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特别行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特殊津贴的专家,在能源化工的某个领域中是西南地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今年年初,周总工程师的电子信箱中收到了一封新年电子贺卡,乍一看,是他的一位教授朋友所发,但就在他点开这封信的时候,却把自己电脑中涉及22个省的多个重大能源化工项目,特别是新能源项目的详细资料文件拱手送给了藏在这封邮件中的间谍程序。网络安全检测发现,周总工程师的电脑已反复被植入了3次间谍程序,仔细一查,那封电子贺卡的发件信箱与周总工程师朋友的电子邮箱只有一个字母不同,是境外情报机构的网络攻击者玩弄的一个障眼花招。
有禁不止说明重视不够
要杜绝网络泄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有保密内容的电脑和互联网物理隔绝,按那位安全官员的说法,原则就是“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再加上“涉密电脑不得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让国家安全和保密部门感到担忧的是,虽然绝大多数重要单位都制定了符合这类网络保密原则的严格规定和制度,网络安全检测却仍然发现很多单位都普遍存在网络泄密的情况。一位安全研究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反射出的是网络国家安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因为违规而造成网络泄密的当事人受到严厉处罚,更没有几个泄密单位的领导因此而被追究管理、监督不力的责任。他说,这种情况已经在迅速改善之中,特别是正在修改中的《保密法》将极有可能在网络保密方面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网络策反随用随弃
与网络攻击窃密相比,在网上寻找、拉拢、策反中国国内的网民,让他们按照情报机构的指令去收集国内情报,间谍行动的目标和指向都更加明确。国家安全机关的一位官员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数起这样的案件。他说,从这类个案中很容易看出,在境外情报机构眼里,那些被诱骗、被发展的国内网民不过是最廉价的、可以随用随弃的网上情报提供者而已。
2008年冬天,在东北的某个重要港口城市,一个刚丢掉了公司职员饭碗的34岁男子在上网找工作时被一个信息员的自由职业吸引住了,在网上两头一联络,对方只试探了三言两语就径直对他说,这个城市郊区的某某地方部署了解放军的*部队和阵地,可以去实地看看,然后把见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画个示意图,扫描一下,从网上直接发过来,很快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个姓王的中年人竟一点也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他去了那个地方,找到了部队的营区、阵地,虽然只是把周围大致的环境地形、道路和部队的营房、哨兵位置等等画了个草图,扫描之后通过网络传送给了对方,但还是触动了法律红线,没过多久,王某就被捕了。
“要想得到高额的稿费,就需要收集未公开的有价值材料”,看到“夏经理”在网上发过来的这句话,成强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是跟境外的间谍打上交道了。成强是黄海之滨一个大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前不久,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网络写作人员”的广告,按照所留的电子信箱,成强发去了一篇领导讲话稿。没几天,署名“夏经理”的人就回信了,说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编发大陆的新闻,他发去的讲话稿比较对路,希望能再发些材料和他的个人简历过去,好决定能不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强照办了,对方很快通知他可以长期合作,要他提供一个银行卡号以便汇稿费。此后,就来了“夏经理”的这封信。成强考虑了一番,回话说自己不想干了。“夏经理”见状赶紧抚慰,接二连三地在网上过话给成强,核心就是一个意思:网上传输出不了事,而且稿费也是相当可观的。禁不住“夏经理”的“好言相劝”,成强上了套。依照“夏经理”的点拨,他还购买了扫描仪、照相机,复制了不少红头文件和内部资料传给对方。银行卡上进账了数千元汇款后东窗事发,成强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按照法院判决,他必须服10年有期徒刑。
一位专业人士说,只要被拉下水,按照境外间谍机构的命令传送情报,性质就非常严重了,是与国家为敌。业余间谍想在和专业机关的较量中侥幸脱身,是没有可能的,对间谍行为的法律制裁非常严厉,哪个网民犯了事,国家受损,他个人必然付出惨痛代价,得利的只是境外敌对力量。(未完待续)
