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汪舜华淡淡的看着跪在珠帘外的文士吴开先。
吴开先耷拉着脑袋,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吴开先就是锦衣卫查出来的作者。案子不难查,循着读者找书铺,而后顺藤摸瓜,连着刻书的、写书的和幕后的金主一股脑儿揪出来。
当然,影射时事的书不少,但汪舜华不打算全抓起来,否则真闹得满城风雨,就不可收拾了。
既然《白华传》最有名,那就拿他开刀,杀鸡儆猴。
吴开先是大明无数不得志的文人一员,自负才学,然而年过三十,却依然没有功名傍身;于是受盐商的雇佣,写了这么本书。
主谋有罪,当然不能只有这么个罪名;能干出这种事的人,朝廷要找罪名也不难;只是吴开先成了烫手的山芋。
如今人赃并获,于谦低着头不说话,襄王奏道:“此辈诋毁太后清誉,玷污朝廷圣明,着实该杀。”
吴开先磕头求饶,汪舜华道:“人言可畏,杀了他容易,只怕我倒真的成杀人灭口了。”
她看着这些人:“写小说养家糊口,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你寒窗苦读数十年,即便不能说胸藏锦绣,也应该有些才学见识;却没想到只能写出这等下三滥的文字,难怪这么些年踟蹰科场,一无所得。就这点格局,这点气度,看不到百姓生计,看不到民族危亡,看不到朝堂庙算,以为国家大计不过是一对狗男女拍脑袋的决策。如果天下的事真的这么简单,那这世界就安静了。——你这种人,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益民,杀了你,也不过脏了我的手。既然你还认得几个字,还能写几个字,我就教你故事该怎么写。”
她吩咐刘金:“让他去六科,给他吃喝。不用做别的,就把每天批阅的朱批连同奏疏抄录一遍,抄完了,再休息。”
吴开先慌忙磕头,叩谢太后不杀之恩;刘金称是,冷笑道:“跟我来吧。”
没几天,朝臣都知道,吴开先连续抄了三天,昼夜不休,体力不支,倒在桌案上。
但很快有人来捏他的鼻子,醒过来还得继续干活,当然吃喝还是给了。兵科给事中徐廷章带着笑意:“赶紧吃吧。这都四天了,一天的文可都还没抄完。”
什么东西哽在喉咙上了。吴开先看着堆满桌的奏疏,赶紧求饶:“学生知错了,不该受人蛊惑,编排太后。”
但是没有人听他求饶。
礼科给事中王豫吩咐他:“接着抄,抄完为止,这是太后的诏令,谁敢违抗?”
吴开先无可奈何,放下碗,接着抄。
好不容易抄完了,还没容得下歇口气,工科给事中黄晖又抱来一摞:“这是第二天的,一共220封,好好抄吧。”
吴开先几乎带着哭腔:“我整整抄了五天,才抄完一天的奏疏;难道每天都有这么多吗?”
黄晖笑道:“这哪里算多?如今土地清理都差不多了,都是些日常的事,前些年尤其是建极三年的奏疏那才叫多。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是400多封。”
吴开先开始求饶:“学生哪有这个力气,每天能抄这么多文书?”
徐廷章笑道:“有什么不能的?这些可都是太后亲自批阅的。朝廷谁不知道,所有的奏疏都是太后御笔批红,从没有假手别人。”
吴开先真的傻了。
户科给事中童轩笑道:“不过是让你抄写文书,太后每天还要侍奉太后、照看圣上、召见臣工呢。”
吴开先不敢说话了。
大家笑笑,各自散了——汪太后每天批的奏疏,少说二百封,奏疏带批示怎么说也得五百字吧,每天抄十万字?弄死他也做不出来!
吴开先竖起耳朵,这才知道,汪太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收拾人了——当然收拾的不全是他这样的人。
事实上,早在建极改元,汪舜华要求严守各项纪律,其中就有一项是严肃文风。
明朝的官样文章其实是很有特色的。太祖太宗的圣旨以大白话闻名,但后代帝王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自然圣旨也就四平八稳起来;上行下效,文风渐渐华而不实。
面对每天堆积如山的奏疏,汪舜华没有逃避,也没有待毙,而是强调文风要实,别学茹太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但是大家都懂,文风转变没那么快。
很快汪舜华就抓到几个反面典型,其中有几个言官,觉得太后要堵塞言论了,洋洋洒洒万言,从道路以目一直写到王振乱国景帝尚贤,意思只有一个:您要是不让我们说话,就要国将不国了!
