他们回去保卫总坛,他们怕是理都不会理,最多坛主、教主们说几句好听话搪塞下——谁认得你是谁埃”
“俺们白莲教,最早也是出自佛教,从天竺来的。但俺们的弥勒佛,和天竺佛教教义里那个弥勒佛,已经不像是一尊佛了。至于无生老母,更是俺们自己的神,不关天竺人的事。”
“一个教派发展的怎么样,还得看自己在哪。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她还引用了一句:“你们要是在波斯活动久了,肯定也会变得和波斯人一样。除非,你们不单是讲经、传教,还在进行全方位的教化,把这些人变成自己人。但开创天方教的阿拉伯人,显然没有教化波斯人的能力,结果当然是他们这教,反而变成波斯教了。”
“这个意思埃那倒是可以理解了。”彼得神父赞同地点点头。
“王师父,你跟俺一样,也是在民间传教起家的,怎么可能不了解这些?”她转头看向王大喇嘛,说道:“俺看这拜上帝教,也是在民间教化百姓起家的,所以才能有这么多教众,分坛遍布大秦国。否则,就算当了国教,结局估计也是和波斯的喇嘛教一样,大汗转了心思,整个教就没了。”
“最开始的时候,这条路肯定是最累,成果最小的。百姓不像贵人,没办法挥手就给你捐个庙,塑个佛像,还给你一堆金银财宝。老乡们最多请你吃两顿饭——能让大家包管饭,不用亲自营生的,都得是混得不错的头领了。”
“但古人说过,风最初出现的时候,只是在青萍草头上轻轻旋转。但假以时日,让它在山河之间徘徊,吸收天地之气,就能成为迅猛的狂风。俺们传教的人,就应当和这风一样,在草民之间流转,才能等到扶摇而上的时候。您的师父,后来倒是想到了这点吧?可惜,还是有点太晚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王大喇嘛苦笑了下:“我一直没往这地方想,看来不止数典忘祖,也忘了自己当时的经历了。可能是这个位置坐太久了吧,没想到,还要小孩子来提醒自己。”
唐赛儿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拿起水杯,又要喝两口,门外,突然有个教士跑进来。
“大牧首在……哦,您还在这边啊,出事了1他看到王大喇嘛,就直接喊道。
王大喇嘛站起身,彼得神父也放下手里的记录本。唐赛儿也回过头,好奇地看着他。
“城里乱起来了……”教士刚开口,又回头看了看,连忙说道:“哦,公主殿下来了。”
“啊?”王大喇嘛一头雾水。
继续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