特殊津贴的专家,在能源化工的某个领域中是西南地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今年年初,周总工程师的电子信箱中收到了一封新年电子贺卡,乍一看,是他的一位教授朋友所发,但就在他点开这封信的时候,却把自己电脑中涉及22个省的多个重大能源化工项目,特别是新能源项目的详细资料文件拱手送给了藏在这封邮件中的间谍程序。网络安全检测发现,周总工程师的电脑已反复被植入了3次间谍程序,仔细一查,那封电子贺卡的发件信箱与周总工程师朋友的电子邮箱只有一个字母不同,是境外情报机构的网络攻击者玩弄的一个障眼花招。
有禁不止说明重视不够
要杜绝网络泄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有保密内容的电脑和互联网物理隔绝,按那位安全官员的说法,原则就是“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再加上“涉密电脑不得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让国家安全和保密部门感到担忧的是,虽然绝大多数重要单位都制定了符合这类网络保密原则的严格规定和制度,网络安全检测却仍然发现很多单位都普遍存在网络泄密的情况。一位安全研究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反射出的是网络国家安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因为违规而造成网络泄密的当事人受到严厉处罚,更没有几个泄密单位的领导因此而被追究管理、监督不力的责任。他说,这种情况已经在迅速改善之中,特别是正在修改中的《保密法》将极有可能在网络保密方面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网络策反随用随弃
与网络攻击窃密相比,在网上寻找、拉拢、策反中国国内的网民,让他们按照情报机构的指令去收集国内情报,间谍行动的目标和指向都更加明确。国家安全机关的一位官员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数起这样的案件。他说,从这类个案中很容易看出,在境外情报机构眼里,那些被诱骗、被发展的国内网民不过是最廉价的、可以随用随弃的网上情报提供者而已。
2008年冬天,在东北的某个重要港口城市,一个刚丢掉了公司职员饭碗的34岁男子在上网找工作时被一个信息员的自由职业吸引住了,在网上两头一联络,对方只试探了三言两语就径直对他说,这个城市郊区的某某地方部署了解放军的*部队和阵地,可以去实地看看,然后把见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画个示意图,扫描一下,从网上直接发过来,很快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个姓王的中年人竟一点也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他去了那个地方,找到了部队的营区、阵地,虽然只是把周围大致的环境地形、道路和部队的营房、哨兵位置等等画了个草图,扫描之后通过网络传送给了对方,但还是触动了法律红线,没过多久,王某就被捕了。
“要想得到高额的稿费,就需要收集未公开的有价值材料”,看到“夏经理”在网上发过来的这句话,成强的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是跟境外的间谍打上交道了。成强是黄海之滨一个大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前不久,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网络写作人员”的广告,按照所留的电子信箱,成强发去了一篇领导讲话稿。没几天,署名“夏经理”的人就回信了,说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编发大陆的新闻,他发去的讲话稿比较对路,希望能再发些材料和他的个人简历过去,好决定能不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强照办了,对方很快通知他可以长期合作,要他提供一个银行卡号以便汇稿费。此后,就来了“夏经理”的这封信。成强考虑了一番,回话说自己不想干了。“夏经理”见状赶紧抚慰,接二连三地在网上过话给成强,核心就是一个意思:网上传输出不了事,而且稿费也是相当可观的。禁不住“夏经理”的“好言相劝”,成强上了套。依照“夏经理”的点拨,他还购买了扫描仪、照相机,复制了不少红头文件和内部资料传给对方。银行卡上进账了数千元汇款后东窗事发,成强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按照法院判决,他必须服10年有期徒刑。
一位专业人士说,只要被拉下水,按照境外间谍机构的命令传送情报,性质就非常严重了,是与国家为敌。业余间谍想在和专业机关的较量中侥幸脱身,是没有可能的,对间谍行为的法律制裁非常严厉,哪个网民犯了事,国家受损,他个人必然付出惨痛代价,得利的只是境外敌对力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