汪舜华看了奏疏,想了想,没有扔到一边,也没有学太祖打板子,而是把这几个人叫进来,说:“你们的字写的不好,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楚。罚抄三遍,以儆效尤。”
转头吩咐左右:“抄写完了,再给他们吃喝。”
用毛笔抄写万言书三遍,这可真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果然,言官们老实了——抄书没啥要紧,关键说你字写得难看,对文人来说,还不如打屁股。
小样,还治不了你们了。
汪舜华拿起双瓣合尖竹管笔,蘸着用朱砂调成的红墨水继续写字,心里叹了口气,好在有硬笔,这些年来干活才不至于太吃力;但是什么时候才有蓄水钢笔或者签字笔啊,这样写几个字蘸一下真的很累!
吴开先接着干活去了,只是这样实在吃不消。结果第二天又昏了过去,这回整整睡了一天——没人给他泼水啥的,就是把他抬到一边去,又饥又渴,实在熬不住,还得醒过来。
但这样也不是办法。吴开先上书请罪,果然三天后汪舜华在文华殿召见了他。
看到宗室阁臣都在里头议事,吴开先定了定神,把心一横,跪下便哭,磕头流血,自陈“臣少不更事,利令智昏,犯下这等罪行,着实该死,恳求太后宽宥”云云。
果然,这种为了几两银子便敢撰文诽谤太后重臣的书生,不仅脑子不清楚,骨头也没几两重,不用“三木之下”,便能“何求不得”。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把你变成笑话,我就成了笑话。
汪舜华看了他一眼:“这才几天,便知错了?”
吴开先磕头:“学生犯下如此弥天重罪,实乃名教第一罪人,敢不知罪。学生本是山野书生,身未到过大都,目未接见名士,见闻浅陋,胸襟狭窄,只有一点功名之心。偏踟蹰科场多年,竟不见用;又兼家境贫寒,从前倒有几十亩薄田可以养家,后来佃户们都去种植官田,官府也严格收税。因此心怀怨恨,被一干奸商蒙蔽,受他们驱使,诋诬太后,专以捏造妄幻、惑人观听为事,全不知食本朝之粟,履本朝之土,食德服畴,反而无所顾忌,相视如仇敌。”
“太后如天之仁,赦免建文旧臣,优礼隐帝子嗣,绍封功臣子孙,废殉葬、除贱籍、清田税,真乃圣德巍巍,福泽天下,浑乎天理之公,无一毫人欲之私。”
不错,求生欲很强。
吴开先接着哭诉:“况且太后日理万机,能烛照心肝,洞悉民隐,弥天重犯当此盛会,怎敢隐忍回曲,而不直供其所以然。”
汪舜华静静地看着他把自己骂的狗血淋头,心里有点好笑,不知道... -->>
汪舜华淡淡的看着跪在珠帘外的文士吴开先。
吴开先耷拉着脑袋,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吴开先就是锦衣卫查出来的作者。案子不难查,循着读者找书铺,而后顺藤摸瓜,连着刻书的、写书的和幕后的金主一股脑儿揪出来。
当然,影射时事的书不少,但汪舜华不打算全抓起来,否则真闹得满城风雨,就不可收拾了。
既然《白华传》最有名,那就拿他开刀,杀鸡儆猴。
吴开先是大明无数不得志的文人一员,自负才学,然而年过三十,却依然没有功名傍身;于是受盐商的雇佣,写了这么本书。
主谋有罪,当然不能只有这么个罪名;能干出这种事的人,朝廷要找罪名也不难;只是吴开先成了烫手的山芋。
如今人赃并获,于谦低着头不说话,襄王奏道:“此辈诋毁太后清誉,玷污朝廷圣明,着实该杀。”
吴开先磕头求饶,汪舜华道:“人言可畏,杀了他容易,只怕我倒真的成杀人灭口了。”
她看着这些人:“写小说养家糊口,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你寒窗苦读数十年,即便不能说胸藏锦绣,也应该有些才学见识;却没想到只能写出这等下三滥的文字,难怪这么些年踟蹰科场,一无所得。就这点格局,这点气度,看不到百姓生计,看不到民族危亡,看不到朝堂庙算,以为国家大计不过是一对狗男女拍脑袋的决策。如果天下的事真的这么简单,那这世界就安静了。——你这种人,上不能匡主,下不能益民,杀了你,也不过脏了我的手。既然你还认得几个字,还能写几个字,我就教你故事该怎么写。”
她吩咐刘金:“让他去六科,给他吃喝。不用做别的,就把每天批阅的朱批连同奏疏抄录一遍,抄完了,再休息。”
吴开先慌忙磕头,叩谢太后不杀之恩;刘金称是,冷笑道:“跟我来吧。”
没几天,朝臣都知道,吴开先连续抄了三天,昼夜不休,体力不支,倒在桌案上。
但很快有人来捏他的鼻子,醒过来还得继续干活,当然吃喝还是给了。兵科给事中徐廷章带着笑意:“赶紧吃吧。这都四天了,一天的文可都还没抄完。”
什么东西哽在喉咙上了。吴开先看着堆满桌的奏疏,赶紧求饶:“学生知错了,不该受人蛊惑,编排太后。”
但是没有人听他求饶。
礼科给事中王豫吩咐他:“接着抄,抄完为止,这是太后的诏令,谁敢违抗?”
