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宦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景云丛受命于危难之时,亲率三千兵马赶赴长安以西约一百里的奉天驻扎,随时准备给来犯的吐蕃军以迎头痛击。可是,转眼间两天过去了,景云丛率领的这支兵马非但没见着一个吐蕃军士的影子,反而听到了皇帝弃城东奔,长安失陷的消息。
消息一经传至军中,上至偏裨将佐,下至普通军士,无不群情激昂,纷纷涌至景云丛的中军帐前,要求景云丛即刻下令,全军立即回援长安,从吐蕃人手中夺回帝都。
亲眼看到吴弼交付给自己率领出征的这三千名禁军有如此高的士气,景云丛既感到激奋,又不禁深深为长安如此迅速地失陷而感到痛惜。倘使在此危急关头皇帝肯选择留下,亲自坐阵大明宫,指挥禁军守城的话,单单凭借吴弼麾下这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昂的羽林军,吐蕃军就决不至于在一夜之内便破门而入,杀进长安。
如今,景云丛虽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元帅府长史,可以代天下向天下兵马发号施令,但目下麾下可供他直接指挥的军士仅有区区三千人,要想凭借着这支军队从吐蕃人手中夺回长安,只怕比登天还难。
正因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景云丛不惜当众拔剑示警,严令三军,原地待命,不得有任何轻举妄动。随后,他分遣斥候多方打探消息,得知了一路东进,攻入长安的是张谅率领的北路军共计约三万人马,也获知了纳悉摩所率六万天蝎军主力在河州遭到重创,几乎死伤殆半,目前正在河州城中休整待援。
当这两个消息紧接着先后报来时,景云丛一直紧锁着的眉舒展开了。他当即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一面命行军司马带领五百军士潜往长安附近,全力收拢被吐蕃击溃的败兵,多方联络长安周边的士绅、百姓,壮大已方的兵力,为以后围攻长安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尽出二千五百人马,由自己亲自率领,疾速向西,强攻汾宁,试图一举切断吐蕃军这唯一的退路要塞,将攻入长安的张谅所部与河州纳悉摩所部分隔开来。
可以说,景云丛此举是在走一步险棋,如果在短时间内强攻汾宁不下,那么他所率领的这二千五百人马就将处于两支吐蕃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幸的是,张谅兵不血刃地一马当先抢占泾州,复仇之心急剧膨胀,只顾着尽率全军长驱直入杀向长安,没有在沿途的汾宁等要塞留下足够的驻守兵力,给景云丛造成了可乘之机。
结果,景云丛率军到达汾宁城外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击退了城内的五百守军,顺利地占据了汾宁要塞,初步实现了他的战略意图。
一俟进入汾宁城内,景云丛随即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传命手下这两千多军禁军将士,在汾宁城四周盛张旗帜,有意放出消息,诈称副元帅景云丛奉皇帝秘旨,亲率一万精锐禁军,攻取汾宁,凡西疆遭吐蕃战败、溃散之将校、军士,如愿报效朝廷者,尽可前往汾宁城中投军,前罪一概不问,如今后有建功者,必当重赏。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便在东达长安,西至泾州的范围内传散了开来。凭借着景云丛以百战之身在朝野上下树立起的崇高威望,那些被吐蕃军一路击溃,各自躲入山林、乡野间藏身的军士们一听到景云丛的招兵令,便络绎不绝地赶往汾宁前来投军,仅仅三日之内,景云丛麾下居然真的扩充至了近一万兵力。
同时,因放心不下张谅而紧随其后赶至长安的吐蕃大将军纳悉摩一经听到景云丛率军占领汾宁的消息,顿时变得不安起来。毕竟,张谅只带了不到三万兵马,孤军深入,受中土皇帝弃城东奔之惠,方得以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攻占了长安这座帝都,如今通往西疆归路的咽喉要道被景云丛率军切断,使得攻入长安城中的这三万吐蕃军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一支孤军,假以时日,倘若东奔的皇帝召集齐长安东、南、北三面的官军,与西面的景云丛所部合围长安,到时岂不如瓮中捉鳖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三万吐蕃军队困死在长安这座孤城之内。
纳悉摩近两天正为大明宫内出现的朝廷内线而感到烦心,痛责汤宽无能,竟连几个小小的奸细都抓不到,此时又接到退路被断的消息,不由得大为光火,一气杀了六七名留在宣政殿中侍奉的杂役方才住手。不过,他不愧为曾扶助赤德赞普扫平内乱,统一吐蕃各部的统帅之才,当他心中的烦乱得到尽情的宣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之后,纳悉摩果断地做出了一连串可称得上是英明的决定,正是这一连串的决定,对今后的战局演变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
首先,纳悉摩坚决推行大论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汉的战略构想,扶立滞留长安城中被巡城的吐蕃军士捉到的宗室子弟,已故的昆阳公主的亲侄子李承宏于大明宫中即皇帝位,以这位傀儡皇帝的名义任命了包括汤宽等降臣在内的一干朝臣,意图以此举从政治上大大削弱弃城东奔的皇帝在汉人百姓当中的号召力。
接着,纳悉摩又借李承宏的名义颁下一道圣旨,传命将长安城中百姓人等,不分男女老幼,尽皆赶去东南西北的十二座城门之上协助吐蕃军守城,充当炮灰,还美其名曰此举是长安百姓拥戴新朝的具体表现。公开张榜宣布,凡协助守城者,待长安局势化险为夷之后,皆赐予官身,从此不必纳钱纳粮。这一决定,不仅无形之中为守城的吐蕃军队送去了成千上万的人肉盾牌,更为阴险歹毒的是,可以借长安城内的汉人百姓来有效瓦解城外汉人军士的攻城士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对方攻城的战力。(未完待续。)