吴开先无可奈何,放下碗,接着抄。
好不容易抄完了,还没容得下歇口气,工科给事中黄晖又抱来一摞:“这是第二天的,一共220封,好好抄吧。”
吴开先几乎带着哭腔:“我整整抄了五天,才抄完一天的奏疏;难道每天都有这么多吗?”
黄晖笑道:“这哪里算多?如今土地清理都差不多了,都是些日常的事,前些年尤其是建极三年的奏疏那才叫多。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是400多封。”
吴开先开始求饶:“学生哪有这个力气,每天能抄这么多文书?”
徐廷章笑道:“有什么不能的?这些可都是太后亲自批阅的。朝廷谁不知道,所有的奏疏都是太后御笔批红,从没有假手别人。”
吴开先真的傻了。
户科给事中童轩笑道:“不过是让你抄写文书,太后每天还要侍奉太后、照看圣上、召见臣工呢。”
吴开先不敢说话了。
大家笑笑,各自散了——汪太后每天批的奏疏,少说二百封,奏疏带批示怎么说也得五百字吧,每天抄十万字?弄死他也做不出来!
吴开先竖起耳朵,这才知道,汪太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收拾人了——当然收拾的不全是他这样的人。
事实上,早在建极改元,汪舜华要求严守各项纪律,其中就有一项是严肃文风。
明朝的官样文章其实是很有特色的。太祖太宗的圣旨以大白话闻名,但后代帝王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自然圣旨也就四平八稳起来;上行下效,文风渐渐华而不实。
面对每天堆积如山的奏疏,汪舜华没有逃避,也没有待毙,而是强调文风要实,别学茹太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但是大家都懂,文风转变没那么快。
很快汪舜华就抓到几个反面典型,其中有几个言官,觉得太后要堵塞言论了,洋洋洒洒万言,从道路以目一直写到王振乱国景帝尚贤,意思只有一个:您要是不让我们说话,就要国将不国了!
汪舜华看了奏疏,想了想,没有扔到一边,也没有学太祖打板子,而是把这几个人叫进来,说:“你们的字写的不好,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楚。罚抄三遍,以儆效尤。”
转头吩咐左右:“抄写完了,再给他们吃喝。”
用毛笔抄写万言书三遍,这可真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果然,言官们老实了——抄书没啥要紧,关键说你字写得难看,对文人来说,还不如打屁股。
小样,还治不了你们了。
汪舜华拿起双瓣合尖竹管笔,蘸着用朱砂调成的红墨水继续写字,心里叹了口气,好在有硬笔,这些年来干活才不至于太吃力;但是什么时候才有蓄水钢笔或者签字笔啊,这样写几个字蘸一下真的很累!
吴开先接着干活去了,只是这样实在吃不消。结果第二天又昏了过去,这回整整睡了一天——没人给他泼水啥的,就是把他抬到一边去,又饥又渴,实在熬不住,还得醒过来。
但这样也不是办法。吴开先上书请罪,果然三天后汪舜华在文华殿召见了他。
看到宗室阁臣都在里头议事,吴开先定了定神,把心一横,跪下便哭,磕头流血,自陈“臣少不更事,利令智昏,犯下这等罪行,着实该死,恳求太后宽宥”云云。
果然,这种为了几两银子便敢撰文诽谤太后重臣的书生,不仅脑子不清楚,骨头也没几两重,不用“三木之下”,便能“何求不得”。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把你变成笑话,我就成了笑话。
汪舜华看了他一眼:“这才几天,便知错了?”
吴开先磕头:“学生犯下如此弥天重罪,实乃名教第一罪人,敢不知罪。学生本是山野书生,身未到过大都,目未接见名士,见闻浅陋,胸襟狭窄,只有一点功名之心。偏踟蹰科场多年,竟不见用;又兼家境贫寒,从前倒有几十亩薄田可以养家,后来佃户们都去种植官田,官府也严格收税。因此心怀怨恨,被一干奸商蒙蔽,受他们驱使,诋诬太后,专以捏造妄幻、惑人观听为事,全不知食本朝之粟,履本朝之土,食德服畴,反而无所顾忌,相视如仇敌。”
“太后如天之仁,赦免建文旧臣,优礼隐帝子嗣,绍封功臣子孙,废殉葬、除贱籍、清田税,真乃圣德巍巍,福泽天下,浑乎天理之公,无一毫人欲之私。”
不错,求生欲很强。
吴开先接着哭诉:“况且太后日理万机,能烛照心肝,洞悉民隐,弥天重犯当此盛会,怎敢隐忍回曲,而不直供其所以然。”
汪舜华静静地看着他把自己骂的狗血淋头,心里有点好笑,不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