景云丛受命于危难之时,亲率三千兵马赶赴长安以西约一百里的奉天驻扎,随时准备给来犯的吐蕃军以迎头痛击。可是,转眼间两天过去了,景云丛率领的这支兵马非但没见着一个吐蕃军士的影子,反而听到了皇帝弃城东奔,长安失陷的消息。
消息一经传至军中,上至偏裨将佐,下至普通军士,无不群情激昂,纷纷涌至景云丛的中军帐前,要求景云丛即刻下令,全军立即回援长安,从吐蕃人手中夺回帝都。
亲眼看到吴弼交付给自己率领出征的这三千名禁军有如此高的士气,景云丛既感到激奋,又不禁深深为长安如此迅速地失陷而感到痛惜。倘使在此危急关头皇帝肯选择留下,亲自坐阵大明宫,指挥禁军守城的话,单单凭借吴弼麾下这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昂的羽林军,吐蕃军就决不至于在一夜之内便破门而入,杀进长安。
如今,景云丛虽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兼元帅府长史,可以代天下向天下兵马发号施令,但目下麾下可供他直接指挥的军士仅有区区三千人,要想凭借着这支军队从吐蕃人手中夺回长安,只怕比登天还难。
正因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景云丛不惜当众拔剑示警,严令三军,原地待命,不得有任何轻举妄动。随后,他分遣斥候多方打探消息,得知了一路东进,攻入长安的是张谅率领的北路军共计约三万人马,也获知了纳悉摩所率六万天蝎军主力在河州遭到重创,几乎死伤殆半,目前正在河州城中休整待援。
当这两个消息紧接着先后报来时,景云丛一直紧锁着的眉舒展开了。他当即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一面命行军司马带领五百军士潜往长安附近,全力收拢被吐蕃击溃的败兵,多方联络长安周边的士绅、百姓,壮大已方的兵力,为以后围攻长安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尽出二千五百人马,由自己亲自率领,疾速向西,强攻汾宁,试图一举切断吐蕃军这唯一的退路要塞,将攻入长安的张谅所部与河州纳悉摩所部分隔开来。
可以说,景云丛此举是在走一步险棋,如果在短时间内强攻汾宁不下,那么他所率领的这二千五百人马就将处于两支吐蕃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幸的是,张谅兵不血刃地一马当先抢占泾州,复仇之心急剧膨胀,只顾着尽率全军长驱直入杀向长安,没有在沿途的汾宁等要塞留下足够的驻守兵力,给景云丛造成了可乘之机。
结果,景云丛率军到达汾宁城外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击退了城内的五百守军,顺利地占据了汾宁要塞,初步实现了他的战略意图。
一俟进入汾宁城内,景云丛随即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传命手下这两千多军禁军将士,在汾宁城四周盛张旗帜,有意放出消息,诈称副元帅景云丛奉皇帝秘旨,亲率一万精锐禁军,攻取汾宁,凡西疆遭吐蕃战败、溃散之将校、军士,如愿报效朝廷者,尽可前往汾宁城中投军,前罪一概不问,如今后有建功者,必当重赏。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便在东达长安,西至泾州的范围内传散了开来。凭借着景云丛以百战之身在朝野上下树立起的崇高威望,那些被吐蕃军一路击溃,各自躲入山林、乡野间藏身的军士们一听到景云丛的招兵令,便络绎不绝地赶往汾宁前来投军,仅仅三日之内,景云丛麾下居然真的扩充至了近一万兵力。
同时,因放心不下张谅而紧随其后赶至长安的吐蕃大将军纳悉摩一经听到景云丛率军占领汾宁的消息,顿时变得不安起来。毕竟,张谅只带了不到三万兵马,孤军深入,受中土皇帝弃城东奔之惠,方得以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攻占了长安这座帝都,如今通往西疆归路的咽喉要道被景云丛率军切断,使得攻入长安城中的这三万吐蕃军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一支孤军,假以时日,倘若东奔的皇帝召集齐长安东、南、北三面的官军,与西面的景云丛所部合围长安,到时岂不如瓮中捉鳖一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三万吐蕃军队困死在长安这座孤城之内。
纳悉摩近两天正为大明宫内出现的朝廷内线而感到烦心,痛责汤宽无能,竟连几个小小的奸细都抓不到,此时又接到退路被断的消息,不由得大为光火,一气杀了六七名留在宣政殿中侍奉的杂役方才住手。不过,他不愧为曾扶助赤德赞普扫平内乱,统一吐蕃各部的统帅之才,当他心中的烦乱得到尽情的宣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之后,纳悉摩果断地做出了一连串可称得上是英明的决定,正是这一连串的决定,对今后的战局演变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
首先,纳悉摩坚决推行大论朗格提出的以蕃化汉的战略构想,扶立滞留长安城中被巡城的吐蕃军士捉到的宗室子弟,已故的昆阳公主的亲侄子李承宏于大明宫中即皇帝位,以这位傀儡皇帝的名义任命了包括汤宽等降臣在内的一干朝臣,意图以此举从政治上大大削弱弃城东奔的皇帝在汉人百姓当中的号召力。
接着,纳悉摩又借李承宏的名义颁下一道圣旨,传命将长安城中百姓人等,不分男女老幼,尽皆赶去东南西北的十二座城门之上协助吐蕃军守城,充当炮灰,还美其名曰此举是长安百姓拥戴新朝的具体表现。公开张榜宣布,凡协助守城者,待长安局势化险为夷之后,皆赐予官身,从此不必纳钱纳粮。这一决定,不仅无形之中为守城的吐蕃军队送去了成千上万的人肉盾牌,更为阴险歹毒的是,可以借长安城内的汉人百姓来有效瓦解城外汉人军士的攻城士气,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对方攻城的战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